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人车间烟花、鞭炮生产用RGV小车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343770发布日期:2018-12-21 19:05阅读:817来源:国知局
一种无人车间烟花、鞭炮生产用RGV小车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烟花生产技术领域,具体涉及无人车间烟花、鞭炮生产用 RGV小车结构。



背景技术:

燃放烟花、鞭炮是我国传统节日里不可或缺的娱乐项目,至今,燃放烟花、鞭炮在我国已经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烟花和爆竹的结构类似,其结构都包含黑火药和药引,为了达到好的表演效果,焰火和礼花弹中填充了大量用于发射以及爆炸的火药。然而目前烟花、鞭炮加工制造大多是采用手动的简易装置进行,其存在着质量不稳定、效率低,不能形成规模化生产的问题,导致企业生产成本高、烟花燃放的效果不稳定,以及容易引发安全事故等问题。

我们研究团队通过多年的烟花制造经验,研制出了一种基于RGV小车的无人烟花生产线,其实现了烟花生产的人机隔离和无人化生产,本申请诣在保护应用于此无人烟花生产线上的RGV小车结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无人车间烟花、鞭炮生产用RGV小车结构,其RGV小车应用于烟花、鞭炮生产用轨道中,通过设置驱动车体、多个从动装载盘以及其智能化控制,使得RGV小车能够装载多个烟花或鞭炮内筒饼到各个工位车间,从而有效地对接至每个生产工序。

具体方案如下:

一种无人车间烟花、鞭炮生产用RGV小车结构,所述RGV小车设置于无人车间烟花、鞭炮生产轨道上,包括驱动车体和连接于驱动车体后方的从动装载区,所述从动装载区由若干个用于装载烟花或鞭炮内筒饼的从动装载盘依次连接组成,所述从动装载盘包括底座,底座上方通过支架设置托盘,所述底座下方设置有底边轮,所述底座两侧均设置有至少一个侧边轮,所述侧边轮均与对应侧边轨道侧壁相接。

进一步地方案,所述驱动车体和最近的从动装载盘底部之间设置有第一平衡杆,从动装载区中设置于最后的两个从动装载盘底部之间设置有第二平衡杆。

进一步地方案,所述驱动车体内包括RGV车体控制器、驱动电源、滚轮驱动模块、定位感应探头、故障检测器、充放电模块及无线通信模块,所述滚轮驱动模块、定位感应探头、故障检测器、充放电模块以及无线通信模块均与RGV 车体控制器连接,所述驱动电源与RGV车体控制器、滚轮驱动模块、定位感应探头、故障检测器、无线通信模块电性连接为各其提供电能,所述驱动电源与充放电模块连接。

进一步地方案,设置于最后的从动装载盘后方设置清洁抹布。

进一步地方案,所述从动装载盘设置有五个,其可以根据实际每个车间设计来设置个数匹配的从动装载盘。

其驱动车体与从动装载盘、从动装载盘与从动装载盘之间铰接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无人车间烟花、鞭炮生产用RGV小车结构,其设置驱动车体和多个从动装载盘,其从动装载盘用于装载烟花或鞭炮内筒饼,在驱动车体的带动下带动从动装载盘将运载的内筒饼装载到各个车间工位,从而有效地对接每个生产工序,完成烟花无人化生产。

本实用新型中设置有底边轮和侧边轮,其侧边轮与轨道侧壁相接,保障了从动装载盘其宽度与轨道宽度接近,从而避免了运输过程中出现摇晃等问题,另外生产轨道实际设计中可长可短,可直可弯,为了提高RGV小车的平衡稳定度,驱动车体和最近的从动装载盘底部之间设置第一平衡杆,最后两个从动装载盘底部之间设置有第二平衡杆。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为RGV小车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RGV小车底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RGV小车上的从动装载盘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驱动车体的控制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1

结合图1-图4所示的一种无人车间烟花、鞭炮生产用RGV小车结构,其RGV 小车设置于无人车间烟花、鞭炮生产轨道1上,包括驱动车体2和连接于驱动车体2后方的从动装载区,从动装载区由若干个用于装载烟花或鞭炮内筒饼3 的从动装载盘4依次连接组成,从动装载盘4包括底座5,底座5上方通过支架 6设置托盘7,底座5下方设置有底边轮8,底座5两侧均设置有至少一个侧边轮9,侧边轮9均与对应侧边轨道1侧壁相接。

优选地其从动装载盘4设置有五个,但是实际生产,可以根据各个车间实际设置的工位个数,来匹配对应的从动装载盘4,其从动装载盘4用于装载烟花或鞭炮内筒饼3,在驱动车体2的带动下带动从动装载盘4将运载的内筒饼3装载到各个车间工位,从而有效地对接每个生产工序,完成烟花无人化生产。

本实施例中设置有底边轮8和侧边轮9,其侧边轮9与轨道1侧壁相接,保障了从动装载盘4其宽度与轨道1宽度接近,从而避免了运输过程中出现摇晃等问题,另外生产轨道1实际设计中可长可短,可直可弯,为了提高RGV小车的平衡稳定度,驱动车体2和最近的从动装载盘4底部之间设置第一平衡杆10,最后两个从动装载盘4底部之间设置有第二平衡杆11。

驱动车体2主要起到在轨道1上的驱动和各个烟花工序中的定位作用,其包括RGV车体控制器12、驱动电源13、滚轮驱动模块14、定位感应探头16、故障检测器15、充放电模块17及无线通信模块18,所述滚轮驱动模块14、定位感应探头19、故障检测器15、充放电模块17以及无线通信模块18均与RGV 车体控制器12连接,驱动电源13与RGV车体控制器12、驱动滚5轮14、定位感应探头16、故障检测器15、无线通信模块18电性连接为各其提供电能,驱动电源13与充放电模块17连接。

其定位感应探头16设置于车头前端,其余各控制模块均集成设置于驱动车体1内部,其RGV车体控制器12、驱动电源13、滚轮驱动模块14、定位感应探头16、故障检测器15、充放电模块17及无线通信模块18均采用现有常规智能控制通信设备,故具体原理在此不赘述。

本实施例中,位于最后的从动装载盘4后方设置清洁抹布19。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