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高温吸塑PE静电保护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598774阅读:816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保护膜领域技术,尤其是指一种耐高温吸塑PE静电保护膜。



背景技术:

保护膜按应用范围分,可应用在以下一些领域 :金属产品表面、涂层金属产品表面、塑料产品表面、汽车产品表面、电子产品表面、标牌产品表面、型材产品表面、及其它产品表面。

在各工业领域,就需要应用保护膜对产品表面,生产制程周转,产品出货和产品使用中进行保护,以此来降低不良品产生。在现有生产活动中,通常都采用PE保护膜来对产品进行表面保护,然而,目前的PE保护膜自粘性和耐高温性不好,并且隔热性能和抗紫外线性能不佳,表面也容易产生静电而吸附灰尘,难以满足使用要求。因此,有必要对目前的PE保护膜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之缺失,其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耐高温吸塑PE静电保护膜,其自粘性和耐高温性好,并且具有隔热和抗紫外线性能,表面不容易沾灰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之技术方案:

一种耐高温吸塑PE静电保护膜,包括有PE基层、硅胶层、静电自粘吸膜层、PET吸塑层、离型层、隔热层、抗紫外线层、耐高温层以及抗静电硬化涂层;该硅胶层涂覆在PE基层的底面上,该静电自粘吸膜层和PET吸塑层均贴覆在硅胶层的底面上,且PET吸塑层为环形并位于静电自粘吸附膜的外围,该离型层可剥离地贴覆在静电自粘吸膜层和PET吸塑层的底面上,该隔热层贴覆在PE基层的表面上,该抗紫外线层贴覆在隔热层的表面上,该耐高温层贴覆在抗紫外线层的表面上,该抗静电硬化涂层涂覆在耐高温层的表面上。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PE基层的厚度为50-54μm。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硅胶层为透明硅胶材质,其厚度为28-30μm。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静电自粘吸膜层为PE塑料自粘层,其厚度为18-20μm。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PET吸塑层的厚度为18-20μm。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离型层为PET材质,其厚度为14-16μm。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隔热层的厚度为8-10μm。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抗紫外线层的厚度为6-8μm。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耐高温层的厚度为16-18μm。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抗静电硬化涂层的厚度为6-8μm。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具体而言,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

通过设置有硅胶层,可更好地吸收外部冲击,以对物品实施更好的保护,通过配合设置静电自粘吸膜层和PET吸塑层,以更好地吸附在物品的表面上,不易脱落,自粘性更好,通过设置隔热层和抗紫外线层,使得本产品具有隔热和抗紫外线的特性,以满足使用要求,通过设置有耐高温层,使得本产品具有更好的耐高温特性,通过设置有抗静电硬化涂层,可有效防止产品表面产生静电,避免灰尘吸附在产品的表面。

为更清楚地阐述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征和功效,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的截面图。

附图标识说明:

10、PE基层 20、硅胶层

30、静电自粘吸膜层 40、PET吸塑层

50、离型层 60、隔热层

60、抗紫外线层 80、耐高温层

90、抗静电硬化涂层。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照图1所示,其显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的具体结构,包括有PE基层10、硅胶层20、静电自粘吸膜层30、PET吸塑层40、离型层50、隔热层60、抗紫外线层70、耐高温层80以及抗静电硬化涂层90。

该硅胶层20涂覆在PE基层10的底面上,在本实施例中,所述PE基层10的厚度为50-54μm,所述硅胶层20为透明硅胶材质,其厚度为28-30μm,硅胶层20可吸收来自外部的冲击力。

该静电自粘吸膜层30和PET吸塑层40贴覆在硅胶层20的底面上,且PET吸塑层40为环形并位于静电自粘吸附膜30的外围,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静电自粘吸膜层30为PE塑料自粘层,其厚度为18-20μm,该PET吸塑层40的厚度亦为18-20μm。

该离型层50可剥离地贴覆在静电自粘吸膜层30和PET吸塑层40的底面上,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离型层50为PET材质,其厚度为14-16μm。

该隔热层60贴覆在PE基层10的表面上,隔热层60用于阻隔热量的传递;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隔热层60的厚度为8-10μm。

该抗紫外线层70贴覆在隔热层60的表面上,抗紫外线层70用于阻隔紫外线,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抗紫外线层70的厚度为6-8μm。

该耐高温层80贴覆在抗紫外线层70的表面上,耐高温层80可承受较高的温度而不变形,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耐高温层80的厚度为16-18μm。

该抗静电硬化涂层90涂覆在耐高温层80的表面上,该抗静电硬化涂层90用于防止产品表面静电的产生,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抗静电硬化涂层90的厚度为6-8μm。

制作时,首先,成型出PE基层10,然后,在PE基层10的底面涂布硅胶而形成硅胶层20,接着,在硅胶层20的底面成型贴覆静电自粘吸膜层30和PET吸塑层40,然后,将离型层50贴覆在静电自粘吸膜层30和 PET吸塑层40的底面上,接着,在PE基层10的表面涂布隔热涂料而形成隔热层60,然后,在隔热层60的表面涂布抗紫外线涂料而形成抗紫外线层70,接着,在抗紫外线层70的表面成型贴覆耐高温层80,最后,在耐高温层80的表面上涂布抗静电涂料而形成抗静电硬化涂层90即可。

使用时,将离型层50剥离,然后将静电自粘吸膜层30和PET吸塑层40贴覆在物品的表面上,静电自粘吸膜层30依靠静电并配合PET吸塑层40牢固地吸附在物体的表面上。

本实用新型的设计重点在于:通过设置有硅胶层,可更好地吸收外部冲击,以对物品实施更好的保护,通过配合设置静电自粘吸膜层和PET吸塑层,以更好地吸附在物品的表面上,不易脱落,自粘性更好,通过设置隔热层和抗紫外线层,使得本产品具有隔热和抗紫外线的特性,以满足使用要求,通过设置有耐高温层,使得本产品具有更好的耐高温特性,通过设置有抗静电硬化涂层,可有效防止产品表面产生静电,避免灰尘吸附在产品的表面。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范围作任何限制,故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细微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