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抗菌面料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543257发布日期:2018-09-28 20:11阅读:171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抗菌产品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抗菌面料。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越来越高,人们对日常生活中的纺织品的要求越来越高,由纺织面料制成的袜子、毛巾、被罩、床单等均需要达到抗菌标准,因而,抗菌面料的研发是一个大课题。抗菌面料是指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它可以高效完全去除织物上的细菌、真菌和霉菌,保持织物清洁,并能防止细菌再生和繁殖。目前市场上主流的处理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内置的银离子抗菌面料,采用纺丝级抗菌技术把抗菌剂直接做到化学纤维里面;另一种是后处理技术即通过面料后续定型工艺加进去。但是,现有技术中的抗菌面料抗菌效果较差且功效较短。

有鉴于此,有必要对现有技术中的抗菌面料予以改进,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公开一种抗菌面料,在使用过程中,大麻纤维纱线和竹原纤维纱线直接接触人体肌肤,无毒无害且可起到消毒杀菌的作用,此外,在使用过程中释放的银离子、锌离子、铜离子亦均具有抗菌功效,抗菌效果显著且功效长久,远远超过市场上的普通抗菌面料。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抗菌面料,包括通过缝合方式连接的第一抗菌层、第二抗菌层和第三抗菌层;所述第一抗菌层由并捻后的棉纱线和大麻纤维纱线作为经纱和纬纱编织而成,所述第二抗菌层由并捻后的银离子纤维纱线、锌离子纤维纱线、铜改性抗菌T/C棉纱线作为经纱和纬纱编织而成,所述第三抗菌层由并捻后的黏胶纤维纱线和竹原纤维纱线作为经纱和纬纱编织而成。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棉纱线和大麻纤维纱线并捻捻度为500-1200捻/米。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银离子纤维纱线、锌离子纤维纱线、铜改性抗菌T/C棉纱线并捻捻度为300-800捻/米。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黏胶纤维纱线和竹原纤维纱线并捻捻度为500-1200捻/米。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抗菌面料,具有第一抗菌层、第二抗菌层和第三抗菌层,在使用过程中,大麻纤维纱线和竹原纤维纱线直接接触人体肌肤,无毒无害且可起到消毒杀菌的作用,此外,在使用过程中释放的银离子、锌离子、铜离子亦均具有抗菌功效,抗菌效果显著且功效长久,远远超过市场上的普通抗菌面料。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示的一种抗菌面料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所示的第一抗菌层的组成结构图;

图3为图1中所示的第二抗菌层的组成结构图;

图4为图1中所示的第三抗菌层的组成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所示的各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但应当说明的是,这些实施方式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根据这些实施方式所作的功能、方法、或者结构上的等效变换或替代,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如图1-4所示的一种抗菌面料,包括通过缝合方式连接的第一抗菌层11、第二抗菌层12和第三抗菌层13。第一抗菌层11、第二抗菌层12和第三抗菌层13均为机织物。第二抗菌层12夹持在第一抗菌层11和第三抗菌层13之间。

所述第一抗菌层11由并捻后的棉纱线2和大麻纤维纱线3作为经纱和纬纱编织而成,所述第二抗菌层12由并捻后的银离子纤维纱线5、锌离子纤维纱线6、铜改性抗菌T/C棉纱线7作为经纱和纬纱编织而成,所述第三抗菌层13由并捻后的黏胶纤维纱线8和竹原纤维纱线4作为经纱和纬纱编织而成。

所述棉纱线2和大麻纤维纱线3并捻捻度为500-1200捻/米,并优选为800捻/米。所述银离子纤维纱线5、锌离子纤维纱线6、铜改性抗菌T/C棉纱线7并捻捻度为300-800捻/米,并优选为500捻/米。所述黏胶纤维纱线8和竹原纤维纱线4并捻捻度为500-1200捻/米,并优选为800捻/米。

大麻纤维纱线3和竹原纤维纱线4均具有抗菌功效,且均属于健康产品,无毒无害,可直接接触人体皮肤。银离子纤维纱线5在使用过程中会释放银离子,锌离子纤维纱线6在使用过程中会释放锌离子,铜改性抗菌T/C棉纱线7在使用过程中会释放铜离子。银离子、锌离子、铜离子均具有抗菌功效。

上文所列出的一系列的详细说明仅仅是针对本实用新型的可行性实施方式的具体说明,它们并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艺精神所作的等效实施方式或变更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