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半导电无纺布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354193发布日期:2018-09-04 23:42阅读:406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缆无纺布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半导电无纺布。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快速发展,电力电缆需求用量迅速增长,它具有可靠性高、安装简便、环境要求低、维护方便等优点,广泛应用于普通住宅楼、高层建筑、大型建筑及场馆,并逐渐延伸应用于标准化厂房、公路、桥梁及隧道照明等。

目前国内外生产半导电无纺布是运用涤纶纤维浸渍于导电液并烘干而成。其缺点在于纤维自身内部不导电,只依靠浸涂后表面“C”黑成份导电,自身内部不能导电,而且具有“C”黑成份易脱落,表面电阻、体积电阻大,抗张强度小等缺点。



技术实现要素: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半导电无纺布,具备导电性能优秀等优点,解决了目前国内外生产半导电无纺布自身内部不导电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上述导电性能优秀的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半导电无纺布,包括无纺布本体,所述无纺布本体的外部套设有导电碳纤维短纤层,所述导电碳纤维短纤层的外部套设有为碳纤维涤纶纱层,所述为碳纤维涤纶纱层的外部套设有纳米复合材料,所述纳米复合材料的外部套设有聚酯薄膜层,所述聚酯薄膜层的外部套设有半导电硅胶层,所述粘半导电硅胶层的外部套设有电磁屏蔽层,所述电磁屏蔽层的外部套设有涤纶布层,所述涤纶布层的外部套设有无机物涂层。

优选的,所述导电碳纤维短纤层与碳纤维涤纶纱层的厚度相互匹配。

优选的,所述电磁屏蔽层与半导电硅胶层的厚度相互匹配。

优选的,所述无机物涂层为碳酸钙涂层。

优选的,所述电磁屏蔽层为石墨尼龙层。

优选的,所述涤纶布层与无机物涂层厚度相互匹配。

(三)有益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半导电无纺布,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该半导电无纺布,通过设置的导电碳纤维短纤层、碳纤维涤纶纱层、纳米复合材料、聚酯薄膜层和半导电硅胶层,能够有效的提升无纺布的半导电能力,具有半导电性能优、抗张强度大,表面电阻,体积电阻小,高温下不褪色,表面“C”黑不脱落,高效节能,制作过程环境友好的特点,增加人们的使用效率。

2、该半导电无纺布,通过设置的电磁屏蔽层、涤纶布层和无机物涂层,能够使人们在使用时更加方便,增加该无纺布的实用性,对电缆进行更好的保护。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中:1无纺布本体、2导电碳纤维短纤层、3碳纤维涤纶纱层、4纳米复合材料、5聚酯薄膜层、6半导电硅胶层、7电磁屏蔽层、8涤纶布层、9无机物涂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一种半导电无纺布,包括无纺布本体1,无纺布本体1的外部套设有导电碳纤维短纤层2,导电碳纤维短纤层2的外部套设有为碳纤维涤纶纱层3,导电碳纤维短纤层2与碳纤维涤纶纱层3的厚度相互匹配,为碳纤维涤纶纱层3的外部套设有纳米复合材料4,纳米复合材料4的外部套设有聚酯薄膜层5,聚酯薄膜层5的外部套设有半导电硅胶层6,通过设置的导电碳纤维短纤层2、碳纤维涤纶纱层3、纳米复合材料4、聚酯薄膜层5和半导电硅胶层6,能够有效的提升无纺布的半导电能力,具有半导电性能优、抗张强度大,表面电阻,体积电阻小,高温下不褪色,表面“C”黑不脱落,高效节能,制作过程环境友好的特点,增加人们的使用效率,半导电硅胶层6的外部套设有电磁屏蔽层7,电磁屏蔽层7为石墨尼龙层,电磁屏蔽层7与半导电硅胶层6的厚度相互匹配,电磁屏蔽层7的外部套设有涤纶布层8,涤纶布层8的外部套设有无机物涂层9,无机物涂层9为碳酸钙涂层,涤纶布层8与无机物涂层9厚度相互匹配,通过设置的电磁屏蔽层7、涤纶布层8和无机物涂层9,能够使人们在使用时更加方便,增加该无纺布的实用性,对电缆进行更好的保护。

综上所述,该半导电无纺布,通过设置的导电碳纤维短纤层2、碳纤维涤纶纱层3、纳米复合材料4、聚酯薄膜层5和半导电硅胶层6,能够有效提升的无纺布的半导电能力,具有半导电性能优、抗张强度大,表面电阻,体积电阻小,高温下不褪色,表面“C”黑不脱落,高效节能,制作过程环境友好的特点,增加人们的使用效率,通过设置的电磁屏蔽层7、涤纶布层8和无机物涂层9,能够使人们在使用时更加方便,增加该无纺布的实用性,对电缆进行更好的保护。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