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源功率因数校正的led驱动电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008073阅读:22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无源功率因数校正的led驱动电源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LED驱动电源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无源功率因数校正的LED驱动电源。
背景技术
发光二极管(Light Emitting Diode, LED),是一种半导体组件,是一种固态的半导体器件。半导体晶片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P型半导体,在它里面空穴占主导地位,另一端是N型半导体,在这边主要是电子。但这两种半导体连接起来的时候,它们之间就形成一个“P-N结”。当电流通过导线作用于这个晶片的时候,电子就会被推向P区,在P区里电子跟空穴复合,然后就会以光子的形式发出能量,这就是LED发光的原理。而LED光的波长也就是光的颜色,是由形成P-N结的材料决定的。最初LED多用作为指示灯、显示板等;随着白光LED的出现,也被用作照明。它被誉为21世纪的新型光源,具有效率高,寿命长,不易破损等传统光源无法与之比较的优点。加正向电压时,发光二极管能发出单色、不连续的光,这是电致发光效应的一种。改变所采用的半导体材料的化学组成成分,可使发光二极管发出在近紫外线、可见光或红外线的光。在全球能源极其短缺的忧虑再度升高的背景下,节约能源是我们未来面临的重要问题,特别是在照明领域,LED发光产品的应用正吸引着世人的目光。LED作为一种新型的绿色光源产品,必然是未来发展的趋势,二十一世纪将进入以LED为代表的新型照明光源时代。LED灯具与白炽灯比较,其最大的发展动力就是节能环保的优势,但是由于成本过高,导致价格要比传统灯具高了几个档次,要让消费者真正心甘情愿地消费,还需在保证品质的前提下产品的价格进一步下降。
LED驱动电源是把电源供应转换为特定的电压电流以驱动LED发光的电压转换器。市场上LED驱动电源可分为有开关电源、线性电源和阻容降压电源。由于线性电源效率低、寿命短而阻容降压电源稳定性差,所以LED驱动电源大多采用开关电源。开关电源又可分为正激式隔离开关电源、反激式隔离开关电源、推挽式开关电源、桥式和半桥式开关电源。反激式隔离开关电源方案在LED领域应用最为广泛,但是由于输入端电容较大导致输入功率因数较低,在各项LED照明标准中难以符合功率因数的要求。并且现有的LED驱动电源谐波大,对电网造成较大的污染。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源功率因素校正的LED驱动电源,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可以降低谐波,减少电网污染,更符合LED照明标准中功率因素的要求。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完整技术方案是:一种无源功率因数校正的LED驱动电源,包括:浪涌保护电路、无源功率因数校正电路、缓冲电路和恒流反馈电路;浪涌电路连接于电源的输入端和无源功率因数校正电路之间;缓冲电路和恒流反馈电路同时连接无源功率因数校正电路。可选的,所述浪涌保护电路包括压敏电阻、保险管;压敏电阻连接所述保险管。可选的,所述无源功率因数校正电路包括整流桥、第一二极管、第二二极管、第三二极管、第四二极管、第一电容、第二电容;所述第一二极管的一端连接整流桥,另一端同时连接第一电容和第四二极管的一端。所述第一电容的另一端同时连接第二二极管和第三二极管的一端;所述第三二极管的另一端同时连接第四二极管的另一端和第二电容的一端;所述第二二极管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电容的另一端相连。可选的,所述缓冲电路包括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三电容、第四电容和第五二极管;所述第三电容连接第五二极管;所述第一电阻的两端连接所述第三电容的两端;所述第四电容连接第二电阻。可选的,所述恒流反馈电路包括反激变压器、第六二极管和第三电阻。由上可见,应用本实施例技术方案,可以降低谐波,减少电网污染,更符合LED照明标准中功率因素的要求。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的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实施例1: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无源功率因数校正的LED驱动电源,包括:浪涌保护电路、无源功率因数校正电路、缓冲电路和恒流反馈电路;浪涌电路连接于电源的输入端和无源功率因数校正电路之间;缓冲电路和恒流反馈电路同时连接无源功率因数校正电路。具体的,浪涌保护电路包括压敏电阻RV、保险管Fl ;压敏电阻RV连接保险管F1。具体的,无源功率因数校正电路包括整流桥BD1、第一二极管Dl、第二二极管D2、第三二极管D3、第四二极管D4、第一电容Cl、第二电容C2 ;所述第一二极管Dl的一端连接整流桥BDl,另一端同时连接第一电容Cl和第四二极管D4的一端。第一电容Cl的另一端同时连接第二二极管D2和第三二极管D3的一端;第三二极管D3的另一端同时连接第四二极管D4的另一端和第二电容C2的一端;第二二极管D2的另一端与第二电容C2的另一端相连。具体的,缓冲电路包括第一电阻R2、第二电阻R4、第三电容C4、第四电容C6和第五二极管D5 ;第三电容C4连接第五二极管D5 ;第一电阻R2的两端连接第三电容C4的两端;第四电容C6连接第二电阻R4。具体的,恒流反馈电路包括反激变压器Tl、第六二极管D7和第三电阻R3。如图1所示,为了清楚表述本实施例的具体使用,结合飞兆公司提供的FSEZ1317的PSR(Primary Side Regulation)原边控制解决方案,输入电源功率为13W。在FSEZ1317的7PIN上连接第四电阻R1,在2PIN上同时连接第五电容C3和第七二极管D6,在IPIN上连接第三电阻R3,在4PIN上连接第六电容C5,第七电容C7 —端连接反激变压器Tl,另一端同时连接第二电阻R4和第六二极管D7。浪涌保护电路由压敏电阻RV、保险管Fl组成,浪涌电压出现时,压敏电阻RV将过冲电压钳位于一个固定值,具体值由压敏电阻RV决定,同时保险管Fl的存在确保电路故障时保护后级电路不受损坏。无源功率因数校正电路中的第一电容Cl和第二电容C2采用容量和耐压相同的电解电容。在电容充电时两个电容串联,而在电容放电时两个电容并联,通过电容的充放电,能够增加整流二极管的导通角,在正半周期可以将导通角扩展到30°至150°,在负半周期可拓展到210°至330°。因此通过该电路可以将功率因数提高到0.9左右。缓冲电路中第一电阻R2、第三电容C4和第五二极管D5组成RCD吸收回路,吸收由于反激变压器漏感引起的电压峰尖,而第二电阻R4和第四电容C6组成RC吸收回路,确保续流二级管两端不被过压峰尖所击穿。恒流反馈电路由反激变压器Tl、第六二极管D7和第三电阻R3组成,反激变压器Tl和第六二极管D7组成反激式隔离电路,在初级绕组NP导通时储存能量,在初级绕组NP截止时次级绕组NS导通释放能量提供给负载,第六二极管D7起到续流的作用。同时第三电阻R3控制着芯片内部开关管的导通时间从而保证反馈系统的稳定性。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其中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模块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的劳动的情况下,即可以理解并实施。以上所述的实施方式,并不构成对该技术方案保护范围的限定。任何在上述实施方式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该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1.一种无源功率因数校正的LED驱动电源,其特征在于,包括: 浪涌保护电路、无源功率因数校正电路、缓冲电路和恒流反馈电路; 浪涌电路连接于电源的输入端和无源功率因数校正电路之间; 缓冲电路和恒流反馈电路同时连接无源功率因数校正电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源功率因数校正的LED驱动电源,其特征在于: 所述浪涌保护电路包括压敏电阻、保险管; 压敏电阻连接所述保险管。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无源功率因数校正的LED驱动电源,其特征在于: 所述无源功率因数校正电路包括整流桥、第一二极管、第二二极管、第三二极管、第四二极管、第一电容、第二电容; 所述第一二极管的一端连接整流桥,另一端同时连接第一电容和第四二极管的一端; 所述第一电容的另一端同时连接第二二极管和第三二极管的一端; 所述第三二极管的另一端同时连接第四二极管的另一端和第二电容的一端; 所述第二二极管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电容的另一端相连。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无源功率因数校正的LED驱动电源,其特征在于: 所述缓冲电路包括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三电容、第四电容和第五二极管;· 所述第三电容连接第五二极管; 所述第一电阻的两端连接所述第三电容的两端; 所述第四电容连接第二电阻。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无源功率因数校正的LED驱动电源,其特征在于: 所述恒流反馈电路包括反激变压器、第六二极管和第三电阻。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LED驱动电源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无源功率因数校正的LED驱动电源,它包括浪涌保护电路、无源功率因数校正电路、缓冲电路和恒流反馈电路;浪涌电路连接于电源的输入端和无源功率因数校正电路之间;缓冲电路和恒流反馈电路同时连接无源功率因数校正电路。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可以降低谐波,减少电网污染,更符合LED照明标准中功率因素的要求。
文档编号H05B37/02GK203167368SQ20132015606
公开日2013年8月28日 申请日期2013年3月29日 优先权日2013年3月29日
发明者罗中良, 蓝燕 申请人:惠州学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