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面转移消光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012989阅读:442来源:国知局
一种双面转移消光膜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薄膜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双面转移消光膜。



背景技术:

现有的消光膜结构还存在不足:现有的消光膜一般都是单面使用,即只能单面使用一次,制造成本和能耗较高;且现有的消光膜结构设置不合理,一般将防伪标志设置在薄膜的表面上,容易磨损和被人仿冒,防伪效果差,使用不方便,因此,现有的消光膜还有改进之处。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设计合理、结构简单、防伪效果好、使用方便、能够双面使用、节约能耗和成本低廉的双面转移消光膜。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双面转移消光膜,包括定位基层,所述定位基层的上表面上粘接有第一粘胶层,所述第一粘胶层的上表面上固定粘接有一层抗菌层、所述抗菌层的上表面上固定粘接有一层镀铝层,所述镀铝层的上表面上固定粘接有一层吸墨层,所述吸墨层的上表面固定粘接有第一消光面层;所述定位基层的下表面上粘接有第二粘胶层,所述第二粘胶层的下表面上固定粘接有一层聚丙烯树脂芯层,所述聚丙烯树脂芯层的下表面上固定粘接有印花纸层,所述印花纸层的下表面上固定粘接有第二消光面层;所述定位基层的上表面上设置有置物凹槽,所述置物凹槽内设置有防伪标贴,所述第一粘胶层和第二粘胶层之间设置有铅封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定位基层的上下两面均设置有消光膜,可以双面使用,起到一膜两用和提高工作效率,节约能耗和降低制造成本;定位基层结构设置合理,将防伪标贴设置在置物凹槽内,通过第一粘胶层完全覆盖,隐蔽性好,难以仿冒,不会磨损,且第一粘胶层和第二粘胶层之间设置有铅封线,要想看到防伪标贴就必须破坏铅封线,防伪效果好;结构设计合理、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实用性好。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定位基层为塑料网片或钢丝网,所述铅封线穿过定位基层的网孔设置,且铅封线靠近置物凹槽设置,铅封线上端固定粘接在第一粘胶层内,铅封线下端固定粘接在第二粘胶层内。通过本设置,定位基层结构设置更加合理,定位可靠,且铅封线安装简单,制造方便。

本实用新型还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置物凹槽为矩形凹槽,防伪标贴固定粘接在置物凹槽的底面上,防伪标贴上印刷有防伪商标、防伪二维码、防伪图案、数字验证码、英文验证码或其组合。通过本设置,置物凹槽结构设置合理,防伪标贴连接方便,固定可靠。

本实用新型还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吸墨层为聚氨酯、淀粉、豆胶、纤维素或它们的混合物。通过本设置,吸墨层制造方便。

本实用新型还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抗菌层为抗菌BOPP薄膜层,且所述抗菌层的厚度为20—50μm。通过本设置,抗菌层的抗菌和杀菌效果好。

本实用新型还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消光面层和第二消光面层均由聚丙烯树脂材料制成的电晕消光层,且第一消光面层和第二消光面层的厚度均为15—60μm。通过本设置,第一消光面层和第二消光面层厚度设置合理,消光效果好。

本实用新型还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印花纸层为热转印纸。通过本设置,印花纸的印花效果好,制造方便。

本实用新型还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粘胶层和第二粘胶层均为压敏胶粘胶层,且第一粘胶层和第二粘胶层的厚度均为5—20μm。通过本设置,第一粘胶层和第二粘胶层厚度设置合理,连接可靠。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结构设置更加合理,定位基层的上下两面均设置有消光膜,可以双面使用,起到一膜两用和提高工作效率,节约能耗和降低制造成本;定位基层结构设置合理,将防伪标贴设置在置物凹槽内,通过第一粘胶层完全覆盖,隐蔽性好,难以仿冒,不会磨损,且第一粘胶层和第二粘胶层之间设置有铅封线,要想看到防伪标贴就必须破坏铅封线,防伪效果好;结构设计合理、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实用性好。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I部的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双面转移消光膜,包括定位基层1,所述定位基层1的上表面上粘接有第一粘胶层2,所述第一粘胶层2的上表面上固定粘接有一层抗菌层3、所述抗菌层3的上表面上固定粘接有一层镀铝层4,所述镀铝层4的上表面上固定粘接有一层吸墨层5,所述吸墨层5的上表面固定粘接有第一消光面层6;所述定位基层1的下表面上粘接有第二粘胶层7,所述第二粘胶层7的下表面上固定粘接有一层聚丙烯树脂芯层8,所述聚丙烯树脂芯层8的下表面上固定粘接有印花纸层9,所述印花纸层9的下表面上固定粘接有第二消光面层10;所述定位基层1的上表面上设置有置物凹槽11,所述置物凹槽11内设置有防伪标贴12,所述第一粘胶层2和第二粘胶层7之间设置有铅封线13。

作为优选的,所述定位基层1为塑料网片或钢丝网,所述铅封线13穿过定位基层1的网孔设置,且铅封线13靠近置物凹槽11设置,铅封线13上端固定粘接在第一粘胶层2内,铅封线13下端固定粘接在第二粘胶层7内。

为使本实用新型结构更加合理,作为优选的,本实施例所述置物凹槽11为矩形凹槽,防伪标贴12固定粘接在置物凹槽11的底面上,防伪标贴12上印刷有防伪商标、防伪二维码、防伪图案、数字验证码、英文验证码或其组合(防伪商标、防伪二维码、防伪图案、数字验证码和英文验证码的组合)。

所述吸墨层5为聚氨酯、淀粉、豆胶、纤维素或它们的混合物。

所述抗菌层3为抗菌BOPP薄膜层,且所述抗菌层3的厚度为20—50μm。

所述第一消光面层6和第二消光面层10均由聚丙烯树脂材料制成的电晕消光层,且第一消光面层6和第二消光面层10的厚度均为15—60μm。

所述印花纸层9为热转印纸。所述第一粘胶层2和第二粘胶层7均为压敏胶粘胶层,且第一粘胶层2和第二粘胶层7的厚度均为5—20μm。

实际应用时,定位基层的上下两面均设置有消光膜,可以双面使用,起到一膜两用和提高工作效率,节约能耗和降低制造成本;定位基层结构设置合理,将防伪标贴设置在置物凹槽内,通过第一粘胶层完全覆盖,隐蔽性好,难以仿冒,不会磨损,且第一粘胶层和第二粘胶层之间设置有铅封线,要想看到防伪标贴就必须破坏铅封线,防伪效果好;结构设计合理、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实用性好。

上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描述,只用于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定,本领域的技术工程师根据上述实用新型的内容对本实用新型作出一些非本质的改进和调整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