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抗压复合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267299阅读:280来源:国知局
一种抗压复合膜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复合膜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抗压复合膜。



背景技术:

复合膜的材料包括任何可能的材料结合,如在金属氧化物上覆以陶瓷膜或是在聚砜微孔膜上覆以芳香聚酰胺薄膜,其平板膜或卷式膜都要用非织造物增强以支撑微孔膜的耐压性。

传统的复合膜其抗压性能较低,在受到较高的压力时容易开裂,同时制作成相应的包装材料或者应用于相应的管道内时,导致其使用寿命减短。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其一提供一种抗压复合膜,具有提高其抗压强度的作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抗压复合膜,包括由外向内依次连接的SPE层、第一PA层、铝箔层、第二PA层以及第一PE层,所述第一PA层、铝箔层以及第二PA层通过第一胶粘层两两粘合成一体,所述SPE层与第一PA层以及第二PA层与第一PE层之间均通过第二胶粘层连接。

如此设置,SPE具有的高强度、高阻隔、高穿刺等功能,可提高抗压复合膜的整体结构强度;而PA耐刺穿强度、冲击强度、摩擦强度、弯曲强度高,并且具有较好的气体阻隔性,可提高复合膜的使用性能;同时铝箔层具有质地柔软、延展性好,具有银白色的光泽,是一种无毒性的包装材料,可与食品直接接触而没有任何可危害人体健康的忧患,无论在高温或者在低温下,铝箔都不会有油脂渗透的现象发生,提高复合膜的包装安全稳定性能;PE具有优良的耐低温性能(最低使用温度可达-100~-70°C),化学稳定性好,能耐大多数酸碱的侵蚀(不耐具有氧化性质的酸),可提高复合膜的稳定性能;且相邻层之间通过相应的胶粘层连接,可提高复合膜整体的稳定性能;同时经粘接后的复合膜利用材料相互粘合的特性,复合膜本身具有抗压、高强度、高阻隔、高穿刺等功能,进而提高复合膜制成相应的产品的抗压强度,如设置于消防管带内具有提高管道的结构抗压强度,应用于食品包装袋时,提高其包装袋的使用安全稳定性能,且达到防漏的作用。

进一步设置:所述SPE层包括依次连接的高阻隔性材料层、粘合层以及第二PE层。

如此设置,高阻隔性材料层中的纳米材料具有对红外线、紫外线良好的屏蔽作用,不会使食品制品等被包装膜物的品质发生任何不良影响,也不会使被包装膜物产生异味;更为重要的是,高阻隔复合膜对O2、CO2以及各种香气等具有非常良好的阻隔作用,可以防止大气中的微生物对被包装膜物的二次污染,并可阻止被包装膜食用品内微生物繁殖所需的气体与空气发生置换;可有效防止食品制品等被包装膜食用品的氧化、变质,同时可保持被包装膜物的香气无法流失,具有十分优秀的保鲜、保香、保味功能;提高SPE层的使用性能。

进一步设置:所述高阻隔性材料层采用PVA涂布薄膜层、PVDC层、EVOH层中的任意一种。

如此设置,PVA涂布薄膜层、PVDC层、EVOH层均具有良好的稳定性能,对具有良好的抗压能力外,还具有良好的稳定性能,提高高阻隔性材料层的使用稳定性。

进一步设置:所述第一胶粘层为丙烯酸胶粘层、甲基丙烯酸胶粘层、丙烯酸酯胶粘层或环氧树脂胶粘层中的任意一种。

如此设置,丙烯酸胶粘层、甲基丙烯酸胶粘层、丙烯酸酯胶粘层或环氧树脂胶粘层均具有良好的粘粘性以及粘接后的稳定性能,提高第一PA层、铝箔层以及第二PA层之间的连接稳定性能。

进一步设置:所述第二胶粘层为聚氨酯复合胶粘层、甲基丙烯酸酯胶粘层、有机硅改性丙烯酸酯胶粘层中的任意一种。

如此设置,聚氨酯复合胶粘层、甲基丙烯酸酯胶粘层、有机硅改性丙烯酸酯胶粘层均具有良好的粘粘性以及粘接后的稳定性能,提高SPE层与第一PA层以及第二PA层与第一PE层之间连接的稳定性能。

进一步设置:所述SPE层的厚度为180μm。

进一步设置:所述第一PA层、铝箔层以及第二PA层的厚度均为25μm。

进一步设置:所述第一PE层的厚度为180μm。

如此设置,使多层之间通过粘接而成的复合膜厚度适中,且柔韧性处于合适的范围,提高复合膜的使用性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相对现有技术相比:经粘接的复合膜利用材料相互粘合组合后的特性,且复合膜本身具有抗压、高强度、高阻隔、高穿刺等功能,进而提高复合膜制成相应的产品的抗压强度;如设置于软管或者食品包装袋行业,使软管内具有提高管道的结构抗压强度,提高其抗压、高结构强度的作用,如应用于食品包装袋时,提高其包装袋的使用安全、密封等稳定性能,且达到防漏的作用。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抗压复合膜的结构剖视图;

图2为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3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SPE层;2、第一PA层;3、铝箔层;4、第二PA层;5、第一PE层;6、第一胶粘层;7、第二胶粘层;8、袋体;9、管体。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至图3对抗压复合膜做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一种抗压复合膜,如图1所示,包括由外向内依次连接的SPE层1(超功能性PE薄膜)、第一PA层2(尼龙)、铝箔层3、第二PA层4以及厚度为180μm第一PE层5(聚乙烯薄膜);第一PA层2、铝箔层3以及第二PA层4通过第一胶粘层6两两粘合成一体;SPE层1与第一PA层2以及第二PA层4与第一PE层5之间均通过第二胶粘层7连接;SPE层1的厚度为180μm,第一PA层2、铝箔层3以及第二PA层4的厚度均为25μm。

其中,SPE具有的高强度、高阻隔、高穿刺等功能,可提高抗压复合膜的整体结构强度;且SPE层1包括依次连接且压合而成的高阻隔性材料层、粘合层以及第二PE层;同时高阻隔性材料层采用PVA涂布薄膜层、PVDC层(聚偏二氯乙烯)、EVOH层(乙烯/乙烯醇共聚物)中的任意一种,本方案中优选为PVDC层。

第一PA层2和第二PA层4具有耐刺穿强度、冲击强度、摩擦强度、弯曲强度高,并且具有较好的气体阻隔性,可提高复合膜的使用性能。

铝箔层3具有质地柔软、延展性好,具有银白色的光泽,是一种无毒性的包装材料,可与食品直接接触而没有任何可危害人体健康的忧患,无论在高温或者在低温下,铝箔都不会有油脂渗透的现象发生,提高复合膜的包装安全稳定性能。

第一胶粘层6为丙烯酸胶粘层、甲基丙烯酸胶粘层、丙烯酸酯胶粘层或环氧树脂胶粘层中的任意一种;第二胶粘层7为聚氨酯复合胶粘层、甲基丙烯酸酯胶粘层、有机硅改性丙烯酸酯胶粘层中的任意一种;第一胶粘层6和第二胶粘层7也可为同一种。

第一PE层5和第二PE层具有优良的耐低温性能(最低使用温度可达-100~-70°C),化学稳定性好,能耐大多数酸碱的侵蚀(不耐具有氧化性质的酸),可提高复合膜的稳定性能。

实施例2:一种抗压充气袋,如图2所示,包括袋体8,所述袋体8通过实施力1中的抗压复合膜制成,通过将抗压复合膜卷绕,将侧边热压粘结,再将上下侧边热压粘接形成密封的袋体8,再对袋体内进行充气,形成抗压充气袋。

实施例3:一种消防管带,如图3所示,包括管体9,在所述管体9内成环状粘接有实施例1中的抗压复合膜,使消防管带在使用时,具有良好的抗压性能,提高消防管带的结构强度。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