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减震平缓型自动抽壳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007567阅读:495来源:国知局
一种减震平缓型自动抽壳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火炮辅助装置,具体涉及一种减震平缓型自动抽壳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火炮相关技术已经越来越多地应用于民用领域:不但可以用于矿山爆破,还可以用于开山修路,甚至能够通过发射消防用弹丸用于扑灭高楼大火,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极大便利和安全保障。对于大中口径火炮而言,射击过程中最容易出现的问题是射击后抽壳机构不能顺利完成抽壳动作,导致弹壳不能被及时抽出,若是在急救现场会直接影响火炮的持续使用能力,甚至影响灾情控制和工程的进展。现有火炮多采用撞击式抽壳系统,在炮弹发射后,弹壳径向膨胀并且产生塑形变形,紧贴身管内壁,随后火炮利用其复进机构的复进力,使炮身以一定的速度撞向抽壳模板,摇臂在抽壳模板的作用下绕摇臂轴逆时针旋转,摇臂的一端与抽筒子的短臂发生碰撞,使得抽筒子摆动绕抽筒子轴顺时针旋转,这样抽筒子的长臂与药筒相接触,最终药筒在抽筒子的作用下从炮尾部分抽出;也有的火炮利用复进过程中开闩终了时固定在闩体上的撞铁撞击抽筒子的短臂,迫使抽筒子绕其自身转动抽壳。这两种撞击式抽壳机构虽然结构简单,制造容易,但是其抽壳的动作激烈,抽壳时间非常短暂在6~10毫秒之间,瞬间碰撞力大,容易造成抽壳部件屈服断裂,碰撞部位磨损、药筒拉断等问题,从而影响火炮的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目的: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减震平缓型自动抽壳装置,能避免多处激烈碰撞,克服抽壳部件屈服断裂等问题,使抽壳过程相对平稳的减震平缓型自动抽壳装置。技术方案: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一种减震平缓型自动抽壳装置,包括抽筒子和凸轮,所述抽筒子和凸轮分别通过抽筒子轴和凸轮轴安装在炮身上,抽筒子轴上设有复位扭簧,所述抽筒子前端设有弹壳钩爪与药筒底缘配合,抽筒子后端紧贴凸轮上轮廓曲面上,凸轮的下端铰接第一连杆上端,第一连杆的下端同时与第二连杆和第三连杆的上端铰接,第二连杆的下端与滑块铰接,滑块一端与压簧的一端连接,滑块位于滑槽板的滑槽内,滑槽板上位于滑块另一端方向上安装有抽壳模板,压簧另一端与炮身连接,所述第三连杆的下端与炮身铰接;当处于松壳状态时,第一连杆与第二连杆的夹角为钝角。作为优选,所述压簧包含内压簧和外压簧,外压簧内径大于内压簧外径。作为优选,所述抽筒子形状为两端窄、中间宽、轮廓为曲面的板状结构,抽筒子面向凸轮的一面的轮廓线为外凸状,抽筒子轴距离抽筒子前端与底端的距离之比为3:1。作为优选,所述滑槽为燕尾槽,滑块底部延伸有与燕尾槽配合的燕尾块。作为优选,所述滑块设有螺纹孔,螺纹孔内安装有螺柱,压簧套在螺柱上,压簧另一端与炮身连接。有益效果:本发明的减震平缓型自动抽壳装置,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1、本发明利用一连杆组与凸轮的组合来推顶抽筒子下端,使其翻转抽壳,这样能避免激烈的碰撞冲击,使整个抽壳过程相对平稳,工作载荷相对平缓,提高整体的可靠性。2、通过对连杆、凸轮轮廓曲线以及抽筒子的合理设计可以很好的控制抽壳行程、抽壳力与抽壳速度。3、通过对缓冲部件的合理设计能有效的吸收炮身复进时的巨大能量,并将其转化为整个机构的复位能量。附图说明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整个抽壳装置右视图图3是整个抽壳装置正视图;图4是变刚度双压簧结构示意图;图5是抽壳开始点位置示意图;图6为松壳位置示意图;图7为抽壳位置示意图;图中1弹壳,2抽筒子,3复位扭簧,4凸轮轴,5-1第一连杆,5-2第二连杆,5-3第三连杆,6压簧,7滑块,8凸轮,9抽筒子轴,11炮身,12滑槽板,13抽壳模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更进一步的说明。如图1至图4所示,本发明的一种减震平缓型自动抽壳装置,包括抽筒子2和凸轮8,所述抽筒子2和凸轮8分别通过抽筒子轴9和凸轮轴4安装在炮身11上,抽筒子2形状为两端窄、中间宽、轮廓为曲面的板状结构,抽筒子2面向凸轮8的一面的轮廓线为外凸状,抽筒子轴9距离抽筒子2前端与底端的距离之比为3:1,抽筒子轴9上设有复位扭簧3,所述抽筒子2前端设有弹壳钩爪与弹壳1的药筒底缘配合,抽筒子2后端紧贴凸轮8上轮廓曲面上,凸轮8的下端铰接第一连杆5-1上端,第一连杆5-1的下端同时与第二连杆5-2和第三连杆5-3的上端铰接,第二连杆5-2的下端与滑块7铰接,滑块7设有螺纹孔,螺纹孔内安装有螺柱,压簧6套在螺柱上,压簧6另一端与炮身11连接,压簧6包含内压簧和外压簧,外压簧内径大于内压簧外径,滑块7位于滑槽板12的滑槽内,滑槽板12上位于滑块7另一端方向上安装有抽壳模板13,滑槽为燕尾槽,滑块7底部延伸有与燕尾槽配合的燕尾块,所述第三连杆5-3的下端与炮身11铰接;当处于松壳状态时,第一连杆5-1与第二连杆5-2的夹角为钝角。如图5至图7所示,火炮发射后炮身11后坐带动整个抽壳系统向后移动,滑块7在炮架上的滑槽板12内滑动。后坐结束后,炮身11开始复进,整个抽壳系统前进。如图5所示,这时,滑块7接触抽壳模板13停止运动,开始抽壳。如图6所示,炮身11继续复进,滑块7固定不动,炮身11带着第三连杆5-3继续向左前进,带动第二连杆5-2做逆时针转动,从而促使凸轮8也逆时针转动,凸轮8曲面作用于抽筒子2短臂下端。由于开始时凸轮8轮廓曲线较平缓,抽筒子2转过的角度很小,则抽筒子2作用于药筒的抽壳速度很小,第二连杆5-2与第三连杆5-3之间夹角减小5°时,抽筒子2完成松壳过程。如图7所示,之后凸轮8处于推程阶段,抽壳速度迅速上升,两连杆之间夹角减小15°时,抽筒子2完成抽壳过程。在松壳阶段固定在滑块7与炮身11之间的压簧6开始压缩储能,先是外压簧6压缩吸能,随着复进位移的增大内压簧6与滑块7接触,此时弹簧刚度增大,内外压簧6一同压缩储能。抽壳结束后,炮身11复进到位,压簧6释放势能使第二连杆5-2推动滑块7复位,同时凸轮8回转,抽筒子2在复位扭簧3的作用下复位,整个抽壳系统回到初始位置。通过本连杆组与凸轮8的组合设计可使开始的抽壳速度很小,随着抽壳力的逐渐增大,抽筒子2能够平稳的完成松壳过程。之后在凸轮8的推程阶段,抽壳速度迅速上升,抽筒子2加速完成抽壳过程。此外,通过对连杆组相对长度、凸轮8轮廓曲线以及抽筒子2的不同设计可以得到不同的运动规律与抽壳性能。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