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便携式快速装卸弹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001825阅读:1606来源:国知局
新型便携式快速装卸弹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枪支器械所使用的弹匣,尤其涉及一种新型便携式快速装卸弹器。



背景技术:

弹匣主要装配在枪支器械中为其供弹,使用时由内部的托弹簧和托弹板共同作用将其中的子弹逐发推送到进膛的位置,即可完成供弹。在行军打仗的过程中,由于使用者弹匣的配备及装备负重有限,不可能携带大量装满子弹的弹匣。所以,在作战间歇时采用人工装配的方法将子弹一颗一颗的压入弹匣内,而且必须克服托弹簧的阻力,在压装最后几发枪弹时,这种阻力特别明显,装弹速度较慢;并且卸弹时需要手工从弹尾处将子弹重复顶出弹匣。采用人工装配的方法速度慢、效率低且操作不便。

因此,为了方便使用者能快速装弹,也减轻压弹的痛苦,目前开发了一种手握式装弹器,该手握式装弹器主要是将子弹一颗一颗地摆放在单槽内,再将摆放满子弹的单槽一次性顶入弹匣内完成装弹。该手握式装弹器虽然装弹速度快,但是其体积大,携带不便,子弹摆放在单槽的时间长,而且手握式装弹器不具有卸载子弹的功能,卸弹时仍需要人工拆卸子弹。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体积小、重量轻,携带方便,而且能够快速装弹、卸弹的新型便携式快速装卸弹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便携式快速装卸弹器,包括塑料主体及扳手摇杆;所述塑料主体具有一装弹空腔,塑料主体顶部开设有用于安装所述扳手摇杆的安装口、一侧设有供子弹进出的弧形窗口、且塑料主体前后端面分别开设有销钉通孔;所述扳手摇杆安装于所述安装口内、且扳手摇杆上设有销孔,所述销孔与所述销钉通孔设于同一直线上,销钉穿过销孔与销钉通孔并与另一端设置的六角螺母连接,所述扳手摇杆通过销钉及六角螺母固定于塑料主体上并可在安装口内前后摆动。

上述结构中,所述塑料主体左侧内壁上设有弹匣限位卡块、右侧设有贯穿塑料主体前后端面的导向口,所述导向口内设有卡榫机构;所述弹匣嵌套在塑料主体底部内侧,弹匣的一端与所述塑料主体右侧的弹匣限位卡块抵顶,弹匣的另一端抵顶在所述卡榫机构上。

上述结构中,所述卡榫机构包括卡榫滑动件及直线弹簧;所述卡榫滑动件设于导向口并可在导向口内轴向移动,所述直线弹簧一端设于所述塑料主体左侧内壁所开设的凹槽内,直线弹簧另一端设于卡榫滑动件上。

上述结构中,所述卡榫滑动件与弹匣限位卡块相对的一侧设有卡台,卡榫滑动件顶部端面设有卡槽;所述直线弹簧一端置于所述卡槽内,直线弹簧的另一端置于所述凹槽内。

上述结构中,所述扳手摇杆底部设有左针脚以及右针脚,所述左针脚和右针脚轴向垂直且左针脚和右针脚相互错开设置。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在弹匣上安装有扳手摇杆,通过来回扳动扳手摇杆上的左右两根针脚并利用杠杆原理,将子弹一左一右的方式装进行弹匣内,能够快速实现装装弹、卸弹操作。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操作便捷,体积小,重量轻,携带方便,并且具有卸弹功能,能够实现快速装弹以及卸弹操作,能够有效提高装弹、卸弹速度和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实施例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拆分结构实施例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塑料主体的结构实施例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卡榫机构的结构实施例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示意图(装配在弹匣后)。

图中:塑料主体1、扳手摇杆2、弹匣3、卡榫机构4、销钉5、六角螺母6、弹匣限位卡块7、销孔8、装弹空腔10、安装口11、弧形窗口12、销钉通孔13、导向口14、左针脚 21、右针脚22、卡榫滑动件41、直线弹簧42、卡台43、卡槽44。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介绍和说明。

如图1至图5所示,一种新型便携式快速装卸弹器,包括塑料主体及1扳手摇杆2。塑料主体1具有一装弹空腔10,塑料主体1顶部开设有用于安装扳手摇杆的安装口11、一侧设有供子弹进出的弧形窗口12、且塑料主体1前后端面分别开设有销钉通孔13。扳手摇杆2安装于安装口11内、且扳手摇杆2上设有销孔8,销孔8与销钉通孔13设于同一直线上,销钉5穿过销孔8与销钉通孔13并与另一端设置的六角螺母6连接,扳手摇杆2通过销钉5及六角螺母6固定于塑料主体1上并可在安装口11内前后摆动。

具体地,如图2所示,该塑料主体1整体为中空的矩形结构,塑料主体1顶部开设有用于安装扳手摇杆2的安装口11,扳手摇杆2通过销钉5及六角螺母6安装在该安装口11内;塑料主体1左侧设有供子弹进出的弧形窗口12,子弹通过弧形窗口12能够进入或滑出装弹空腔10。塑料主体1底部开口,弹匣3嵌套在塑料主体1底部的内侧,并且通过位于塑料主体1右侧内壁上的弹匣限位卡块7以及左侧导向口14内卡榫机构4将弹匣3定位固定在塑料主体1内。

装弹时:如图5所示,将弹匣3嵌套在塑料主体1底部,并通过弹匣限位卡块7以及卡榫机构4将弹匣3定位固定在塑料主体1内。使用时,拨动扳手摇杆2,使右针脚22把托弹板向下压,此时装弹空腔10左边的空间刚好可以放进一枚子弹,将子弹以图中所示的方式装入装弹空腔10内完成第一枚子弹的装弹。朝相反的方向拨动扳手摇杆3,使扳手摇杆3向另外一边摆动。此时,与右针脚相互错开安装在扳手摇杆底部的左针脚21将刚装入弹匣的第一枚子弹压进弹匣3内,装弹空腔10右边的空间刚好可放进第二枚子弹,通过重复拨动扳手摇2杆即可将子弹逐个压入弹匣内直至完成装弹。值得注意的是,弹匣3内的子弹采用双行交错的方式排列,即当右针脚22压在最顶部的第一枚子弹时,由于弹匣3内子弹采用双行交错排列的方式被装进弹匣,第二枚子弹被第一枚子弹压在下方,装弹空腔左边就有 足够的空间放进另外一枚子弹,同样的左针脚21也是如此。

卸弹时:如图5所示,将装满子弹的弹匣3嵌套在塑料主体底部固定。拨动扳手摇杆2,使弹匣3内最顶部的第二枚子弹被向下压,这时,弹匣3内最顶部的第一枚子弹在弹匣内有足够的空间可以轻松滑出。同样的,重复拨动扳手摇杆2使子弹尽数从弹匣内滑出。值得注意的,在卸弹的操作过程中,左针脚21或右针脚22首先按压不是最顶部的第一枚子,而是第一枚子下面的第二枚子弹,只有将第二枚子弹向下压之后,第一枚子才有足够的空间从弹匣3中取出。

优选地,塑料主体1左侧内壁上设有弹匣限位卡块7、右侧设有贯穿塑料主体前后端面的导向口14,导向口14内设有卡榫机构4。弹匣3嵌套在塑料主体1底部内侧,弹匣3的一端与塑料主体1右侧的弹匣限位卡块7抵顶,弹匣3的另一端抵顶在卡榫机构4上。

优选地,卡榫机构4包括卡榫滑动件41及直线弹簧42。卡榫滑动件41设于导向口14并可在导向口14内轴向移动,直线弹簧42一端设于塑料主体1左侧内壁所开设的凹槽(图未示)内,直线弹簧42另一端设于卡榫滑动件41上。

优选地,卡榫滑动件41与弹匣限位卡块7相对的一侧设有卡台43,卡榫滑动件41顶部端面设有卡槽44。直线弹簧42一端置于卡槽44内,直线弹簧42的另一端置于凹槽(图未示)内。

具体地,如图2、图3及图4所示,该卡榫机构4安装在塑料主体1右侧的导向口14内并可在导向口14内前后移动。卡榫机构4包括卡榫滑动41件及直线弹簧42,卡榫滑动件41与弹匣限位卡块7相对的一侧设有卡台43,该卡台43配合弹匣限位卡块7能够将弹匣3限位固定在塑料主体1内。直线弹簧42安装在塑料主体1左侧内壁的凹槽(图未示)和卡榫滑动件41顶部的卡槽44内,主要为卡榫滑动件41提供复位的弹力。进一步地,直线弹簧42的一端设在塑料主体1的凹槽(图未示)内,直线弹簧42的另一端设在卡榫滑动件41的卡槽44内。使用时,通过外力按压卡榫滑动件41向后方移动,卡榫滑动件41上的卡台43随卡榫滑动件41向后移动,此时,直线弹簧42产生形变。当弹匣3嵌套在塑料主体1底部时,取消按压在卡榫滑动件41上的外力,卡榫滑动件41在直线弹簧42的作用力 下向前方移动,带动卡榫滑动件41上的卡台43向前移动并在弹簧的作用力下,卡榫滑动件41上的卡台43将弹匣3紧紧固定在塑料主体内。从塑料主体1拔出弹匣3时,也是重复上述步骤。

优选地,如图5所示,扳手摇杆2底部设有左针脚21以及右针脚22,左针脚21和右针脚22轴向垂直且左针脚21和右针脚22相互错开设置。左针脚21和右针脚22相互错开地安装在扳手摇杆2底部,并且两根针脚垂直设置形成一90度的夹角。

本实用新型在弹匣上安装有扳手摇杆,通过来回扳动扳手摇杆上的左右两根针脚并利用杠杆原理,将子弹一左一右的方式装进行弹匣内,能够快速实现装装弹、卸弹操作。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操作便捷,体积小,重量轻,携带方便,并且具有卸弹功能,能够实现快速装弹以及卸弹操作,能够有效提高装弹、卸弹速度和效率。

上所述仅为本专利优选实施方式,并非限制本专利范围,凡是利用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属于本专利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