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用型光学级PE静电保护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598773阅读:809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保护膜领域技术,尤其是指一种耐用型光学级PE静电保护膜。



背景技术:

目前,静电膜主要用于 LCD 显示屏、笔记本电脑、MP3、PC 板材、手机镜片、PDA 等的表面保护,PMMA、PC 面板工序和出厂保护,防止其受到化学物质的接触性污染或指甲等的磨痕划伤。

目前,常采用的是 PE静电膜,但是这类静电膜容易被刺穿,抗静电和抗指纹性能不好,并且不具有滤光功能,无法满足使用要求。因此,有必要对目前的PE静电膜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之缺失,其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耐用型光学级PE静电保护膜,其能有效解决现有之PE静电膜容易被刺穿、抗静电和抗指纹性能不好并且不具有滤光功能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之技术方案:

一种耐用型光学级PE静电保护膜,包括有基材层、静电自粘吸膜层、离型层、滤光层、防刺穿层、抗静电涂层以及抗指纹涂层;该基材层为高透明PE材质,该静电自粘吸膜层成型并贴覆在基材层的底面上,该离型层可分离的贴覆在静电自粘吸膜层的底面上,该滤光层成型贴覆在基材层的表面上,该防刺穿层成型贴覆在滤光层的表面上,该抗静电涂层涂覆在防刺穿层的表面上,该抗指纹涂层涂覆在抗静电涂层的表面上。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基材层的厚度为90-100μm。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静电自粘吸膜层为PE塑料自粘层,其厚度为20-24μm。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离型层为PET材质,其厚度为15-20μm。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滤光层为蓝色透明PET材质,其厚度为8-12μm。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防刺穿层为透明材质,其厚度为24-28μm。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抗静电涂层的厚度为8-10μm。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抗指纹涂层的厚度为6-8μm。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具体而言,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

通过利用静电自粘吸膜层,本产品可依靠静电吸附在物品的表面上,通过设置有防刺穿层,可有效防止产品被刺穿,可对物品实施更好的保护,产品更加耐用,以及通过设置有抗静电涂层和抗指纹涂层,实现了很好的抗静电和抗指纹特性,不易沾污和留下指纹,此外通过设置有滤光层,使得本产品具有滤光的作用,使得本产品用于屏幕上时可过滤掉对视网造成伤害的光波,以满足使用要求。

为更清楚地阐述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征和功效,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的截面图。

附图标识说明:

10、基材层 20、静电自粘吸膜层

30、离型层 40、滤光层

50、防刺穿层 60、抗静电涂层

70、抗指纹涂层。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照图1所示,其显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的具体结构,包括有基材层10、静电自粘吸膜层20、离型层30、滤光层40、防刺穿层50、抗静电涂层60以及抗指纹涂层70。

该静电自粘吸膜层20成型并贴覆在基材层10的底面上,该基材层10为高透明PE材质,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基材层10的厚度为90-100μm,所述静电自粘吸膜层为PE塑料自粘层,其厚度为20-24μm。

该离型层30可分离的贴覆在静电自粘吸膜层20的底面上,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离型层30为PET材质,其厚度为15-20μm。

该滤光层40成型贴覆在基材层10的表面上,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滤光层40为蓝色透明PET材质,其厚度为8-12μm。

该防刺穿层50成型贴覆在滤光层40的表面上,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防刺穿层50为透明材质,其厚度为24-28μm。

该抗静电涂层60涂覆在防刺穿层50的表面上,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抗静电涂层60的厚度为8-10μm。

该抗指纹涂层70涂覆在抗静电涂层60的表面上,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抗指纹涂层70的厚度为6-8μm。

制作时,首先,成型基材层10,接着,在基材层10的底面成型贴覆静电自粘吸膜层20,然后,将离型层30贴覆在静电自粘吸膜层20的底面上,接着,在基材层10的表面成型贴覆滤光层40,然后,在滤光层40的表面成型贴覆防刺穿层50,接着,在防刺穿层50的表面上涂布抗静电涂料而形成抗静电涂层60,最后,在抗静电涂层60的表面涂布抗指纹涂料而形成抗指纹涂层70。

使用时,将离型层30剥离,然后,将静电自粘吸膜层20与物品表面贴合,静电自粘吸膜层20依靠静电吸附在物体的表面上。

本实用新型的设计重点在于:通过利用静电自粘吸膜层,本产品可依靠静电吸附在物品的表面上,通过设置有防刺穿层,可有效防止产品被刺穿,可对物品实施更好的保护,产品更加耐用,以及通过设置有抗静电涂层和抗指纹涂层,实现了很好的抗静电和抗指纹特性,不易沾污和留下指纹,此外通过设置有滤光层,使得本产品具有滤光的作用,使得本产品用于屏幕上时可过滤掉对视网造成伤害的光波,以满足使用要求。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范围作任何限制,故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细微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