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实现亚光转印的转移消光膜及其制备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334653阅读:475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较大范围,具体是一种实现亚光转印的转移消光膜及其制备工艺。



背景技术:

根据制品表面光泽度的不同,制品被区分为光泽、亚光和消光制品三类:光泽度大于70%的称为光泽制品,光泽度小于15%的称为消光制品,其余统归为亚光制品。目前市场上转移膜基本上都是平模型转移膜,通过在薄膜上采用涂布、加热、加压的方法将整版色彩完整转印到承印物表面,转移后的图案光泽度较高。但是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产品要求图案呈亚光,来降低图案的光泽度。目前采用的工艺是用平模型转移膜转印后再处理,通过涂布消光剂或经过绒布辊来达到消光效果,但该工艺复杂,不能反复使用,消光效果不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实现亚光转印的转移消光膜及其制备工艺,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实现哑光转印的消光膜,从上至下依次由上转移层、芯层和下转移层组成;所述上转移层由以下按照重量份的原料组成:二元聚丙烯共聚物35-38份、三元聚丙烯共聚物50-55份、高密度聚乙烯29-33份、无机消光粉6-10份、改性纳米二氧化硅1-3份、抗氧剂10100.5-1.0份、聚乙烯蜡1-2份、硬脂酸酰胺1-2.5份;所述芯层由以下按照重量份的原料组成:均聚聚丙烯86-90份、单甘脂1.0-1.5份、乙氧基胺1-2份、油酸酰胺0.3-0.8份;所述下转移层由以下按照重量份的原料组成:均聚聚丙烯75-80份、高密度聚乙烯23-26份、改性纳米二氧化硅2-4份、无机消光粉4-8份、抗氧剂1680.8-1.3份、玻璃微珠2-4份、乙撑双硬脂酰胺0.8-1.5份。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上转移层由以下按照重量份的原料组成:二元聚丙烯共聚物36-37份、三元聚丙烯共聚物51-54份、高密度聚乙烯30-32份、无机消光粉7-9份、改性纳米二氧化硅1.3-2.6份、抗氧剂10100.6-0.9份、聚乙烯蜡1.1-1.8份、硬脂酸酰胺1.3-2.2份;所述芯层由以下按照重量份的原料组成:均聚聚丙烯87-89份、单甘脂1.1-1.4份、乙氧基胺1.2-1.7份、油酸酰胺0.4-0.7份;所述下转移层由以下按照重量份的原料组成:均聚聚丙烯76-79份、高密度聚乙烯24-25份、改性纳米二氧化硅2.5-3.5份、无机消光粉5-7份、抗氧剂1680.9-1.2份、玻璃微珠2.4-3.6份、乙撑双硬脂酰胺0.9-1.4份。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上转移层由以下按照重量份的原料组成:二元聚丙烯共聚物37份、三元聚丙烯共聚物52份、高密度聚乙烯31份、无机消光粉8份、改性纳米二氧化硅2.1份、抗氧剂10100.7份、聚乙烯蜡1.5份、硬脂酸酰胺2份;所述芯层由以下按照重量份的原料组成:均聚聚丙烯88份、单甘脂1.2份、乙氧基胺1.5份、油酸酰胺0.5份;所述下转移层由以下按照重量份的原料组成:均聚聚丙烯77份、高密度聚乙烯24.5份、改性纳米二氧化硅3份、无机消光粉6份、抗氧剂1681.1份、玻璃微珠2.9份、乙撑双硬脂酰胺1.3份。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无机消光粉为碳酸钙、钛白粉、滑石粉中的一种或多种组合。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高密度聚乙烯的密度为0.953-0.960g/cm3

所述实现亚光转印的转移消光膜的制备工艺,步骤如下:

1)按配比准确称取芯层的原材料经过混合均匀、干燥处理后,进入串联的熔融单螺杆挤出机和计量单螺杆挤出机进行熔融塑化,然后经过粗过滤器、计量泵、主过滤器,进入模头,控制熔融温度为230~240℃;

2)按配比准确称取上转移层和下转移层的原材料经过混合均匀、干燥处理后,进入各自的单螺杆挤出机进行熔融塑化,然后经过过滤器和计量泵,进入模头,控制熔融温度为235~245℃;

3)三层聚合物熔体在模头处汇合后流出,在气刀附片装置的作用下,迅速贴附在急冷辊表面,经过急冷辊和水槽的快速冷却,形成固态片材,然后依次经过纵向、横向拉伸,其中纵向预热温度为110~120℃,拉伸温度为110~115℃,纵向拉伸比为4~7,定形温度为85~90℃;横向预热温度为145~160℃,拉伸温度为155~160℃,横向拉伸比为6~8,定形温度为50~60℃,再立即进行风冷处理;

4)牵引切边:横向拉伸出口的薄膜进入牵引站,牵引站中的边缘休整装置通过切边刀对被链夹夹住未经拉伸的薄膜边缘进行休整,边缘修整的宽度范围为100~120mm,切边料由吸风管传送至切边打碎机粉碎成碎片,薄膜碎片经管道直接传送至主挤出机的混料系统,经过修边的薄膜通过电晕处理装置进行电晕处理,然后牵引至收卷机;

5)收卷:通过收卷机将薄膜收卷;

6)分切:薄膜从放卷架牵引至切刀处,过程中保证薄膜的张力并展平,在分切辊处薄膜被分切成需要的规格,收卷工位分布在分切辊两侧,在两侧的工位上间隔收卷;

7)成品:将收卷的成品包装、称重后入库。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制备的转移消光膜通过将改性纳米二氧化硅引入原料中,并采用无机消光粉,能够促进无机消光粉更好的分散到上转移层和下转移层中,使消光效果更柔和,具有稳定均匀的消光效果;本发明制备的转移消光膜通过将改性纳米二氧化硅引入原料中,采用无机消光粉,并在下转移层中引入玻璃微珠,能够提高薄膜的粗糙度,使印刷或涂布效果比较粗糙可转移到需要的载体上,从而产生亚光效果;本发明制备的转移消光膜可多次转移反复使用,最大限度的降低了用户生产成本,符合国家节能降耗的环保要求,减少了污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

实施例1

一种实现亚光转印的转移消光膜,从上至下依次由上转移层、芯层和下转移层组成;所述上转移层由以下按照重量份的原料组成:二元聚丙烯共聚物35份、三元聚丙烯共聚物50份、高密度聚乙烯29份、无机消光粉6份、改性纳米二氧化硅1份、抗氧剂10100.5份、聚乙烯蜡1份、硬脂酸酰胺1份;所述芯层由以下按照重量份的原料组成:均聚聚丙烯86份、单甘脂1.0份、乙氧基胺1份、油酸酰胺0.3份;所述下转移层由以下按照重量份的原料组成:均聚聚丙烯75份、高密度聚乙烯23份、改性纳米二氧化硅2份、无机消光粉4份、抗氧剂1680.8份、玻璃微珠2份、乙撑双硬脂酰胺0.8份;所述无机消光粉为碳酸钙;所述高密度聚乙烯的密度为0.953g/cm3

本实施例中所述实现亚光转印的转移消光膜的制备工艺,步骤如下:

1)按配比准确称取芯层的原材料经过混合均匀、干燥处理后,进入串联的熔融单螺杆挤出机和计量单螺杆挤出机进行熔融塑化,然后经过粗过滤器、计量泵、主过滤器,进入模头,控制熔融温度为230℃;

2)按配比准确称取上转移层和下转移层的原材料经过混合均匀、干燥处理后,进入各自的单螺杆挤出机进行熔融塑化,然后经过过滤器和计量泵,进入模头,控制熔融温度为235℃;

3)三层聚合物熔体在模头处汇合后流出,在气刀附片装置的作用下,迅速贴附在急冷辊表面,经过急冷辊和水槽的快速冷却,形成固态片材,然后依次经过纵向、横向拉伸,其中纵向预热温度为110℃,拉伸温度为110℃,纵向拉伸比为4,定形温度为85℃;横向预热温度为145℃,拉伸温度为155℃,横向拉伸比为6,定形温度为50℃,再立即进行风冷处理;

4)牵引切边:横向拉伸出口的薄膜进入牵引站,牵引站中的边缘休整装置通过切边刀对被链夹夹住未经拉伸的薄膜边缘进行休整,边缘修整的宽度范围为100mm,切边料由吸风管传送至切边打碎机粉碎成碎片,薄膜碎片经管道直接传送至主挤出机的混料系统,经过修边的薄膜通过电晕处理装置进行电晕处理,然后牵引至收卷机;

5)收卷:通过收卷机将薄膜收卷;

6)分切:薄膜从放卷架牵引至切刀处,过程中保证薄膜的张力并展平,在分切辊处薄膜被分切成需要的规格,收卷工位分布在分切辊两侧,在两侧的工位上间隔收卷;

7)成品:将收卷的成品包装、称重后入库。

实施例2

一种实现亚光转印的转移消光膜,从上至下依次由上转移层、芯层和下转移层组成;所述上转移层由以下按照重量份的原料组成:二元聚丙烯共聚物36份、三元聚丙烯共聚物52份、高密度聚乙烯32份、无机消光粉7份、改性纳米二氧化硅3份、抗氧剂10100.8份、聚乙烯蜡2份、硬脂酸酰胺1.5份;所述芯层由以下按照重量份的原料组成:均聚聚丙烯87份、单甘脂1.1份、乙氧基胺2份、油酸酰胺0.4份;所述下转移层由以下按照重量份的原料组成:均聚聚丙烯77份、高密度聚乙烯25份、改性纳米二氧化硅4份、无机消光粉5份、抗氧剂1680.9份、玻璃微珠2.2份、乙撑双硬脂酰胺1份;所述无机消光粉为碳酸钙和钛白粉组合而成;所述高密度聚乙烯的密度为0.955g/cm3

本实施例中所述实现亚光转印的转移消光膜的制备工艺,步骤如下:

1)按配比准确称取芯层的原材料经过混合均匀、干燥处理后,进入串联的熔融单螺杆挤出机和计量单螺杆挤出机进行熔融塑化,然后经过粗过滤器、计量泵、主过滤器,进入模头,控制熔融温度为234℃;

2)按配比准确称取上转移层和下转移层的原材料经过混合均匀、干燥处理后,进入各自的单螺杆挤出机进行熔融塑化,然后经过过滤器和计量泵,进入模头,控制熔融温度为238℃;

3)三层聚合物熔体在模头处汇合后流出,在气刀附片装置的作用下,迅速贴附在急冷辊表面,经过急冷辊和水槽的快速冷却,形成固态片材,然后依次经过纵向、横向拉伸,其中纵向预热温度为112℃,拉伸温度为111℃,纵向拉伸比为5,定形温度为86℃;横向预热温度为155℃,拉伸温度为160℃,横向拉伸比为7,定形温度为60℃,再立即进行风冷处理;

4)牵引切边:横向拉伸出口的薄膜进入牵引站,牵引站中的边缘休整装置通过切边刀对被链夹夹住未经拉伸的薄膜边缘进行休整,边缘修整的宽度范围为110mm,切边料由吸风管传送至切边打碎机粉碎成碎片,薄膜碎片经管道直接传送至主挤出机的混料系统,经过修边的薄膜通过电晕处理装置进行电晕处理,然后牵引至收卷机;

5)收卷:通过收卷机将薄膜收卷;

6)分切:薄膜从放卷架牵引至切刀处,过程中保证薄膜的张力并展平,在分切辊处薄膜被分切成需要的规格,收卷工位分布在分切辊两侧,在两侧的工位上间隔收卷;

7)成品:将收卷的成品包装、称重后入库。

实施例3

一种实现亚光转印的转移消光膜,从上至下依次由上转移层、芯层和下转移层组成;所述上转移层由以下按照重量份的原料组成:二元聚丙烯共聚物37份、三元聚丙烯共聚物52份、高密度聚乙烯31份、无机消光粉8份、改性纳米二氧化硅2.1份、抗氧剂10100.7份、聚乙烯蜡1.5份、硬脂酸酰胺2份;所述芯层由以下按照重量份的原料组成:均聚聚丙烯88份、单甘脂1.2份、乙氧基胺1.5份、油酸酰胺0.5份;所述下转移层由以下按照重量份的原料组成:均聚聚丙烯77份、高密度聚乙烯24.5份、改性纳米二氧化硅3份、无机消光粉6份、抗氧剂1681.1份、玻璃微珠2.9份、乙撑双硬脂酰胺1.3份;所述无机消光粉为钛白粉;所述高密度聚乙烯的密度为0.957g/cm3

本实施例中所述实现亚光转印的转移消光膜的制备工艺,步骤如下:

1)按配比准确称取芯层的原材料经过混合均匀、干燥处理后,进入串联的熔融单螺杆挤出机和计量单螺杆挤出机进行熔融塑化,然后经过粗过滤器、计量泵、主过滤器,进入模头,控制熔融温度为235℃;

2)按配比准确称取上转移层和下转移层的原材料经过混合均匀、干燥处理后,进入各自的单螺杆挤出机进行熔融塑化,然后经过过滤器和计量泵,进入模头,控制熔融温度为240℃;

3)三层聚合物熔体在模头处汇合后流出,在气刀附片装置的作用下,迅速贴附在急冷辊表面,经过急冷辊和水槽的快速冷却,形成固态片材,然后依次经过纵向、横向拉伸,其中纵向预热温度为115℃,拉伸温度为113℃,纵向拉伸比为6,定形温度为88℃;横向预热温度为147℃,拉伸温度为158℃,横向拉伸比为7,定形温度为55℃,再立即进行风冷处理;

4)牵引切边:横向拉伸出口的薄膜进入牵引站,牵引站中的边缘休整装置通过切边刀对被链夹夹住未经拉伸的薄膜边缘进行休整,边缘修整的宽度范围为110mm,切边料由吸风管传送至切边打碎机粉碎成碎片,薄膜碎片经管道直接传送至主挤出机的混料系统,经过修边的薄膜通过电晕处理装置进行电晕处理,然后牵引至收卷机;

5)收卷:通过收卷机将薄膜收卷;

6)分切:薄膜从放卷架牵引至切刀处,过程中保证薄膜的张力并展平,在分切辊处薄膜被分切成需要的规格,收卷工位分布在分切辊两侧,在两侧的工位上间隔收卷;

7)成品:将收卷的成品包装、称重后入库。

实施例4

一种实现亚光转印的转移消光膜,从上至下依次由上转移层、芯层和下转移层组成;所述上转移层由以下按照重量份的原料组成:二元聚丙烯共聚物37份、三元聚丙烯共聚物54份、高密度聚乙烯33份、无机消光粉9份、改性纳米二氧化硅1.5份、抗氧剂10101.0份、聚乙烯蜡1.8份、硬脂酸酰胺2份;所述芯层由以下按照重量份的原料组成:均聚聚丙烯89份、单甘脂1.4份、乙氧基胺1.5份、油酸酰胺0.6份;所述下转移层由以下按照重量份的原料组成:均聚聚丙烯78份、高密度聚乙烯23份、改性纳米二氧化硅3份、无机消光粉5.6份、抗氧剂1681份、玻璃微珠3.5份、乙撑双硬脂酰胺1.2份;所述无机消光粉为滑石粉;所述高密度聚乙烯的密度为0.958g/cm3

本实施例中所述实现亚光转印的转移消光膜的制备工艺,步骤如下:

1)按配比准确称取芯层的原材料经过混合均匀、干燥处理后,进入串联的熔融单螺杆挤出机和计量单螺杆挤出机进行熔融塑化,然后经过粗过滤器、计量泵、主过滤器,进入模头,控制熔融温度为238℃;

2)按配比准确称取上转移层和下转移层的原材料经过混合均匀、干燥处理后,进入各自的单螺杆挤出机进行熔融塑化,然后经过过滤器和计量泵,进入模头,控制熔融温度为243℃;

3)三层聚合物熔体在模头处汇合后流出,在气刀附片装置的作用下,迅速贴附在急冷辊表面,经过急冷辊和水槽的快速冷却,形成固态片材,然后依次经过纵向、横向拉伸,其中纵向预热温度为117℃,拉伸温度为110℃,纵向拉伸比为7,定形温度为85℃;横向预热温度为155℃,拉伸温度为155℃,横向拉伸比为8,定形温度为57℃,再立即进行风冷处理;

4)牵引切边:横向拉伸出口的薄膜进入牵引站,牵引站中的边缘休整装置通过切边刀对被链夹夹住未经拉伸的薄膜边缘进行休整,边缘修整的宽度范围为115mm,切边料由吸风管传送至切边打碎机粉碎成碎片,薄膜碎片经管道直接传送至主挤出机的混料系统,经过修边的薄膜通过电晕处理装置进行电晕处理,然后牵引至收卷机;

5)收卷:通过收卷机将薄膜收卷;

6)分切:薄膜从放卷架牵引至切刀处,过程中保证薄膜的张力并展平,在分切辊处薄膜被分切成需要的规格,收卷工位分布在分切辊两侧,在两侧的工位上间隔收卷;

7)成品:将收卷的成品包装、称重后入库。

实施例5

一种实现亚光转印的转移消光膜,从上至下依次由上转移层、芯层和下转移层组成;所述上转移层由以下按照重量份的原料组成:二元聚丙烯共聚物38份、三元聚丙烯共聚物55份、高密度聚乙烯33份、无机消光粉10份、改性纳米二氧化硅3份、抗氧剂10101.0份、聚乙烯蜡2份、硬脂酸酰胺2.5份;所述芯层由以下按照重量份的原料组成:均聚聚丙烯90份、单甘脂1.5份、乙氧基胺2份、油酸酰胺0.8份;所述下转移层由以下按照重量份的原料组成:均聚聚丙烯80份、高密度聚乙烯26份、改性纳米二氧化硅4份、无机消光粉8份、抗氧剂1681.3份、玻璃微珠4份、乙撑双硬脂酰胺1.5份;所述无机消光粉为碳酸钙、钛白粉和滑石粉组合而成;所述高密度聚乙烯的密度为0.960g/cm3

本实施例中所述实现亚光转印的转移消光膜的制备工艺,步骤如下:

1)按配比准确称取芯层的原材料经过混合均匀、干燥处理后,进入串联的熔融单螺杆挤出机和计量单螺杆挤出机进行熔融塑化,然后经过粗过滤器、计量泵、主过滤器,进入模头,控制熔融温度为240℃;

2)按配比准确称取上转移层和下转移层的原材料经过混合均匀、干燥处理后,进入各自的单螺杆挤出机进行熔融塑化,然后经过过滤器和计量泵,进入模头,控制熔融温度为245℃;

3)三层聚合物熔体在模头处汇合后流出,在气刀附片装置的作用下,迅速贴附在急冷辊表面,经过急冷辊和水槽的快速冷却,形成固态片材,然后依次经过纵向、横向拉伸,其中纵向预热温度为120℃,拉伸温度为115℃,纵向拉伸比为7,定形温度为90℃;横向预热温度为160℃,拉伸温度为160℃,横向拉伸比为8,定形温度为60℃,再立即进行风冷处理;

4)牵引切边:横向拉伸出口的薄膜进入牵引站,牵引站中的边缘休整装置通过切边刀对被链夹夹住未经拉伸的薄膜边缘进行休整,边缘修整的宽度范围为120mm,切边料由吸风管传送至切边打碎机粉碎成碎片,薄膜碎片经管道直接传送至主挤出机的混料系统,经过修边的薄膜通过电晕处理装置进行电晕处理,然后牵引至收卷机;

5)收卷:通过收卷机将薄膜收卷;

6)分切:薄膜从放卷架牵引至切刀处,过程中保证薄膜的张力并展平,在分切辊处薄膜被分切成需要的规格,收卷工位分布在分切辊两侧,在两侧的工位上间隔收卷;

7)成品:将收卷的成品包装、称重后入库。

本发明制备的转移消光膜通过将改性纳米二氧化硅引入原料中,并采用无机消光粉,能够促进无机消光粉更好的分散到上转移层和下转移层中,使消光效果更柔和,具有稳定均匀的消光效果;本发明制备的转移消光膜通过将改性纳米二氧化硅引入原料中,采用无机消光粉,并在下转移层中引入玻璃微珠,能够提高薄膜的粗糙度,使印刷或涂布效果比较粗糙可转移到需要的载体上,从而产生亚光效果;本发明制备的转移消光膜可多次转移反复使用,最大限度的降低了用户生产成本,符合国家节能降耗的环保要求,减少了污染。

上面对本发明的较佳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