电子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8066225阅读:127来源:国知局
电子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提出一种电子装置,包含第一壳件、第二壳件、至少一个接合件、电子元件以及至少一个固定件。第一壳件至少部分为导电材料。第二壳件接合于第一壳件,使得第一壳件与第二壳件的内表面形成第一容置空间。接合件至少部分为绝缘材料并具有固定孔,接合件分别固定于第一壳件并设置于第一容置空间。电子元件设置于第一容置空间,具有对应于固定孔的至少一个贯穿孔。至少一个固定件对应地穿过贯穿孔并结合于固定孔以固定电子元件。本发明的电子装置能够防止漏电流窜流至壳件以增加安全防护性。
【专利说明】电子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与电子装置有关,具体而言,本发明关于一种能够防止漏电流窜流并具有 安全防护性的携带式电子装置。
【背景技术】
[0002]传统的笔记本电脑具有键盘、上壳件、下壳件及电路板,其中上壳件与下壳件由导 电材料构成,以及键盘设置于上壳件。上壳件的边缘与下壳件的边缘相连接,并上壳件与下 壳件形成容置空间,使得电路板设置于该容置空间内。此外,电路板通过螺丝锁附于上壳件 的螺柱上,其中螺丝及螺柱属导电材料。
[0003]在实际情况中,电路板的电流不预期地经由螺丝进入螺柱,进而窜流至上壳件。这 种不预期产生的电流,为漏电流。漏电流因电子产品的不良设计,导致系统于待机且未运作 的情况下产生电流。漏电流消耗不必要的功率,并造成额外的功率耗损。此外,当使用者接 触上壳件时,手部部位会有酥麻的触电感觉。再者,电路板经由导电件连接至下壳件,使得 漏电流从电路板窜流至下壳件,进而流动至上壳件,同样会造成使用者手部部位的酥麻感。 一旦漏电流窜动至上壳件或下壳件,造成产品的功率消耗,进而影响产品的运作效率。
[0004]虽然由绝缘材料构成的壳件能够阻隔漏电流以解决此问题。然而,在美观因素的 考虑下,现行壳件多半采用金属材料以呈现产品的金属质感。金属属导电材料,仍然存在以 上问题。另有业者将绝缘漆涂装于与手部的壳件接触表面,但却失去金属质感的初衷,无法 兼得美感与使用者感受。此外,当使用者使用产品一段时间后,壳件接触表面上的绝缘漆容 易掉落,无法彻底改善上述缺点。

【发明内容】

[0005]本发明的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子装置,能够防止漏电流窜流至壳件以增加安全 防护性。
[0006]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子装置,能够抑制漏电流并减少功率的耗损。
[0007]本发明的范围在于提供一种电子装置。电子装置包含第一壳件、第二壳件、至少一 个接合件、电子元件以及至少一个固定件。第一壳件至少部分为导电材料。第二壳件接合 于第一壳件,第一壳件与第二壳件的内表面形成第一容置空间。接合件至少部分为绝缘材 料并具有固定孔,接合件分别固定于第一壳件并设置于第一容置空间。电子元件设置于第 一容置空间,具有对应于固定孔的至少一个贯穿孔。固定件对应地穿过贯穿孔并结合于固 定孔以固定电子元件。
[0008]于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二壳件至少部分为导电材料,以及电子元件包含导电件。当 导电件接触第二壳件时,电流自电子元件流动至导电件,使得电流接触到第二壳件的内表 面。
[0009]于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二壳件的内表面具有绝缘层,绝缘层用以与第一壳件绝缘。 第一壳件的内表面具有氧化层,用以与第二壳件绝缘。电子装置进一步包含至少一个胶层,胶层用以黏着接合件以固定于第一壳件。
[0010]相较于现有技术,根据本发明的电子装置通过至少部分为绝缘材料的接合件及第一壳件的氧化层,使得流动于电路板的电流无法通过接合件窜流至第一壳件。此外,第二壳件包含有绝缘层,使得流动于电路板的电流无法窜流至第二壳件。因此,本发明的电子装置能够通过至少部分为绝缘材料的接合件及第二壳件的绝缘层,不仅能够有效阻隔电路板的漏电流,同时还能保有产品的金属美感,进而达到安全防护性。
[0011]关于本发明的优点与精神可以利用以下的发明详述及附图得到进一步的了解。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0012]图1A所示为本发明的电子装置的实施例剖面图;
[0013]图IB所示为本发明的电子装置的实施例示意图;
[0014]图2所示为本发明的电子装置另一实施例示意图;
[0015]图3所示为本发明的电子装置中的卡合实施例示意图;
[0016]图4所示为本发明的电子装置中固定座的另一实施例示意图;
[0017]图5所示为本发明的电子装置中的卡合实施例示意图;
[0018]图6所示为本发明的电子装置中固定座的又另一实施例示意图;[0019]图 7所示为本发明的电子装置中卡合作动的实施例示意图;
[0020]图8所示为本发明的电子装置中固定座的又另一实施例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
[0021]根据本发明的一具体实施例为电子装置。于较佳实施例中,该电子装置可以是携带式电脑,但不以此为限。
[0022]请参照图1A,图1A所示为本发明的电子装置的实施例剖面图。如图1A所示,电子装置I包含显示模块99、第一壳件10、第二壳件20、至少一接合件30、电子元件40以及至少一固定件50。在此实施例中,显示模块99用以显示影像并连接至第二壳件20,但不以为限。
[0023]具体而言,第一壳件10至少部分较佳为导电材料并包含有前端壳件101及侧端壳件102,其中前端壳件101较佳为与使用者手掌接触的壳体,而侧端壳件102为合上显示模块99后露出的壳件。如图1A所不,第一壳件10具有内表面及背对的接触表面9,其中键盘 (图未不)设置于接触表面9,以及第一壳件10的内表面为第一表面11。第二壳件20至少部分为导电材料并具有内表面,第一壳件10与第二壳件20的内表面形成第一容置空间 100。具体而言,第二壳件20的内表面为第二表面22,且第二壳件20的边缘接合至第一壳件10的第一表面11的边缘。值得注意的是,第一表面11面对第二表面22,使得第一壳件 10与第二壳件20形成第一容置空间100。此外,电子元件40包含有导电件60,且接合件 30、电子元件40及固定件50设置于第一容置空间100内。在此实施例中,第一壳件10及第二壳件20的导电材料可选自铝、锌、镁、钛等金属或合金材料。在其它实施例(图未示) 中,壳件可以由其它金属、合金或其它导电材料组成。
[0024]请参照图1B,图1B所示为本发明的电子装置的实施例示意图。如图1B所示,电子装置I包含第一壳件10、第二壳件20、接合件30以及电子元件40。[0025]需说明的是,接合件30至少部分为绝缘材料并具有固定孔321,接合件30固定于第一壳件10并设置于第一容置空间100。具体而言,接合件30固定于第一壳件10的第一表面11上,包含底座310及柱状单元320,其中固定孔321设置于柱状单元320。在此实施例中,底座310为矩形方板,其面积大于柱状单元320,用以配合实际需求以方便黏贴于第一壳件10。底座310具有相对第一表面11的第三表面33及第四表面44。柱状单元320 形成于底座310的第四表面44。电子元件40设置于第一容置空间100内,具有相对应该等固定孔321的至少一贯穿孔410。在此实施例中,电子元件40可以为电路板、主板、显卡、网络模块等电子元件。在其它实施例(图未示)中,接合件可以具有其它形状的结构,不以此例为限。
[0026]如图1B所示,电子装置I进一步包含至少一固定件50,对应地穿过贯穿孔410并结合于固定孔321以固定电子元件40。在此实施例中,固定件50为金属螺丝,以及固定孔 321为螺孔,但不以此为限。电子元件40更包含导电件60,导电件60接触第二壳件20,电流自电子元件40流动至导电件60,使得电流接触到第二壳件20的第二表面22。在此实施例中,导电件60可以是导电泡棉、导电布、导电金属棉、铜箔、铝箔等导电零件,但不以此为限。
[0027]在实际应用中,第二壳件20具有覆盖于内表面的绝缘层222,用以与第一壳件10 绝缘。在此实施例中,绝缘层222覆盖于第二壳件20的第二表面22,防止电流自第二壳件 20进入第一壳件10。第一壳件10的内表面具有氧化层111,用以与第二壳件20绝缘。具体而言,氧化层111形成于第一表面11,防止电流自第二壳件20进入第一壳件10。在此实施例中,氧化层111通过阳极处理方法形成。
[0028]电子装置I进一步包含至少一胶层13,用以黏着接合件30以固定于该第一壳件
10。如图1B所示,每一个胶层13分别设置于第一表面11与第三表面33之间,具有黏附性, 将接合件30黏着于第一壳件10上。于实际应用中,胶层13黏贴于接合件30的底座310。
[0029]在此实施例中,电子元件40通过接合件30固定于第一壳件10的第一表面11。在其它实施例(图未示)中,电子元件能够通过接合件固定于第二壳件的第二表面上,并第一壳件的第一表面涂装有绝缘层。实际上,电子元件与壳件的固定方式并无特定的限制,不以此为限。
[0030]需说明的是,除了通过 胶层13以将接合件30贴附于第一壳件10的固定方法外, 本发明提出其它实施例以固定接合件30。
[0031]请参照图2,图2所示为本发明的电子装置另一实施例示意图。如图2所示,第一壳件10进一步包含至少一固定座,每一个固定座包含有相对的第一卡勾701及第二卡勾 702,第一卡勾701及第二卡勾702用以卡合接合件30。需说明的是,每一个固定座设置于第一表面11,第 ^勾701及第二卡勾702自第一表面11分别伸出壁板14,并于壁板14 远离第一表面11的一端垂直延伸形成挡板15。
[0032]在此实施例中,第一^^勾701的挡板15的延伸方向与第二卡勾702的挡板15的延伸方向相互面对且共线,意即第一卡勾701及第二卡勾702的挡板15的延伸线为相同的线。如图2所示,第一卡勾701与第二卡勾72之间形成开口 150,第一卡勾701及第二卡勾 702分别与第一壳件10之间形成卡槽250。也就是说,第一卡勾701与第二卡勾702通过各自的挡板15其间形成开口 150,第一卡勾701及第二卡勾702分别与第一表面11之间形成卡槽250。
[0033]如图2所示,底座310具有矩形方块的形状,并包含有固定孔321及第一卡合部, 其中固定孔321设置于第四表面44并背对于第一卡合部。第一卡合部往第一卡勾701及第二卡勾702的卡槽250伸出并卡合于相对应的卡槽250。具体而论,第—^合部自第三表面33朝开口 150伸出第一柱体331及第二柱体332,第一柱体331及第二柱体332分别往第一卡勾701及第二卡勾702的卡槽250伸出楔形单元35并分别卡合于相对应的卡槽 250。需说明的是,第一卡合部较佳为弹性塑料,以利于进入开口 150时,第一柱体331的楔形单元35与第二柱体332的楔形单元35能够弹性地相互接近并伸入卡槽250。
[0034]请参照图3,图3所示为本发明的电子装置中的卡合实施例示意图。如图3所示, 第一柱体331的楔形单元35与第二柱体332的楔形单元35分别卡合于第一卡勾701及第二卡勾702。具体而言,图3中提供的卡合方式为纵向插入式卡合,此处的纵向插入式意指沿着平行第一表面11与第三表面33的法线方向插入。
[0035]请参照图4,图4所示为本发明的电子装置中固定座的另一实施例示意图。如图4 所示,第一^^勾701的挡板15的延伸方向与第二卡勾702的挡板15的延伸方向相反,并第一^^勾701的挡板15的延伸线与第二卡勾702的挡板15的延伸线平行且分开。换言之, 相较于图2的实施例,图4的实施例中的第一^^勾701及第二卡勾702的挡板15延伸线不共线,第一卡勾701及第二卡勾702为错位设置。
[0036]如图4所示,接合件30进一步包含第一长条单元341及第二长条单元342并分别设置于接合件30的相对二端缘,第一长条单元341及第二长条单元342分别伸入卡槽250, 使得该等长条单元与相对应的固定座相互卡合。有别于图2的实施例,图4中的底座310 包含柱状单元320、第一长条单元341及第二长条单元342。柱状单元320设置于第四表面 44并具有固定孔321,以及第一长条单元341及第二长条单元342分别设置于底座310的相对二端缘。第一长条单元341的长边及第二长条单元342的长边互相平行且不共线,分别伸入第一卡勾701及第二卡勾702的卡槽250,该等长条单元与相对应的固定座相互卡

口 o`[0037]请参照图5,图5所示为本发明的电子装置中的卡合实施例示意图。如图5所示, 第一长条单元341及第二长条单元342依照箭头方向旋转以分别卡合于对应的第一卡勾 701及第二卡勾702的卡槽250。换言之,图5提供的卡合方式为旋入式卡合,此处的旋入式意指以平行第一表面11与第三表面33的法线为旋转轴心并进行卡合。
[0038]请参照图6,图6所示为本发明的电子装置中固定座的又另一实施例示意图。如图6所示,第一卡勾701及第二卡勾702的位置类似于图2中的设置方式。值得注意的是, 第一卡勾701及第二卡勾702的挡板15的一端朝第一表面11分别伸出短臂16,第一卡勾 701的短臂16与第二卡勾702的短臂16之间形成开口 150。
[0039]需说明的是,接合件30进一步包含第二卡合部,第二卡合部朝开口 150伸出柱体 300,柱体300分别伸出卡块单元350,致使第二卡合部与相对应的固定座相互卡合。如图6 所示,柱状单元320及第二卡合部设置于底座310,其中柱状单元320背对于第三表面33, 其形状较佳为梯形并具有固定孔321。第二卡合部自第三表面33朝第—^勾701与第二卡勾702的开口 150的间伸出柱体300,柱体300往第一^^勾701与第二卡勾702的卡槽250 分别伸出卡块单元350,第二卡合部与相对应的固定座相互卡合。[0040]请参照图7,图7所示为本发明的电子装置中卡合作动的实施例示意图。如图7所 示,卡块单元350依照箭头方向伸入开口 250,使得卡块单元350沿着短臂16的长边进入开 口 250。具体而言,图7提供的卡合方式为侧向插入式卡合,而壁板14与短臂16之间则形 成导槽。
[0041]请参照图8,图8所示为本发明的电子装置中固定座的又另一实施例示意图。如 图8所示,第一壳件10进一步包含多个弧形卡槽80,其中每一对弧形卡槽80采同心分布, 用以卡合接合件30。此处的同心分布,意指着每一对弧形卡槽80的弧具有相同的圆心。此 外,每一个弧形卡槽80的两端分别具有入口端开口 810及终端开口 820,入口端开口 810与 终端开口 820之间具有相连接的弧形轨道815,以及入口端开口 810、弧形轨道815及终端 开口 820的底部具有相通的第二容置空间200。需说明的是,入口端开口 810的面积大于终 端开口 820的面积,第二容置空间200的宽度不小于入口端开口 810、弧形轨道815及终端 开口 820的宽度。
[0042]在此实施例中,入口端开口 810、弧形轨道815及终端开口 820内嵌设置于第一表 面11以节省空间。在其它实施例(图未示)中,开口及轨道可以设置于对应表面上。
[0043]如图8所示,底座310进一步包含固定孔(图未示)及多个柱体90,其中固定孔设 置背对于第三表面33,以及该等柱体90设置于第三表面33。柱体90远离第三表面33的 一端分别径向扩张形成环形卡合部910,环形卡合部910通过相对应的入口端开口 810以 进入第二容置空间200,底座310旋转带动该等柱体90通过弧形轨道815并进入终端开口 820。需说明的是,柱体90的直径不大于弧形轨道815及终端开口 820的宽度,以及环形卡 合部910的直径不大于入口端开口 810的宽度,环形卡合部910及相邻的环形卡合部910 之间的距离与相对应的入口端开口 810之间的距离相同。具体而言,图8提供的卡合方式 为旋转式卡合。此处的旋转式以平行第一表面11与第三表面33的法线为旋转轴心并进行 卡合。
[0044]相较于现有技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电子装置通过至少部分为绝缘材料的接合 件及第一壳件的氧化层,使得流动于电路板的电流无法通过接合件窜流至第一壳件。此外, 第二壳件包含有绝缘层,使得流动于电路板的电流无法窜流至第二壳件。因此,本发明实施 例的电子装置能够通过至少部分为绝缘材料的接合件及第二壳件的绝缘层,不仅能够有效 阻隔电路板的漏电流,同时还能保有产品的金属美感,进而达到安全防护性。
[0045]利用以上较佳具体实施例的详述,希望能更加清楚描述本发明的特征与精神,而 并非以上述所提出的较佳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发明的范围加以限制。相反地,其目的是希望 能涵盖各种改变及具相等性的安排于本发明所欲申请的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电子装置,其特征是,包含:第一壳件,至少部分为导电材料;第二壳件,接合于上述第一壳件,上述第一壳件与上述第二壳件的内表面形成第一容置空间;至少一个接合件,上述接合件至少部分为绝缘材料并具有固定孔,上述接合件固定于上述第一壳件并设置于上述第一容置空间;电子元件,设置于上述第一容置空间,具有对应于上述固定孔的至少一个贯穿孔;以及至少一个固定件,对应地穿过上述贯穿孔并结合于上述固定孔以固定上述电子元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是,上述第二壳件至少部分为导电材料。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是,上述电子元件包含导电件,上述导电件接触上述第二壳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是,上述第二壳件的内表面具有绝缘层,用以与上述第一壳件绝缘。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是,上述第一壳件的内表面具有氧化层,用以与上述第二壳件绝缘。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是,上述电子装置还包含:至少一个胶层,用以黏着上述接合件以固定于上述第一壳件。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是,上述第一壳件还包含至少一个固定座, 上述固定座包含有相对的第一^^勾及第二卡勾,上述第一^^勾及上述第二卡勾用以卡合上述接合件。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是,上述第一卡勾与上述第二卡勾之间形成开口,上述第一卡勾及上述第二卡勾分别与上述第一壳件之间形 成卡槽。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是,上述接合件还包含:第一卡合部,往上述第一卡勾及上述第二卡勾的上述卡槽伸出并卡合于相对应的上述卡槽。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是,上述第一卡勾的一挡板的延伸方向与上述第二卡勾的一挡板的延伸方向相反,且上述第一卡勾的上述挡板的延伸线与上述第二卡勾的上述挡板的延伸线平行且分开。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是,上述接合件还包含第一长条单元及第二长条单元并分别设置于上述接合件的相对二端缘,上述第一长条单元及上述第二长条单元分别伸入上述卡槽,使得上述第一长条单元及上述第二长条单元与相对应的上述固定座相互卡合。
12.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是,上述第一卡勾的一挡板及上述第二卡勾的一挡板的一端朝上述第一表面分别伸出短臂,上述第一卡勾的上述短臂与上述第二卡勾的上述短臂之间形成开口。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是,上述接合件还包含:第二卡合部,朝上述开口伸出柱体,上述柱体分别伸出卡块单元,致使上述第二卡合部与上述相对应的上述固定座相互卡合。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是,上述第一壳件还包含:多个弧形卡槽,用以卡合上述接合件,采同心分布,每一个所述弧形卡槽的两端分别具有入口端开口及终端开口。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是,上述接合件还包含:多个柱体,上述多个柱体通过相对应`的上述入口端开口,上述接合件旋转带动上述多个柱体进入上述终端开口。
【文档编号】H05K5/02GK103517594SQ201210207840
【公开日】2014年1月15日 申请日期:2012年6月21日 优先权日:2012年6月21日
【发明者】郭毓泰, 王清任, 李建仪 申请人:和硕联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