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榨油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8116181阅读:174来源:国知局
一种榨油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榨油机,包括机壳,机壳内包括第一驱动装置、第二驱动装置、榨膛;榨膛内转动连接有螺杆;第一驱动装置包括第一电机、第一减速机,第二驱动装置包括第二电机、第二减速机;所述第一电机、第一减速机、螺杆依次啮合连接;所述机壳顶部设有进料口,所述榨膛顶部开设有通孔;所述机壳内还包括碾压装置;本实用新型的榨油机,结构简单,设计合理,通过先碾压再挤压双重工序,能够有效增加出油率,操作方便,效率高。
【专利说明】一种榨油机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榨油设备【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榨油机。

【背景技术】
[0002]我国是植物油的生产和消费大国,目前,植物油主要是采用螺旋榨油机来生产。这种螺旋榨油机的工作原理是利用皮带传动装置和变速箱来降低电动机的转速,产生扭矩,挤压植物油料来榨油。现有的榨油机普遍采用螺杆扭矩挤压方法,单靠这种挤压方法榨油出油率低,无法实现油料最大化的利用。


【发明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为解决现有技术问题而提供一种新型的榨油机。
[0004]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榨油机,包括机壳,机壳内包括第一驱动装置、第二驱动装置、榨膛;榨膛内转动连接有螺杆;第一驱动装置包括第一电机、第一减速机,第二驱动装置包括第二电机、第二减速机;所述第一电机、第一减速机、螺杆依次啮合连接;所述机壳顶部设有进料口,所述榨膛顶部开设有通孔;所述机壳内还包括碾压装置;所述碾压装置位于进料口与通孔之间,且进料口、碾压装置与通孔垂直排列;所述碾压装置包括第一压辊和第二压辊,第一压辊与第二压辊水平设置;所述碾压装置与第二驱动装置适配连接。
[0005]优选方案,所述第一压辊与第二压辊之间设置有缝隙。
[0006]优选方案,所述第一压辊与第二压辊上设置有凸齿,且第一压辊与第二压辊的凸齿交叉分布。
[0007]优选方案,第一压辊与第二压辊之间的缝隙间距为2?5丽。
[0008]优选方案,第一压辊与第二压辊通过传动机构适配连接。
[0009]优选方案,第二电机、第二减速机与第一压辊依次啮合连接,第二压辊与第一压辊通过传动齿轮适配连接使第一压辊与第二压辊作相对向内转动。
[0010]优选方案,所述进料口与通孔之间连接有导向盒,所述导向盒为多块挡板板拼接而成的倒置椎体。
[0011 ] 优选方案,所述进料口与碾压装置之间设置有风干机;进一步,所述风干机为热风干机。
[0012]优选方案,所述碾压装置为可加热压辊。
[0013]优选方案,所述碾压装置包括内胆及辊筒,内胆与辊筒同轴心,内胆中装有导热油及加热棒。
[0014]优选方案,所述榨膛底部设置有出油口,且榨膛底部整体呈向出油口倾斜状,出油口呈漏斗状设置。。
[0015]本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榨油机,结构简单,设计合理,通过先碾压再挤压双重工序,能够有效增加出油率,操作方便,效率高。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0018]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为,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榨油机,包括机壳101,机壳101内包括第一驱动装置201、第二驱动装置、榨膛301 ;榨膛301内转动连接有螺杆302 ;第一驱动装置201包括第一电机、第一减速机,第二驱动装置包括第二电机、第二减速机;所述第一电机、第一减速机、螺杆302依次啮合连接;所述机壳201顶部设有进料口401,所述榨膛301顶部开设有通孔;所述机壳101内还包括碾压装置;所述碾压装置位于进料口 401与通孔之间,且进料口 401、碾压装置与通孔垂直排列;所述碾压装置包括第一压辊501和第二压辊502,第一压辊501与第二压辊502水平设置;所述碾压装置与第二驱动装置适配连接。
[0019]本实用新型的运作原理为,油料从进料口 401投入,经过碾压装置进行第一道压榨,压榨出的油与油料顺势经通孔进入榨膛301,榨膛301中的螺杆302对油料进行第二道压榨,通过两次压榨过程,能够有效提高出油率,从而有效避免油料的浪费。
[0020]优选方案,所述第一压辊501与第二压辊502之间设置有缝隙。
[0021]优选方案,所述第一压棍501与第二压棍502上设置有凸齿,且第一压棍501与第二压辊502的凸齿交叉分布,油料经过凸齿能够增加油料颗粒及油料与凸齿之间的摩擦力,从而尽可能多的压榨出油。
[0022]优选方案,第一压辊501与第二压辊502之间的缝隙间距为2?5MM ;经试验得出,缝隙间距为2?5丽为最佳间距,小于2丽会降低油料下料速度,大于5丽则出油率过低,无法体现碾压装置的效果。
[0023]优选方案,第一压辊501与第二压辊502通过传动机构适配连接。
[0024]优选方案,第二电机、第二减速机与第一压辊501依次啮合连接,第二压辊502与第一压辊501通过传动齿轮适配连接使第一压辊501与第二压辊502作相对向内转动。
[0025]优选方案,所述进料口 401与通孔之间连接有导向盒601,所述导向盒601为多块挡板板拼接而成的倒置椎体,由于挡板为倾斜状,油料与油能够顺应趋势有规律并均匀下落,避免油料堆积影响下一步程序运作。
[0026]优选方案,所述进料口 401与碾压装置之间设置有风干机;进一步,所述风干机为热风干机;风干机对油料进行干燥处理,避免油料中水分过多影响油的品质。
[0027]优选方案,所述碾压装置为可加热压辊;在压榨的同时对油料加热,与传统榨油机炒料过程相比节省了炒锅的空间,使压榨机体积更小。
[0028]优选方案,所述碾压装置包括内胆及辊筒,内胆与辊筒同轴心,内胆中装有导热油及加热棒。
[0029]优选方案,所述榨膛底部设置有出油口 701,且榨膛底部整体呈向出油口倾斜状,出油口 701呈漏斗状设置。
[0030]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各技术特征继续相互组合,形成未在上面列举的各种实施例,均视为本发明说明书记载的范围;并且,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或变换,而所有这些改进和变换都应属于本发明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榨油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机壳,机壳内包括第一驱动装置、第二驱动装置、榨膛;榨膛内转动连接有螺杆;第一驱动装置包括第一电机、第一减速机,第二驱动装置包括第二电机、第二减速机;所述第一电机、第一减速机、螺杆依次啮合连接;所述机壳顶部设有进料口,所述榨膛顶部开设有通孔;所述机壳内还包括碾压装置;所述碾压装置位于进料口与通孔之间,且进料口、碾压装置与通孔垂直排列;所述碾压装置包括第一压辊和第二压辊,第一压辊与第二压辊水平设置;所述碾压装置与第二驱动装置适配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榨油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压辊与第二压辊之间设置有缝隙。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榨油机,其特征在于,第一压辊与第二压辊之间的缝隙间距为2?5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榨油机,其特征在于,第一压辊与第二压辊通过传动机构适配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榨油机,其特征在于,第二电机、第二减速机与第一压辊依次啮合连接,第二压辊与第一压辊通过传动齿轮适配连接使第一压辊与第二压辊作相对向内转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榨油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料口与通孔之间连接有导向盒。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榨油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碾压装置为可加热压辊。
8.根据权利要求1或7所述的榨油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碾压装置包括内胆及辊筒,内胆与辊筒同轴心,内胆中装有导热油及加热棒。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榨油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榨膛底部设置有出油口,且榨膛底部整体呈向出油口倾斜状,出油口呈漏斗状设置。
【文档编号】B30B15/32GK204222240SQ201420598162
【公开日】2015年3月25日 申请日期:2014年10月16日 优先权日:2014年10月16日
【发明者】豆康宁, 王飞, 罗海澜, 刘少阳, 赵丽芳 申请人: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