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rtg整机线束架构及其应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099523阅读:363来源:国知局
一种rtg整机线束架构及其应用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RTG整机线束架构及其应用,包括第一前底梁线束、第二前底梁线束、第三前底梁线束,第一后底梁线束、第二后底梁线束、第三后底梁线束,第一主梁投光灯线束、第二主梁投光灯线束,第一主梁走道灯线束、楼梯走道灯线束,第一小车架线束、第二小车架线束,跨梁线束。其优点表现在:本发明的一种RTG整机线架构,将常规性单独放电缆方式改进为多根重要的线束统一放线,其成本低;在RTG标准化生产的过程中,减少了设计周期,减少了施工工序,简化的接线工作,提高了接线质量,对标准化生产有了促进作用,提高了产品的品质;合理配置线束间的连接关系,避免线束浪费,缠绕,从而保证电器设备的可靠性,接线质量的稳定性。
【专利说明】一种RTG整机线束架构及其应用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轮胎式龙门起重机【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RTG整机线束架构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0002]轮胎式龙门起重机简称场桥或轮胎吊,英文缩写RTG,轮胎式龙门起重机是世界各大集装箱专业化码头堆场的主要装卸设备,具有码头基础、投资成本低、机动性好、可转场作业、便于分期分批购置等优点。
[0003]目前,轮胎式龙门起重机(RTG)的主要机构基本相同,而跨距和起升高度也具有一定的规范,RTG的外围的电气设计和布置日趋标注化。目前RTG控制设备和整机照明设备多采用分布式电缆布线为主,到同一结构件内部敷线往往需要多根电缆。
[0004]现有技术中RTG分布式电缆布线主要存在以下几点不足:1、全部采用多根电缆敷设,成本较高,机械需要增加线槽,进一步增加成本;2、在生产制造过程中,敷设电缆的工作量较大,工期较长;3、设计阶段每次都要估算电缆长度,保险起见均会留有一定的裕量,造成一定的浪费;4、安装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接线质量不稳定,对电气设备的可靠性造成一定影响。


【发明内容】

[0005]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快速连接,稳定可靠,节约成本,提高效率,在RTG日趋标准化的大背景下,在同一分段内部采用一根或几根线束敷线的RTG整机线束架构。
[0006]本发明的再一的目的是,提供一种RTG整机线束架构及其应用。
[000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0008]一种RTG整机线束架构,所述线束架构包括前底梁和后底梁;所述的前底梁上设有电气房和前底梁控制箱;所述前底梁两端部设有第一支腿和第二支腿,其第一支腿和第二支腿上端连接第一主梁;所述后底梁上设有后底梁控制箱;所述后底梁两端部设有第三支腿和第四支腿,其第三支腿和第四支腿上端连接第二主梁;所述线束架构还包括第一前底梁线束、第二前底梁线束、第三前底梁线束,第一后底梁线束、第二后底梁线束、第三后底梁线束,第一主梁投光灯线束、第二主梁投光灯线束,第一主梁走道灯线束、楼梯走道灯线束、第一小车架线束、第二小车架线束,跨梁线束。
[0009]所述的第一前底梁线束包括电气房至大车编码器信号电缆、至前底梁两侧摄像头信号电缆、至前底梁控制箱信号电缆;所述的第二前底梁线束包括从前底梁控制箱至报警指示灯电缆、摄像头电源电缆、大车转向角度检测接近开关电缆的控制电缆;所述的第三前底梁线束包括从前底梁控制箱至大车电机加热器、大车制动器、大车制动器释放限位、大车转向电机、大车转向电机制动器、大车转向电机制动器限位的电源动力电缆。
[0010]所述的第一后底梁线束包括从后底梁控制箱至220V电源插座电缆、至后底梁紧停按钮、至后底梁电话机、至后底梁操作按钮盒电缆;所述的第二后底梁线束包括从后底梁控制箱至大车两侧报警灯、大车转向角度传感器、大车电机加热器、大车制动器释放限位、转向电机制动器释放限位的控制信号电缆;所述的第三后底梁线束包括从后底梁控制箱至转向电机制动器、大车运行报警灯、大车电机制动器、转向电机、大车两侧投光灯的电源动力电缆。
[0011]所述的第一主梁投光灯线束包括从主梁接线箱至主梁的每盏投光灯线束;所述第二主梁投光灯线束包括从电气房沿第一支腿至第二主梁端投光灯终端的线束。
[0012]所述的第一主梁走道灯线束包括从主梁接线箱至第一主梁走道灯的线束。
[0013]所述的楼梯灯线束包括从主梁接线箱至整机楼梯灯的线束。
[0014]所述的跨梁线束包括从电气房经第二支腿,经第一主梁,第三支腿,至后底梁控制箱的电源及控制电缆。
[0015]所述的第一小车架线束包括从小车柜至司机室线束;所述的第二小车架线束包括从小车柜至SKEW电机,小车电机加热器、起升电机制动器,小车走道灯,小车投光灯安装在小车架体的电气设备终端的线束。
[0016]为实现上述第二个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0017]所述的线束架构在轮胎式龙门起重机上的应用。
[0018]本发明优点在于:
[0019]1、本发明的一种RTG整机线架构,将常规性单独放电缆方式改进为多根重要的线束统一放线,其成本低;
[0020]2、将电缆规格、所需长度、电缆数量,等特性基本稳定,变化较少的电缆规划为线束结构;将用电终端可前期接线的,以防水接插件连接的方式,提前连接好,在RTG安装的过程中,只需接插件对接。以此,在RTG标准化生产的过程中,减少了设计周期,减少了施工工序,简化的接线工作,提高了接线质量,对标准化生产有了促进作用,降低产品生产成本的同时,提尚了广品的品质;
[0021]3、将起始端与用电终端基本一致的电缆规划为同一根线束;将信号线、低压控制线、动力电源线分开为不同线束,合理配置线束间的连接关系,避免线束浪费,缠绕,从而保证电器设备的可靠性,接线质量的稳定性。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2]附图1是本发明的一种RTG线束架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提供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
[0024]附图中涉及的附图标记和组成部分如下所示:
[0025]1.前底梁2.后底梁
[0026]11.第一前底梁线束12.第二前底梁线束
[0027]13.第三前底梁线束21.第一后底梁线束
[0028]22.第二后底梁线束23.第三后底梁线束
[0029]31.第一主梁投光灯线束 32.第二主梁投光灯线束
[0030]5.楼梯走道灯线束61.第一小车架线束
[0031]62.第二小车架线束7.跨梁线束
[0032]81.第一支腿82.第二支腿
[0033]83.第三支腿84.第四支腿
[0034]85.第一主梁86.第二主梁
[0035]111.前底梁控制箱112.电气房
[0036]211.后底梁控制箱41.第一主梁走道灯线束
[0037]实施例1
[0038]请参照图1,图1是本发明的一种RTG线束架构结构示意图。所述线束架构包括前底梁I和后底梁2 ;所述的前底梁I上设有电气房112和前底梁控制箱111 ;所述前底梁I两端部设有第一支腿81和第二支腿82,其第一支腿81和第二支腿82上端连接第一主梁85 ;所述后底梁2上设有后底梁控制箱211 ;所述后底梁2两端部设有第三支腿83和第四支腿84,其第三支腿83和第四支腿84上端连接第二主梁86 ;所述线束架构还包括第一前底梁线束U、第二前底梁线束12、第三前底梁线束13,第一后底梁线束21、第二后底梁线束22、第三后底梁线束23,第一主梁投光灯线束31、第二主梁投光灯线束32,第一主梁走道灯线束41、楼梯走道灯线束5,第一小车架线束61、第二小车架线束62,跨梁线束7。
[0039]所述第一前底梁线束11包括电气房112至大车编码器信号电缆、至前底梁I两侧摄像头信号电缆、至前底梁控制箱111信号电缆;所述的第二前底梁线束12包括从前底梁控制箱111至报警指示灯电缆、摄像头电源电缆、大车转向角度检测接近开关电缆等控制电缆;所述的第三前底梁线束13包括从前底梁控制箱111至大车电机加热器、大车制动器、大车制动器释放限位、大车转向电机、大车转向电机制动器、大车转向电机制动器限位等电源动力电缆;
[0040]所述的第一后底梁线束21包括从后底梁控制箱211至220V电源插座电缆、至后底梁2紧停按钮、至后底梁2电话机、至后底梁2操作按钮盒电缆;所述的第二后底梁线束22包括从后底梁控制箱211至大车两侧报警灯、大车转向角度传感器、大车电机加热器、大车制动器释放限位、转向电机制动器释放限位等控制信号电缆;所述的第三后底梁线束23包括从后底梁控制箱211至转向电机制动器、大车运行报警灯、大车电机制动器、转向电机、大车两侧投光灯等电源动力电缆。
[0041]所述的第一主梁投光灯线束31包括从主梁接线箱至主梁的每盏投光灯线束;所述第二主梁投光灯线束32包括从电气房112沿第一支腿81至第二主梁端投光灯终端的线束;所述的第一主梁走道灯线束41包括从主梁接线箱至第一主梁走道灯的线束;所述的楼梯灯线束5包括从主梁接线箱至整机楼梯灯的线束;所述的跨梁线束7包括从电气房112经第二支腿82,经第一主梁85,第三支腿83,至后底梁控制箱211的电源及控制电缆;所述的第一小车架线束61包括从小车柜至司机室线束;所述的第二小车架线束62包括从小车柜至SKEW电机,小车电机加热器、起升电机制动器,小车走道灯,小车投光灯等安装在小车架体的电气设备终端的线束。
[0042]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线束架构将电缆规格、所需长度、电缆数量,等特性基本稳定,变化较少的电缆规划为线束结构;将起始端与用电终端基本一致的电缆规划为同一根线束;将信号线、低压控制线、动力电源线分开为不同线束;将用电终端可前期接线的,以防水接插件连接的方式,提前连接好,在RTG安装的过程中,只需接插件对接,改进工作容易施工,易实现,以此,在RTG标准化生产的过程中,减少了设计周期,减少了施工工序,简化的接线工作,提高了接线质量,对标准化生产有了促进作用,提高了产品的品质;所述RTG线束架构具有可行性,即将常规性单独放电缆方式改进为多根重要的线束统一放线,将用电终端可前期接线的,以防水接插件连接的方式,提前连接好,在RTG安装的过程中,只需接插件对接;改进工作容易施工,易实现,适用于RTG生产中的标准化工作的推进。
[0043]本发明的一种RTG整机线架构,将常规性单独放电缆方式改进为多根重要的线束统一放线,其成本低;将用电终端可前期接线的,以防水接插件连接的方式,提前连接好,在RTG安装的过程中,只需接插件对接。以此,在RTG标准化生产的过程中,减少了设计周期,减少了施工工序,简化的接线工作,提高了接线质量,对标准化生产有了促进作用,降低产品生产成本的同时,提高了产品的品质;将电缆规格、所需长度、电缆数量,等特性基本稳定,变化较少的电缆规划为线束结构;将起始端与用电终端基本一致的电缆规划为同一根线束;将信号线、低压控制线、动力电源线分开为不同线束,合理配置线束间的连接关系,避免线束浪费,缠绕,从而保证电器设备的可靠性,接线质量的稳定性。
[0044]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方法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补充,这些改进和补充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RTG整机线束架构,所述线束架构包括前底梁和后底梁;所述的前底梁上设有电气房和前底梁控制箱;所述前底梁两端部设有第一支腿和第二支腿,其第一支腿和第二支腿上端连接第一主梁;所述后底梁上设有后底梁控制箱;所述后底梁两端部设有第三支腿和第四支腿,其第三支腿和第四支腿上端连接第二主梁;其特征在于,所述线束架构还包括第一前底梁线束、第二前底梁线束、第三前底梁线束,第一后底梁线束、第二后底梁线束、第三后底梁线束,第一主梁投光灯线束、第二主梁投光灯线束,第一主梁走道灯线束、楼梯走道灯线束、第一小车架线束、第二小车架线束,跨梁线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束架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前底梁线束包括电气房至大车编码器信号电缆、至前底梁两侧摄像头信号电缆、至前底梁控制箱信号电缆;所述的第二前底梁线束包括从前底梁控制箱至报警指示灯电缆、摄像头电源电缆、大车转向角度检测接近开关电缆的控制电缆;所述的第三前底梁线束包括从前底梁控制箱至大车电机加热器、大车制动器、大车制动器释放限位、大车转向电机、大车转向电机制动器、大车转向电机制动器限位的电源动力电缆。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束架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后底梁线束包括从后底梁控制箱至220V电源插座电缆、至后底梁紧停按钮、至后底梁电话机、至后底梁操作按钮盒电缆;所述的第二后底梁线束包括从后底梁控制箱至大车两侧报警灯、大车转向角度传感器、大车电机加热器、大车制动器释放限位、转向电机制动器释放限位的控制信号电缆;所述的第三后底梁线束包括从后底梁控制箱至转向电机制动器、大车运行报警灯、大车电机制动器、转向电机、大车两侧投光灯的电源动力电缆。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束架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主梁投光灯线束包括从主梁接线箱至主梁的每盏投光灯线束;所述第二主梁投光灯线束包括从电气房沿第一支腿至第二主梁端投光灯终端的线束。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束架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主梁走道灯线束包括从主梁接线箱至第一主梁走道灯的线束。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束架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楼梯灯线束包括从主梁接线箱至整机楼梯灯的线束。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束架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跨梁线束包括从电气房经第二支腿,经第一主梁,第三支腿,至后底梁控制箱的电源及控制电缆。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束架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小车架线束包括从小车柜至司机室线束;所述的第二小车架线束包括从小车柜至SKEW电机,小车电机加热器、起升电机制动器,小车走道灯,小车投光灯安装在小车架体的电气设备终端的线束。
9.权利要求1-8所述的线束架构在轮胎式龙门起重机上的应用。
【文档编号】B66C13/12GK104444811SQ201410741748
【公开日】2015年3月25日 申请日期:2014年12月8日 优先权日:2014年12月8日
【发明者】徐健, 崔立, 开焱 申请人:润邦卡哥特科工业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