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塑料模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007679发布日期:2018-07-24 21:39阅读:196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建筑材料领域,主要涉及一种复合塑料模板。



背景技术:

目前,用于各种建筑领域中所使用的建筑模板主要是钢质材料模板、木质材料模板、竹胶板和塑料模板。钢模板虽然结构坚固,可重复使用次数多,价格高、维护费用高、自重大,且不能任意切割拼装,使用的过程中容易与混凝土粘合在一起,难以脱模,需要大量使用脱模剂,特别是长期受到水的侵蚀,容易生锈腐烂,重复使用的次数大为减少;木模板、竹胶板比钢板价格低,但是因使用甲醛胶而形成刺鼻气味合致癌物质,木材因潮湿和干燥等自然条件而产生变形和腐烂,还存在拼缝多、平整度差、易变形受潮、易分解、易产生胀模现象等缺陷,而且木模板、竹胶板周转次数低、损耗成本高,都不能回收利用,建筑垃圾给环境和人类造成危害。普通塑料模板,它比重大,高温易变形,寒冷易碎,重复使用的次数少,有刚性没韧性,规格不可以任意调整等缺点。同时,塑料生产企业每年产生的废旧塑料、塑料废弃物缺乏系统的回收再生利用渠道,因而迫切需要找到一条经济有效、能够规模化地对废旧塑料盒里回收利用,大大提供塑料制品的回收率,降低并消除塑料制品对环境的潜在危害的方法和途径。因此,近年来,随着有机化工材料的发展,基于塑料模板具有自重轻、耐蚀、抗水的优点,因而更多的受到建筑行业的青睐。

中国专利cn101343927a公开了一种塑料模板,克服了钢模板价格高、维护费用高、自重大,且不能任意切割拼装,还很容易与混凝土粘连,需要大量使用脱模剂的不足以及木模板存在的因潮湿和干燥等自然条件而产生变形和腐烂、拼缝多、平整度差、易变形受潮、易分解、易产生胀模现象等缺陷,但在塑料模板的抗拉伸强度、弯曲强度、弯曲模量及冲击强度及防腐、耐老化性能及隔热效果方面未能达到很好平衡。中国专利cn102532639a公开了一种塑料模板,其采用一种聚烯烃材料,虽然具有重量轻,刚韧平衡性好和易于脱模等优点,并且在拉伸强度、弯曲强度、弯曲模量及冲击强度上达到了很好平衡,然而其忽略了塑料模板的防腐、耐老化性能及隔热效果,因而综合考虑各种性质并没有达到完美的结合。从而,为实现塑料模板的刚性和韧性以及抗弯曲能力好,同时防腐、耐老化性能好的塑料模板,具有重要的意义。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复合塑料模板,本发明的复合塑料模板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增加防腐、耐老化性能,同时提高了原产品的刚性和韧性以及抗弯曲能力,同时具有隔热效果好,并具有很强的耐高温性能和阻燃性能。

本发明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复合塑料模板,由氢氧化镁粉末、r-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无规共聚聚丙烯、三氧化二锑、八溴二苯基乙烷、过氧化苯甲酰、硬脂酸钙、钛白粉、羧甲基纤维素钠、uv-329光稳定剂、硫代二丙酸双十二烷酯、氧化锌、季戊四醇双亚磷酸二(2,4-二叔丁基苯基)酯、乙二胺四乙酸;回收聚丙烯、ac发泡剂、硅油组成。

优选的,所述复合塑料模板,包括450-650份氢氧化镁粉末,颗粒粒径为4-8pm,8-10份r-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450-650份无规共聚聚丙烯、8-10份三氧化二锑的重量份数为、20-30份八溴二苯基乙烷、1-1.5份过氧化苯甲酰、3-4份硬脂酸钙、3.3-4.5份钛白粉、4.5-5份羧甲基纤维素钠、2.5-3份uv-329光稳定剂、4.1-4.5份硫代二丙酸双十二烷酯、5-6.5份氧化锌、3.3-4.5份季戊四醇双亚磷酸二(2,4-二叔丁基苯基)酯、1.3-1.7份乙二胺四乙酸;回收聚丙烯、3%ac发泡剂、2%硅油。

优选的,所述复合塑料模板,包括500份氢氧化镁粉末,颗粒粒径为4-8pm,10份r-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450份无规共聚聚丙烯、8份三氧化二锑的重量份数为、25份八溴二苯基乙烷、1份过氧化苯甲酰、3份硬脂酸钙、4份钛白粉、4.5份羧甲基纤维素钠、2.5份uv-329光稳定剂、4.5份硫代二丙酸双十二烷酯、6份氧化锌、3.5份季戊四醇双亚磷酸二(2,4-二叔丁基苯基)酯、1.5份乙二胺四乙酸;回收聚丙烯、3%ac发泡剂、2%硅油。

优选的,所述复合塑料模板,上、下表层的厚度各为1-4毫米,所述中间芯层的厚度为4-18毫米;所述塑料模板的密度为1.2-0.8千克/立方米。

所述复合塑料模板的制造方法,包括:将氢氧化镁粉末在高速搅拌机中用r-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处理;将处理过的氢氧化镁与无规共聚聚丙烯、三氧化二锑、八溴二苯基乙烷、过氧化苯甲酰、硬脂酸钙、钛白粉、羧甲基纤维素钠、uv-329光稳定剂、恒温干燥后的硫代二丙酸双十二烷酯、氧化锌、季戊四醇双亚磷酸二(2,4-二叔丁基苯基)酯、乙二胺四乙酸按比例在高速搅拌机中混合均匀,混合后由上料机送入表层塑料挤出机;

将玻璃纤维或植物纤维、ac发泡剂、硅油按比例加入高速搅拌机中混合,由上料机送入双螺杆挤出机,挤出的材料再挤入芯层挤出机;

将芯层和上、下表层原料挤入合流分配器,经过模具成型,然后由三辊压光或真空定型,冷却,切割,成品。

作为优选的方案,所述复合塑料模板的制造方法,包括:

将氢氧化镁粉末在高速搅拌机中用r-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处理;

将处理过的氢氧化镁与无规共聚聚丙烯、三氧化二锑、八溴二苯基乙烷、过氧化苯甲酰、硬脂酸钙按比例在高速搅拌机中混合均匀得预混料a;

将钛白粉、羧甲基纤维素钠、uv-329光稳定剂按比例在高速搅拌机中预混合均匀得预混料b;

将硫代二丙酸双十二烷酯、氧化锌、季戊四醇双亚磷酸二(2,4-二叔丁基苯基)酯、乙二胺四乙酸经恒温干燥后加入预混料a中在高速搅拌机混合得到预混料c;

将预混料b与预混料c在高速搅拌机中混合后由上料机送入表层塑料挤出机;

将玻璃纤维或植物纤维、ac发泡剂、硅油按比例加入高速搅拌机中混合,由上料机送入双螺杆挤出机,挤出的材料再挤入芯层挤出机;

将芯层和上、下表层原料挤入合流分配器,经过模具成型,然后由三辊压光或真空定型,冷却,切割,成品。

本发明中的复合塑料模板中同时含有多种材料,分别构成上、下表层和中间芯层,为进一步改进其效果,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对其配方进行研究与调整,特别是,在原配方中添加了一定量的钛白粉、羧甲基纤维素钠、uv-329光稳定剂、硫代二丙酸双十二烷酯、乙二胺四乙酸,在保证原复合塑料模板的刚性、韧性及抗弯曲能力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加了防腐、耐老化性能,并且与原复合塑料模板相比,进一步增强了其刚性、韧性及抗弯曲能力。由此可见,本发明选自特定的原材料,各种原材料都有它特定的作用,并且不同的原料间可以发生协同效应,使其最大程度发挥效应,特别是各种助剂间的种类和配比选择,也为其达到最佳性质发挥了不可忽略的作用。本发明的复合塑料模板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增加防腐、耐老化性能,同时提高了原产品的刚性和韧性以及抗弯曲能力,同时具有隔热效果好,并具有很强的耐高温性能和阻燃性能。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所述的复合塑料模板,产品属于环保型产品,且用量少,性能优越,无毒无害,无任何污染环境和危害操作工人健康的弊端存在。

(2)本发明所述的复合塑料模板刚性和韧性以及抗弯曲能力。

(3)本发明所述的复合塑料模板具有优异的防腐、耐老化性能,使用寿命长,节约资源。

(4)本发明所述的复合塑料模板具有很强的耐高温性能和阻燃性能。

(5)本发明的原料来源广泛,制备方法简单,制作生产过程无污染,且产品质量稳定,使用成本低。

(6)配比合理:通过筛选组方中的种类和具体配比,各成分相互间起到相辅相成、协同增效的技术效果。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复合塑料模板进行详细描述,更具体地说明本发明的内容。应当理解,本发明的实施并不局限于下面的实施例,对本发明所做的任何形式上的变通和/或改变都将落入本发明保护范围。

在本发明中,若非特指,所有的份、百分比均为重量单位,所有的设备和原料等均可从市场购得或是本行业常用的。下述实施例中的方法,如无特别说明,均为本领域的常规方法。

实施例1

根据复合塑料模板配方,包括500份氢氧化镁粉末,颗粒粒径为4-8pm,10份r-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450份无规共聚聚丙烯、8份三氧化二锑的重量份数为、25份八溴二苯基乙烷、1份过氧化苯甲酰、3份硬脂酸钙、4份钛白粉、4.5份羧甲基纤维素钠、2.5份uv-329光稳定剂、4.5份硫代二丙酸双十二烷酯、6份氧化锌、3.5份季戊四醇双亚磷酸二(2,4-二叔丁基苯基)酯、1.5份乙二胺四乙酸;回收聚丙烯、3%ac发泡剂、2%硅油;

将氢氧化镁粉末在高速搅拌机中用r-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处理;

将处理过的氢氧化镁与无规共聚聚丙烯、三氧化二锑、八溴二苯基乙烷、过氧化苯甲酰、硬脂酸钙按比例在高速搅拌机中混合均匀得预混料a,高速搅拌机的转速1500r/min,温度110-115℃,搅拌时间15-20min。

将钛白粉、羧甲基纤维素钠、uv-329光稳定剂按比例在高速搅拌机中预混合均匀得预混料b,高速搅拌机的转速500r/min,温度80-85℃,搅拌时间5-10min;

将硫代二丙酸双十二烷酯、氧化锌、季戊四醇双亚磷酸二(2,4-二叔丁基苯基)酯、乙二胺四乙酸经恒温干燥后(温度170-175℃,干燥时间5.5-6小时)加入预混料a中在高速搅拌机混合得到预混料c,高速搅拌机的转速1000r/min,温度125-130℃,搅拌时间15-20min;

将预混料b与预混料c在高速搅拌机中混合后由上料机送入表层塑料挤出机,高速搅拌机的转速1000r/min,温度125-130℃,搅拌时间15-20min;

将玻璃纤维或植物纤维、ac发泡剂、硅油按比例加入高速搅拌机中混合,由上料机送入双螺杆挤出机,挤出的材料再挤入芯层挤出机,挤出温度在170-175℃,膜压成型温度190-195℃,时间5min;

将芯层和上、下表层原料挤入合流分配器,经过模具成型,然后由三辊压光或真空定型,冷却,切割,成品,所述上、下表层的厚度各为1-4毫米,所述中间芯层的厚度为4-18毫米;所述塑料模板的密度为1.2-0.8千克/立方米。

实施例2

根据复合塑料模板配方,包括500份氢氧化镁粉末,颗粒粒径为4-8pm,10份r-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450份无规共聚聚丙烯、8份三氧化二锑的重量份数为、25份八溴二苯基乙烷、1份过氧化苯甲酰、3份硬脂酸钙、4份钛白粉、4.5份羧甲基纤维素钠、2.5份uv-329光稳定剂、4.5份硫代二丙酸双十二烷酯、6份氧化锌、3.5份季戊四醇双亚磷酸二(2,4-二叔丁基苯基)酯、1.5份乙二胺四乙酸;回收聚丙烯、3%ac发泡剂、2%硅油;

将氢氧化镁粉末在高速搅拌机中用r-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处理;将处理过的氢氧化镁与无规共聚聚丙烯、三氧化二锑、八溴二苯基乙烷、过氧化苯甲酰、硬脂酸钙、钛白粉、羧甲基纤维素钠、uv-329光稳定剂、恒温干燥后的硫代二丙酸双十二烷酯、氧化锌、季戊四醇双亚磷酸二(2,4-二叔丁基苯基)酯、乙二胺四乙酸按比例在高速搅拌机中混合均匀,高速搅拌机的转速1500r/min,温度120-135℃,搅拌时间35-40min,混合后由上料机送入表层塑料挤出机,高速搅拌机的转速1000r/min,温度125-130℃,搅拌时间15-20min;

将玻璃纤维或植物纤维、ac发泡剂、硅油按比例加入高速搅拌机中混合,由上料机送入双螺杆挤出机,挤出的材料再挤入芯层挤出机,挤出温度在170-175℃,膜压成型温度190-195℃,时间5min;

将芯层和上、下表层原料挤入合流分配器,经过模具成型,然后由三辊压光或真空定型,冷却,切割,成品,所述上、下表层的厚度各为1-4毫米,所述中间芯层的厚度为4-18毫米;所述塑料模板的密度为1.2-0.8千克/立方米。

对比例1

调整复合塑料模板配方,包括500份氢氧化镁粉末,颗粒粒径为4-8pm,10份r-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450份无规共聚聚丙烯、8份三氧化二锑的重量份数为、25份八溴二苯基乙烷、1份过氧化苯甲酰、8份硬脂酸钙、15份氧化锌、8.5份季戊四醇双亚磷酸二(2,4-二叔丁基苯基)酯;回收聚丙烯、3%ac发泡剂、2%硅油。

对比例2

调整复合塑料模板配方,包括500份氢氧化镁粉末,颗粒粒径为4-8pm,10份r-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450份无规共聚聚丙烯、8份三氧化二锑的重量份数为、25份八溴二苯基乙烷、1份过氧化苯甲酰、5份硬脂酸钙、6份钛白粉、8.5份uv-329光稳定剂、6份氧化锌、3.5份季戊四醇双亚磷酸二(2,4-二叔丁基苯基)酯、1.5份乙二胺四乙酸;回收聚丙烯、3%ac发泡剂、2%硅油。

复合塑料模板的性能测试

下面对实施例1-2和对比例1-2制备的复合塑料模板的性能进行测试。

1、复合塑料模板理化性能测试

依据jg/t418-2013塑料模板的标准对复合塑料模板的理化性能进行测试,测试结果见表1。

表1

经检测,上述实施例1-2及对比例1-2中所述的复合塑料模板,组织紧密度高、坚硬度高、强韧性高,并且板面平整光滑,整体重量轻。配方的不同对产品的基本理化性能没有实质性的改变或优化。

2、复合塑料模板性能测试

依据astmd638-2003塑料拉伸性能标准测试方法对复合塑料模板进行了拉伸性能测试,按照gb/t9341-2008《塑料弯曲性能试验方法》中的标准,对复合塑料模板进行了弯曲性能测试,同时依据浸泡试验和老化试验,进行防腐耐老化试验测试,防腐、耐老化、刚性和韧性以及抗弯曲能力性能测试结果见表2。

表2

经检测,上述实施例1-2中所述的复合塑料模板,拉强度高、弯曲强度高,冲击吸收率高并且经过浸泡实验测试略有褪色,亮度变化不明显,耐腐蚀性强,重量变化率低;经老化试验测试后颜色加深较明显,亮度变化不明显;对比例1-2中所述的复合塑料模板相应试验结果均合格,但均不如实施例1-2中效果更佳。说明实施例1-2中制备的复合塑料模板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增加防腐、耐老化性能,更意外的是同时提高了原产品的刚性和韧性以及抗弯曲能力。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本发明在对塑料模板进行性能评价时,仅记载了单一条件进行变换时对于运动地板性能的影响,但本领域技术人员很容易理解,其实际研发过程中,为了得到上述适宜的、最佳的配方,不能仅仅如上述实施例及对比例中进行单一调节,而是需要综合考虑各条件的影响,通过大量实验及评价才可以优化出最佳配比,而为节约篇幅,在此并未进行一一列举。

尽管发明人已经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了较为详细的阐述和列举,应当理解,对于本领域一个熟练的技术人员来说,对上述实施例做出修改或者采用等同的替代方案,这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在不偏离本发明精神的基础上所做的这些修改或改进,均属于本发明要求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