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手机保护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819594阅读:217来源:国知局
一种手机保护膜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手机防护领域,尤其涉及的是,一种手机保护膜。



背景技术:

手机膜又称手机美容膜或手机保护膜,是可用于装裱手机机身外表面、屏幕外表面及其他位置的一种冷裱膜,手机膜种类繁多,根据其用途可分为:手机屏幕保护膜或手机机身保护膜等。

例如,贴设手机膜包括以下步骤:

先吹去手机周围的灰尘。

用镜头笔的细软毛刷刷去较大灰尘。

用擦镜布最后擦去细小灰尘,例如,将擦镜布从左往右轻轻擦三次,不要来回擦,以免将灰尘左右移动,结果还是遗留在屏幕上。

撕开保护膜内表面的一层薄膜,将揭开薄膜的这一面对准屏幕,慢慢贴到屏幕上。

用信用卡或者硬塑料片沿着贴膜方向轻轻压推,以免在贴膜过程中产生气泡,一边压推的同时,一边还要观察已贴合部分是否有气泡产生,一旦发现有气泡,就应该轻轻揭起,除去灰尘后继续操作,如果完全贴好了,再发现有气泡,补救就不容易了。

完全贴平整后,慢慢撕开保护膜外表面的一层薄膜。

但是,如何优化设计手机膜,不断创新,仍是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新的手机保护膜。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手机保护膜,其包括基层、第一副膜与第二副膜;所述基层设置于所述第一副膜与所述第二副膜之间;还包括缓冲层,所述缓冲层设置于所述基层与所述第二副膜之间。

优选的,所述缓冲层具有柔性形变结构。

优选的,所述缓冲层为橡胶层。

优选的,所述缓冲层的厚度为所述基层的厚度的1.5~2倍。

优选的,所述缓冲层包括若干缓冲结构。

优选的,所述缓冲结构包括空腔体。

优选的,所述缓冲结构包括注入空气的空腔体。

优选的,所述空腔体为球状。

优选的,所述空腔体为椭球状。

优选的,所述空腔体为扁平状。

采用上述方案,本实用新型通过设计缓冲层,以在手机受力触碰硬物时形成缓冲作用,尽量避免手机自身受损,能够有效保护手机,特别是机身,且贴膜之后的厚度远小于手机壳设计,即装有手机壳的手机。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实施例的基层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下面的实施例可以组合使用,并且,本实用新型可利用各种形式来实现,不限于本说明书所描述各个具体的实施例,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更加透彻全面地便于理解。进一步需要说明的是,当某一结构固定于另一个结构,包括将该结构直接或间接固定于该另一个结构,或者将该结构通过一个或多个其它中间结构固定于该另一个结构。当一个结构连接另一个结构,包括将该结构直接或间接连接到该另一个结构,或者将该结构通过一个或多个其它中间结构连接到该另一个结构。并且,所述的“和/或”包括了“和”与“或”两种可能的实施例。

如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例子是,一种手机保护膜,其包括基层200、第一副膜100与第二副膜300;所述基层设置于所述第一副膜与所述第二副膜之间;还包括缓冲层600,所述缓冲层设置于所述基层与所述第二副膜之间。这样,通过设计缓冲层,以在手机受力触碰硬物时形成缓冲作用,尽量避免手机自身受损,能够有效保护手机,特别是机身,且贴膜之后的厚度远小于手机壳设计。

例如,如图1所示,一种手机保护膜,其包括基层200、第一副膜100与第二副膜300;所述基层设置于所述第一副膜与所述第二副膜之间。在使用时,先撕下第一副膜,待基层贴在手机上之后,再撕下第二副膜。基层是本实用新型及其各实施例的基础,具有基础保护作用,能够保护所贴附的手机,例如手机的屏幕或机身等,从而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

例如,如图2所示,所述基层具有本体210、弯折部220及固定部230,所述弯折部设置于所述固定部与所述本体之间,且所述固定部通过所述弯折部延伸设置于所述本体一侧。例如,通过弯折部的设计,使得固定部能够相对于所述本体形成一定的角度,以便适配手机的边缘。例如,所述本体、所述弯折部与所述固定部一体成型,又如,然后对所述弯折部进行加工处理,形成断裂结构以及剩下连接结构。优选的,所述固定部设置粘贴层,用于将所述固定部粘贴固定于手机,以便后续贴设所述手机保护膜或其所述基层。例如,所述固定部设置固定片、粘贴层及第三副膜;所述粘贴层设置于所述固定片与所述第三副膜之间,且所述第三副膜位于所述第一副膜与所述第二副膜之间,也可以理解为所述第一副膜的延伸面与所述第二副膜的延伸面之间;其中,所述粘贴层设置于所述第三副膜与所述第二副膜之间,也可以理解为所述第三副膜的延伸面与所述第二副膜的延伸面之间,这样,在使用时,弯折所述弯折部,使得所述固定部与所述本体形成夹角,然后撕掉所述第三副膜,将固定片粘贴固定于手机,例如粘贴固定于手机的侧边、或侧面、或侧边及侧面,这样,可以方便地通过固定部固定所述本体,从而易于贴设所述手机保护膜或其所述本体。

例如,所述本体至少包括PE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TPU(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橡胶)与EVA(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其中之一,又如,所述本体还包括硅胶,例如,所述本体包括硅胶层与PET层。例如,EVA中的醋酸乙烯(VA)的含量根据所述本体的功能定位而设计,例如,醋酸乙烯含量为5%~40%。又如,所述本体包括质量比为80%的PET及20%的TPU;又如,所述本体包括质量比为90%的PET、5%的TPU及5%的EVA;又如,所述本体包括质量比为98.5%的PET及1.5%的TPU,例如,TPU为纳米颗粒,待PET溶解后混入均匀即可;又如,所述本体还设置有钢化玻璃层,例如,所述本体具有塑料层,所述塑料层至少包括PET、TPU与EVA其中之一,所述钢化玻璃层设置于所述塑料层与所述第二副膜之间。又如,所述钢化玻璃层与所述塑料层贴合设置,且所述钢化玻璃层与所述塑料层的厚度比例为85%~90%。又如,所述本体具有塑料层与硅胶层,所述塑料层至少包括PET、TPU与EVA其中之一,所述硅胶层设置于所述塑料层与所述第一副膜之间;优选的,所述塑料层为PET层。

优选的,所述本体、所述第一副膜与所述第二副膜具有相同形状及大小。例如,所述本体、所述第一副膜与所述第二副膜为相同的矩形,且大小相同;又如,所述本体、所述第一副膜与所述第二副膜为相同的圆角矩形,且大小相同。又如,所述第一副膜与所述第二副膜分别设置凸出结构,用于受力时分别使所述第一副膜、所述第二副膜脱离,例如,所述第一副膜通过其凸出结构受力时从所述本体、所述基层或所述手机保护膜的其它部分脱离,又如,所述第二副膜通过其凸出结构受力时从所述本体、所述基层或所述手机保护膜的其它部分脱离。

优选的,所述弯折部用于受力时弯折。例如,所述弯折部为U形,用于将所述固定部弯折到与所述本体平行或类似平行的位置,使得固定部固定于手机上与贴膜位置相对的另一侧面。例如,所述弯折部为L形;优选的,所述弯折部用于受力时使所述固定部与所述本体形成80至100度角。这样,通过弯折部及固定部的设计,使得贴设手机保护膜之前,能够调整位置并固定手机保护膜,这样,在贴膜时能够方便准确地定位,方便操作。

优选的,设置两个所述固定部及两个所述弯折部,且两个所述固定部与两个所述弯折部一一对应设置。即,每一所述固定部对应一个所述弯折部,这样,可以获得更好的固定效果。优选的,两个所述固定部及两个所述弯折部分为两组固定结构,每组固定结构包括一所述固定部及其所对应的一个所述弯折部;例如,两组固定结构非对称设置;例如,一组固定结构设置于所述基层的一侧边,另一组固定结构设置于所述基层与该侧边相邻的另一侧边,这样,可以获得较好的固定效果;又如,两组固定结构对称设置,例如,两组固定结构均设置于所述基层的一侧边,又如,两组固定结构分别设置于所述基层相对的两侧边。

为了便于分离所述固定部,优选的,所述弯折部包括若干断裂结构及若干连接结构,且相邻两所述断裂结构之间具有一所述连接结构,所述断裂结构用于受力超过阈值时使所述固定部从所述本体分离。优选的,所述断裂结构为断点结构。例如,所述断点结构中的点为圆形点或三角形点,例如,三角形点的一条边与所述固定部平行设置且远离所述固定部;又如,所述断裂结构为断线结构。优选的,所述固定部为矩形。或者,所述固定部具有矩形结构,且其远离所述本体的两个角为圆角。这样,在使用时,将所述固定部固定于手机的一侧边,然后慢慢撕下第一副膜,同时慢慢贴覆所述基层。

例如,如图3所示,手机保护膜还包括贴合层400,所述贴合层设置于所述第一副膜100与所述基层200之间,用于粘附于手机表面及从手机表面移除。例如,在手机贴膜时,撕掉所述第一副膜,先将所述贴合层贴在手机表面,粘附手机表面的污物,然后轻轻揭起所述贴合层并撕掉,将所述基层贴上去,贴的时候要慢,注意避免气泡,然后撕掉所述第二副膜即可。这样,通过设计贴合层,使得贴设手机保护膜的时候,能够采用贴合层先行清理手机表面,包括屏幕表面或机身表面,以便粘附手机表面的污物,例如尘埃或微粒等,然后再移除贴合层,贴设基层,这样,在贴膜时能够避免手机表面污物的影响,使得贴膜效果更好。

优选的,所述贴合层包括基材层及不干胶层;所述基材层设置于所述基层与所述不干胶层之间,不干胶层用于粘贴在手机屏幕表面或机身表面,以粘附微粒且不留痕迹,然后轻轻揭起所述贴合层,撕掉基材层,同时带走不干胶层,剩下所述基层及其他部分。例如,所述基材层为PVC(聚氯乙烯)、PE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聚乙烯)、PP(聚丙烯)或PC(聚碳酸酯)。优选的,所述基材层包括面材层及涂底层;所述涂底层设置于所述面材层与所述不干胶层之间,用于保护面材,防止粘合剂渗透,以及增加粘合剂同面材间的粘结力。例如,所述面材层至少包括PVC、PET、PP或PC其中之一,例如,所述面材层为PET。优选的,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基材层与所述基层之间的第一保护膜层。优选的,所述第一保护膜层与所述基材层的结合力大于所述第一保护膜层与所述基层的结合力;例如,所述第一保护膜层粘贴于所述基材层。这样,所述第一保护膜层能够保护所述基层,还能在撕下时露出所述基层,以贴在手机表面。优选的,所述第一保护膜层延伸设置移除凸起,用于受力将所述第一保护膜层连带所述面材层从手机表面移除。

为了便于撕除第一副膜,优选的,所述第一副膜为覆膜底纸。底纸即离型纸,例如,所述第一副膜为覆膜格拉辛纸或牛皮纸,优选的,所述第一副膜延伸设置有施力端部,用于受力将所述第一副膜从所述手机保护膜上撕下,使得所述第一副膜离开所述手机保护膜的其它部分。例如,所述施力端部用于受力将所述第一副膜从所述贴合层或所述基层移除。为了便于撕除第二副膜,优选的,所述第二副膜为覆膜面纸。优选的,所述第二副膜为覆膜透明面纸。这样,可以在揭开所述第二副膜之前,观察贴膜情况。例如,面纸为PVC、PET、PP或PC,其中PP成本较低。

为了更好地适配需要贴膜的手机表面,优选的,所述贴合层与所述基层具有相同形状及大小。或者,所述贴合层与所述基层具有相同形状且略大于所述基层。优选的,所述贴合层延伸设置移除部,用于受力将所述贴合层从手机表面移除。优选的,所述移除部为矩形形状。优选的,所述矩形形状的宽度大于6毫米。以便于手持用力移除所述贴合层,露出所述基层,贴覆于手机屏幕或机身。

为了更好地保护被贴膜的手机表面,例如,如图4所示,还包括防爆层500,所述防爆层设置于所述基层200与所述第二副膜300之间。这样,通过设计防爆层以在手机受力触碰硬物时先行破裂,避免手机自身受损,只需再更换一张手机保护膜即可,特别适合高档手机,避免换屏或换机,从而节约了手机材料。例如,所述防爆层为薄型钢化玻璃层或者硬质塑料层。优选的,所述防爆层与所述基层一体设置,例如,所述防爆层与所述基层采用同样材料一体成型设置,又如,两者紧密接触。这样,可以获得更强的防爆效果。例如,所述缓冲层设置于所述基层与所述第二副膜之间,所述防爆层设置于所述缓冲层与所述第二副膜之间。

优选的,还包括保护层,其设置于所述防爆层与所述第二副膜之间。例如,所述保护层为PVC或者PET层。优选的,所述基层与所述保护层具有相同材质,这样,有利于在所述手机保护膜贴设于手机屏幕表面时,不影响用户所见手机屏幕的显示。

为了在爆裂时产生断裂吸能效果,优选的,所述防爆层包括若干分离设置的防爆片。例如,所述防爆层包括若干分离设置的防爆厚片,相邻所述防爆厚片之间设置有防爆薄片。优选的,所述防爆薄片的厚度为所述防爆厚片的厚度的20%~50%。又如,所述防爆厚片与所述防爆薄片一体设置。又如,所述防爆层具有若干泄压区,每一所述泄压区的表面积小于200~400平方纳米,优选为每一所述泄压区的表面积小于200平方纳米,例如,所述泄压区为在所述防爆层上开设的圆柱体空位或者棱柱体空位,即其是空的,且该圆柱体或者棱柱体的底面的面积小于200平方纳米。这样,可以在内部爆炸时形成喷气泄压效果,尽可能避免整片弹出,还能够在撞击外物时保护手机。

为了更好地实现缓冲作用以保护手机,例如,还包括缓冲层,所述缓冲层设置于所述基层与所述第二副膜之间。这样,通过设计缓冲层,以在手机受力触碰硬物时形成缓冲作用,尽量避免手机自身受损,能够有效保护手机,特别是机身,且贴膜之后的厚度远小于手机壳设计。优选的,所述缓冲层具有柔性形变结构;例如,所述柔性形变结构包括若干柔性凸部和/或若干柔性凹部。优选的,所述缓冲层为橡胶层。优选的,所述缓冲层的厚度为所述基层的厚度的1.5~2倍。例如,所述缓冲层的厚度为所述基层的厚度的1.8倍。

为了更好地保护手机机身,优选的,所述缓冲层包括若干缓冲结构。优选的,所述缓冲结构包括空腔体。优选的,所述缓冲结构包括注入空气的空腔体。优选的,所述空腔体为球状;或者,所述空腔体为椭球状;或者,所述空腔体为扁平状。例如,部分所述空腔体为球状,部分所述空腔体为椭球状,以及,部分所述空腔体为扁平状。这样,特别适合贴置于手机机身,可以更好地提供缓冲作用,从而能够在撞击外物时保护手机。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还包括,上述各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相互组合形成的手机保护膜。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各技术特征继续相互组合,形成未在上面列举的各种实施例,均视为本实用新型说明书记载的范围;并且,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或变换,而所有这些改进和变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