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边形套管型燃料组件核设计可靠性检验堆芯及验证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6587581发布日期:2019-01-14 18:40阅读:662来源:国知局
六边形套管型燃料组件核设计可靠性检验堆芯及验证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核反应堆设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六边形套管型燃料组件核设计可靠性检验堆芯及验证方法。



背景技术:

核反应堆的发展离不开试验堆,试验堆对各种反应堆堆型的开发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先进试验堆的发展趋势是具有高的热中子或快中子注量率,数目多的实验孔道,包括一定数量的大尺寸孔道。

对比文献1(发明专利:高热中子注量率堆芯,专利号201210183206.3)公开了一种高热中子注量率堆芯,该堆芯包括燃料组件、控制棒组件和铍组件;燃料组件为六边形套管型燃料组件,若干个燃料组件呈环形紧凑布置,在燃料组件环形区域的内侧形成热中子阱;紧挨燃料组件环形区域的外侧布置有若干个六边形铍组件,形成倒中子阱;若干根控制棒组件按两行两列呈“井”字型间隔布置在燃料组件之间。所述高热中子注量率堆芯,在保证安全及结构可行的前提下,有利于提高辐照孔道内热中子注量率,增强和拓宽试验堆的辐照能力和应用范围。

对比文献2(发明专利:高快中子注量率堆芯,专利号201210182828.4)公开了一种高快中子注量率堆芯,该堆芯包括燃料组件、控制棒组件和铍组件;燃料组件为六边形套管型燃料组件,若干个燃料组件呈环形紧凑布置,最内层环上有6个燃料组件,在其环形区域的中心处形成快中子阱;紧挨燃料组件环形区域的外侧布置有若干个六边形铍组件,形成倒中子阱;若干根控制棒组件按两行两列呈“井”字型间隔布置在燃料组件之间。所述高快中子注量率堆芯,满足国际限制的u-235富集度水平和国内的燃料芯体制造及冷却剂流速设计水平的要求,可获得较高的辐照孔道内快中子注量率水平,增强和拓宽试验堆的辐照能力和应用范围。

对比文献1和对比文献2分别公开了一种高热、高快中子注量率堆芯,其燃料组件均采用六边形套管型燃料组件,堆芯包括燃料组件、控制棒组件、铍组件等堆芯部件。其中,控制棒组件主要起到紧急控制和功率调节的作用,是堆芯中的重要部件。因此,有必要针对六边形套管型燃料组件堆芯,开展临界物理试验,以检验堆芯核设计程序对控制棒组件的计算精度和可靠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六边形套管型燃料组件核设计可靠性检验堆芯,以满足检验核设计程序对控制棒组件计算可靠性的需求,依据本发明所述堆芯布置开展临界物理试验,可有效检验核设计程序对六边形套管型燃料堆芯内控制棒组件计算的精度和可靠性。

此外,本发明还涉及上述检验堆芯的验证方法。

本发明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六边形套管型燃料组件核设计可靠性检验堆芯,所述堆芯包括燃料组件、铍组件、控制棒组件和水栅元,所述燃料组件为六边形套管型燃料组件,所述铍组件为六边形铍组件,所述控制棒组件由圆柱形控制棒和外六角内圆形导向管组成,所述水栅元为六边形水栅元,所述堆芯共布置265个位置,分别为20盒燃料组件、47盒铍组件、12个控制棒组件和186个水栅元,20盒燃料组件集中布置在以l12为中心位置的堆芯的中央区域,47盒铍组件围绕燃料组件布置在燃料组件的内侧和外侧,12个控制棒组件间隔布置于铍组件和燃料组件之间,每个燃料组件、铍组件、控制棒组件和水栅元各占1个位置。

本发明所述六边形套管型燃料组件核设计可靠性检验堆芯,安全棒价值大于1000pcm,满足试验堆芯临界安全对安全棒价值的要求。依据本发明所述六边形套管型燃料组件核设计可靠性检验堆芯,开展临界物理试验,可有效检验核设计程序对控制棒组件计算的精度和可靠性。通过对比临界物理试验实测值与核设计程序计算值,可判断是否需要对控制棒组件计算模型进行调整;如实测值与计算值存在偏差,则需调整控制棒组件计算模型,以保证调整后核设计程序计算值与临界试验实测值一致。

进一步地,20盒燃料组件分别布置在i10、i11、j10、j12、k9、k10、k13、k14、l9、l11、l13、l15、m10、m11、m14、m15、n12、n14、p13、p14位置。

进一步地,47盒铍组件分别布置在h7、h8、h9、h10、h11、h12、h13、i7、i8、i9、i12、i13、i14、j8、j14、k7、k8、k11、k12、k15、k16、l7、l8、l12、l16、l17、m8、m9、m12、m13、m16、m17、n10、n16、p10、p11、p12、p15、p16、p17、q11、q12、q13、q14、q15、q16、q17位置。

进一步地,12个控制棒组件由4根a棒组安全棒、2根b棒组补偿棒、2根c棒组补偿棒、2根d棒组补偿棒、2根e棒组调节棒组成,4根a棒组安全棒分别布置于j9、j13、n11、n15位置,2根b棒组补偿棒分别布置于j11、n13位置,2根c棒组补偿棒分别布置于l10、l14位置,2根d棒组补偿棒分别布置于j7、n17位置,2根e棒组调节棒分别布置于j15、n9位置。

一种检验堆芯的验证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按照如下顺序依次提出控制棒,直至堆芯达到临界状态:先将a棒组安全棒由堆芯底部提至堆芯顶部,再将e棒组调节棒由堆芯底部提至堆芯半高度,然后依次将d棒组补偿棒、c棒组补偿棒和b棒组补偿棒由堆芯底部提至堆芯顶部;

2)、通过对比实测临界棒位与计算临界棒位,判断核设计程序对控制棒组件的计算精度是否满足要求;若计算精度不满足要求,则依据试验结果调整控制棒组件核设计程序计算模型。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

1、依据本发明所述六边形套管型燃料组件核设计可靠性检验堆芯,开展临界物理试验,可有效检验核设计程序对控制棒组件计算的精度和可靠性。通过对比临界物理试验实测值与核设计程序计算值,可判断是否需要对控制棒组件计算模型进行调整;如实测值与计算值存在偏差,则需调整控制棒组件计算模型,以保证调整后核设计程序计算值与临界试验实测值一致。

2、本发明所述六边形套管型燃料组件核设计可靠性检验堆芯,可以用于开展临界棒位、控制棒价值和停堆深度测量。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实施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并不构成对本发明实施例的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六边形套管型燃料组件核设计可靠性检验堆芯布置示意图;

图2为六边形套管型燃料组件核设计可靠性检验堆芯控制棒布置示意图。

附图中标记及对应的零部件名称:

31-燃料组件,32-铍组件,33-控制棒组件,34-水栅元,35-a棒组安全棒,36-b棒组补偿棒,37-c棒组补偿棒,38-d棒组补偿棒,39-e棒组调节棒。

其中,附图1中其余数字标号表示堆芯的位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方式及其说明仅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

实施例:

如图1、图2所示,本发明涉及六边形套管型燃料组件核设计可靠性检验堆芯及验证方法,

所述检验堆芯包括燃料组件31、铍组件32、控制棒组件33和水栅元34。燃料组件31为六边形套管型燃料组件,铍组件32为六边形铍组件,控制棒组件33由圆柱形控制棒和外六角内圆形导向管组成,水栅元34为六边形水栅元。堆芯共布置265个六边形栅元位置,每个燃料组件31、铍组件32、控制棒组件33和水栅元34各占1个位置。所述堆芯中装载20盒六边形套管型的燃料组件31,集中布置在以l12为中心位置的堆芯的中央区域,分别布置在i10、i11、j10、j12、k9、k10、k13、k14、l9、l11、l13、l15、m10、m11、m14、m15、n12、n14、p13、p14位置。所述堆芯中装载47盒铍组件32,围绕燃料组件31内外布置(即所述铍组件32设置在燃料组件31的内侧和外侧),分别布置在h7、h8、h9、h10、h11、h12、h13、i7、i8、i9、i12、i13、i14、j8、j14、k7、k8、k11、k12、k15、k16、l7、l8、l12、l16、l17、m8、m9、m12、m13、m16、m17、n10、n16、p10、p11、p12、p15、p16、p17、q11、q12、q13、q14、q15、q16、q17位置。所述堆芯中布置12个控制棒组件33,布置于铍组件32和燃料组件31之间,分别布置在j7、j9、j11、j13、j15、l10、l14、n9、n11、n13、n15、n17位置。所述堆芯中除燃料组件31、铍组件32、控制棒组件33所占栅元位置外,其余位置均布置为水栅元34,全堆芯共布置186个水栅元34。

如图2所示,本发明所述六边形套管型燃料组件核设计可靠性检验堆芯中布置12个控制棒组件33,包括a棒组安全棒35、b棒组补偿棒36、c棒组补偿棒37、d棒组补偿棒38和e棒组调节棒39。a棒组安全棒35共4根,布置于j9、j13、n11、n15位置;b棒组补偿棒36共2根,布置于j11、n13位置;c棒组补偿棒37共2根,布置于l10、l14位置;d棒组补偿棒38共2根,布置于j7、n17位置;e棒组调节棒39共2根,布置于j15、n9位置。

如图1所示六边形套管型燃料组件核设计可靠性检验堆芯及如图2所示六边形套管型燃料堆芯控制棒组件核设计可靠性检验堆芯控制棒布置,a棒组安全棒35冷态反应性价值为14270pcm,大于1000pcm,满足试验堆芯临界安全对安全棒价值的要求。

所述堆芯布置,在控制棒全部提出堆芯状态下,堆芯有效增殖系数核设计程序计算值为1.2226,在控制棒组件33全部插入堆芯状态下,堆芯有效增殖系数核设计程序计算值为0.8451。按照提棒程序先将a棒组安全棒35由堆芯底部提至堆芯顶部,再将e棒组调节棒39由堆芯底部提至堆芯半高度,然后依次将d棒组补偿棒38、c棒组补偿棒37和b棒组补偿棒36由堆芯底部提至堆芯顶部,计算临界棒位(利用核设计程序预示计算获得的临界棒位)为a棒组安全棒35100.00cm、b棒组补偿棒360.00cm、c棒组补偿棒378.70cm、d棒组补偿棒38100.00cm、e棒组调节棒3950.00cm。依据所述堆芯布置与提棒程序开展临界物理试验,得到堆芯实测临界棒位。对比实测临界棒位与计算临界棒位,若实测临界棒位与计算临界棒位一致,则说明核设计程序对控制棒组件33计算准确可靠,不需要对控制棒组件33计算模型进行调整;若实测临界棒位与计算临界棒位不一致,则说明核设计程序对控制棒组件33计算精度不满足设计要求,需要对核设计程序计算模型进行调整。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