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排汗抗菌面料及其生产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17313阅读:216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面料及其生产工艺,特别是涉及一种排汗抗菌面料及其生产工艺。



背景技术:

近年来,人们对服装面料的舒适性、健康性、安全性和环保性等各种性能的要求日益增加,其中排汗抗菌面料以其较高的舒适感而深受广大消费者的青睐。目前国内外对于吸湿快干的面料和抗菌的面料都有研究,但是对于排汗和抗菌两种功能的结合研发较少。曾有公司采用纳米级银基抗菌物提供优异的抗菌除臭功能,并利用改进型沟槽状纤维截面带来显著的吸湿快干效果,纤维中的纯银成分能够在短时间内杀灭对人体有害的各种常见病菌并除去汗臭,但该技术成本较高,并且纤维中的银资源存储较少,同时,由于银具有氧化特性,长期穿着的银纤维服如碰触水滴、汗液等,会使面料颜色发暗,影响美观。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排汗抗菌面料及其生产工艺,具有优良的排汗及抗菌效果。

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排汗抗菌面料,采用棉纤维和甲壳素纤维混纺纱、Coolplus短纤纱为原料在大圆机上编织线圈而成,所述棉纤维线密度为18tex,所述面料为双层结构,所述面料表面为凹凸的蜂巢网眼状,所述面料反面设有一层纳米氧化铜涂层。

优选地,所述棉纤维和甲壳素纤维混纺纱中棉纤维和甲壳素纤维的含量比为4∶1。

优选地,所述Coolplus短纤纱截面积呈“十”字形,其纤维表面具有沿纤维长度方向呈螺旋分布的沟槽,其独特的液态水传导能力,有利于热湿汗汽的芯吸和扩散,使面料内层保持干爽。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排汗抗菌面料的生产工艺,包括以下工艺,

坯布织造流程:将棉纤维和甲壳素纤维混纺纱、Coolplus短纤纱在大圆机进行编织,棉纤维和甲壳素纤维编织成面料正面,Coolplus短纤纱编织成面料反面,棉纤维和甲壳素纤维采用变化纬平针组织织成面料正面,Coolplus短纤纱也采用变化纬平针组织织成面料反面,两块面料采用集圈线圈相结合;

染整工艺流程为:坯布检验→预定形→还原水洗→染色→柔软处理→抗菌处理→定形→ 成品检验,其抗菌处理工艺中,在面料反面涂上一层纳米氧化铜涂层。

优选地,其坯布织造工艺中,第1、2、4、5路喂入Coolplus短纤纱,第3、6路喂入棉纤维和甲壳素纤维混纺纱,该组织一个完全循环中针筒针成圈两次,针盘针成圈一次,面料的正面线圈和反面线圈的密度比为2∶1,使正面线圈对反面线圈具有良好的覆盖作用,避免露底现象的产生。

优选地,其预定形工艺为:

优选地,其还原水洗工艺采用无张力平幅水洗的方式进行前处理去除布面杂质和油质,还原水洗时间为15-20min,还原水洗的保险粉用量为0.05-0.1%,同时除去纤维织造过程中产生的内应力,从而保持面料良好的弹性和丰满的手感。

优选地,其染色工艺流程为:升温到70℃→加入匀染剂→运行2min→加入分散剂和抗还原剂→运行5min→升温到100℃加染料(2℃/min)→升温到120℃/min,保温50min→降温到80℃(1.5℃/min)排水入缸→入水降温到70℃加氢氧化钠→升温到75℃加硫酸钠→升温到85℃运行20min→排水、入水,加HAC运行10min→排水、入水→升温到80℃水洗,

其中,匀染剂为非离子型匀染剂,可有效抑制升温过快等原因造成的染料急剧上染。

优选地,其柔软处理工艺中,选用非离子亲水性有机硅柔软剂或吸湿排汗整理剂。

优选地,其定形工艺中,所采用的定形温度为185-190℃,时间30-45s,车速30-40m/min。

如上所述,本发明的一种排汗抗菌面料及其生产工艺,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面料表层由Coolplus短纤纱编织而成,里层由棉纤维和甲壳素纤维混纺纱编织而成,甲壳素纤维具有良好的抗菌效果,面料反面设有一层纳米氧化铜涂层,该氧化铜涂层也具有良好的抗菌效果。面料结构对面料的透气性有重要影响,因为面料的透气性主要由面料的厚度及面料中微孔的大小和多少决定,本发明采用蜂巢网眼结构,有利于湿气的散发,并且由于是双层结构,其保暖性和耐磨性大大提高。Coolplus短纤纱、棉纤维和甲壳素纤维混纺纱都具有良好的吸湿和导湿性能,棉纤维和甲壳素纤维混纺纱能迅速将汗液吸收,然后传导到外层的Coolplus短纤纱,Coolplus短纤纱截面积呈“十”字形,其纤维表面具有沿纤维长度方向呈螺旋分布的沟槽,具有快速传输水分的作用,有利于热湿汗汽的芯吸和扩散,使面料保持干爽。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发明的其他优点及功效。

本发明提供一种排汗抗菌面料,采用棉纤维和甲壳素纤维混纺纱、Coolplus短纤纱为原料在大圆机上编织线圈而成,所述棉纤维线密度为18tex,所述面料为双层结构,所述面料表面为凹凸的蜂巢网眼状,所述面料反面设有一层纳米氧化铜涂层。

作为一种具体实施例,棉纤维和甲壳素纤维混纺纱中棉纤维和甲壳素纤维的含量比为4∶1。

作为一种具体实施例,Coolplus短纤纱截面积呈“十”字形,其纤维表面具有沿纤维长度方向呈螺旋分布的沟槽,其独特的液态水传导能力,有利于热湿汗汽的芯吸和扩散,使面料内层保持干爽。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排汗抗菌面料的生产工艺,包括以下工艺,

坯布织造流程:将棉纤维和甲壳素纤维混纺纱、Coolplus短纤纱在大圆机进行编织,棉纤维和甲壳素纤维编织成面料正面,Coolplus短纤纱编织成面料反面,棉纤维和甲壳素纤维采用变化纬平针组织织成面料正面,Coolplus短纤纱也采用变化纬平针组织织成面料反面,两块面料采用集圈线圈相结合;

染整工艺流程为:坯布检验→预定形→还原水洗→染色→柔软处理→抗菌处理→定形→成品检验,其抗菌处理工艺中,在面料反面涂上一层纳米氧化铜涂层。

其坯布织造工艺中,第1、2、4、5路喂入Coolplus短纤纱,第3、6路喂入棉纤维和甲壳素纤维混纺纱,该组织一个完全循环中针筒针成圈两次,针盘针成圈一次,面料的正面线圈和反面线圈的密度比为2∶1,使正面线圈对反面线圈具有良好的覆盖作用,避免露底现象的产生。

其预定形工艺为:

其还原水洗工艺采用无张力平幅水洗的方式进行前处理去除布面杂质和油质,还原水洗 时间为15-20min,还原水洗的保险粉用量为0.05-0.1%,同时除去纤维织造过程中产生的内应力,从而保持面料良好的弹性和丰满的手感。

其染色工艺流程为:升温到70℃→加入匀染剂→运行2min→加入分散剂和抗还原剂→运行5min→升温到100℃加染料(2℃/min)→升温到120℃/min,保温50min→降温到80℃(1.5℃/min)排水入缸→入水降温到70℃加氢氧化钠→升温到75℃加硫酸钠→升温到85℃运行20min→排水、入水,加HAC运行10min→排水、入水→升温到80℃水洗。

其中,匀染剂为非离子型匀染剂,可有效抑制升温过快等原因造成的染料急剧上染。

其柔软处理工艺中,选用非离子亲水性有机硅柔软剂或吸湿排汗整理剂。

其定形工艺中,所采用的定形温度为185-190℃,时间30-45s,车速30-40m/min。

对生产出的面料进行性能测试,其测试结果如下:

面料染色牢度测试结果见表1,面料的耐光色牢度、耐漂色牢度均测试合格,说明该染色工艺能够很好的完成面料染色要求。

表1 面料的色牢度测试结果

对面料的吸湿排汗性能测试结果见表2,芯吸高度、吸水率、滴水扩散时间、透湿量和蒸发速率均达到GB/T21655.1-2008《纺织品吸湿速干的评定》技术要求。

表2 吸湿排汗性能测试结果

抗菌功能测试结果见表3。将面料取样由检验方水洗30次,抗菌标准评价:大肠杆菌及金黄色葡萄杆菌的抑菌率≥70%,样品具有抗菌效果。由表3结果可看出该面料具有优良的抗菌效果。

表3 抗菌性能检测结果

综上所述,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排汗抗菌面料及其生产工艺,面料表层由Coolplus短纤纱编织而成,里层由棉纤维和甲壳素纤维混纺纱编织而成,甲壳素纤维具有良好的抗菌效果,面料反面设有一层纳米氧化铜涂层,该氧化铜涂层也具有良好的抗菌效果。面料结构对面料的透气性有重要影响,因为面料的透气性主要由面料的厚度及面料中微孔的大小和多少决定,本发明采用蜂巢网眼结构,有利于湿气的散发,并且由于是双层结构,其保暖性和耐磨性大大提高。Coolplus短纤纱、棉纤维和甲壳素纤维混纺纱都具有良好的吸湿和导湿性能,棉纤维和甲壳素纤维混纺纱能迅速将汗液吸收,然后传导到外层的Coolplus短纤纱,Coolplus短纤纱截面积呈“十”字形,其纤维表面具有沿纤维长度方向呈螺旋分布的沟槽,具有快速传输水分的作用,有利于热湿汗汽的芯吸和扩散,使面料保持干爽。所以,本发明有效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种种缺点而具高度产业利用价值

上述实施例仅例示性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发明。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发明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变。因此,举凡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发明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发明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