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抗冲击隔热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334661阅读:176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保护膜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抗冲击隔热膜。



背景技术:

隔热膜的主要作用是阻挡阳光热量,红外线是太阳热量的主要来源,紫外光波长最短能量最高,它导致皮肤黝黑,雀斑,甚至皮肤癌的主要因数;因此隔热膜阻隔对象是太阳辐射中红外线和紫外线。

目前,市场上的阳光隔热膜一般添加吸热型或反射型的添加剂;其中,反射型添加剂主要是通过真空喷镀或磁控溅射技术将铝、金、铜、银等金属制成多层致密的高隔热金属膜层;吸热型添加剂主要通过ITO等金属氧化物采用物理镀膜或化学镀膜方法制作成膜。然而金属原子虽然有较高反射率,但是过多添加也将可见光反射出去,影响视觉效果,添加量过少其隔热效果不明显。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抗冲击隔热膜,本申请提供的抗冲击隔热膜具有较好的隔热效果,且将阳光部分能量反射后具有抗冲击性。

有鉴于此,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抗冲击隔热膜,包括使用层与剥离层,所述使用层自远离剥离层一端至与剥离层贴合的一端包括依次叠加设置的硬化层、第一薄膜基材层、第一高粘胶层、TPU基材层、金属氧化物层、第二高粘胶层、第二薄膜基材层与低粘胶层。

优选的,所述第一高粘胶层为夜光高粘胶层。

优选的,所述第一高粘胶层的制备原料包括夜光粉与丙烯酸树脂,所述夜光粉的含量为所述丙烯酸树脂的0.5~5wt%。

优选的,所述第一高粘胶层与所述第二高粘胶层的厚度各自独立地为20~100μm。

优选的,所述TPU基材层的厚度为100~300μm。

优选的,所述低粘胶层的厚度为20~100μm,所述低粘胶层的制备原料包括有机硅树脂。

优选的,所述金属氧化层的厚度为3~10μm。

优选的,所述硬化层的厚度为2~10μm,所述硬化层的制备原料包括UV胶。

优选的,所述第一薄膜基材层的厚度为100~200μm,所述第一薄膜基材层的材料为PET、PE、OPP、BOPET和BOPP中的一种。

优选的,所述剥离层的厚度为20~100μm。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抗冲击隔热膜,其包括使用层与剥离层,所述使用层自远离剥离层一端至与剥离层贴合的一端包括依次叠加设置的硬化层、第一薄膜基材层、第一高粘胶层、TPU基材层、金属氧化物层、第二高粘胶层、第二薄膜基材层与低粘胶层。本申请抗冲击隔热膜中的使用层中表面设置的硬化层,可增加隔热膜的硬度耐磨性,在两层薄膜基材层中设置TPU基材,使隔热膜具有较好的弹性吸振功能,能够抵抗剧烈冲击,金属氧化物层能够隔绝大部分热量,因此,本申请提供的抗冲击隔热膜具有较好的隔热效果与抗冲击效果;本申请硬化层设置于PET基材表面提供保护膜的硬度和耐磨,第一高粘胶将上层PET基材与TPU基材连接在一起,金属氧化物层设置于高粘胶层中间,防止其被刮掉,第二高粘胶将TPU与下层PET基材粘在一起,最后设置低粘胶层用于保护的物体表面。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提提供的抗冲击隔热膜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进一步理解本发明,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优选实施方案进行描述,但是应当理解,这些描述只是为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特征和优点,而不是对本发明权利要求的限制。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抗冲击隔热膜,包括使用层与剥离层,所述使用层自远离剥离层一端至与剥离层贴合的一端包括依次叠加设置的硬化层、第一薄膜基材层、第一高粘胶层、TPU基材层、金属氧化物层、第二高粘胶层、第二薄膜基材层与低粘胶层。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抗冲击隔热膜,其包括使用层与剥离层,其中的使用层作为隔热膜实际应用的薄膜,其包括依次叠加设置的硬化层1、第一薄膜基材层2、第一高粘胶层3、TPU基材层4、金属氧化物层5、第二高粘胶层6、第二薄膜基材层7与低粘胶层8;9为剥离层,如图1所示。

按照本发明,所述使用层中的硬化层设置于使用层的表面,有利于增加保护膜的硬度耐磨性。所述硬化层的制备原料包括UV胶,其厚度优选为2~10μm,在实施例中,所述硬化层的厚度优选为3~8μm。

所述第一薄膜基材层的材料为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的材料,对此本申请没有特别的限制,示例的,所述第一薄膜基材层的材料优选为PET、PE、OPP、BOPET与BOPP中的一种。所述第一薄膜基材层的厚度优选为100~200μm,在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薄膜基材层的厚度优选为120~180μm。

所述第一高粘胶层的材料为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的高粘胶材料,示例的,所述第一高粘胶层的制备原料主要包括丙烯酸树脂,采用高粘胶可使上下两层能够牢固的贴合到一起,有一定的厚度可以增强抗冲击效果。为了使隔热膜具有夜光效果,本申请优选在所述第一高粘胶层中加入了夜光粉,所述夜光粉的含量优选为所述高粘胶质量的0.5%~5%,更优选为1%~3%。所述第一高粘胶层的厚度优选为20~100μm,在实施例中,所述40~80μm。

所述TPU基材层中的TPU是由二苯甲烷二异氰酸酯或甲苯二异氰酸酯等二异氰酸酯类分子和大分子多元醇、低分子多元醇共同反应聚合而成的高分子材料。所述TPU基材层的厚度优选为100~300μm,在实施例中,所述TPU基材层的厚度优选为150~200μm。本申请所TPU基材层具有较好的柔软性,可减缓冲击;同时,本申请设置两层薄膜基材层贴合TPU基材,使其具有较好的弹性吸振功能,能抵抗剧烈冲击,使玻璃不受到撞击损害。

本申请所述隔热膜中的金属氧化物层能够隔绝热的大部分能量,使隔热膜的隔热效果较好。所述金属氧化物层的材料为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的金属氧化物,对此本申请没有特别的限制,示例的,所述金属氧化物层优选为二氧化钛。所述金属氧化物层的厚度优选为3~10μm,在实施例中,所述金属氧化物层的厚度更优选为5~8μm。

所述第二高粘胶层的材料为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的高粘胶材料,示例的,所述第二高粘胶层的制备原料主要包括丙烯酸树脂,采用高粘胶使上下两层能够牢固的贴合到一起,有一定的厚度可以增强抗冲击效果。所述第二高粘胶层的厚度优选为20~100μm,在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高粘胶层的厚度更优选为30~80μm。

所述第二薄膜基材层的材料为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的材料,对此本申请没有特别的限制,示例的,所述第二薄膜基材层的材料优选为PET、PE、OPP、BOPET与BOPP中的一种。所述第二薄膜基材层的厚度优选为100~200μm,在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薄膜基材层的厚度优选为120~180μm。

所述低粘胶层的材料为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的材料,对此本申请没有特别的限制,示例的,所述低粘胶层的主要成分为有机硅树脂。所述低粘胶层的厚度优选为20~100μm,在实施例中,所述低粘胶层的厚度更优选为30~80μm。

本申请所述剥离层为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的薄膜层,对此本申请没有特别的限制,示例的,所述剥离层的基材材料为PET、PE、OPP、BOPET和BOPP中的一种。

本申请所述抗冲击隔热膜自上而下包括使用层和剥离层,所述使用层自上而下包括:硬化层、第一薄膜基材层、第一高粘胶层、TPU基材层、金属氧化物层、第二高粘胶层、第二薄膜基材层和低粘胶层。本申请中设置的硬化层可提高隔热膜的硬度耐磨性,金属氧化物层能够隔绝大部分热量,TPU基材层能够减缓隔热膜的冲击性,因此,本申请中的隔热膜通过设置金属氧化物层、TPU基材层与硬化层,而使隔热膜具有较好的隔热效果与抗冲击性。

本申请所述抗冲击隔热膜的制备方法与现有方法相同,对此本申请没有特别的限制。示例的,所述抗冲击隔热膜的制备方法具体为:

在第一薄膜基材表面涂覆UV胶,得到硬化层;

在所述第一薄膜基材的另一面涂覆高粘胶胶水,得到第一高粘胶层;

在所述第一高粘胶层的表面覆上TPU基材层,在所述TPU基材层表面镀上金属氧化物,得到金属氧化物层;

在所述金属氧化物层表面涂布第二高粘胶胶水,得到第二高粘胶层;

在所述第二高粘胶层的表面覆上第二薄膜基材,在所述第二薄膜基材表面涂布低粘胶胶水,得到低粘胶层;

在所述低粘胶层的表面覆上剥离层,得到隔热膜。

在制备抗冲击隔热膜的过程中,制备硬化层的步骤中,所述涂布的工艺优选为微凹涂布;在制备第一高粘胶层、第二高粘胶层或低粘胶层的步骤中,所述涂布的工艺优选为微凹涂布、刮刀涂布、挤出涂布或狭缝式涂布;在制备金属氧化物层的步骤中,所述涂布的工艺优选为溅射镀或等离子镀。

为了进一步理解本发明,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提供的抗冲击隔热膜进行详细说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受以下实施例的限制。

实施例1

在PET基材表面微凹涂布一层3μm UV胶,经烤箱烤干,得到硬化层;

将高粘胶(具体为丙烯酸树脂)和夜光粉按照100:1的比例混合,采用超声分散与物理搅拌的方式,充分搅拌1h使胶液混合均匀,采用15μm的滤芯过滤得到的胶液,得到高粘胶层胶水,再在基材的反面用刮刀涂布一层高粘胶层胶水,经烤箱烤干,得到30μm的第一高粘胶层;

在第一高粘胶层的表面覆上一层100μm TPU;采用等离子镀在TPU镀上一层3μm金属氧化物(具体为二氧化钛);再在TPU的金属氧化物层采用刮刀涂布一层30μm上述制备的高粘胶层胶水,经烤箱烤干,得到第二高粘胶层;

再在第二高粘胶层表面覆上一层50μm透明PET薄膜基材,最后在透明薄膜基材上涂布一层低粘胶(具体为有机硅树脂),经烤箱烤干,得到使用层;在使用层的低粘胶层表面覆上基材厚度为50μm PET基材,得到抗冲击隔热膜。

本实施例制备的抗冲击隔热膜自上至下包括依次叠加设置的:硬化层、第一薄膜基材层、第一高粘胶层、TPU基材层、金属氧化物层、第二高粘胶层、第二薄膜基材层、低粘胶层与剥离层。

实施例2

在PET基材表面微凹涂布一层5μm UV胶,经烤箱烤干,得到硬化层;

将高粘胶(具体为丙烯酸树脂)和夜光粉按照100:3的比例混合,采用超声分散与物理搅拌的方式,充分搅拌1h使胶液混合均匀,采用15μm的滤芯过滤得到的胶液,得到高粘胶层胶水;再在基材的反面用刮刀涂布一层高粘胶层胶水,经烤箱烤干,得到50μm的第一高粘胶层;

在第一高粘胶层的表面覆上一层150μm TPU;采用等离子镀在TPU镀上一层5μm金属氧化物(具体为二氧化钛);再在TPU的金属氧化物层采用刮刀涂布一层上述制备的高粘胶层胶水,经烤箱烤干,得到50μm的第二高粘胶层;

再在第二高粘胶层表面覆上一层100μm透明PET薄膜基材,最后在透明薄膜基材上涂布一层低粘胶(具体为有机硅树脂),经烤箱烤干,得到使用层;在使用层的低粘胶层表面覆上基材厚度为50μm PET基材,得到抗冲击隔热膜。

实施例3

在PET基材表面微凹涂布一层8μm UV胶,经烤箱烤干,得到硬化层;

将高粘胶(具体为丙烯酸树脂)和夜光粉按照100:5的比例混合,采用超声分散与物理搅拌的方式,充分搅拌1h使胶液混合均匀,采用15μm的滤芯过滤得到的胶液,得到高粘胶层胶水,再在基材的反面用刮刀涂布一层高粘胶层胶水,经烤箱烤干,得到80μm的第一高粘胶层;

在第一高粘胶层的表面覆上一层200μm TPU;采用等离子镀在TPU镀上一层8μm金属氧化物(具体为二氧化钛);再在TPU的金属氧化物层采用刮刀涂布一层上述制备的高粘胶层胶水,经烤箱烤干,得到80μm的第二高粘胶层;

再在第二高粘胶层表面覆上一层125μm透明PET薄膜基材,最后在透明薄膜基材上涂布一层低粘胶(具体为有机硅树脂),经烤箱烤干,得到使用层;在使用层的低粘胶层表面覆上基材厚度为50μm PET基材,得到抗冲击隔热膜。

表1 本发明实施例1~实施例3制备的抗冲击隔热膜的性能数据表

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发明。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发明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