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层板自动涂胶压合生产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642369发布日期:2018-10-12 22:12阅读:302来源:国知局

本发涉及一种机械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多层板自动涂胶压合生产线。



背景技术:

印制电路板,又称印刷电路板,是电子元器件电气连接的提供者,按层数可分为单层板、多层板,多层板由于集成度高,结构紧凑,是为了印制电路板的主要发展方向。多层板加工时有一道比较重要的工序就是基板涂胶,即将组成多层板的原料板表面涂覆一层厚度均匀的绝缘胶,以便于原料板之间的粘接,现有涂胶多采用胶枪直接向连续传送的基板表面直接喷胶,胶液很难在基板表面均匀附着,而且通过传送带连续传送的基板在喷胶以后很难收集,会损伤喷有胶液的表面,同时,目前多层板压合用的压力机为单向施力,即驱动装置驱动上模运动而下模固定,或者驱动装置驱动下模运动而上模固定,这样的运动方式在层数越多时,会出现由于受力不均匀而产生的压合不良。鉴于上述缺陷,实有必要设计一种多层板自动涂胶压合生产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层板自动涂胶压合生产线,该生产线能将胶水均匀涂覆在基板表面并能将涂覆完成胶水的基板连续堆叠在集料机构内,通过浮动式设计,上模和下模同时压合,有效提高压合的均匀性,能满足不同层数基板的压合。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多层板自动涂胶压合生产线,包括机架、推料气缸、下托板、推头、支架、板箱、载板条、预压机构、胶水箱、蠕动泵、涂覆机构、取料机构、顶升气缸、载板机构、立柱、加热机构、伺服电机、齿轮、回转支承、圆盘加热箱、托座、支撑杆、挡板、集料机构、立架、下压气缸、上模、连接臂、同步下模机构,所述的推料气缸位于机架左侧下端,所述的推料气缸与机架通过螺栓相连,所述的下托板位于机架下端,所述的下托板与机架通过螺栓相连,所述的推头位于下托板上端且位于推料气缸右侧,所述的推头与推料气缸螺纹相连,所述的推头贯穿机架,所述的推头可以沿下托板左右方向滑动,所述的推头还设有斜头部,所述的斜头部位于推头右侧上端,所述的斜头部与推头一体相连,所述斜头部与推头之间的夹角为30°,所述的支架数量为2件,沿所述机架前后方向对称布置,所述的板箱位于两件对称布置的支架之间,所述的板箱与支架焊接相连,所述的载板条数量为2件,沿所述机架前后方向对称布置,所述的载板条还设有限位槽,所述的限位槽不贯穿载板条主体,所述的预压机构位于板箱右侧,所述的预压机构与板箱通过螺栓相连,所述的胶水箱位于机架右侧下端,所述的胶水箱与机架通过螺栓相连,所述的蠕动泵位于胶水箱上端,所述的蠕动泵与胶水箱通过管道相连,所述的涂覆机构位于机架下端,所述的涂覆机构与机架通过螺栓相连且于蠕动泵通过管道相连,所述的取料机构位于预压机构右侧,所述的取料机构与预压机构通过螺栓相连,所述的顶升气缸位于机架右侧上端,所述的顶升气缸与机架通过螺栓相连,所述的载板机构位于顶升气缸上端,所述的载板机构与顶升气缸螺纹相连,所述的立柱位于机架右侧,所述的立柱与机架通过螺栓相连,所述的伺服电机位于立柱上端,所述的伺服电机与立柱通过螺栓相连,所述的齿轮位于伺服电机上端,所述的齿轮与伺服电机键相连,所述的回转支承位于立柱上端,所述的回转支承与立柱通过螺栓相连,所述的立柱还设有加热机构,所述的伺服电机位于立柱上端,所述的伺服电机与立柱通过螺栓相连,所述的齿轮位于伺服电机上端,所述的齿轮与伺服电机键相连,所述的回转支承位于立柱上端,所述的回转支承与立柱通过螺栓相连且于齿轮啮合相连,所述的圆盘加热箱位于回转支承上端,所述的圆盘加热箱与回转支承通过螺栓相连,所述的托座贯穿圆盘加热箱且插入热风管内,所述的支撑杆位于托座上端,所述的支撑杆与托座螺纹相连,所述的挡板位于支撑杆下端,所述的挡板与支撑杆通过螺栓相连,所述的集料机构数量不少于2件,沿所述圆盘加热箱均匀布置,所述的立架位于机架右侧,所述的立架与机架通过螺栓相连,所述的下压气缸位于立架上的,所述的下压气缸与立架通过螺栓相连,所述的上模位于下压气缸下端,所述的上模与下压气缸通过螺栓相连,所述的连接臂位于上模右侧,所述的连接臂与上模通过螺栓相连,所述的同步下模机构设置于立架上端。

本发进一步的改进如下:

进一步的,所述的预压机构还包括上架、吊杆、第一调节螺母、上压板、第一导杆、下压板、第一弹簧、限位杆、导向条,所述的上架位于板箱右侧,所述的上架与板箱通过螺栓相连,所述的吊杆贯穿上架,所述的第一调节螺母数量为2件,沿吊杆上下方向对称布置,所述的上压板位于吊杆下端,所述的上压板与吊杆螺纹相连,所述的第一导杆数量为4件,沿上压板左右方向、前后方向对称布置,所述的下压板位于第一导杆下端,所述的下压板与第一导杆螺纹相连,所述的第一弹簧位于第一导杆外侧且位于上压板和下压板之间,所述的限位杆位于上压板上端且贯穿上架,所述的限位杆与上压板螺纹相连,所述的导向条位于下压板右侧,所述的导向条与下压板粘接相连,通过调节第一调节螺母,能调节吊杆伸出上架的高度,由于第一弹簧反作用于下压板,使得下压板压在基板上进行涂胶,当吊杆伸出上架的高度变化时,第一弹簧的反作用力发生变化,从而改变下压板对基板的下压力,从而改变涂胶效果,导向条用于导向,使得基板能顺利进入下压板的压装区域。

进一步的,所述的涂覆机构还包括安装架、涂胶盒、涂胶滚筒、配胶组件、吸尘盒、吸尘管、回胶管、均胶滚筒、除尘毛刷、刮胶头、挡灰板,所述的安装架位于机架右侧下端,所述的安装架与机架通过螺栓相连,所述的涂胶盒位于安装架上端且贯穿机架,所述的涂胶盒与安装架焊接相连,所述的涂胶滚筒位于涂胶盒上端,所述的配胶组件位于涂胶盒内侧且位于涂胶滚筒外侧,所述的配胶组件与涂胶盒通过螺栓相连且于蠕动泵通过管道相连,所述的吸尘盒位于涂胶盒左侧且位于安装架上端,所述的吸尘盒与涂胶盒焊接相连且于安装架焊接相连,所述的吸尘管位于吸尘盒下端,所述的吸尘管与吸尘盒焊接相连,所述的回胶管位于涂胶盒下端且位于胶水箱上端,所述的回胶管分别与涂胶盒和胶水箱通过螺栓相连,所述的均胶滚筒位于涂胶盒内侧且位于涂胶滚筒外侧,所述的均胶滚筒与涂胶盒转动相连,所述的除尘毛刷位于涂胶盒上端左侧,所述的除尘毛刷与涂胶盒通过螺栓相连,所述的刮胶头位于涂胶盒内侧且与均胶滚筒紧贴,所述的刮胶头与涂胶盒通过螺栓相连,所述的挡灰板位于涂胶盒上端且位于均胶滚筒上端,所述的挡灰板与涂胶盒焊接相连,在基板输送过程中,除尘毛刷与未涂胶的基板先发生接触,将其表面灰尘、杂屑扫落,通过吸尘管将吸尘盒抽成负压,从而将灰尘、杂屑吸走,进而提高胶水附着力。刮胶头将均胶滚筒上附着的胶水刮落经回胶管流回胶水箱以便于重复使用。

进一步的,所述的配胶组件还包括配胶块、尼龙配胶板,所述的配胶块位于涂胶盒内,所述的配胶块与涂胶盒通过螺栓相连且于蠕动泵通过管道相连,所述的尼龙配胶板位于配胶块左侧,所述的尼龙配胶板与配胶块粘接相连,所述的配胶块还设有缓冲槽,所述的缓冲槽不贯穿配胶块主体,所述的配胶块还设有进胶孔,所述的进胶孔贯穿缓冲槽,所述的尼龙配胶板还设有若干分配孔,所述的分配孔均布与尼龙配胶板,所述的分配孔均布于尼龙配胶板,胶水经蠕动泵先经进胶孔进入缓冲槽进行缓冲,当缓冲槽充满胶水后,在泵入胶水时,胶水从缓冲槽进入分配孔,从而提高胶水涂覆的均匀性。

进一步的,所述的取料机构还包括取料气缸、导向块、连接杆、气箱、第二弹簧、橡胶配气垫、配气孔、弧形导料部,所述的取料气缸位于预压机构上端,所述的取料气缸与预压机构通过螺栓相连,所述的导向块位于取料气缸右侧,所述的导向块与取料机构通过螺栓相连,所述的连接杆贯穿导向块,所述的连接杆与导向块间隙配合相连,所述的气箱位于连接杆下端,所述的气箱与连接杆螺纹相连,所述的第二弹簧位于连接杆外侧且位于导向块和气箱之间,所述的橡胶配气垫位于气箱下端,所述的橡胶配气垫与气箱粘接相连,所述的橡胶配气垫还设有若干配气孔,所述的配气孔贯穿橡胶配气垫主体,所述的弧形导料部沿橡胶配气垫左右方向对称布置,弧形导料部用于导料,当调节第一调节螺母时,吊杆带动上压板上移或下移,由于取料气缸与上压板固连,因此,连接杆随之带动气箱上移或下移,从而改变配气垫对基板的压力,进而适应不同工况要求。

进一步的,所述的载板机构还包括托架、第二导杆、推板、第三弹簧、第二调节螺母、尼龙顶针、电磁铁、光电传感器、减震垫、限位机构,所述的托架位于机架右侧上端,所述的托架与机架通过螺栓相连,所述的第二导杆位于托架上端,所述的第二导杆与托架螺纹相连,所述的第二导杆贯穿推板,所述的推板与第二导杆间隙配合相连,所述的第三弹簧位于第二导杆外侧且位于推板和托架之间,所述的第二调节螺母位于第二导杆上端,所述的第二调节螺母与第二导杆螺纹相连,所述的尼龙顶针数量为若干件,从前至后,从左至右均布于推板,所述的电磁铁位于托架上端,所述的电磁铁与托架通过螺栓相连,所述的光电传感器位于托架右侧,所述的光电传感器与托架通过螺栓相连,所述的减震垫位于第二调节螺母下端,所述的减震垫与第二调节螺母粘接相连,所述的限位机构数量为3件,呈三角形分布于推板上端,通过手动调节第二调节螺母,即可调节托架与推板之间的相对高度,进而调节尼龙顶针的高度。

进一步的,所述的限位机构还包括定位杆、挡块、第四弹簧,所述的定位杆贯穿推板,所述的挡块位于定位杆下端,所述的第四弹簧位于定位杆外侧且位于挡块和推板之间,所述的第三弹簧分别与挡块和推板焊接相连。

进一步的,所述的加热机构还包括隔板、风机、热风管、加热管、插接座,所述的隔板位于立柱内侧,所述的隔板与立柱通过螺栓相连,所述的风机位于隔板上端,所述的风机与隔板通过螺栓相连,所述的热风管位于风机上端,所述的热风管与风机通过螺栓相连,所述的加热管位于热风管内测,所述的加热管与热风管通过螺栓相连,所述的插接座位于热风管内侧且位于托座下端,所述的插接座与热风管通过焊接相连。

进一步的,所述的集料机构还包括框体、法兰、对中片、夹板机构,所述的框体贯穿圆盘加热箱,所述的法兰位于框体外侧,所述的法兰与框体焊接相连且于圆盘加热箱通过螺栓相连,所述的对中片数量为4件,均匀布置与框体内侧,所述的夹板机构位于框体内侧,所述的夹板机构与框体通过螺栓相连,所述的框体还设有若干热风进口,所述的热风进口贯穿框体,所述的夹板机构还包括内夹座、外限位套、钢球、第五弹簧,所述的内夹座位于框体内侧,所述的内夹座与框体通过螺栓相连,所述的外限位套位于内夹座外侧,所述的外限位套与内夹座通过螺栓相连,所述的钢球贯穿外限位套且位于内夹座内侧,所述的第五弹簧位于钢球与内夹座之间,具体上料过程为:当基板顶部与挡板接触,基板侧面与钢球接触后,第五弹簧压缩,从而反作用于钢球将基板夹紧在最上层的夹板机构内,随后,载板机构继续推动下一块基板上移,下层基板与上层基板接触后,第三弹簧压缩一个基本厚度,第五弹簧压缩并反作用于钢球将基板夹紧在下层的夹板机构内,按上述步骤进行,即可完成多层基板的上料。

进一步的,所述的同步下模机构还包括固定板、第一缸体、第一活塞、第一压杆、第三调节螺母、第二缸体、第二活塞、第二压杆、下压板、第三导杆、下模、第六弹簧、球阀,所述的固定板位于立架上端,所述的固定板与立架焊接相连,所述的第一缸体位于固定板上端,所述的第一缸体与固定板通过螺栓相连,所述的第一活塞位于第一缸体内侧,所述的第一活塞与第一缸体滑动密封相连,所述的第一压杆位于第一活塞上端且贯穿第一缸体,所述的第一压杆与第一活塞螺纹相连,所述的第一压杆还设有第三调节螺母,所述的第三调节螺母数量为2件,沿连接臂上下对称布置,所述的第二缸体位于固定板下端,所述的第二缸体与固定板通过螺栓相连且于第一缸体通过管道相连,所述的第二活塞位于第二缸体内侧,所述的第二活塞与第二缸体滑动密封相连,所述的第二压杆位于第二活塞上端且贯穿第二缸体,所述的第二压杆与第二活塞螺纹相连,所述的下压板位于第二压杆上端,所述的下压板与第二压杆螺纹相连,所述的第三导杆位于下压板下端且贯穿固定板,所述的第三导杆与下压板螺纹相连,所述的下模位于第三导杆上端,所述的下模与第三导杆螺纹相连,所述的第六弹簧位于第三导杆外侧且位于下压板和下模之间,所述的球阀位于第二缸体下端,所述的球阀与第二缸体通过管道相连,通过调节第三调节螺母可以调节第一压杆伸出连接臂的长度,进而调节下模的初始位置,打开球阀,向第二缸体内泵入液压油,即可调节下压气缸单次作用时,第一压杆带动第一活塞下移后弹第二活塞的上升高度,进而调节下模的行程,从而满足不同数量的基板压合。

与现有技术相比,该多层板自动涂胶压合生产线,工作时,推料气缸带动推头4前移将料箱内的基板沿设置在载板条上的限位槽内滑动推至涂覆机构上方,当基板与涂胶滚筒接触时,蠕动泵将胶水箱内的胶水泵入配胶组件,通过设置在配胶组件内的分配孔将胶水均匀涂覆在滚筒上,随后,均胶滚筒在涂胶滚筒转动过程中与滚筒涂胶接触将其表面附着的胶水进行二次压匀,从而在预压机构的压力作用下将胶水涂覆在基板表面,当基本输送至配气垫下端后,将气箱抽成负压,从而通过配气孔将基板吸取,随后,取料气缸前移,从而带动基板至光电传感器上端,进而触发光电传感器,随后,电磁铁失电,第三弹簧复位,从而带动尼龙顶针上移,成三角形布置的限位机构将基板三边进行限位,防止基板出现晃动、偏移,停止从气箱抽气,基板即可落在尼龙顶针上端,顶升气缸推动载板机构上移,进而带动放置在载板机构上的基板上移,设置在集料机构上的对中片将基板进行对中,限位杆受到夹板机构阻力后下移,尼龙顶针带动基板继续上移,当基板顶部与挡板接触,基板侧面与钢球接触后,第五弹簧压缩,从而反作用于钢球将基板夹紧,按此步骤进行,即可将集料机构内装满基板,同时,风机将加热管加热的热风经热风管吹入圆盘加热箱内,热风在经热风进口吹向集料机构内基板表面,从而进行保温,延缓基板表面胶水的凝固,伺服电机带动与齿轮啮合相连的回转支承转动,即可带动相邻的集料机构转动至上模下端,下压气缸带动上模下移,从而带动与连接臂固连的同步下模机构动作,从而带动下模同步上移,在下模和上模的共同作用下将多层基板进行压合。该装置结构简单,能将胶水涂覆在基板表面,并能将涂覆完成胶水的基板连续堆叠在集料机构内,便于后续多层压合,同时涂覆均匀,不会因二次污染导致胶水附着不良情况发生,同时,涂胶区域精确,胶水能循环利用,有效避免胶水浪费,同时,通过浮动式设计,上模和下模同时压合,有效提高压合的均匀性,采用单个下压气缸即可驱动上模和下模同时压合,有效保证了压合的同步性,能满足不同层数基板的压合。

附图说明

图1示出本发主视图

图2示出本发载板条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本发预压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4示出本发涂覆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5示出本发配胶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6示出本发载板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7示出本发限位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8示出本发加热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9示出本发集料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10示出本发夹板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11示出本发同步下模机构2结构示意图

图中:机架1、推料气缸2、下托板3、推头4、支架5、板箱6、载板条7、预压机构8、胶水箱9、蠕动泵10、涂覆机构11、取料机构12、顶升气缸13、载板机构14、立柱15、加热机构16、伺服电机17、齿轮18、回转支承19、圆盘加热箱20、托座21、支撑杆22、挡板23、集料机构24、立架25、下压气缸26、上模27、连接臂28、同步下模机构29、斜头部401、限位槽701、上架801、吊杆802、第一调节螺母803、上压板804、第一导杆805、下压板806、第一弹簧807、限位杆808、导向条809、安装架1101、涂胶盒1102、涂胶滚筒1103、配胶组件1104、吸尘盒1105、吸尘管1106、回胶管1107、均胶滚筒1108、除尘毛刷1109、刮胶头1110、挡灰板1111、配胶块1112、尼龙配胶板113、缓冲槽1114、进胶孔1115、分配孔1116、取料气缸1201、导向块1202、连接杆1203、气箱1204、第二弹簧1205、橡胶配气垫1206、配气孔1207、弧形导料部1208、托架1401、第二导杆1402、推板1403、第三弹簧1404、第二调节螺母1405、尼龙顶针1406、电磁铁1407、光电传感器1408、减震垫1409、限位机构1410、定位杆1411、挡块1412、第四弹簧1413、隔板1601、风机1602、热风管1603、加热管1604、插接座1605、框体2401、法兰2402、对中片2403、夹板机构2404、热风进口2405、内夹座2406、外限位套2407、钢球2408、第五弹簧2409、固定板2901、第一缸体2902、第一活塞2903、第一压杆2904、第三调节螺母2905、第二缸体2906、第二活塞2907、第二压杆2908、下压板2909、第三导杆2910、下模2911、第六弹簧2912、球阀2913。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图3、图4、图5、图6、图7、图8、图9、图10、图11所示,一种多层板自动涂胶压合生产线,包括机架1、推料气缸2、下托板3、推头4、支架5、板箱6、载板条7、预压机构8、胶水箱9、蠕动泵10、涂覆机构11、取料机构12、顶升气缸13、载板机构14、立柱15、加热机构16、伺服电机17、齿轮18、回转支承19、圆盘加热箱20、托座21、支撑杆22、挡板23、集料机构24、立架25、下压气缸26、上模27、连接臂28、同步下模机构29,所述的推料气缸2位于机架1左侧下端,所述的推料气缸2与机架1通过螺栓相连,所述的下托板3位于机架1下端,所述的下托板3与机架1通过螺栓相连,所述的推头4位于下托板3上端且位于推料气缸2右侧,所述的推头4与推料气缸2螺纹相连,所述的推头4贯穿机架1,所述的推头4可以沿下托板3左右方向滑动,所述的推头4还设有斜头部401,所述的斜头部401位于推头4右侧上端,所述的斜头部401与推头4一体相连,所述斜头部401与推头4之间的夹角为30°,所述的支架5数量为2件,沿所述机架1前后方向对称布置,所述的板箱6位于两件对称布置的支架5之间,所述的板箱6与支架5焊接相连,所述的载板条7数量为2件,沿所述机架1前后方向对称布置,所述的载板条7还设有限位槽701,所述的限位槽701不贯穿载板条7主体,所述的预压机构8位于板箱6右侧,所述的预压机构8与板箱6通过螺栓相连,所述的胶水箱9位于机架1右侧下端,所述的胶水箱9与机架1通过螺栓相连,所述的蠕动泵10位于胶水箱9上端,所述的蠕动泵10与胶水箱9通过管道相连,所述的涂覆机构11位于机架1下端,所述的涂覆机构11与机架1通过螺栓相连且于蠕动泵10通过管道相连,所述的取料机构12位于预压机构8右侧,所述的取料机构12与预压机构8通过螺栓相连,所述的顶升气缸13位于机架1右侧上端,所述的顶升气缸13与机架1通过螺栓相连,所述的载板机构14位于顶升气缸13上端,所述的载板机构14与顶升气缸13螺纹相连,所述的立柱15位于机架1右侧,所述的立柱15与机架1通过螺栓相连,所述的伺服电机17位于立柱15上端,所述的伺服电机17与立柱15通过螺栓相连,所述的齿轮18位于伺服电机17上端,所述的齿轮18与伺服电机17键相连,所述的回转支承19位于立柱15上端,所述的回转支承19与立柱15通过螺栓相连,所述的立柱15还设有加热机构16,所述的伺服电机17位于立柱15上端,所述的伺服电机17与立柱15通过螺栓相连,所述的齿轮18位于伺服电机17上端,所述的齿轮18与伺服电机17键相连,所述的回转支承19位于立柱15上端,所述的回转支承19与立柱15通过螺栓相连且于齿轮18啮合相连,所述的圆盘加热箱20位于回转支承19上端,所述的圆盘加热箱20与回转支承19通过螺栓相连,所述的托座21贯穿圆盘加热箱20且插入热风管内,所述的支撑杆22位于托座21上端,所述的支撑杆22与托座21螺纹相连,所述的挡板23位于支撑杆22下端,所述的挡板23与支撑杆22通过螺栓相连,所述的集料机构24数量不少于2件,沿所述圆盘加热箱20均匀布置,所述的立架25位于机架1右侧,所述的立架25与机架1通过螺栓相连,所述的下压气缸26位于立架25上的,所述的下压气缸26与立架25通过螺栓相连,所述的上模27位于下压气缸26下端,所述的上模与27下压气缸26通过螺栓相连,所述的连接臂28位于上模27右侧,所述的连接臂28与上模27通过螺栓相连,所述的同步下模机构29设置于立架25上端,所述的预压机构8还包括上架801、吊杆802、第一调节螺母803、上压板804、第一导杆805、下压板806、第一弹簧807、限位杆808、导向条809,所述的上架801位于板箱6右侧,所述的上架801与板箱6通过螺栓相连,所述的吊杆802贯穿上架,所述的第一调节螺母803数量为2件,沿吊杆802上下方向对称布置,所述的上压板804位于吊杆802下端,所述的上压板804与吊杆802螺纹相连,所述的第一导杆805数量为4件,沿上压板804左右方向、前后方向对称布置,所述的下压板806位于第一导杆805下端,所述的下压板806与第一导杆805螺纹相连,所述的第一弹簧807位于第一导杆805外侧且位于上压板804和下压板806之间,所述的限位杆808位于上压板804上端且贯穿上架,所述的限位杆808与上压板804螺纹相连,所述的导向条809位于下压板806右侧,所述的导向条809与下压板806粘接相连,通过调节第一调节螺母803,能调节吊杆802伸出上架801的高度,由于第一弹簧807反作用于下压板806,使得下压板806压在基板上进行涂胶,当吊杆802伸出上架801的高度变化时,第一弹簧807的反作用力发生变化,从而改变下压板806对基板的下压力,从而改变涂胶效果,导向条809用于导向,使得基板能顺利进入下压板806的压装区域,所述的涂覆机构11还包括安装架1101、涂胶盒1102、涂胶滚筒1103、配胶组件1104、吸尘盒1105、吸尘管1106、回胶管1107、均胶滚筒1108、除尘毛刷1109、刮胶头1110、挡灰板1111,所述的安装架1101位于机架1右侧下端,所述的安装架1101与机架1通过螺栓相连,所述的涂胶盒1102位于安装架1101上端且贯穿机架1,所述的涂胶盒1102与安装架1101焊接相连,所述的涂胶滚筒1103位于涂胶盒1102上端,所述的配胶组件1104位于涂胶盒1102内侧且位于涂胶滚筒1103外侧,所述的配胶组件1104与涂胶盒1102通过螺栓相连且于蠕动泵10通过管道相连,所述的吸尘盒1105位于涂胶盒1102左侧且位于安装架1101上端,所述的吸尘盒1105与涂胶盒1102焊接相连且于安装架1101焊接相连,所述的吸尘管1106位于吸尘盒1105下端,所述的吸尘管1106与吸尘盒1105焊接相连,所述的回胶管1107位于涂胶盒1102下端且位于胶水箱9上端,所述的回胶管1107分别与涂胶盒1102和胶水箱9通过螺栓相连,所述的均胶滚筒1108位于涂胶盒1102内侧且位于涂胶滚筒1103外侧,所述的均胶滚筒1108与涂胶盒1102转动相连,所述的除尘毛刷1109位于涂胶盒1102上端左侧,所述的除尘毛刷1109与涂胶盒1102通过螺栓相连,所述的刮胶头1110位于涂胶盒1102内侧且与均胶滚筒1108紧贴,所述的刮胶头1110与涂胶盒1102通过螺栓相连,所述的挡灰板1111位于涂胶盒1102上端且位于均胶滚筒1108上端,所述的挡灰板1111与涂胶盒1102焊接相连,在基板输送过程中,除尘毛刷1109与未涂胶的基板先发生接触,将其表面灰尘、杂屑扫落,通过吸尘管1106将吸尘盒1105抽成负压,从而将灰尘、杂屑吸走,进而提高胶水附着力。刮胶头1110将均胶滚筒1108上附着的胶水刮落经回胶管1107流回胶水箱9以便于重复使用,所述的配胶组件1104还包括配胶块1112、尼龙配胶板1113,所述的配胶块1112位于涂胶盒1102内,所述的配胶块1112与涂胶盒1102通过螺栓相连且于蠕动泵10通过管道相连,所述的尼龙配胶板1113位于配胶块1112左侧,所述的尼龙配胶板1113与配胶块1112粘接相连,所述的配胶块1112还设有缓冲槽1114,所述的缓冲槽1114不贯穿配胶块1112主体,所述的配胶块1112还设有进胶孔1115,所述的进胶孔1115贯穿缓冲槽1114,所述的尼龙配胶板1113还设有若干分配孔1116,所述的分配孔1116均布与尼龙配胶板1113,所述的分配孔1116均布于尼龙配胶板1113,胶水经蠕动泵10先经进胶孔1115进入缓冲槽1114进行缓冲,当缓冲槽1114充满胶水后,在泵入胶水时,胶水从缓冲槽1114进入分配孔1116,从而提高胶水涂覆的均匀性,所述的取料机构12还包括取料气缸1201、导向块1202、连接杆1203、气箱1204、第二弹簧1205、橡胶配气垫1206、配气孔1207、弧形导料部1208,所述的取料气缸1201位于预压机构8上端,所述的取料气缸1201与预压机构8通过螺栓相连,所述的导向块1202位于取料气缸1201右侧,所述的导向块1202与取料机构12通过螺栓相连,所述的连接杆1203贯穿导向块1202,所述的连接杆1203与导向块1202间隙配合相连,所述的气箱1204位于连接杆1203下端,所述的气箱1204与连接杆1203螺纹相连,所述的第二弹簧1205位于连接杆1203外侧且位于导向块1202和气箱1204之间,所述的橡胶配气垫1206位于气箱1204下端,所述的橡胶配气垫1206与气箱1204粘接相连,所述的橡胶配气垫1206还设有若干配气孔1207,所述的配气孔1207贯穿橡胶配气垫1206主体,所述的弧形导料部1208沿橡胶配气垫1206左右方向对称布置,弧形导料部1208用于导料,当调节第一调节螺母803时,吊杆802带动上压板804上移或下移,由于取料气缸1201与上压板804固连,因此,连接杆1203随之带动气箱1204上移或下移,从而改变配气垫1206对基板的压力,进而适应不同工况要求,所述的载板机构14还包括托架1401、第二导杆1402、推板1403、第三弹簧1404、第二调节螺母1405、尼龙顶针1406、电磁铁1407、光电传感器1408、减震垫1409、限位机构1410,所述的托架1401位于机架1右侧上端,所述的托架1401与机架1通过螺栓相连,所述的第二导杆1402位于托架1401上端,所述的第二导杆1402与托架1401螺纹相连,所述的第二导杆1402贯穿推板1403,所述的推板1403与第二导杆1402间隙配合相连,所述的第三弹簧1404位于第二导杆1402外侧且位于推板和托架1401之间,所述的第二调节螺母1405位于第二导杆1402上端,所述的第二调节螺母1405与第二导杆1402螺纹相连,所述的尼龙顶针1406数量为若干件,从前至后,从左至右均布于推板1403,所述的电磁铁1407位于托架1401上端,所述的电磁铁1407与托架1401通过螺栓相连,所述的光电传感器1408位于托架1401右侧,所述的光电传感器1408与托架1401通过螺栓相连,所述的减震垫1409位于第二调节螺母1405下端,所述的减震垫1409与第二调节螺母1405粘接相连,所述的限位机构1410数量为3件,呈三角形分布于推板1403上端,通过手动调节第二调节螺母1405,即可调节托架1401与推板1403之间的相对高度,进而调节尼龙顶针1406的高度,所述的限位机构1410还包括定位杆1411、挡块1412、第四弹簧1413,所述的定位杆1411贯穿推板1403,所述的挡块1412位于定位杆1411下端,所述的第四弹簧1413位于定位杆1411外侧且位于挡块1412和推板1403之间,所述的第三弹簧1404分别与挡块1412和推板1403焊接相连,所述的加热机构16还包括隔板1601、风机1602、热风管1603、加热管1604、插接座1605,所述的隔板1601位于立柱15内侧,所述的隔板1601与立柱15通过螺栓相连,所述的风机1602位于隔板1601上端,所述的风机1602与隔板1601通过螺栓相连,所述的热风管位于风机1602上端,所述的热风管1603与风机1602通过螺栓相连,所述的加热管1604位于热风管1603内测,所述的加热管1604与热风管1603通过螺栓相连,所述的插接座1605位于热风管1603内侧且位于托座21下端,所述的插接座1605与热风管1603通过焊接相连,所述的集料机构24还包括框体2401、法兰2402、对中片2403、夹板机构2404,所述的框体2401贯穿圆盘加热箱20,所述的法兰2402位于框体2401外侧,所述的法兰2402与框体2401焊接相连且于圆盘加热箱20通过螺栓相连,所述的对中片2403数量为4件,均匀布置与框体2401内侧,所述的夹板机构2404位于框体2401内侧,所述的夹板机构2404与框体2401通过螺栓相连,所述的框体2401还设有若干热风进口2405,所述的热风进口2405贯穿框体2401,所述的夹板机构2404还包括内夹座2406、外限位套2407、钢球2408、第五弹簧2409,所述的内夹座2406位于框体2401内侧,所述的内夹座2406与框体2401通过螺栓相连,所述的外限位套2407位于内夹座2406外侧,所述的外限位套2407与内夹座2406通过螺栓相连,所述的钢球2408贯穿外限位套2407且位于内夹座2406内侧,所述的第五弹簧2409位于钢球2408与内夹座2406之间,具体上料过程为:当基板顶部与挡板23接触,基板侧面与钢球2408接触后,第五弹簧2409压缩,从而反作用于钢球2408将基板夹紧在最上层的夹板机构2404内,随后,载板机构14继续推动下一块基板上移,下层基板与上层基板接触后,第三弹簧1404压缩一个基本厚度,第五弹簧2409压缩并反作用于钢球2408将基板夹紧在下层的夹板机构2404内,按上述步骤进行,即可完成多层基板的上料,所述的同步下模机构29还包括固定板2901、第一缸体2902、第一活塞2903、第一压杆2904、第三调节螺母2905、第二缸体2906、第二活塞2907、第二压杆2908、下压板2909、第三导杆2910、下模2911、第六弹簧2912、球阀2913,所述的固定板2901位于立架上端,所述的固定板2901与立架焊接相连,所述的第一缸体2902位于固定板2901上端,所述的第一缸体2902与固定板2901通过螺栓相连,所述的第一活塞2903位于第一缸体2902内侧,所述的第一活塞2903与第一缸体2902滑动密封相连,所述的第一压杆2904位于第一活塞2903上端且贯穿第一缸体2902,所述的第一压杆2904与第一活塞2903螺纹相连,所述的第一压杆2904还设有第三调节螺母2905,所述的第三调节螺母2905数量为2件,沿连接臂上下对称布置,所述的第二缸体2906位于固定板2901下端,所述的第二缸体2906与固定板2901通过螺栓相连且于第一缸体2902通过管道相连,所述的第二活塞2907位于第二缸体2906内侧,所述的第二活塞2907与第二缸体2906滑动密封相连,所述的第二压杆2908位于第二活塞2907上端且贯穿第二缸体2906,所述的第二压杆2908与第二活塞2907螺纹相连,所述的下压板2909位于第二压杆2908上端,所述的下压板2909与第二压杆2908螺纹相连,所述的第三导杆2910位于下压板2909下端且贯穿固定板2901,所述的第三导杆2910与下压板2909螺纹相连,所述的下模2911位于第三导杆2910上端,所述的下模2911与第三导杆2910螺纹相连,所述的第六弹簧2912位于第三导杆2910外侧且位于下压板2909和下模之间,所述的球阀2913位于第二缸体2906下端,所述的球阀2913与第二缸体2906通过管道相连,通过调节第三调节螺母2905可以调节第一压杆2904伸出连接臂28的长度,进而调节下模2911的初始位置,打开球阀2913,向第二缸体2906内泵入液压油,即可调节下压气缸26单次作用时,第一压杆2904带动第一活塞2903下移后弹第二活塞2907的上升高度,进而调节下模2911的行程,从而满足不同数量的基板压合,该多层板自动涂胶压合生产线,工作时,推料气缸2带动推头4前移将料箱内的基板沿设置在载板条7上的限位槽701内滑动推至涂覆机构11上方,当基板与涂胶滚筒1103接触时,蠕动泵10将胶水箱9内的胶水泵入配胶组件1104,通过设置在配胶组件1104内的分配孔1116将胶水均匀涂覆在滚筒1118上,随后,均胶滚筒1108在涂胶滚筒1118转动过程中与滚筒涂胶1118接触将其表面附着的胶水进行二次压匀,从而在预压机构8的压力作用下将胶水涂覆在基板表面,当基本输送至配气垫1206下端后,将气箱1204抽成负压,从而通过配气孔1207将基板吸取,随后,取料气缸1201前移,从而带动基板至光电传感器1408上端,进而触发光电传感器1408,随后,电磁铁1407失电,第三弹簧1404复位,从而带动尼龙顶针1406上移,成三角形布置的限位机构1410将基板三边进行限位,防止基板出现晃动、偏移,停止从气箱1204抽气,基板即可落在尼龙顶针1406上端,顶升气缸13推动载板机构14上移,进而带动放置在载板机构14上的基板上移,设置在集料机构24上的对中片2403将基板进行对中,限位杆1411受到夹板机构2404阻力后下移,尼龙顶针1406带动基板继续上移,当基板顶部与挡板23接触,基板侧面与钢球2407接触后,第五弹簧2409压缩,从而反作用于钢球2408将基板夹紧,按此步骤进行,即可将集料机构24内装满基板,同时,风机1602将加热管1604加热的热风经热风管1603吹入圆盘加热箱20内,热风在经热风进口2405吹向集料机构24内基板表面,从而进行保温,延缓基板表面胶水的凝固,伺服电机16带动与齿轮17啮合相连的回转支承18转动,即可带动相邻的集料机构24转动至上模27下端,下压气缸19带动上模27下移,从而带动与连接臂28固连的同步下模机构29动作,从而带动下模2911同步上移,在下模2911和上模27的共同作用下将多层基板进行压合。该装置结构简单,能将胶水涂覆在基板表面,并能将涂覆完成胶水的基板连续堆叠在集料机构内,便于后续多层压合,同时涂覆均匀,不会因二次污染导致胶水附着不良情况发生,同时,涂胶区域精确,胶水能循环利用,有效避免胶水浪费,同时,通过浮动式设计,上模和下模同时压合,有效提高压合的均匀性,采用单个下压气缸即可驱动上模和下模同时压合,有效保证了压合的同步性,能满足不同层数基板的压合。

本发不局限于上述具体的实施方式,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从上述构思出发,不经过创造性的劳动,所做出的种种变换,均落在本发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