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波可穿透或具备散热特性的金属及石墨的层叠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977281发布日期:2018-07-20 19:25阅读:154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波可穿透或具备散热特性的金属及石墨的层叠体,尤其是提供一种通过在金属及石墨的层叠体中的金属层的一部分区域形成特定宽度的凹槽而使石墨外露,或在形成凹槽的同时在石墨中形成狭缝,并且在将上述层叠体粘贴到具备无线充电或无线通信功能的设备的外壳或内置到其外壳的内部时,即使是在通常具备电波屏蔽功能的金属层存在的情况下也能够实现电波穿透,且因为具有散热性能而能够防止适用装置过热的现象并确保其稳定的使用状态,从而能够用于替代现有的散热部件即碳系列散热体或与碳系列散热体共同使用的电波可穿透或具有散热特性的金属及石墨的层叠体。



背景技术:

伴随着电子产品的高性能化/小型化,安装在其内部的电子部件也呈现出了大容量化/高集成化的趋势,因此在电子产品中产生的热量也变得越来越多。所产生的热量不仅会造成产品寿命的缩短或故障、错误工作等错误,甚至在严重的情况下还有可能会导致爆炸或火灾的危险。尤其是,会造成显示装置的画面清晰度以及色度等的下降,并因此对产品的可靠性和稳定性造成不良的影响。因此,需要配备一种能够将在产品的内部产生的热量释放到外部或通过自身进行冷却的系统。

作为对在电子产品中产生的热量进行冷却的方法,目前主要采用的是安装散热器或散热风扇的方法。其中,如果采用安装散热器的方法,会因为散热器能够释放出的热量小于在电子产品中产生的热量而导致散热效率较低的问题,此外,如果采用安装散热风扇的方法,则会因为产生噪音以及震动而导致无法适用于如笔记本电脑、便携式移动终端等要求轻量化和纤薄化的产品中的问题。因此,在要求轻量化和纤薄化的电子产品等中,通常会选择使用片(sheet)状的散热体。

最近,作为散热体大量使用重量轻、体积小且热传导等特性优秀的石墨片(graphitesheet)。

石墨(graphite)在其宏观概念上来讲是属于碳材料中的一种,相对于一般的碳,因为是在高温条件下生产而得,因此具有耐热性强且弹性优秀等特性。在使用如上所述的石墨散热片之前,则大多使用了如银、铜、铝等热传导性强的金属体材质的散热片。

其中,两者的特征差异在于,金属体散热片主要是在纵向方向上进行散热,而与此相反,石墨散热片主要具有横向方向上的散热特性。

但是,当需要将金属体散热片适用于如无线充电器、手机、nfc等要求具备电波穿透特性的装置中时,因为其本身所具有的电波屏蔽性质而无法适用于上述装置,尤其是无法在电波传播的位置安装散热体,因此在如上所述的情况下只能使用石墨散热体。

因为金属在原材料的采购方面以及加工的便利性方面均优于碳,因此急需开发出一种能够对金属体散热片和电波可穿透的部件进行并用的技术。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现有问题而提供一种通过在金属层的至少一部分区域形成凹槽或狭缝而去除金属的电波屏蔽功能,并借此维持装置的无线充电、近场无线通信以及移动支付等功能的电波可穿透或具备散热特性的金属及石墨的层叠体。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论电波的传播方向如何,都能够被安装在装置内部的任意位置,从而能够选择最佳的散热位置进行安装的电波可穿透或具备散热特性的金属及石墨的层叠体。

本发明的又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因为可以实现金属性的质感而能够继续使用塑料材质的外观外壳,从而能够维持其轻量性的电波可穿透或具备散热特性的金属及石墨的层叠体。

本发明的又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通过对多个框架进行上下层叠并为各个层的金属层或石墨分别赋予不同的颜色而实现通过上部框架的狭缝观察时的颜色的多样化,从而能够使装置美感倍增的电波可穿透或具备散热特性的金属及石墨的层叠体。

本发明的又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通过将金属及石墨的层叠体作为散热手段并将其作为现有的散热手段即石墨散热体的替代品使用或将其与石墨散热体共同使用,从而能够使装置的散热效率最大化的电波可穿透或具备散热特性的金属及石墨的层叠体。

本发明的又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通过在nfc模块上对适用本发明的金属及石墨的层叠体进行多层层叠时使其起到天线的作用,从而能够对nfc模块的收发信率进行放大并借此进一步提升nfc模块及其搭载装置的性能的电波可穿透或具备散热特性的金属及石墨的层叠体。

技术方案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电波可穿透或具备散热特性的金属及石墨的层叠体,其特征在于,包括:第1层,以石墨为材质;以及,第2层,以金属为材质;其中,在上述第2层的至少一部分区域形成用于赋予电波可穿透特性的凹槽而使第1层外露,或在形成上述凹槽的同时在石墨中形成狭缝(slit)。

在上述狭缝或凹槽与第2层的边界采用从直线、曲线、折线中选择的至少一种形状为宜。

上述狭缝以形成从直线、曲线、折线中选择的至少一种图案(pattern)的方式延长为宜。

上述凹槽采用3d打印、激光、切割、锯削(sawing)、钻削、切削以及蚀刻(etching)中的至少一种方法形成或加工,

上述狭缝采用3d打印、锯削(sawing)、激光、冲压以及蚀刻(etching)中的至少一种方法形成或加工为宜。

上述第1层采用从3d打印、喷涂、印刷、蒸镀、浸渍、转印以及粘着中选择的至少一种方式形成为宜。

上述第2层采用从3d打印、镀金、涂层、印刷、蒸镀、模塑、挤压、滚压以及粘贴中选择的至少一种方式形成为宜。

上述第2层包括铝或铜为宜。

上述层叠体安装在与配备于装置中的无线电力传送或无线通信的发送部或接收部的主发送方向或主接收方向对应的位置为宜。

上述层叠体通过在配备于装置中的无线通信(nfc)模块上多层层叠形成而对电场进行放大为宜。

上述层叠体采用上述凹槽或狭缝的图案上下一致的方式层叠或采用交错的方式层叠,且在最上部的层叠体中必须形成狭缝为宜。

上述层叠体用于替代装置中所配备的现有的石墨(graphiate)散热体或与现有的石墨散热体层叠使用为宜。

金属及石墨的层叠体采用由多个上下层叠形成的方式,且使其能够通过上部层叠体的狭缝观察到下部层叠体的颜色为宜。

在下部第2层和上部第2层中分别采用不同的颜色,从而使其能够通过上部层叠体的狭缝观察到下部第2层的颜色为宜。

在下部第1层和上部第1层中分别采用不同的颜色,从而使其能够通过上部层叠体的狭缝观察到下部第1层的颜色为宜。

金属及石墨的层叠体采用上下层叠形成的方式,在各个层叠体之间还形成绝缘层,且上述绝缘层采用空气、层叠体、涂层中的某一种为宜。

在上述绝缘层和上部层叠体中分别采用不同的颜色,从而使其能够通过上部层叠体的狭缝观察到上述绝缘层的颜色为宜。

当在上部层叠体中形成狭缝时,如果上述金属及石墨的层叠体采用上下层叠形成的方式,则通过采用下部层叠体的图案不与上部层叠体的图案重叠的构成,使得形成于下部层叠体中的凹槽或狭缝被隐藏为宜。

为了使金属及石墨的层叠体在适用于移动装置时能够作为天线使用,将其与基板进行连接为宜。

上述凹槽或狭缝的平均宽度小于相互相邻的两个凹槽或狭缝之间的平均宽度的2倍为宜。

上述凹槽或狭缝的宽度为大于0小于几厘米(mm)为宜。

在上述凹槽的至少一部分中填充上述第1层的成分为宜。

形成上述凹槽或狭缝的区域大于可供电波穿透的无线收发信模块所占的区域,且上述无线收发信模块所占的全部区域与形成上述狭缝的区域中的至少一部分重叠配置为宜。

有益效果

在适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通过粘贴到由塑料制成的各种装置的外观外壳或内置到装置的内部,尤其通过适用于外观而赋予金属性质感,能够在起到散热功能的同时提升装置的美感。

在本发明中,因为无论电波的传播方向如何,都能够将散热体安装在装置内部的任意位置,因此能够选择最佳的散热位置进行安装。

在本发明中,通过在金属层的至少一部分区域形成凹槽或狭缝而去除金属的电波屏蔽功能,能够维持装置的无线充电、近场无线通信以及移动支付等功能。

在本发明中,因为可以实现金属性的质感而能够继续使用塑料材质的外观外壳,因此能够维持其轻量性。

在本发明中,通过对多个框架进行上下层叠并为各个层的金属层或石墨分别赋予不同的颜色而实现通过上部框架的狭缝观察时的颜色的多样化,能够使装置美感倍增。

在本发明中,通过将金属及石墨的层叠体作为散热手段并将其作为现有的散热手段即石墨散热体的替代品使用或将其与石墨散热体共同使用,能够使装置的散热效率最大化。

在本发明中,通过在nfc模块上对适用本发明的金属及石墨的层叠体进行多层层叠时使其起到天线的作用,能够对nfc模块的收发信率进行放大并借此进一步提升nfc模块及其搭载装置的性能。

附图说明

图1是用于对适用本发明之一较佳实施例的金属及石墨的层叠体进行说明的斜视图。

图2是用于对适用本发明之一较佳实施例的金属层进行说明的详细图。

图3是用于对适用本发明之一较佳实施例的凹槽或狭缝进行说明的详细图。

图4是用于对适用本发明之一较佳实施例的凹槽或狭缝的一实例进行说明的详细图。

图5是用于对适用本发明之一较佳实施例的凹槽或狭缝的边界形状的一实例进行说明的详细图。

图6是用于对适用本发明之一较佳实施例的金属及石墨的层叠体的一实例进行说明的截面图。

图7是用于对适用本发明之一较佳实施例的金属及石墨的层叠体的另一实例进行说明的截面图。

图8是用于对适用本发明之一较佳实施例的金属及石墨的层叠体的又一实例进行说明的截面图。

图9是在适用本发明的一较佳实施例中,对不同的金属框架狭缝间隙下的散热特性与时间的函数关系进行测定的结果图表。

图10是用于对适用本发明之一较佳实施例的金属及石墨的层叠体的又一实例进行说明的截面图。

图11是用于对适用本发明之一较佳实施例的金属及石墨的层叠体的凹槽加工状态下的层叠状态进行说明的斜视图和平面图。

图12是用于对适用本发明之一较佳实施例的金属及石墨的层叠体的狭缝加工状态下的层叠状态进行说明的斜视图和平面图。

图13是用于对适用本发明之一较佳实施例的层叠形态进行图示的截面图。

图14是在适用本发明的一较佳实施例中,对形成金属及石墨的层叠体区域以及模块所占区域之间的重叠情况及其比较例进行示例性图示的详细图。

【符号说明】

10:移动装置

11:外壳

100:金属及石墨的层叠体

101:第1层

103:第2层

105:凹槽

106:狭缝

110:绝缘层

120:无线收发信模块

121:接收部

122:接收部线圈

123:发送部

124:发送部线圈

125:nfc模块

126:nfc线圈

127:mst模块

128:mst线圈

130:石墨(graphite)

131:磁性体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适用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的说明。此外,在对本发明进行说明的过程中,如果判定对相关的公知构成或功能的具体说明可能会导致本发明的要旨变得不清晰,则将省略相关的详细说明。

在对本发明进行说明的过程中所使用的术语,是在考虑到在本发明中的功能的前提下做出定义,而这有可能会根据从事相关行业的技术人员的意图或惯例等而发生变化,因此应以本说明书中的全部内容为基础进行定义。

在本发明中,作为适用金属及石墨的层叠体的装置,以移动装置即手机为代表性实施例进行了说明,但是上述装置并不限定于移动装置即手机,还包括如笔记本电脑、可穿戴装置、无线充电器等。此外,还能够进一步适用于如嵌入式充电器、家电产品等非移动型的装置中。即,所有可能发热或具有电波穿透功能的装置都能够作为适用对象,并不对其装置的类型进行特殊的限定。

此外,适用本发明的金属及石墨的层叠体的形成区域并不限定于装置的外壳,还能够被内置到装置的内部。而且,金属的材质也不受到特殊的限定。

此外,金属层(第2层)在能够确保电波穿透功能或散热功能的前提下并不需要100%由金属构成,在本发明中解释为所包含的主要成分为金属为宜。

此外,所包含的主要成分为金属是指,金属相对于其他成分所占的比重最高。

金属层能够利用如浆体、溶液等具有各种性状的材料形成。

此外,金属及石墨的层叠体主要采用2维的片状形态,但并不限定于2维或片状形态。

此外,本发明中的凹槽是指在石墨残留的状态下因为金属层的部分性消失而形成的空间,石墨将通过金属层的凹槽而外露。即,凹槽是仅属于金属层的构成。但是,并不要求能够通过肉眼确认石墨外露的情况,还包括因为狭缝的间隙非常微小而只能在利用放大镜等进行放大时才能够通过肉眼对石墨进行确认的情况。即,凹槽的宽度(间隙)并不限定于特定的数值。

此外,狭缝(slit)是指在器物中形成的可供光线通过的缝隙。即,狭缝是指在石墨(第1层)中形成的缝隙。即,狭缝是仅属于石墨的构成。狭缝的宽度(间隙)同样不限定于特定的数值。

凹槽和狭缝的形成位置既可以一致也可以不一致。即,狭缝的形成位置还能够是凹槽的形成位置之外的其他位置。

在金属层中必须形成凹槽,但是石墨中既可以形成狭缝也可以不形成狭缝。

此外,狭缝和凹槽既可以形成于相同的位置,也可以形成于不同的位置。

在本发明中,石墨和第1层、金属或金属层和第2层代表相同的含义,可能会被混用。

在本发明中,层叠时的层叠方法、层叠体的厚度或层叠体的数量、层叠的次数等并不受到特殊的限定,包括所有情况。即,在块体的石墨或形成凹槽的金属体上仅形成1层的金属或石墨的薄膜层的情况下,石墨及金属体同样属于层叠关系。即,层叠的概念是代表所有层间结合状态的最广义的概念。

其中,几纳米、几微米、几厘米等分别代表大于1小于10纳米、大于1小于10微米、大于1小于10厘米等。此外,几十纳米、几十微米、几十厘米等分别代表大于10小于100纳米、大于10小于100微米、大于10小于100厘米等。此外,亚纳米、亚微米、亚厘米等分别代表大于0.1小于1纳米、大于0.1小于1微米、大于0.1小于1厘米等。

图1是用于对适用本发明之一较佳实施例的金属及石墨的层叠体进行说明的斜视图,图2是用于对金属层进行说明的详细图,图3是用于对凹槽或狭缝进行说明的详细图。

如图所示,金属及石墨的层叠体100在以金属部分外露于移动装置10或无线充电器20的外观塑料外壳11外部的方式进行粘贴时,能够通过其金属质感提供良好的视觉效果和美感。但是,如上所述,金属及石墨的层叠体100并不是只能适用于装置的外观,还能够适用于任意不受限的内部空间。

如上所述的金属及石墨的层叠体100,包括:第1层101,一侧面被粘贴到移动装置10;第2层103,形成于第1层101的另一侧面。

其中,在将第1层101适用于外壳10的外观上的情况下,能够被直接粘贴到外壳10中,或采用如图6所示的以绝缘层110为媒介进行粘贴的方式。

第1层101能够采用从3d打印、涂层、印刷、蒸镀以及粘贴金属层叠体等中选择的至少一种方式层叠到第2层103上。

此外,第2层103能够采用从3d打印、镀金、涂层、印刷、蒸镀以及粘贴金属层叠体等中选择的至少一种方式层叠到第1层101上。即,第1层101和第2层103能够都是块体(bulk),或者在其中一个为块体(bulk)时通过涂层等方式将另一个形成到其上方。

此外,在第1层的狭缝中能够填充第2层的至少一部分,在第2层的凹槽中能够填充第1层的至少一部分。但是,在第2层中必须包含能够使第1层或在第1层中形成的狭缝外露的凹槽。

即,如上所述的第1层101、第2层103的形成方法并不限定于在上述内容中所说明的实例。

在第2层103中,为了赋予散热或电波穿透特性而能够在至少一部分区域形成凹槽105,而第1层101通过凹槽105外露。凹槽105能够通过利用事先形成的图案生成第2层103的方式或对没有图案的第2层103的表面进行加工的方式生成。此外,狭缝106能够通过对第1层101进行加工的方式或在制作第1层101时本身已形成狭缝106的方式生成。

上述凹槽105能够采用等离子、3d打印、激光、钻削、锯削(sawing)、切削以及蚀刻(etching)中的至少一种方法形成或加工,也能够采用在薄膜等基板上进行印刷、镀金、蒸镀、喷涂等的方式形成,此时,能够选择去除或不去除薄膜等。此外,还能够通过采用模塑、挤压、滚压等方法形成金属层(第2层),从而使其自然地构成凹槽。

此外,在第2层上形成石墨(第1层)时,能够采用蒸镀、印刷、喷涂、3d打印、浸渍、转印、粘着等方法。

此外,上述狭缝能够采用3d打印、锯削(sawing)、激光、冲压以及蚀刻(etching)中的至少一种方法形成或加工。

上述凹槽105或狭缝106具有大于0小于几mm(以下10mm)的宽度(w)为宜,但是也能够在维持其电波穿透特性或散热特性的范围内对上述数值范围进行一定的扩展。此外,为了确保外观上的美感,上述数值范围还能够被进一步限定在一定的范围内。但是,当超出上述范围时,虽然在电波穿透特性方面不会发生太大的变化,但是可能会导致散热特性的降低。

上述无线收发信模块120如图5及图9所示,既能够是无线充电用接收部121、发送部123,还能够是如nfc模块125以及如三星支付等移动支付手段即mst模块127等。

此外,在决定凹槽105或狭缝106的宽度时,外观上的美感也应作为考虑的对象。如果因为凹槽105或狭缝106的宽度过大而能够通过肉眼进行识别,即使是在假设电波穿透特性或散热特性不会受到影响的情况下,也至少会导致外观上的美感的下降,因此在决定凹槽105和狭缝106的宽度时必须要考虑到这个因素。

即,以亚纳米至几十微米单位的宽度形成的凹槽105或狭缝106难以通过肉眼进行观察,且在外观上与未形成凹槽105或狭缝106的金属及石墨的层叠体100并没有较大的差异,因此,如果需要与未形成凹槽105或狭缝106时的质感类似的金属及石墨的层叠体100,则将凹槽105或狭缝106的宽度限制在上述范围内为宜,此时,上述凹槽105或狭缝106的宽度(w)将具有临界意义。

凹槽105或狭缝106如图4所示,能够采用直线(图4a)、曲线(图4b)、折线(图4c)图案(pattern),也能够采用其中两种以上的图案混合的形态(图4d)。此外,凹槽105和第2层103或狭缝106和第2层103的边界同样如图5所示,能够采用直线、曲线、折线、凹凸结构等单一或随机混合形成的图案(pattern)。

作为一实例,当采用冲压工程形成狭缝106时,如果在使各个冲压工程中所形成的穿孔相互部分重叠的情况下连续执行对应的工程,则狭缝106的边界将形成如图5的(f)所示的形态。

此时,凹槽105或狭缝106的宽度(w)的平均值如图3所示,小于相互相邻的两个凹槽105或狭缝106之间的距离(d)平均值的2倍为宜,在这种情况下,电波能够更顺利地通过第2层103并继续传播。

如上所述的狭缝106能够形成于第2层103的整体或一部分,具体来讲如图6所示,还能够只在与无线收发信模块120存在的区域对应的局部区域形成。

下面,将对其进行更加具体的说明。

如上所述的凹槽105或狭缝106的形成区域能够是全部框架100区域,也能够根据需要仅在与配备有无线收发信模块120的区域对应的局部区域形成。但是,所形成的区域必须大于无线收发信模块120所占的区域,下面将结合图14对其进行详细说明。图14的(a)是无线收发信模块120的全部区域与相对较大的凹槽105或狭缝106区域完全重叠的适用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b)至(d)则不是较佳的实施例。即,(b)是只有模块120中的一部分与凹槽105或狭缝106区域重叠配置的情况,(c)是凹槽105或狭缝区域106与模块120没有任何重叠的情况,而(d)是凹槽105或狭缝106区域小于模块120区域的情况。因为在这种情况下都会导致涡电流(eddycurrent)的形成,因此在电波的穿透性方面并不可取。图14的(a)中所图示的情况相当于,当假定在形成凹槽105或狭缝106的区域的最外围形成虚拟的轮廓时无线收发信模块120应包含在上述轮廓范围以内。

其中,图14的(a)中狭缝的图案并不限定于如图14的(a)中所示的形状。

简而言之,形成上述凹槽105或狭缝106的区域应大于需要电波穿透的无线收发信模块120所占的区域,上述无线收发信模块120所占的全部区域应位于形成上述凹槽105或狭缝106的区域中的至少一部分(与其覆盖、重叠)。如果形成凹槽105或狭缝106的区域仅与模块120所占区域中的一部分重叠或完全不重叠,或形成凹槽105或狭缝106的区域本身小于模块120所占的区域,则会在电波穿透的过程中形成电波的涡电流并因此造成电波的穿透受阻的现象,从而进一步导致通信的收发信灵敏度降低或无线充电的充电时间变长等问题。例如,在公知的狭缝天线中,会因为电波放射模块所放射出的电波而在形成有狭缝的金属片的狭缝内部形成涡电流,而利用上述涡电流能够对狭缝内的磁通量进行增减,从而使形成有狭缝的金属片本身能够根据磁通量的变化而起到各种不同性能的天线的作用。但是,因为适用本发明的形成有凹槽105或狭缝106的非导电性框架并不会主动执行如狭缝天线等与电波的收发信相关的特定功能(例如天线功能),反而是不会执行与电波的收发信相关的任何功能,因此可以说两种技术是相互之间没有关联性的独立技术。因此,不可以将狭缝天线和本发明视为相同或类似范围的技术,而是应视为完全不同的技术。其中,重叠是指金属框架的狭缝区域位于模块所占的区域上方相隔一定距离的位置的状态。

图6是用于对适用本发明之一较佳实施例的金属及石墨的层叠体的一实例进行说明的截面图。

如图所示,作为金属及石墨的层叠体100的一个实例,可以将其粘贴到无线收发信模块120中无线充电用的接收器121和发送器123所在位置的外观外壳11上。

在本发明中,将金属及石墨的层叠体100粘贴到了移动装置的外观外壳11上,并在充电的同时对温度进行了测定。此时,进行充电的时间约为35分钟。

其结果显示,粘贴有适用本发明的金属及石墨的层叠体100的外壳11呈现出了约36℃的温度,在无线充电的持续性方面并没有出现任何问题。

由此可以发现,适用本发明的金属及石墨的层叠体100的散热特性非常优秀。

如上所述的金属及石墨的层叠体100能够以单层的形式粘贴到外壳11上,或采用如图7所示的多层粘贴的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其进行详细的说明。多层粘贴的实施例同样并不是只能适用于外壳的外观,在内置时同样适用。

图7是用于对适用本发明之一较佳实施例的金属及石墨的层叠体的另一实例进行说明的截面图。

如图所示,适用本发明的金属及石墨的层叠体100通过以多层层叠的形式形成并为各个层的金属及石墨的层叠体100分别赋予不同的颜色,同时避免使上部层叠体的狭缝106和下部层叠体的凹槽105或狭缝106重叠,从而能够通过上部层叠体的狭缝106隐约观察到下部层叠体的颜色,并利用多层的金属及石墨的层叠体100实现多种不同的颜色效果。但是,在上述情况下,必须在最上部的层叠体100上形成狭缝106。这是因为,第1层并非透明。

此外,金属及石墨的层叠体100在外壳11上上下层叠形成,能够以绝缘层110为媒介进行层叠。如上所述的绝缘层110能够是预设颜色的粘着手段、层叠体、涂层中的至少一个,从而使下部绝缘层110的颜色能够通过上部的金属及石墨的层叠体100的狭缝106显现到外部。此时,绝缘层110只是用于显现出颜色的手段。

此外,在适用本发明的金属及石墨的层叠体100上下层叠形成时,如果下部层叠体的凹槽105或狭缝106没有与上部层叠体的狭缝106完全重叠,则形成于下部层叠体的凹槽105或狭缝106能够被完全隐藏,借此,能够对金属及石墨的层叠体100的美感进行调节。在上述情况下,并不会对金属及石墨的层叠体100的电波穿透特性造成任何影响。

为了对金属及石墨的层叠体100的散热特性进行进一步了解,在将加工形成凹槽105或凹槽105以及狭缝106的金属及石墨的层叠体100适用到装置的外观外壳上之后,对进行无线充电时所测定到的温度进行了调查。此时,充电时间约为1小时。

其结果显示,在经过了40分钟时,适用本发明的装置的外观外壳温度范围约为35~37℃,借此可以确认无线充电的持续性方面没有任何问题。通常,只要是在进行无线充电时从装置的外观外壳测定到的温度小于45℃,就认为不会造成重大的问题。由此可见,将适用本发明的金属及石墨的层叠体100适用到无线充电器或移动装置等的外观外壳时不会造成任何问题。

因为金属的热传导性非常优秀,因此完全可以作为散热材料进行使用。但是,在将其适用于无线收发信模块120时会导致屏蔽电波的问题,因此在具备电波发送或接收功能的装置中,如果不解决金属材料的电波屏蔽功能,就无法将其作为散热材料进行使用。因此,作为无线收发信模块120的散热手段,通常选择碳系列的散热体尤其是石墨130作为散热手段进行使用。

但是,因为在适用本发明的金属及石墨的层叠体100中配备有凹槽105或狭缝106,因此虽然第2层103采用金属材料作为主要成分,但是仍然能够使电波有效穿透,从而能够作为无线收发信模块的散热手段进行使用。

在上述情况下,金属及石墨的层叠体如图8a及图8b所示,能够与石墨130层叠使用,或如图8c及图8d所示,能够替代石墨130进行使用。其中,石墨属于碳系列物质,因此还能够将其替代成其他碳系列物质。

此外,在无线收发信模块上还能够进一步添加磁性体片131,借此,能够将磁性体片131和金属及石墨的层叠体100、或磁性体片1031和金属及石墨的层叠体100以及石墨130散热体共同层叠使用。在这种情况下,磁性体和金属及石墨的层叠体100以及石墨130散热体的层叠顺序包括所有可能的情况。磁性体片131仍然起到在现有的无线收发信模块中起到的作用。

在图9中,将凹槽105或狭缝宽度为0.01mm(a)、1mm(b)、10mm(c)、15mm(d)的金属及石墨的层叠体100在不同时间下与温度的函数关系进行了图示,更与基准物质即石墨(e)进行了对比图示。

如图所示,在凹槽105或狭缝106的宽度为15mm的情况下,其饱和温度呈现出了最高的约36.5℃,而凹槽105或狭缝106的宽度越小,其饱和温度也随之呈现出了下降的趋势。在使用基准物质即石墨时,则呈现出了37℃。借此可以确认,在将适用本发明的金属及石墨的层叠体100作为装置的散热材料进行使用时不会造成任何问题。

总而言之,通过使用适用本发明的形成有凹槽105或狭缝106的金属及石墨的层叠体100,不仅能够通过防止无线收发信模块120的过热现象而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还能够避免装置损坏的危险。

在图10中,对将金属及石墨的层叠体100单独地或与石墨130一起配置到热量的来源即接收部线圈122、nfc线圈126以及mst线圈128的情况进行了图示。

此外,金属及石墨的层叠体100不仅能够作为电力传送目的使用,还能够作为对电波进行放大的天线进行使用。如图10所示,金属及石墨的层叠体100能够通过沿着nfc模块125的收发信方向(电波的穿透方向)多层层叠配置而起到微弱电场放大用天线的作用。这是已经通过试验确认的事项,也是本发明的特征之一。

图11是用于对适用本发明之一较佳实施例的金属及石墨的层叠体的凹槽105加工状态下的层叠状态进行说明的斜视图和平面图,图12是用于对适用本发明之一较佳实施例的金属及石墨的层叠体的狭缝加工状态下的层叠状态进行说明的斜视图和平面图。

如图所示,既能够采用使金属及石墨的层叠体100的凹槽105或狭缝106在相同的位置相互重叠的方式层叠(a),也能够采用使凹槽105或狭缝106完全不重叠的方式层叠(b),也能够采用凹槽105或狭缝106中的一部分相互重叠的方式层叠(c)。但是,为了能够对下部层叠体100的颜色进行识别,必须在最上部的层叠体100上形成狭缝106。

图13是用于对适用本发明之一较佳实施例的层叠形态进行图示的截面图。

如图所示,在顺序上既能够在第1层101上形成第2层103(a),也能够在第2层103上形成第1层101(b),也能够在第2层103的下部粘贴非导电性薄膜140。还能够采用在第2层103的凹槽内部的至少一部分填充第1层101的状态。

如上所述,本发明通过在金属及石墨的层叠体100的第2层103形成凹槽105,或在形成上述凹槽105的同时在第1层101上形成狭缝106,能够在为通常具备屏蔽功能的第2层103赋予电波穿透特性的同时还能够使其具备散热功能,因此能够达成既可以安装到装置内部的任意位置也可以实现散热及电波穿透功能的重大技术意义,而且因为无论电波穿透的路径如何都能够直接将金属材质的散热体适用到装置中,因此具有良好的产业应用性。

在上述内容中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但是本发明并不限定于如上所述的实施例,还能够在不脱离本发明的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各种变形实施。因此,在本发明中所公开的实施例只是为了对本发明的技术思想进行说明而非限定,且本发明的技术思想的范围并不受到如上所述的实施例的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根据下述权利要求书进行解释,且与其同等范围内的所有技术思想都应被解释为包含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