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重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173463阅读:27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起重设备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起重机械,更具体地,涉及一种起重设备。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可带载行驶的起重机包括履带式起重机与轮胎式起重机。但是,这两种起重机都无法方便的通过公路进行快速转场。另外,具有快速转场能力的汽车起重机和全地面起重机又无法有效的带载行驶。因此,本领域需要一种既能带载行驶,又能方便地转场的起重设备。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起重设备,以解决现有技术的起重机不能既带载行驶,又能方便转场的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起重设备,包括主机,底盘,主机设置在底盘上;转场行走装置,转场行走装置与底盘连接;可收放的支腿机构,支腿机构的一端与底盘连接;带载行走装置,带载行走装置与支腿机构的另一端连接。进一步地,带载行走装置在行走平面内与支腿机构可枢转地连接。进一步地,带载行走装置包括履带机构和用于驱动履带机构在行走平面内转动的回转驱动机构。进一步地,支腿机构包括第一支腿机构和与第一支腿机构可枢转连接的第二支腿机构,第一支腿机构的一端与底盘连接,带载行走装置与第二支腿机构连接。进一步地,第一支腿机构包括主支腿、第一支腿和第一驱动缸,第一驱动缸的一端与主支腿连接,第一驱动缸的另一端与第一支腿在至少两个连接位置处选择性地连接。进一步地,第一驱动缸的另一端与第一支腿的至少两个连接位置通过销子可拆卸的连接。进一步地,连接位置包括第一连接位置和第二连接位置,第一驱动缸的另一端与第一支腿的第一连接位置和第二连接位置可拆卸的连接。进一步地,第二支腿机构能收缩到第一支腿机构的主支腿内。进一步地,第二支腿机构包括第二支腿和第二驱动缸,第二支腿与第一支腿可枢转地连接,第二驱动缸的一端与第一支腿连接,第二驱动缸的另一端与第二支腿连接。进一步地,支腿机构的个数为多个,带载行走装置的个数为多个,支腿机构与带载行走装置一一对应地连接,多个支腿机构形成X型、或H型、或K型支腿结构。工作时,带载行走装置通过可收放的支腿机构变化为伸展的状态,并将转场行走装置撑离地面。此时,便可由带载行走装置驱动起重设备在带载的情况下运动。这样,本实用新型中的起重设备既能带载行驶,又能方便地转场。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I示意性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中的起重设备处于转场状态时的示意图;图2示意性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中的起重设备处于带载运动状态时的示意图;图3示意性示出了图2中的起重设备沿行驶方向带载运动时的示意图;图4示意性示出了图2中的起重设备沿圆周方向带载运动时的示意图;图5示意性示出了图2中的起重设备沿倾斜方向带载运动时的示意图;图6示意性示出了支腿机构与带载行走装置处于带载运动状态时的示意图;图7示意性示出了图6的俯视图;图8示意性示出了图6的左视图;图9示意性示出了支腿机构的展开过程的第一示意图;图10示意性示出了支腿机构的展开过程的第二示意图;图11示意性示出了支腿机构的展开过程的第三示意图;图12示意性示出了支腿机构的展开过程的第四示意图;以及图13示意性示出了支腿机构的展开过程的第五示意图。图中附图标记10、主机;20、底盘;30、转场行走装置;40、支腿机构;41、第一支腿机构;42、第二支腿机构;50、带载行走装置;51、履带机构;52、回转驱动机构;411、主支腿;412、第一支腿;413、第一驱动缸;414、销子;415、第一连接位置;416、第二连接位置;417、驱动缸;421、第二支腿;422、第二驱动缸。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由权利要求限定和覆盖的多种不同方式实施。如图I至5所示,本实用新型中的起重设备包括主机10 ;底盘20,主机10设置在底盘20上;转场行走装置30,转场行走装置30与底盘20连接;可收放的支腿机构40,支腿机构40的一端与底盘20连接;带载行走装置50,带载行走装置50与支腿机构40的另一端连接。特别地,支腿机构40可以采用多种支腿形式,只要能够实现带载行走装置50的收放即可,并不限于本实用新型中所列举的形式。优选地,支腿机构40的个数为多个,带载行走装置50的个数为多个,支腿机构40与带载行走装置50 —一对应地连接,多个支腿机构40形成X型、或H型、或K型支腿结构。优选地,转场行走装置30是轮式行走装置。优选地,带载行走装置50是履带行走装置,但不限于本实用新型中所列举的形式,例如可承重轮胎,气垫等,只要能够实现带载行走即可。工作时,带载行走装置50通过可收放的支腿机构40图I所示的状态伸展到图2所示的状态,并将转场行走装置30撑离地面。此时,便可由带载行走装置50驱动起重设备在带载的情况下运动。当需要恢复到图I所示的状态时,由于支腿机构40是可收放的,因此,只需要将支腿机构40向上收起来即可。这样,本实用新型中的起重设备既能带载行驶,又能方便地转场。[0033]请参考图3至图5,优选地,带载行走装置50在行走平面内与支腿机构40可枢转地连接。优选地,带载行走装置50包括履带机构51和用于驱动履带机构51在行走平面内转动的回转驱动机构52。例如,回转驱动机构52可以是齿轮机构,也可以是链条传动机构等,只要能够使履带机构51在行走平面内可以转动即可。优选地,多个履带机构51可以被转动到与行驶方向一致的位置,以便于沿行驶方向运动(如图3);也可以转动到位于同一圆周的位置,从而实现原地回转的功能(如图4);还可以转动到相对行驶方向倾斜的位置,此时,多个履带机构51相互平行,可实现侧向的倾斜运动(如图5)。优选地,回转驱动机构52通过法兰的方式分别与履带机构51和支腿机构40连接。这样,通过回转驱动机构52,可以使本实用新型中的起重设备沿行驶的方向带载运动(如图3),也可以使本实用新型中的起重设备在原地沿圆周方向带载运动(如图4),还可以使本实用新型中的起重设备沿偏离行驶方向的方向倾斜地运动(如图5)。这样,可以根据场地和施工现场的需要,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方便而快速地进行带载运动。请参考图6至图13,优选地,支腿机构40包括第一支腿机构41和与第一支腿机构41可枢转连接的第二支腿机构42,其中,第一支腿机构41的一端与底盘20连接,带载行走装置50与第二支腿机构42连接。其中,第一支腿机构41与底盘20连接,例如,在图3至图5所示的实施例中,支腿机构40还包括用于驱动第一支腿机构41在相对于底盘20的张开位置与靠近底盘20的收纳位置之间转动的驱动缸417,以使多个支腿机构40形成X型结构。显然,多个支腿机构40也可以形成H型结构,这样,支腿机构40可设计成与底盘20固定连接的伸缩式结构,此时可以不需要驱动缸417。优选地,请参考图9至图13,第一支腿机构41包括主支腿411、第一支腿412和第一驱动缸413,第一驱动缸413的一端与主支腿411连接,第一驱动缸413的另一端与第一支腿412在至少两个连接位置处选择性地连接。由于第一驱动缸413可在多个连接位置选择性地连接,因此,可以通过在这些连接位置之间的变换,使第一驱动缸413可以将第一支腿412驱动到更远的地方,却不需要增大第一驱动缸413的长度,相应地,也减少了第一支腿机构41的尺寸。优选地,第一驱动缸413的另一端与第一支腿412的至少两个连接位置通过销子414可拆卸的连接。这样,只需要通过插拔销子414,就可以方便地改变第一驱动缸413与第一支腿412的连接位置。请参考图9至图13,优选地,连接位置包括第一连接位置415和第二连接位置416,第一驱动缸413的另一端与第一支腿412的第一连接位置415和第二连接位置416可拆卸的连接。优选地,第二支腿机构42能收缩到第一支腿机构41的主支腿411内。这样,缩小了支腿机构40的整体尺寸,以确保支腿机构40可以更方便地安装到底盘20上。优选地,第二支腿机构42包括第二支腿421和第二驱动缸422,第二支腿421与第一支腿412可枢转地连接,第二驱动缸422的一端与第一支腿412连接,第二驱动缸422的另一端与第二支腿421连接。当需要使第二支腿421由图9的位置变成图13的位置时,可以收缩第二驱动缸422,反之,可以伸出第二驱动缸422。优选地,第一驱动缸413和第二驱动缸422可以是油缸等。下面,结合图9至图13对支腿机构的伸展过程进行详细说明。图9示出了处于收缩状态时的示意图。此时,第一驱动缸413与靠近第二支腿的第一连接位置415通过销子414连接,第二支腿421收纳到主支腿411的内部。接着,驱动第一驱动缸413的活塞向外伸出,以将第一支腿412由图9的位置推出到图10所示的位置。然后,将销子414拔出,解除第一驱动缸413与第一支腿412之间的连接,接着,使第一驱动缸413移动到第二连接位置416,然后再通过销子414将第一驱动缸413在第二连接位置416与第一支腿412连接(请参考图11)。接着,再次使第一驱动缸413向外伸出,并使支腿机构40由图11所示的状态变化为图12所示的状态。最后,收缩第二驱动缸422,使第二支腿421由图12所示的状态固化为图13所示的状态,这样便实现了支腿机构的伸展。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1.一种起重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主机(10), 底盘(20),所述主机(10)设置在所述底盘(20)上; 转场行走装置(30 ),所述转场行走装置(30 )与所述底盘(20 )连接; 可收放的支腿机构(40),所述支腿机构(40)的一端与所述底盘(20)连接; 带载行走装置(50),所述带载行走装置(50)与所述支腿机构(40)的另一端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起重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带载行走装置(50)在行走平面内与所述支腿机构(40 )可枢转地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起重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带载行走装置(50)包括履带机构(51)和用于驱动所述履带机构(51)在所述行走平面内转动的回转驱动机构(52)。
4.根据权利要求I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起重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支腿机构(40)包括第一支腿机构(41)和与所述第一支腿机构(41)可枢转连接的第二支腿机构(42),所述第一支腿机构(41)的一端与所述底盘(20)连接,所述带载行走装置(50)与所述第二支腿机构(42)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起重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腿机构(41)包括主支腿(411)、第一支腿(412)和第一驱动缸(413),所述第一驱动缸(413)的一端与所述主支腿(411)连接,所述第一驱动缸(413)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支腿(412)在至少两个连接位置处选择性地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起重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缸(413)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支腿(412)的所述至少两个连接位置通过销子(414)可拆卸的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起重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位置包括第一连接位置(415)和第二连接位置(416),所述第一驱动缸(413)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支腿(412)的第一连接位置(415)和第二连接位置(416)可拆卸的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起重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腿机构(42)能收缩到所述第一支腿机构(41)的所述主支腿(411)内。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起重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腿机构(42)包括第二支腿(421)和第二驱动缸(422),所述第二支腿(421)与所述第一支腿(412)可枢转地连接,所述第二驱动缸(422)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支腿(412)连接,所述第二驱动缸(422)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支腿(421)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起重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支腿机构(40)的个数为多个,所述带载行走装置(50)的个数为多个,所述支腿机构(40)与所述带载行走装置(50) —一对应地连接,所述多个支腿机构(40)形成X型、或H型、或K型支腿结构。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起重设备,包括主机,底盘,主机设置在底盘上;转场行走装置,转场行走装置与底盘连接;可收放的支腿机构,支腿机构的一端与底盘连接;带载行走装置,带载行走装置与支腿机构的另一端连接。工作时,带载行走装置通过可收放的支腿机构变化为伸展的状态,并将转场行走装置撑离地面。此时,便可由带载行走装置驱动起重设备在带载的情况下运动。这样,本实用新型中的起重设备既能带载行驶,又能方便地转场。
文档编号B66C23/80GK202806924SQ20122049900
公开日2013年3月20日 申请日期2012年9月27日 优先权日2012年9月27日
发明者汤小君, 张树新, 彭刚毅 申请人:中联重科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