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pwm调光控制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8082487阅读:298来源:国知局
新型pwm调光控制器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新型PWM调光控制器,它涉及开关电源【技术领域】,LED驱动部分(1)分别与MUC控制部分(2)、MUC供电部分(3)连接,MUC控制部分(2)与PWM信号输出放大电路(4)、PWM信号处理部分(5)连接,MUC供电部分(3)与PWM信号输出放大电路(4)连接;它布线简单、调光简单、控制调光方式简单,可单独控制房间也可由总开关控制,节省成本,达到节约能源、环保的效果。
【专利说明】新型PWM调光控制器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开关电源【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PWM调光控制器。
【背景技术】:
[0002]现在市场上产品不能对灯的光度进行调控,其浪费电能,不能达到节能能源、环保的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PWM调光控制器,它布线简单、调光简单、控制调光方式简单,可单独控制房间也可由总开关控制,节省成本,达到节约能源、环保的效果。
[0004]为了解决【背景技术】所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它包含LED驱动部分1、MUC控制部分2、MUC供电部分3、PWM信号输出放大电路4、PWM信号处理部分5,LED驱动部分I分别与MUC控制部分2、MUC供电部分3连接,MUC控制部分2与PWM信号输出放大电路4、PWM信号处理部分5连接,MUC供电部分3与PWM信号输出放大电路4连接。
[0005]所述的MUC控制部分2包含集成电路一 ICl、电阻三十R30、电阻三十四R34、晶振一 Yl、电容十C10、电容十一 Cl I,集成电路一 ICl的2脚分别与晶振一 Yl的一端、电容十Cio的一端连接,电容十Cio的另一端与电容十一 Cii的一端连接且接地,集成电路一 ici的9脚与电阻三十四R34的一端连接,集成电路一 ICl的11脚与电阻三十1?30的一端连接。
[0006]所述的MUC供电部分3包含集成电路二 IC2、集成电路三IC3、电阻三R3、电阻三十六R36、电阻三十九R39、二极管七D7、电容十二 -电容十五C12-C15,二极管七D7的负极与电阻三十六R36的一端连接,电`阻三十六R36的另一端与集成电路三IC3的2脚连接,集成电路三IC3的3脚分别与电阻三R3的一端、电阻三十九R39的一端连接,电阻三R3的另一端接地,电阻三十九R39的另一端分别与集成电路三IC3的I脚、电容十二 C12的负极、电容十四C14的一端、集成电路二 IC2的2脚连接,电容十二 Cl2的正极与电容十四C14的另一端连接且接地,集成电路二 IC2的I脚分别与电容十三C13的一端、电容十五C15的正极连接,集成电路二 IC2的3脚分别与电容十三C13的另一端、电容十五C15的负极连接且接地。
[0007]所述的PWM信号输出放大电路4包含接插器六CN6、三极管一 Ql、场效应管十一Ql1、场效应管十二 Ql2、电阻二十九R29、电阻三十-R31、电阻三十二 R32、电阻三十三R33,接插器六CN6的I脚与电阻三十二 R32的一端连接,电阻三十二 R32的另一端分别与场效应管十一 Qll的源极、场效应管十二 Q12的源极连接,场效应管十一 Qll的漏极与接插器六CN6的2脚连接且接地,场效应管十一 Qll的栅极分别与电阻三十三R33的一端、场效应管十二 Q12的栅极连接,电阻三十三R33的另一端分别与电阻二十九R29的一端、三极管一 Ql的集电极连接,三极管一 Ql的发射极接地,三极管一 Ql的基极与电阻三十一 R31的一端连接,电阻二十九R29的另一端与场效应管十二 Q12的漏极连接。[0008]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布线简单、调光简单、控制调光方式简单,可单独控制房间也可由总开关控制,LED灯右串联,无限数量连接需要的LED灯,可分区控制,可由总开关控制,根据环境,白天调暗点,晚上调亮点,节省成本,达到节约能源、环保的效果。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09]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10]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LED驱动部分I和MUC供电部分3的电路原理图;
[0011]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MUC控制部分2的电路原理图;
[0012]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PWM信号输出放大电路4的电路原理图;
[0013]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PWM信号处理部分5的电路原理图;
[0014]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接线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5]参看图1-图6,本【具体实施方式】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它包含LED驱动部分1、MUC控制部分2、MUC供电部分3、PWM信号输出放大电路4、PWM信号处理部分5,LED驱动部分I分别与MUC控制部分2、MUC供电部分3连接,MUC控制部分2与PWM信号输出放大电路4、PWM信号处理部分5连接,MUC供电部分3与PWM信号输出放大电路4连接。
[0016]所述的MUC控制部分2包含集成电路一 IC1、电阻三十R30、电阻三十四R34、晶振一 Y1、电容十C10、电容十一 Cl I,集成电路一 ICl的2脚分别与晶振一 Yl的一端、电容十ClO的一端连接,电容十ClO的另一端与电容十一 Cll的一端连接且接地,集成电路一 ICl的9脚与电阻三十四R34的一端连接,集成电路一 ICl的11脚与电阻三十1?30的一端连接。
[0017]所述的MUC供电部分3包含集成电路二 IC2、集成电路三IC3、电阻三R3、电阻三十六R36、电阻三十九R39、二极管七D7、电容十二 -电容十五C12-C15,二极管七D7的负极与电阻三十六R36的一端连接,电阻三十六R36的另一端与集成电路三IC3的2脚连接,集成电路三IC3的3脚分别与电阻三R3的一端、电阻三十九R39的一端连接,电阻三R3的另一端接地,电阻三十九R39的另一端分别与集成电路三IC3的I脚、电容十二 C12的负极、电容十四C14的一端、集成电路二 IC2的2脚连接,电容十二 C12的正极与电容十四C14的另一端连接且接地,集成电路二 IC2的I脚分别与电容十三C13的一端、电容十五C15的正极连接,集成电路二 IC2的3脚分别与电容十三C13的另一端、电容十五C15的负极连接且接地。
[0018]所述的PWM信号输出放大电路4包含接插器六CN6、三极管一 Ql、场效应管十一Ql1、场效应管十二Q12、电阻二十九R29、电阻三^^一R31、电阻三十二 R32、电阻三十三R33,接插器六CN6的I脚与电阻三十二 R32的一端连接,电阻三十二 R32的另一端分别与场效应管十一 Qll的源极、场效应管十二 Q12的源极连接,场效应管十一 Qll的漏极与接插器六CN6的2脚连接且接地,场效应管十一 Qll的栅极分另与电阻三十三R33的一端、场效应管十二 Q12的栅极连接,电阻三十三R33的另一端分别与电阻二十九R29的一端、三极管一 Ql的集电极连接,三极管一 Ql的发射极接地,三极管一 Ql的基极与电阻三十一 R31的一端连接,电阻二十九R29的另一端与场效应管十二 Q12的漏极连接。
[0019]本【具体实施方式】具有如下优点:布线简单、调光简单、控制调光方式简单,可单独控制房间也可由总开关控制,LED灯右串联,无限数量连接需要的LED灯,可分区控制,可由总开关控制,根据环境,白天调暗点,晚上调亮点,节省成本,达到节约能源、环保的效果。
[0020]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新型PWM调光控制器,其特征在于它包含LED驱动部分(1)、MUC控制部分(2)、MUC供电部分(3)、PWM信号输出放大电路(4)、PWM信号处理部分(5),LED驱动部分(I)分别与MUC控制部分(2)、MUC供电部分(3)连接,MUC控制部分⑵与PWM信号输出放大电路(4)、PWM信号处理部分(5)连接,MUC供电部分(3)与PWM信号输出放大电路⑷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PWM调光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MUC控制部分(2)包含集成电路一(ICl)、电阻三十(R30)、电阻三十四(R34)、晶振一(Yl)、电容十(ClO)、电容i (C11),集成电路一(ICl)的2脚分别与晶振一(Yl)的一端、电容十(ClO)的一端连接,电容十(Cio)的另一端与电容十一(Cll)的一端连接且接地,集成电路一(ICl)的9脚与电阻三十四(R34)的一端连接,集成电路一(ICl)的11脚与电阻三十(R30)的一端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PWM调光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MUC供电部分(3)包含集成电路二(IC2)、集成电路三(IC3)、电阻三(R3)、电阻三十六(R36)、电阻三十九(R39)、二极管七(D7)、电容十二-电容十五(C12 — C15),二极管七(D7)的负极与电阻三十六(R36)的一端连接,电阻三十六(R36)的另一端与集成电路三(IC3)的2脚连接,集成电路三(IC3)的3脚分别与电阻三(R3)的一端、电阻三十九(R39)的一端连接,电阻三(R3)的另一端接地,电阻三十九(R39)的另一端分别与集成电路三(IC3)的I脚、电容十二(C12)的负极、电容十四(C14)的一端、集成电路二(IC2)的2脚连接,电容十二(C12)的正极与电容十四(C14)的另一端连接且接地,集成电路二(IC2)的I脚分别与电容十三(C13)的一端、电容十五(C15)的正极连接,集成电路二(IC2)的3脚分别与电容十三(C13)的另一端、电容十五(C15)的负极连接且接地。
4.根据权利要求1所 述的新型PWM调光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PWM信号输出放大电路(4)包含接插器六(CN6)、三极管一(Ql)、场效应管十一(Qll)、场效应管十二(Q12)、电阻二十九(R29)、电阻三十一(R31)、电阻三十二(R32)、电阻三十三(R33),接插器六(CN6)的I脚与电阻三十二(R32)的一端连接,电阻三十二(R32)的另一端分别与场效应管十一(Qll)的源极、场效应管十二(Q12)的源极连接,场效应管十一(Qll)的漏极与接插器六(CN6)的2脚连接且接地,场效应管十一 (Qll)的栅极分别与电阻三十三(R33)的一端、场效应管十二(Q12)的栅极连接,电阻三十三(R33)的另一端分别与电阻二十九(R29)的一端、三极管一(Ql)的集电极连接,三极管一(Ql)的发射极接地,三极管一(Ql)的基极与电阻三十一(R31)的一端连接,电阻二十九(R29)的另一端与场效应管十二(Q12)的漏极连接。
【文档编号】H05B37/02GK203504825SQ201320592591
【公开日】2014年3月26日 申请日期:2013年9月25日 优先权日:2013年9月25日
【发明者】李 东 申请人:李 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