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冷式散热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161529阅读:34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液冷式散热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散热器,特别是涉及一种液冷式散热器。
背景技术
为了适应日渐更新的信息产业,中央处理器(CPU)等电子元件的运算速度也需不断地提升以符合现有逻辑运算电路的要求;然而,此等电子元件于处理逻辑运算的过程中所衍生出来的热能也相对地增加。因此,以往使用鳍片式金属散热座(cooling fin)并配合风扇以进行热交换处理的气冷式散热途径,已无法满足此等中央处理器的需求。为了提升此等电子元件的散热效率,此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已朝向液冷式的散热途径来改进。现阶段的液冷式散热器可见有利用一离心式泵浦及一接触于一待散热电子元件的导流板的方式来达成散热效果,其主要是将一散热液体依序引导至该离心式泵浦的一入 水管路及该导流板的一涡流状流道中,使该待散热电子元件可通过该导流板与该散热液体进行热交换处理,并通过该离心式泵浦将热交换处理后的散热液体带离该离心式泵浦的一出水管路。前述液冷式散热器可参阅申请人经核准公告的中国台湾第M321202证书号实用新型专利案。此等运用离心式泵浦及导流板的液冷式散热器虽然可以通过该散热液体来达到散热效果。然而,为适应技术不断更新的信息产业,复杂的逻辑运算电路也需对应配合更有效的散热装置才可以符合产业的需求。因此,进一步地改善液冷式散热器的结构设计,以借此提升液冷式散热器的散热效能并满足业界的需求,则是此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所需不断突破的课题。经上述说明可知,改善液冷式散热器的结构设计,以使液冷式散热器的散热效能更有效地被提升并从而满足业界的需求,是此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所待克服的难题。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液冷式散热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另一种液冷式散热器。本实用新型液冷式散热器,是利用一散热液体达散热效果。该液冷式散热器包含一离心式泵浦、一散热座,及一导流板。该离心式泵浦具有一外壳及一叶轮组,该外壳具有一入水管路、一出水管路及一朝下开放的开口。该叶轮组实质轴设于该外壳内的一中心位置,并具有至少一个入水孔及数个出水孔。该叶轮组的入水孔位于该叶轮组的一底部,且该叶轮组通过一电磁线圈驱动而带动所述出水孔绕该叶轮组的一轴线自转以依序连通该外壳的出水管路。该散热座具有一基壁及数个鳍片。该散热座的基壁遮闭该外壳的开口,并具有相反且相互间隔设置的一第一区及一第二区。所述鳍片分别相间隔地设置于该第一区与第二区之间,每两相邻鳍片共同界定出一自该第一区延伸至该第二区的流道,且该散热座的基壁的第一区是用以承接自该外壳的入水管路所引入的散热液体。该导流板夹置于该叶轮组与该散热座间,并具有一基壁、一自邻近其基壁的周缘处向上延伸的围壁、一连接其围壁的一顶缘的顶壁,并由其围壁及其顶壁共同界定出一空间。该导流板的空间容置该散热座的鳍片及该导流板的基壁的第一区与第二区,且该顶壁具有一入水口、一出水口及一引流道。该顶壁的入水口位在该顶壁的一第一侧部并与该外壳的入水管路相对应,该顶壁的出水口位在其入水口的一对角侧,且该顶壁的引流道是自其出水口朝该顶壁的一中心延伸并与该叶轮组的入水孔相连通。本实用新型所述液冷式散热器,该导流板还自其围壁的一内表面向其空间凸伸有两个悬肋,该导流板的两个悬肋是分别对应位于该散热座基壁的第一区及第二区;位于该第一区的悬肋是邻近于该导流板的入水口,且位于该第一区的悬肋的一端缘是抵止于其中一鳍片的一端部以阻挡该散热液体于该第一区流通;位于该第二区的悬肋是邻近于该导流板的出水口,且位于该第二区的悬肋的一端缘是抵止于其中另一鳍片的一端部以阻挡该散热液体朝该导流板的出水口流动。本实用新型所述液冷式散热器,还包含两个弹性密封环,该散热座的基壁还具有 一环型凹槽,该散热座的环型凹槽是自该散热座的基壁的一上表面向下凹陷以围绕其鳍片、其基壁的第一区与第二区,该导流板的基壁具有一环型凹槽,该导流板的环型凹槽是自该导流板的基壁的一上表面向下凹陷以围绕其围壁,所述弹性密封环是分别设置于该散热座的环型凹槽与该导流板的环型凹槽。本实用新型所述液冷式散热器,该导流板的围壁具有壁厚;位处于该散热座基壁的第一区的导流板围壁的壁厚,是自邻近该导流板的入水口处背向其入水口的方向递增,以使得该散热座基壁的第一区面积是自邻近该导流板的入水口处背向其入水口的方向递减;位处于该散热座基壁的第二区的导流板围壁的壁厚,是自邻近该导流板的出水口处背向其出水口的方向递增,以使得该散热座基壁的第二区面积是自邻近该导流板的出水口处背向其出水口的方向递减。本实用新型另一种液冷式散热器,是利用一散热液体达到散热效果。该另一种液冷式散热器包含一离心式泵浦、一散热座,及一导流板。该离心式泵浦具有一外壳及一叶轮组,该外壳具有一入水管路、一出水管路及一朝下开放的开口。该叶轮组实质轴设于该外壳内的一中心位置,并具有至少一个入水孔及数个出水孔。该叶轮组的入水孔位于该叶轮组的一底部,且该叶轮组通过一电磁线圈驱动而带动所述出水孔绕该叶轮组的一轴线自转以依序连通该外壳的出水管路。该散热座具有一基壁及数个鳍片。该散热座的基壁遮闭该外壳的开口,并具有相反且相互间隔设置的一第一区及一第二区。所述鳍片分别相间隔地设置于该第一区与第二区之间,每两相邻鳍片共同界定出一自该第一区延伸至该第二区的流道,且该散热座的基壁的第一区是用以承接自该外壳的入水管路所引入的散热液体。该导流板夹置于该叶轮组与该散热座间,并具有一基壁、一自邻近其基壁的周缘处向上延伸的围壁、一连接其围壁的一顶缘的顶壁,并由其围壁及其顶壁共同界定出一空间。该导流板的空间容置该散热座的鳍片及该散热座的基壁的第一区与第二区,且该顶壁具有一入水口、一出水口及一引流道。该顶壁的入水口位在该顶壁的一第一侧部并与该外壳的入水管路相对应,该顶壁的出水口位在该顶壁的第一侧并远离其入水口,且该顶壁的引流道是自其出水口朝该顶壁的一中心延伸,以与该叶轮组的入水孔相连通。该导流板还自其围壁的一内表面向其空间凸伸有一悬肋。该导流板的悬肋是对应位于该散热座基壁的第一区并介于其入水口与出水口间,且该悬肋的一端缘是抵止于其中一鳍片的一端部以阻挡该散热液体于该第一区流通。本实用新型所述另一种液冷式散热器,还包含两个弹性密封环,该散热座的基壁还具有一环型凹槽,该散热座的环型凹槽是自该散热座的基壁的一上表面的一周缘向下凹陷以围绕其鳍片、其基壁的第一区与第二区,该导流板的基壁具有一环型凹槽,该导流板的环型凹槽是自该导流板的基壁的一上表面向下凹陷以围绕其围壁,所述弹性密封环是分别设置于该散热座的环型凹槽与该导流板的环型凹槽。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借由该散热座的鳍片设计与该导流板的入水口、出水口及其引流道的结构配置,以将其整合至现有的离心式泵浦,使得待散热的电子元件可经由二阶散热模式来完成热交换处理,更有效地提升液冷式散热器的散热效能并从而满足业界的需求。

·[0015]图I是一立体分解图,说明本实用新型液冷式散热器的一第一较佳实施例;图2是一立体组合图,说明本实用新型该第一较佳实施例组合后各元件间的连接关系;图3是沿图2的直线III-III所取得的剖视示意图,说明本实用新型该第一较佳实施例各元件间的细部连接关系;图4是一俯视示意图,说明本实用新型该第一较佳实施例的一散热座及一叠置于该散热座上的导流板两元件间的关系;图5是一俯视示意图,说明本实用新型液冷式散热器的一第二较佳实施例的一散热座及一叠置于该散热座上的导流板两元件间的关系;图6是一立体分解图,说明本实用新型液冷式散热器的一第三较佳实施例;图7是一俯视示意图,说明本实用新型该第三较佳实施例的散热座及叠置于该散热座上的导流板两元件间的关系。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在本实用新型被详细描述前,要注意的是,在以下的说明内容中,类似的元件以相同的编号来表不。参阅图I、图2与图3,本实用新型液冷式散热器的一第一较佳实施例,是利用一散热液体(图未示)达散热效果,且适合被整合至一电子元件(图未示)以进行热交换处理。本实用新型该第一较佳实施例的液冷式散热器包含一离心式泵浦2、一散热座3、一导流板4、两弹性密封环5,及数个螺丝6。在本实用新型该第一较佳实施例中,该电子元件是被设置于该导流板4的底部,该电子元件可以是如背景技术中所提到的中央处理器,其并非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重点,于此不再多加赘述。该离心式泵浦2具有一外壳21及一叶轮组22。该外壳21具有一入水管路211、一出水管路212、一围壁213及一朝下开放的开口210。该入水管路211与该出水管路212是形成于该围壁213的同一侧以供该散热液体流通。[0027]该叶轮组22实质轴设于该外壳21内的一中心位置,并具有数个入水孔221及数个出水孔222。该叶轮组22的入水孔221位于该叶轮组22的一底部,且该叶轮组22经一电磁线圈(图未示)区动后能带动所述出水孔222绕着该叶轮组22的一轴线Y自转,以使所述出水孔222依序连通该外壳21的出水管路212。本实用新型该第一较佳实施例的叶轮组22的出水孔222是由该叶轮组22的一叶轮本体的数个相邻叶片的间隙所共同界定而成。相关于该离心式泵浦2的整体结构设计可参阅申请人经核准公告的中国台湾第M321202证书号实用新型专利案,该离心式泵浦2并非本实用新型的主要技术特征,于此不再多加赘述。该散热座3具有一基壁31及数个鳍片32。该散热座3的基壁31遮闭该外壳21的开口 210,并具有相反且相互间隔设置的一第一区311及一第二区312。所述鳍片32分别相间隔地设置于该第一区311与第二区312间,每两相邻鳍片32共同界定出一自该第一区311延伸至该第二区312的流道320,且该散热座3的基壁31的第一区311是用以承接自该外壳21的入水管路211所引入的散热液体。本实用新型该第一较佳实施例所使用的散热座3,是使用一热传导系数(thermal conductivity)高的鳍片式金属散热座。该导流板4夹置于该叶轮组22与该散热座3间,并具有一基壁41、一自邻近其基壁41的一周缘处向上延伸的围壁42、一连接其围壁42的一顶缘的顶壁43,并由其围壁42及其顶壁43共同界定出一空间40。该导流板4的空间40容置该散热座3的鳍片32及其基壁31的第一区311与第二区312,且该顶壁43具有一入水431、一出水432及一引流道433。该顶壁43的入水口 431位在该顶壁43的一第一侧部434,并与该外壳21的入水管路211相对应。该顶壁43的出水432位在其入水口 431的一对角侧435,且该顶壁43的引流道433是自其出水432朝该顶壁43的一中心延伸,以与该叶轮组22的入水孔221相连通。在本实用新型该第一较佳实施例中,该散热座3的基壁31还具有一环型凹槽313及数个对应于所述螺丝6数量的螺孔314。该散热座3的环型凹槽313是自其基壁31的一上表面向下凹陷以围绕其鳍片32、其基壁31的第一区311与第二区312,所述螺孔314是贯穿该散热座3的基壁31,并围绕于该环型凹槽313的外围;该导流板4的基壁41具有一环型凹槽411及数个对应于所述螺丝6数量的贯孔412。该导流板4的环型凹槽411是自其基壁41的一上表面向下凹陷以围绕其围壁42,所述贯孔412是贯穿该导流板4的基壁41,并围绕于该环型凹槽411的外围。所述弹性密封环5是分别设置于该散热座3的环型凹槽313与该导流板4的环型凹槽411。所述螺丝6是分别自该离心式泵浦2的外壳21贯穿该导流板4的基壁41上的贯孔412,以螺接固定于该导热单元3的基壁31的螺孔314,并借所述弹性密封环5以抑制该散热液体外泄至该外壳21的外部。配合参阅图4,借此,该散热液体是自该外壳21的入水管路211引入该外壳21内,以依序流经该导流板4的入水口 431、该散热座3基壁31的第一区311、所述鳍片32间的流道320、该散热座3基壁31的第二区312、该导流板4的出水432、该引流道433,并流至该叶轮组22的入水孔221 ;同时,该叶轮组22能带动其出水孔222绕着该轴线Y自转以产生一离心力,并迫使该散热液体自该叶轮组22的入水孔221朝向叶轮组22的出水口 222被引导至该外壳21的出水管路212。再参阅图4,此处须进一步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该第一较佳实施例中,该导流板4的围壁42具有一壁厚。位处于该散热座3基壁31的第一区311的导流板4围壁42的壁厚,是自邻近该导流板4的入水口 431处背向其入水口 431的方向递增,以使得该散热座3基壁31的第一区311面积,是自邻近该导流板4的入水口 431处背向其入水口 431的方向递减。位处于该散热座3基壁31的第二区312的导流板4围壁42的壁厚,是自邻近该导流板4的出水口 432处背向其出水口 432的方向递增,以使得该散热座3基壁31的第二区312面积,是自邻近该导流板4的出水口 432处背向其出水口 432的方向递减。借由该导流板4围壁42的壁厚设计,以改变该散热液体于该第一区311与第二区312上的流动空间,并从而使得该散热液体的流动分布较为平均。本实用新型该第一较佳实施例主要是将该散热座3 (也就是,鳍片式金属散热座)结合至液冷式散热器(也就是,该离心式泵浦2与该导流板4),并根据该散热座3的流道320方向以变更该导流板4的细部结构的设计,可使行进于直线流道320中的散热液体通过该导流板4的入水口 431、出水口 432及引流道433等配置关系,被引导至该外壳21的中心位置,并经由该离心式泵浦2引导至该外壳21的出水管路212。一方面利用热传导系数高的散热座(如,鳍片式金属散热座)3初步地与该电子元件进行热交换,另一方面,借由该散热液体、导流板4及离心式泵浦2的配合,将该散热座3所吸收到的热能进一步地传递给位 于鳍片32间流通的散热液体,并通过该导流板4的入水口 431、出水口 432及其引流道433等设计以将该吸收有热能的散热液体引导至该叶轮组22底部的入水孔221,并从而通过该离心式泵浦2将吸收有热能的散热液体带离该离心式泵浦2,进而达到高效能的二阶散热效果。参阅图5,本实用新型液冷式散热器的一第二较佳实施例大致上是相同于该第一较佳实施例,其不同处是在于,本实用新型该第二较佳实施例的导流板4还自其围壁42的一内表面向其空间40凸伸有两个悬肋421。该导流板4的两个悬肋421是分别对应位于该散热座3基壁31的第一区311及第二区312。位于该第一区311的悬肋421是邻近于该导流板4的入水口 431,且位于该第一区311的悬肋421的一端缘是抵止于其中一鳍片32的一端部,以阻挡该散热液体于该第一区311流通。位于该第二区312的悬肋421是邻近于该导流板4的出水口 432,且位于该第二区312的悬肋421的一端缘是抵止于其中另一鳍片32的一端部,以阻挡该散热液体朝该导流板4的出水口 432流动,并引导该散热液体通过一部分流道320朝该第一区311流通,流通至该第一区311的散热液体由于位于该第一区311的悬肋421的阻挡作用,更进一步地通过一部分流道320引导至位处于该第二区312的出水口 432。所述悬肋421的设计可使得该散热液体于该散热座3上的流通路径是呈现出一 S字型的路径,相较于该第一较佳实施例的散热液体于该散热座3上所取得的行进距离,所述悬肋421可增加该散热液体于该散热座3中的行进距离,并从而提升其散热效果。参阅图6与图7,本实用新型液冷式散热器的一第三较佳实施例大致上是相同于该第二较佳实施例,其不同处是在于,本实用新型该第三较佳实施例的导流板4的细部结构。本实用新型该第三较佳实施例的导流板4的顶壁43的出水口 432是位在该顶壁43的第一侧434并远离其入水口 431,且该顶壁43的引流道433是自其出水口 432朝该顶壁43的中心延伸,以与该叶轮组22的入水孔221相连通。该导流板4还自其围壁42的内表面向其空间40凸伸有一悬肋422。该导流板4的悬肋422是对应位于该散热座3基壁31的第一区311,并介于其入水口 431与出水口 432间,且该悬肋422的一端缘是抵止于其中一鳍片32的一端部,以阻挡该散热液体于该第一区311流通,因此散热液体通过一部分流道320流通至该第二区312,流通至该第二区312的散热液体进一步地通过一部分流道320引导至位处于该第一区311的出水口 432。所述悬肋422的设计可使得该散热液体于该散热座3上的流通路径是呈现出一 U字型的路径,相较于该第一较佳实施例的散热液体于该散热座3上所取得的行进距离,所述悬肋422可增加该散热液体于该散热座3中的行进距离,并从而提升其散热效果。此处更值得一提的是,本实用新型该等较佳实施例的导流板4的结构设计,可将该散热座3的第一区311、第二区312及鳍片32埋设于该导流板4的空间40内,并借由该散热座3的基壁31来遮蔽该离心式泵浦2的外壳21开口 210,有效地利用空间以使得提供散热的媒介(如,鳍片32、散热液体及导流板4等结构)得以被整合于该外壳21内部,更有利于应用在目前轻薄短小化的科技产业。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液冷式散热器借由该散热座3的鳍片32设计与该导流板
4的入水口 431、出水口 432及其引流道433的结构配置,以将其整合至现有的离心式泵浦,使得待散热的电子元件可经由二阶散热模式来完成热交换处理,更有效地提升液冷式散热器的散热效能并从而满足业界的需求;此外,其有效地利用离心式泵浦2外壳21内的空间以符合科技产业对于轻薄短小化的要求,所以确实能达成本实用新型的目的。
权利要求1.一种液冷式散热器,是利用一散热液体达散热效果,该液冷式散热器包含一离心式泵浦、一散热座及一导流板;其特征在于 该离心式泵浦具有一外壳及一叶轮组,该外壳具有一入水管路、一出水管路及一朝下开放的开口,该叶轮组轴设于该外壳内的一中心位置,并具有至少一个入水孔及数个出水孔,该叶轮组的入水孔位于该叶轮组的一底部,且该叶轮组通过一电磁线圈驱动而带动所述出水孔绕该叶轮组的一轴线自转以依序连通该外壳的出水管路; 该散热座具有一基壁及数个鳍片,该散热座的基壁遮闭该外壳的开口并具有相反且相互间隔设置的一第一区及一第二区,所述鳍片分别相间隔地设置于该第一区与第二区之间,每两相邻鳍片共同界定出一自该第一区延伸至该第二区的流道,且该散热座的基壁的第一区是用以承接自该外壳的入水管路所引入的散热液体; 该导流板夹置于该叶轮组与该散热座间,并具有一基壁、一自邻近其基壁的周缘处向上延伸的围壁、一连接其围壁的一顶缘的顶壁,并由其围壁及其顶壁共同界定出一空间,该导流板的空间容置该散热座的鳍片及该散热座的基壁的第一区与第二区,且该顶壁具有一入水口、一出水口及一引流道,该顶壁的入水口位在该顶壁的一第一侧部并与该外壳的入水管路相对应,该顶壁的出水口位在其入水口的一对角侧,且该顶壁的弓I流道是自其出水口朝该顶壁的一中心延伸并与该叶轮组的入水孔相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液冷式散热器,其特征在于该导流板还自其围壁的一内表面向其空间凸伸有两个悬肋,该导流板的两个悬肋是分别对应位于该散热座基壁的第一区及第二区;位于该第一区的悬肋是邻近于该导流板的入水口,且位于该第一区的悬肋的一端缘是抵止于其中一鳍片的一端部以阻挡该散热液体于该第一区流通;位于该第二区的悬肋是邻近于该导流板的出水口,且位于该第二区的悬肋的一端缘是抵止于其中另一鳍片的一端部以阻挡该散热液体朝该导流板的出水口流动。
3.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液冷式散热器,其特征在于还包含两个弹性密封环,该散热座的基壁还具有一环型凹槽,该散热座的环型凹槽是自该散热座的基壁的一上表面向下凹陷以围绕其鳍片、其基壁的第一区与第二区,该导流板的基壁具有一环型凹槽,该导流板的环型凹槽是自该导流板的基壁的一上表面向下凹陷以围绕其围壁,所述弹性密封环是分别设置于该散热座的环型凹槽与该导流板的环型凹槽。
4.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液冷式散热器,其特征在于该导流板的围壁具有壁厚;位处于该散热座基壁的第一区的导流板围壁的壁厚,是自邻近该导流板的入水口处背向其入水口的方向递增,以使得该散热座基壁的第一区面积是自邻近该导流板的入水口处背向其入水口的方向递减;位处于该散热座基壁的第二区的导流板围壁的壁厚,是自邻近该导流板的出水口处背向其出水口的方向递增,以使得该散热座基壁的第二区面积是自邻近该导流板的出水口处背向其出水口的方向递减。
5.—种液冷式散热器,是利用一散热液体达到散热效果,该液冷式散热器包含一离心式泵浦、一散热座及一导流板;其特征在于 该离心式泵浦具有一外壳及一叶轮组,该外壳具有一入水管路、一出水管路及一朝下开放的开口,该叶轮组轴设于该外壳内的一中心位置,并具有至少一入水孔及数个出水孔,该叶轮组的入水孔位于该叶轮组的一底部,且该叶轮组通过一电磁线圈驱动而带动所述出水孔绕该叶轮组的一轴线自转以依序连通该外壳的出水管路;该散热座具有一基壁及数个鳍片,该散热座的基壁遮闭该外壳的开口并具有相反且相互间隔设置的一第一区及一第二区,所述鳍片分别相间隔地设置于该第一区与第二区之间,每两相邻鳍片共同界定出一自该第一区延伸至该第二区的流道,且该散热座的基壁的第一区是用以承接自该外壳的入水管路所引入的散热液体; 该导流板夹置于该叶轮组与该散热座间,并具有一基壁、一自邻近其基壁的周缘处向上延伸的围壁、一连接其围壁的一顶缘的顶壁,并由其围壁及其顶壁共同界定出一空间,该导流板的空间容置该散热座的鳍片及该散热座的基壁的第一区与第二区,且该顶壁具有一入水口、一出水口及一引流道,该顶壁的入水口位在该顶壁的一第一侧部并与该外壳的入水管路相对应,该顶壁的出水口位在该顶壁的第一侧并远离其入水口,且该顶壁的引流道是自其出水口朝该顶壁的一中心延伸,并与该叶轮组的入水孔相连通,该导流板还自其围壁的一内表面向其空间凸伸有一悬肋,该导流板的悬肋是对应位于该散热座基壁的第一区并介于其入水口与出水口间,且该悬肋的一端缘是抵止于其中一鳍片的一端部以阻挡该散热液体于该第一区流通。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液冷式散热器,其特征在于还包含两个弹性密封环,该散热座的基壁还具有一环型凹槽,该散热座的环型凹槽是自该散热座的基壁的一上表面向下凹陷以围绕其鳍片、其基壁的第一区与第二区,该导流板的基壁具有一环型凹槽,该导流板的环型凹槽是自该导流板的基壁的一上表面向下凹陷以围绕其围壁,所述弹性密封环是分别设置于该散热座的环型凹槽与该导流板的环型凹槽。
专利摘要一种液冷式散热器包含离心式泵浦、散热座及导流板。离心式泵浦具有外壳及叶轮组。外壳具有入水管路、出水管路及开口。叶轮组设于外壳内并具有出水孔及位于底部的入水孔。散热座具有数个鳍片及遮闭开口的基壁,散热座的基壁具有间隔设置的第一、二区,所述鳍片间隔设置于第一、二区之间并共同界定出数个由第一区延伸至第二区的流道,第一区承接入水管路引入的散热液体。导流板夹置于叶轮组与散热座间,且具有基壁、围壁、顶壁并由围壁及顶壁界定出容置散热座的空间,顶壁具有与入水管路对应的入水口、位于入水口对角侧的出水口,及自出水口延伸至顶壁中心以连通入水孔的引流道。鳍片、导流板的入水口、出水口、引流道的结构配置使待散热的元件经由二阶散热进行热交换。
文档编号H05K7/20GK202585392SQ201220143450
公开日2012年12月5日 申请日期2012年4月6日 优先权日2012年4月6日
发明者叶竣达, 蔡少农 申请人:宝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