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光纤织物层、包含其的复合光纤片材和复合光纤胶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335201阅读:120来源:国知局
复合光纤织物层、包含其的复合光纤片材和复合光纤胶带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工程建设
技术领域
,可广泛应用于工程施工、维护及智能监测,同时发挥结构高效加固、安全维护与健康自监测等多种用途,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复合光纤织物层、包含其的复合光纤片材和复合光纤胶带。
背景技术
:高性能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frp)具有轻质、高强、耐腐蚀、设计灵活、施工快捷等优异特性,应用于工程建设领域,具有传统材料不可替代的性能优势。采用frp片材对既有建筑结构进行快速加固修复,极大节约社会、经济成本,或将frp材料设计制备成新型结构构件,替代钢筋等金属材料及传统建筑结构等,促进工程结构向超高、超强、超大跨、长耐久方向变革式跨越发展,成为国内外学者广泛关注的研究热点。现阶段,frp作为新型建筑材料单独使用,或与岩土、混凝土、钢材等传统材料及其结构构件协同作用的工作机制、长期服役性能、维护修复等关键机理、技术及施工验收等尚待深入研究突破,阻碍了其大规模深入推广应用。借助智能监测手段,通过对frp材料或结构构件服役过程产生的裂纹、形变、结构损伤等发展与变化进行及时有效自监测,并在结构内部发生变异以及形成重大事故之前有效预知及报警,对指导材料的可靠设计应用及结构构件的长效安全服役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引入光纤作为智能监测手段应用于工程建设领域受到广泛关注。通常工程上采用环氧树脂将光纤粘贴在监测结构表面,但由于裸光纤细而脆,需要与监测物表面紧密粘结,且需铺设匀直。应用于一般工程实际的光纤用量大、使用长度长,施工粘贴过程极易发生裸纤曲皱甚至脆断,给现场操作带来很大不便。一些方法提出将光纤与纤维一起经复合材料成型工艺制备成含光纤的复合材料,主要用于复材结构的应变及温度等监测,同时复合材料对光纤亦起到封装保护作用。但是,光纤埋入复合材料的成型过程需经过拉挤/缠绕/真空灌注/模压成型等工艺步骤,通常经历高温高压及一定的牵伸力作用,裸纤极易在此过程中发生脆断,埋入成活率很低。另外裸纤与增强纤维的材性差别较大,在复合材料成型固化过程中,会引起裸纤周围应力/应变集中,加之复合材料固化过程产生的热残余应力,均对光纤测量数据精度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产品较难大规模工业化生产,工艺控制和产品稳定性方面较难保证。另一方面,光纤的加入,破坏了复合材料本身的结构均一性,对复材的力学性能、耐久性能等方面存在不良影响。因此,如何提供一种能够保证光纤监测信号稳定、综合性能优异、工程应用高效快捷,适用范围广的智能监测产品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问题。技术实现要素: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复合光纤织物层、包含其的复合光纤片材和复合光纤胶带,其制备方法特点、突出优点及解决的问题:(1)制备技术:采用技术简易的机械编织手段,相比传统光纤与纤维的复合成型工艺,一方面有效避免了传统光纤在复合成型工艺过程中经高温高压以及牵引力作用,极易造成脆断的问题、光纤埋入复合材料成活率低且成活率不稳定的问题;有效避免了因光纤和纤维材性差异较大,复合材料成型固化过程中由于引入光纤,导致复合材料成型固化过程在光纤周围引起应力/应变集中、热残余应力集中等对光纤测量数据精度影响显著的问题;有效避免了光纤参与复合材料成型,干扰甚至破坏了复合材料本身的结构均一性,从而造成复材力学性能、耐久性能等方面产生不良影响的问题。综合的,此机械编织工艺从整体上解决了光纤与复合材料高效复合的技术难题,解决了光纤监测信号清晰稳定的问题,解决了光纤与复材相互依存且结构性能互不干扰的问题,且极大解决了此类型产品的大规模工业化生产,工艺控制和产品稳定性等方面的技术难题。(2)制备方法,包括幅面设计、光纤选择、纤维选择、纤维铺设方法确定等:根据被监测物体的大小、信号分辨率、采集样点、长度距离、承载力大小及承力方向要求、耐久性要求等,确定本发明设计制备方法,包括:幅面大小,光纤和纤维的选择、纤维铺设方式的设计等。最大程度的发挥本发明的多功能性,设计性更强,适应性更好,同时降低了成本。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复合光纤织物层,所述复合光纤织物层是由光纤和纤维混合编织而成。优选的,在上述复合光纤织物层中,所述光纤在所述复合光纤织物层中的分布密度是1-100根/米宽幅。优选的,在上述复合光纤织物层中,所述纤维为高性能纤维材料或普通纤维材料。优选的,在上述复合光纤织物层中,所述高性能纤维材料包括碳纤维、芳纶纤维、玄武岩纤维或者玻璃纤维。一种复合光纤织物层制备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1)选择合适的光纤和纤维,并确定光纤与纤维编织密度;2)经向紧密型平行铺设光纤与纤维,其中光纤均匀的分散夹设在纤维之中;3)对步骤2)铺设的纤维和光纤用纤维进行纬向编织固定,复合光纤织物层密度符合步骤1)的设定要求。优选的,在上述复合光纤织物层的制备方法中,所述步骤3)制备的复合光纤织物层的幅面范围为0.5-100cm。一种复合光纤片材,包含上述任一所述的复合光纤织物层。一种复合光纤胶带,包含上述任一所述的复合光纤织物层,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复合光纤织物层下侧的纱网层,以及位于所述纱网层下侧的胶层。一种复合光纤胶带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包括以下步骤:a.幅面设计;b.纤维选择;c.光纤选择;d.纤维铺设方法确定;e.复合光纤胶带的制备。一种所述的复合光纤织物层的应用,所述复合光纤织物层应用于建设工程的施工、维护及智能监测。经由上述的技术方案可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复合光纤织物层、包含其的复合光纤片材、复合光纤胶带,结构设计简单合理,产品力学性能和耐久性能优异,可长期载荷使用,且监测信号稳定。产品生产制备高效快捷,可实现大规模、工业化生产。能够广泛应用于不同面积的材料、结构等服役监测,为工程建设施工、维护及监测等提供了有力支持和技术保障。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附图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图2附图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编织方式示意图。在上述附图中:1为复合光纤织物层、2为纱网层、3为胶层、4为光纤、5为经向纤维、6为纬向纤维。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复合光纤织物层、包含其的复合光纤片材、复合光纤胶带,首先可以根据不同建筑结构或被监测物的大小进行产品的幅面设计,解决了在高温挤压工艺成型过程中幅面窄的问题,从而可广泛地应用于房屋、桥梁、隧道、路基、边坡、地下工程等多领域的施工、维护及智能监测;例如:可用于工程结构小面积智能监测或大面积维护监测,比如对小面积的裂缝进行局部实时监测,或者对截面较窄的筋材等结构材料的服役监测,以及稍大面积的构件服役监测、更大面积的边坡等加固维护监测;本发明设计的产品可实现大规模、工业化生产,为工程建设中的结构应变监测、加固维护、安全防护等提供了技术支持和保障,具有广阔的市场发展空间。实施例1请参阅相关的附图,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复合光纤织物层1,复合光纤织物层是由光纤4和纤维混合编织而成。为了进一步优化上述技术方案,光纤4根据被监测物体的大小、传感器采集信号分辨率、采集样点以及长度距离等综合因素选择合适的光纤,并确定光纤在复合光纤织物层1经向的分布密度,因而可以满足不同的监测需求,设计性更强,适应性更好,同时降低了成本。为了进一步优化上述技术方案,光纤在复合光纤织物层中的分布密度是1-100根/米宽幅。为了进一步优化上述技术方案,复合光纤织物层1的编织密度为150~300g/m2。为了进一步优化上述技术方案,纤维根据使用需求选自高性能纤维材料或普通纤维材料;其中在建筑结构有加固需求的时,选用高性能纤维材料,如碳纤维、芳纶纤维、玄武岩纤维或者玻璃纤维;高性能纤维材料能够满足力学性能和耐久性能的需求,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承载被监测结构的损伤形变,同时其优异的耐久性能够保障在长期服役过程中对光纤起到良好的保护作用;当仅用于监测,对承载力和耐久性没有要求时,为降低成本,可选择普通纤维材料。其中,常规高性能纤维织物主要力学性能如下表1所示。表1常规高性能纤维织物主要力学性能产品抗拉强度(mpa)弹性模量(gpa)断裂伸长率(%)碳纤维织物≥2500≥210≥1.3玻璃纤维织物≥1500≥75≥2.0玄武岩纤维织物≥2000≥90≥2.0芳纶纤维织物≥2000≥110≥2.0实施例2一种复合光纤织物层的制备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1)根据工程应用的需求选择合适的光纤和纤维,并确定光纤与纤维编织密度;如果对复合光纤织物层的纬向有承载力和耐久性的要求,则经向和纬向所使用的纤维均选择高性能纤维,如果对复合光纤织物层的纬向无承载力和耐久性的要求,经向选择高性能纤维或普通纤维,纬向可选择普通纤维;2)经向紧密型平行铺设光纤与纤维,其中光纤均匀的分散夹设在纤维之中;3)对步骤2)铺设的纤维和光纤用纤维进行纬向编织固定,复合光纤织物层密度符合步骤1)的设定要求。为了进一步优化上述技术方案,步骤3)制备的复合光纤织物层的幅面范围为0.5-100cm。表2为不同纤维与光纤混编制备的复合光纤织物层的主要力学性能。表2.复合光纤织物层主要力学性能产品抗拉强度(mpa)弹性模量(gpa)断裂伸长率(%)碳纤维/光纤织物层≥2500≥210≥1.3玻璃纤维/光纤织物层≥1500≥75≥1.9玄武岩纤维/光纤织物层≥2000≥90≥1.9芳纶纤维/光纤织物层≥2000≥110≥2.0普通纤维/光纤织物层≥200≥10≥2.2普通光纤≥600≥15≥4.0由表2可知:复合光纤织物层力学性能:由于光纤具有相对较大断裂伸长率,因此在承载载荷过程中,高性能纤维织物层在发生断裂前,最大范围承受主要力学性能,极大程度的保护光纤不受损伤。实施例3一种复合光纤片材,包含复合光纤织物层1。实施例4一种复合光纤胶带,包含复合光纤织物层1,设置在复合光纤织物层1下侧的纱网层2,位于纱网层2下侧的胶层3;复合光纤织物层1是由光纤4和经向纤维5经编而成,并通过纬向纤维6纬向固定构成复合光纤织物层1。为了进一步优化上述技术方案,纬向纤维6可选用纱线或者编织帘子线纱线。为了进一步优化上述技术方案,光纤4根据被监测物体的大小、传感器采集信号分辨率、采集样点以及长度距离等综合因素选择合适的光纤。例如被监测物体为大尺寸桥面板、边坡等的加固维护及智能监测时,设计上一方面最大面积满足加固要求,因此幅面宽度最大化设计;另一方面,在桥面板中轴线受力位置、边坡重要数据采集线上设计智能监测光纤,综合确定光纤4在复合光纤织物层1的分布密度是2-1根/米宽幅。为了进一步优化上述技术方案,纱网层2用于保护复合光纤织物层1,并且能够控制和降低复合光纤织物层1在一侧浸胶形成胶层3的过程中发生抽、断丝现象,能够有效的起到协调复合光纤织胶带整体的粘结效果;纱网层2为8~12目,实际生产中,纱网层2的孔隙尺寸优选控制在10目左右。为了进一步优化上述技术方案:胶层3的材质包括环氧树脂,其中环氧树脂具有较强的耐久性能,有效保障施工监测的工程质量;并且胶层3的厚度范围为0.03~0.05mm,胶层3的表面覆盖玻璃纸;玻璃纸的设置一方面避免了胶层3之间的粘连,对胶层3起到保护的作用;另一方面使用时只需揭去玻璃纸,直接将胶层3与应用表面粘贴,方便快捷。为了进一步优化上述技术方案,复合光纤织物层1的编织密度为150~300g/m2。实施例5在本实施例中,光纤4根据被监测物体的大小、传感器采集信号分辨率、采集样点以及长度距离等综合因素选择合适的光纤。例如被监测物体为较小面积型材或构件等时,综合确定光纤4在复合光纤织物层1的分布密度是50根/米宽幅,其他部分参照实施例4,不再赘述。实施例6在本实施例中,光纤4根据被监测物体的大小、传感器采集信号分辨率、采集样点以及长度距离等综合因素选择合适的光纤。例如被监测物体为更小面积结构承力材料筋、索、网格等时,综合确定光纤4在复合光纤织物层1的分布密度是100根/米宽幅,其他部分参照实施例4,不再赘述。实施例7一种复合光纤胶带的制备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a.幅面设计:根据使用环境及工程需要确定复合光纤胶带的幅面设计;b.纤维选择:根据加固承载力和耐久性方面的使用需求选择高性能纤维材料,当仅用于监测,对复合光纤片材承载力和耐久性没有要求时,为降低成本,可选择普通纤维材料;c.光纤选择:根据实际监测的环境以及分辨率的要求选择合适的光纤;d.纤维铺设方法确定:根据工程应用对复合光纤片材的强度要求以及承载力方向的需求确定光纤与纤维编织密度及编织方式;一般情况下,纤维与光纤经编而成,通过普通纤维纱线纬向固定制备成复合光纤织物层,既充分发挥复合光纤胶带单向即沿长度方向具有优异的承载力,又能够有效地节约成本;需要说明的是对于纬向有强度要求的复合光纤片材,需要对纤维与光纤进行经编和纬编,且纬编需要选择高性能纤维以满足对纬向的强度需求。e.复合光纤胶带的制备:根据步骤d确定的光纤与纤维的编织密度及编织方式将步骤b选择的纤维与步骤c选择的光纤进行混编,制备出符合步骤a幅面设计要求的复合光纤织物层;在复合光纤织物层下侧固定纱网层,在纱网层下侧粘附胶层,胶层可以通过对复合光纤织物层浸胶烘干的方式形成。为了进一步优化上述技术方案,步骤e中的胶层厚度范围为0.03~0.05mm,并且胶层的表面覆盖玻璃纸。为了进一步优化上述技术方案,还包括对覆盖玻璃纸的复合光纤胶带进行成圈封装。为了进一步优化上述技术方案,复合光纤织物层1的编织密度为150~300g/m2。实施例8一种复合光纤胶带的制备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a.幅面设计:根据使用环境及工程需要确定复合光纤胶带的幅面设计;b.纤维选择:根据加固承载力和耐久性方面的使用需求选择高性能碳纤维;c.光纤选择:根据实际监测的环境以及分辨率的要求准备光纤;d.纤维铺设方法确定:根据工程应用对复合光纤片材的强度要求以及承载力方向的需求确定光纤与高性能碳纤维编织密度;e.复合光纤胶带的制备:根据步骤d确定的光纤与高性能碳纤维的编织密度将步骤b选择的碳纤维与步骤c准备的光纤进行混编,制备出符合步骤a幅面设计要求的复合光纤织物层;在复合光纤织物层下侧粘附胶层,胶层可以通过对复合光纤织物层浸胶烘干的方式形成。为了进一步优化上述技术方案,光纤在复合光纤织物层中的分布密度是20根/米宽幅。为了进一步优化上述技术方案,步骤e中的胶层厚度范围为0.04mm,并且胶层的表面覆盖玻璃纸。为了进一步优化上述技术方案,还包括对覆盖玻璃纸的复合光纤胶带进行成圈封装。为了进一步优化上述技术方案,复合光纤织物层1的编织密度为150g/m2。实施例9在本实施例中,根据加固承载力和耐久性方面的使用需求选择玻璃纤维,其他部分参照实施例8,不再赘述。实施例10在本实施例中,根据加固承载力和耐久性方面的使用需求选择玄武岩纤维,其他部分参照实施例8,不再赘述。实施例11在本实施例中,根据加固承载力和耐久性方面的使用需求选择芳纶纤维,其他部分参照实施例8,不再赘述实施例12在本实施例中,根据使用需求,主要用于数据监测,对本发明承载力及耐久性能没有特别要求时,选择普通纤维,其他部分参照实施例8,不再赘述。实施例13针对实施例8-12制备的复合光纤胶带进行耐久性能以及力学性能的测试,如表3和表4所示。表3复合光纤胶带的耐久性能产品耐久性能碳纤维/光纤胶带≥25年玻璃纤维/光纤胶带≥10年玄武岩纤维/光纤胶带≥20年芳纶纤维/光纤胶带≥15年普通纤维/光纤胶带≥3年表4不同纤维分别与光纤混编制备的复合光纤胶带的主要力学性能产品抗拉强度(mpa)弹性模量(gpa)断裂伸长率(%)碳纤维/光纤胶带≥2500≥210≥1.3玻璃纤维/光纤胶带≥1500≥75≥1.9玄武岩纤维/光纤胶带≥2000≥90≥1.9芳纶纤维/光纤胶带≥2000≥110≥2.0普通纤维/光纤胶带≥200≥10≥2.2表3对碳纤维/光纤胶带、玻璃纤维/光纤胶带、玄武岩纤维/光纤胶带、芳纶纤维/光纤胶带以及普通纤维/光纤胶带进行耐久性试验,结果表明:高性能纤维作为基材的纤维复合光纤胶带耐久性能好,至少为10年,而普通纤维/光纤胶带如腈纶纤维胶带耐久性仅高于3年,故高性能纤维作为基材的纤维复合光纤胶带具有良好的耐久性。表4表明:由于光纤具有相对较大的断裂伸长率,因此在承载载荷过程中,高性能纤维复合光纤胶带在发生断裂前,承受最大范围的载荷,极大程度保护光纤不受损伤。实施例14在实施例8-12的基础上,将步骤e.复合光纤胶带的制备替代为:根据步骤d确定的光纤与碳纤维的编织密度,将步骤b选择的芳纶纤维与步骤c准备的光纤进行混编,制备出符合步骤a幅面设计要求的复合光纤织物层;在复合光纤织物层下侧固定纱网层,在纱网层下侧粘附胶层,胶层可以通过对复合光纤织物层浸胶烘干的方式形成。为了进一步优化上述技术方案,纱网层2的孔隙尺寸优选控制在10目;带纱网层2的不同纤维制备的复合光纤胶带产品主要力学性能如下表5所示。表5带纱网的不同纤维复合光纤胶带产品主要力学性能产品抗拉强度(mpa)弹性模量(gpa)断裂伸长率(%)碳纤维/光纤胶带≥2500≥210≥1.3玻璃纤维/光纤胶带≥1500≥75≥1.9玄武岩纤维/光纤胶带≥2000≥90≥1.9芳纶纤维/光纤胶带≥2000≥110≥2.0普通纤维/光纤胶带≥200≥10≥2.2由表5可知:纱网层2伸长变形率较大,一般大于3%,在纤维复合光纤胶带拉伸断裂(2%)前尚未受力损耗,因此对复合光纤胶带力学性能几乎没有影响。实施例15依据实施例4-14所提及的复合光纤胶带,提供了一种复合光纤胶带的施工方法,复合光纤胶带至少一层铺设在被监测材料、构件、结构上,用于智能监测;或复合光纤胶带至少一层或分上下两层铺设在建筑结构上,同时用于施工、加固维护和智能监测。当结构本身需要加固维护、智能监测,同时作为结构主要承力的典型材料、构件等也需要监测服役数据时,可首先在需监测的结构承载力材料、构件等表面先铺设一层复合光纤胶带,待整体结构加固维护完成后,在加固结构外表面再铺设一层复合光纤胶带,不仅实现了结构加固的目的,同时可对结构承载力材料、构件进行健康数据的监测,对评价加固效果、改善加固技术、提升加固水平等提供基础数据。本发明设计的复合光纤胶带与加固用复合材料基体纤维,以及加固用性能胶等选材一致,确保了监测胶带与加固材料材质均一性,使得两者可以蛮美匹配,互不排斥,从而保证了粘结加固工程质量的优异性。另外复合光纤胶带的现场施工手段与复材结构加固方法类似,此发明产品对施工技术未提出新要求,有效降低了技术难度。为了进一步优化上述技术方案,当结构应变监测的被监测结构主要承载单方向作用力时,如梁、柱、管等,胶带应沿长度方向与结构承力方向平行铺设;当被监测结构主要承载力为多向时,复合光纤胶带应沿结构长度方向呈十字交叉双层铺设,此时考虑了结构多向受力点的在线监测,同时最大尺寸的沿结构长度方向,保证了每根光纤不被中断裁剪,保证数据的正常采集。为了进一步优化上述技术方案,复合光纤胶带在使用时首先根据使用环境以及工程需要对复合光纤片材进行裁剪,确保复合光纤胶带的最大长度方向,然后复合光纤胶带的两端头预留1~10cm的宽度,并沿经向深入裁出光纤端头,为避免后期表面涂刷结构底胶以及防护材料对光纤端头造成污染,故端头需用石英保护套封装保护,以方便后续直接接入光栅传感器。进一步来讲,复合光纤胶带与加固材料配合使用:如加固布、板、网格等加固材料,在加固材料表面粘贴复合光纤胶带,实现实时监测。例如:在山体滑坡、边坡防护时,将复合光纤胶带粘结在防护网、防护格栅表面,进行实时数据监测,实现灾害预防。进一步来讲,对于需要加固维护的材料,复合光纤胶带可单独作为加固纤维布直接铺设使用,如用于桥面、桥梁、柱、桩、楼板、外墙等。进一步来讲,为了避免复合光纤胶带制备过程中对光纤造成损伤,可在纤维复材或型材等制品表面直接外贴胶带,能够有效监测材料服役过程中的数据信号,给材料结构的设计、制备、使用维护等提供基础依据。进一步来讲,在具体的实际施工方案中,首先根据设计图对需要加固的部位,或需要数据监测的部位,划好粘贴部位线,并对被监测物表面进行处理,利用喷砂机或机械打磨,去除监测物表面浮浆、油污等杂质,对于监测物表面出现剥落、蜂窝、腐蚀劣化变形的部位,应予剔除,对较大面积的劣质层,在剔除后应先进行表面修复。其次,被监测物表面需打磨平整,尤其表面突出部位应磨平;转角粘贴处应进行倒角处理并打磨成圆弧状,并用吹风机将被监测表面清理干净并保持干燥。然后,在被监测物表面首先涂刷一层结构底胶,用以确保表面粘贴复合光纤胶带进行加固或直接粘贴复合光纤胶带与被监测面的紧密粘接;等结构底胶固化后进行下一道工序。再次,涂刷整平胶进行表面找平,对于表面粗糙、较为凹凸不平的情况,表面再次打磨处理,并涂刷结构底胶后,还应再刷一层整平胶,进行表面找平;作用同上,保证粘贴紧密性。最后直接粘贴或在结构加固层表面粘贴复合光纤胶带,具体包括以下步骤:(i)裁剪胶带;按施工要求尺寸,裁剪复合光纤胶带,确保复合光纤胶带最大长度方向;复合光纤胶带两端头预留1-10cm宽度(依据实际作业选择复合光纤胶带类型、复合光纤胶带铺设幅面),并沿经向深入裁出光纤端头;为避免后期表面涂刷结构底胶及防护材料对光纤端部造成污染,此时端部用石英保护套封装保护,以方便后续直接接入光栅传感器;(ii)剥离复合光纤胶带底层玻璃纸,将复合光纤胶带直接粘贴在被监测面;铺设时复合光纤胶带应保证充分展平,不得有褶皱;用光滑滚子在复合光纤胶带表面沿同一方向反复滚压,以确保复合光纤胶带与监测表面紧密粘贴;(iii)复合光纤胶带表面均匀涂刷一道浸渍、粘结专用结构胶;对于具有长期服役要求的,其最外面还应进行表面防护处理;表面防护材料应对纤维及胶粘剂无害,且应与胶粘剂有可靠的粘结强度及相互协调的变形性能;(iv)复合光纤胶带端部在必要时应采取相应的附加措施,如采取钢板固定等;裁出的光纤端头应裸露在固定条外;需要监测时,去除端部保护套,直接将光纤胶带下覆盖玻璃膜保护纸揭去,贴于光栅传感器上即可。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对于实施例公开的装置而言,由于其与实施例公开的方法相对应,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部分说明即可。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发明。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发明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