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聚光PC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331446阅读:428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PC板材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聚光PC板。



背景技术:

PC板的需求量一直呈现上升趋势,其重要特征是质轻,密度只有玻璃密度的0.5倍;抗冲击强度高,抗冲击能力是相同厚度普通玻璃的200倍,是有机玻璃的30倍,安全性能好;耐候性好,表面有防紫外线的共挤层,可防止太阳光紫外线引起的板材老化,能够在-40℃~120℃之间保持各项物理性能指标的稳定性。

PC板应用于各类透明视窗表面作保护屏使用,主要有家电面板、手机镜片、led手写板、智能家居面板、平板电脑盖板、打印机视窗镜片。

目前市场上的PC板只能用作保护屏,当家电面板、手机镜片等的PC板保护屏对面板的特定位置(比如规格、型号等)具有聚光功能时,其将使标识更为明显。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使用方便的聚光PC板。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它包含基材层、第一梯形结构部、透光粉层、导光层、聚丙烯酸酯层;所述的基材层的上表面设置有凸出的第一梯形结构部,基材层的上表面依次设置有透光粉层、导光层和聚丙烯酸酯层,且透光粉层、导光层和聚丙烯酸酯层的中部也设置有与基材层的第一梯形结构部配合的第二梯形结构部。

作为优选,所述的第一梯形结构部的侧边与底边的夹角为α,且α为45~75°。

作为优选,所述的第一梯形结构部的高度为H,且H为基材层的最小厚度的2~3倍。

作为优选,所述的聚丙烯酸酯层的表面设置有紫外线吸收剂层。

作为优选,所述的第一梯形结构部和第二梯形结构部分别替换为第一圆弧结构部和第二圆弧结构部。

作为优选,所述的基材层为聚碳酸酯基材层。

本实用新型操作时,第一梯形结构部和第二梯形结构部的侧边改变了光的角度,两侧边的光形成聚焦,从而起到聚光作用;在基材层与导光层之间涂抹透光粉,使得整个板具有较高的透光性能;所述的导光层使得发光均匀。

采用上述结构后,本实用新型产生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聚光PC板,具有很好的聚光、透光性能,可着重突显面板的特定部位,使标识更为明显,使用寿命长,保护性好,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设置合理、制作成本低等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图。

附图标记说明:

基材层1、第一梯形结构部2、透光粉层3、导光层4、聚丙烯酸酯层5、第二梯形结构部6、紫外线吸收剂层7。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参看如图1所示,本具体实施方式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它包含基材层1、第一梯形结构部2、透光粉层3、导光层4、聚丙烯酸酯层5;所述的基材层1的上表面设置有凸出的第一梯形结构部2,基材层1的上表面依次设置有透光粉层3、导光层4和聚丙烯酸酯层5,且透光粉层3、导光层4和聚丙烯酸酯层5的中部也设置有与基材层1的第一梯形结构部2配合的第二梯形结构部6。

作为优选,所述的第一梯形结构部2的侧边与底边的夹角为α,且α为45~75°。

作为优选,所述的第一梯形结构部2的高度为H,且H为基材层1的最小厚度的2~3倍。

作为优选,所述的聚丙烯酸酯层5的表面设置有紫外线吸收剂层7。

作为优选,所述的第一梯形结构部2和第二梯形结构部6分别替换为第一圆弧结构部和第二圆弧结构部。

作为优选,所述的基材层1为聚碳酸酯基材层。

本具体实施方式操作时,第一梯形结构部2和第二梯形结构部6的侧边改变了光的角度,两侧边的光形成聚焦,从而起到聚光作用;在基材层1与导光层4之间涂抹透光粉,使得整个板具有较高的透光性能;所述的导光层4使得发光均匀。

采用上述结构后,本具体实施方式产生的有益效果为:本具体实施方式所述的一种聚光PC板,具有很好的聚光、透光性能,可着重突显面板的特定部位,使标识更为明显,使用寿命长,保护性好,本具体实施方式具有结构简单、设置合理、制作成本低等优点。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以及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