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角度可调发射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014426发布日期:2018-07-24 23:13阅读:196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角度可调发射筒,其适用于森林灭火,高层灭火,人工降雨降雪,民防与民事爆破等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单一高低角度可调发射筒、单一方向角度可调发射筒很多,但是不能进行两个角度的联调。

而且,传统角度可调筒需要多人同时进行操作,非常不方便。

由此,如何研发出一种能够实现多角度、快速、简捷、能承受大冲击力的机构,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是十分迫切需要努力实现的方向和目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总的来说是提供一种角度可调发射筒;详细解决的技术问题以及取得有益效果在后述内容以及结合具体实施方式中内容具体描述。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角度可调发射筒,包括底座、设置在底座上的缓冲座、设置在缓冲座与底座之间的底部缓冲弹簧、位于缓冲座上方的筒体、活动套装在筒体外侧壁上的外套、竖直设置在底座上的摆动电机、设置在摆动电机的输出轴上端部的升降气缸/升级直线电动推杆、水平设置在升降气缸活塞杆上端或升级直线电动推杆丝母座上的调节气缸、以及与调节气缸的活塞杆铰接的连接杆;

在外套外侧壁上设置有与连接杆端部连接的铰接头;

缓冲座与底座通过连接螺栓连接,在连接螺栓的顶部六方帽与缓冲座上端面之间设置有上部弹簧,筒体通过球铰接安装在底部缓冲弹簧上端中部。

在外套的内侧壁与筒体外侧壁之间设置有径向弹簧。

径向弹簧一端与外套的内侧壁固定连接,径向弹簧的另一端设置有与筒体外侧壁滚动接触的滚轮。

使用本实用新型时,将底座移动到指定位置,通过底部缓冲弹簧吸收发射时候的反弹力,通过上部弹簧进一步进行二次反弹力,从而增加本实用新型的吸震性与柔性,提高本实用新型的使用寿命。通过连接螺栓插装在缓冲座的通孔内,起到导向作用,通过球铰接实现高副连接,实现空间任意角度调节,调节方便。

本实用新型的摆动电机带动其上部组件通过连接杆使得筒体绕球副处空间摆动,实现机械调节,通过升降气缸或电动推杆实现外套在筒体上滑动,其与调节气缸组合铰接筒体角度大小,从而实现角度调定,从而实现空间方位与角度均可以调节,通过径向弹簧吸震支撑,避免损失驱动件,通过滚轮实现滚动移动。

本实用新型具有高低角度、方向角度双向联调,机构可以实现空间角度的自动调整。本实用新型设计合理、成本低廉、结实耐用、安全可靠、操作简单、省时省力、节约资金、结构紧凑且使用方便。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不限于此描述,为了更好的便于理解,在具体实施方式部分进行了更加详细的描述。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底座;2、缓冲座;3、连接螺栓;4、底部缓冲弹簧;5、上部弹簧;6、球铰接;7、筒体;8、外套;9、径向弹簧;10、滚轮;11、摆动电机;12、升降气缸;13、调节气缸;14、连接杆;15、铰接头。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角度可调发射筒,包括底座1、设置在底座1上的缓冲座2、设置在缓冲座2与底座1之间的底部缓冲弹簧4、位于缓冲座2上方的筒体7、活动套装在筒体7外侧壁上的外套8、竖直设置在底座1上的摆动电机11、设置在摆动电机11的输出轴上端部的升降气缸12/升级直线电动推杆、水平设置在升降气缸12活塞杆上端或升级直线电动推杆丝母座上的调节气缸13、以及与调节气缸13的活塞杆铰接的连接杆14;

在外套8外侧壁上设置有与连接杆14端部连接的铰接头15;

缓冲座2与底座1通过连接螺栓3连接,在连接螺栓3的顶部六方帽与缓冲座2上端面之间设置有上部弹簧5,筒体7通过球铰接6安装在底部缓冲弹簧4上端中部。

在外套8的内侧壁与筒体7外侧壁之间设置有径向弹簧9。

径向弹簧9一端与外套8的内侧壁固定连接,径向弹簧9的另一端设置有与筒体7外侧壁滚动接触的滚轮10。

使用本实用新型时,将底座1移动到指定位置,通过底部缓冲弹簧4吸收发射时候的反弹力,通过上部弹簧5进一步进行二次反弹力,从而增加本实用新型的吸震性与柔性,提高本实用新型的使用寿命。通过连接螺栓3插装在缓冲座2的通孔内,起到导向作用,通过球铰接6实现高副连接,实现空间任意角度调节,调节方便。

本实用新型的摆动电机11带动其上部组件通过连接杆14使得筒体7绕球副处空间摆动,实现机械调节,通过升降气缸12或电动推杆实现外套8在筒体7上滑动,其与调节气缸13组合铰接筒体7角度大小,从而实现角度调定,从而实现空间方位与角度均可以调节,通过径向弹簧9吸震支撑,避免损失驱动件,通过滚轮10实现滚动移动。

本实用新型具有高低角度、方向角度双向联调,机构可以实现空间角度的自动调整。本实用新型设计合理、成本低廉、结实耐用、安全可靠、操作简单、省时省力、节约资金、结构紧凑且使用方便。

本实用新型充分描述是为了更加清楚的公开,而对于现有技术就不再一一例举。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作为本领域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多个技术方案进行组合是显而易见的。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