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温蒸煮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966085发布日期:2018-11-16 23:11阅读:3539来源:国知局
一种高温蒸煮膜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蒸煮膜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高温蒸煮膜。



背景技术:

蒸煮膜是CPP保护膜种类下的高级薄膜产品,顾名思义,就是可以与食品等材料一起经得起蒸或煮的薄膜材料,即经得起高温,并且高温下不会发出有害气体的环保型薄膜材料。

1. 现有技术中绝大部分的蒸煮膜为透明薄膜,或者中间复合铝箔、镀铝膜的银白色薄膜,少数印有耐高温油墨的蒸煮膜的耐蒸煮时间较短,主要表现为油墨和胶粘层的耐热性能较差,油墨附着力不强或者图案显得模糊,分辨率变差。

CN206568666U中公开了一种高温蒸煮膜,其结构中包含复合硅酸盐层和纳米陶瓷涂层,油墨层夹设在上述两种涂层中,但是,上述结构在实际生产和应用的实用性较差,原因在于符合硅酸盐在高温水煮条件下会少量水解,不仅不利于保持蒸煮膜膜层之间的剥离强度,还会对蒸煮膜包裹的食物造成一定程度的污染。

2. 食品包装许多的产品需要做高温杀菌的处理,传统的高温蒸煮膜是使用温度超过100度的薄膜产品,多采用复合工艺结构,存在剥离强度低,卫生性能差和缺少韧性的特点。

因此,有必要对现有技术中的高温蒸煮膜结构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温蒸煮膜,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高温蒸煮膜,其特征在于,由外至内依次包括外表聚丙烯层、粘接层和共挤膜层,共挤膜层包括中间聚丙烯层、第一共挤胶粘层、中间阻隔层、第二共挤胶粘层和内表聚丙烯层;粘接层由外至内依次包括第一粘接层、油墨层、介孔二氧化硅吸墨层和第二粘接层。

介孔二氧化硅具有比表面积大、孔容孔径大、介孔孔径可调以及热力学稳定等特点,介孔二氧化硅纳米颗粒应用在吸墨层内,粒子本体和粒子间都存在间隙,总的孔隙性大大增加,吸墨持墨能力应该相应增强。另外,常用的复合高温耐蒸煮袋油墨中含有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可以使阴离子性的染料分子吸附到介孔二氧化硅颜料粒子表面,而介孔二氧化硅吸附油墨后进一步被粘接层中的粘结剂包裹,有助于提高图层的耐水性,减少高温蒸煮状态下染料的横向移动。

为了保证高温蒸煮膜的阻隔性能,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中间阻隔层(9)为单层PA、单层EVOH或PA/EVOH/PA。

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高温蒸煮膜总厚为140~180微米,外表聚丙烯层和内表聚丙烯层的厚度为35~50微米。

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内表聚丙烯层为流延聚丙烯薄膜,外表聚丙烯层为流延聚丙烯薄膜或双向拉伸聚丙烯薄膜。流延聚丙烯薄膜具有良好的韧性和低温热封性能,能改善薄膜在高低温条件下的韧性,尤其是低温条件下的薄膜韧性。

为了保证长时间水蒸煮之后的层间粘接强度,优选的技术方案为,第一粘接层、第二粘接层、第一共挤胶粘层和第二共挤胶粘层均为耐高温胶层。

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油墨层为复合高温耐蒸煮袋油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高温蒸煮膜以共挤膜为基础,在共挤膜的一侧复合聚丙烯层,并且在共挤膜和符合聚丙烯层之间的粘接层中夹设介孔二氧化硅吸墨层和油墨层,利用介孔二氧化硅的吸附作用和胶粘剂对介孔二氧化硅的包裹作用,提升高温水蒸煮状态下油墨层的附着力和图案清晰度;

2、该高温蒸煮膜能满足食品包装的蒸煮和杀菌处理要求,产品的货架期、柔韧性和抗穿刺性以及层间的剥离强度都会有很大的提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外表聚丙烯层;2、粘接层;21、第一粘接层;22、油墨层;23、介孔二氧化硅吸墨层;24、第二粘接层;3、共挤膜层;31、中间聚丙烯层;32、第一共挤胶粘层;33、中间阻隔层;34、第二共挤胶粘层;35、内表聚丙烯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实施例1的高温蒸煮膜由外至内依次包括外表聚丙烯层1、粘接层2和共挤膜层3,共挤膜层包括中间聚丙烯层31、第一共挤胶粘层32、中间阻隔层33、第二共挤胶粘层34和内表聚丙烯层35;粘接层2由外至内依次包括第一粘接层21、油墨层22、介孔二氧化硅吸墨层23和第二粘接层24。其中中间阻隔层的结构为PA/EVOH/PA,即膜结构式为:PP/TIE’/PP/TIE/PA/EVOH/PA/TIE/PP。TIE’为粘接层,TIE为共挤胶粘层。

实施例1中EVOH厚度15微米,PA厚度20微米,外表聚丙烯层6和内表聚丙烯层11厚度均为35微米,食品用高阻隔膜总厚150微米。高温蒸煮膜的性能检测结果如下:

1、蒸煮膜的拉伸强度(GB/T1040.3)为纵向38.82N/15mm,横向32.9N/15mm(规定值均为≥19);

2、蒸煮膜的断裂伸长率(GB/T1040.3)为纵向402.4%,横向435.2%(规定值均为≥300),蒸煮膜的货架期、柔韧性和抗穿刺性都会有很大的提高;

3、蒸煮膜的透光率(GB/T2410)87.9%,雾度21.85%;

4、蒸煮膜的内热封强度(QB/T2358)70.36N/15mm(规定值≥30N);

5、蒸煮膜的剥离强度(GB8008)11.67N/15mm(规定值≥5N)。

实施例2

如图2所示,实施例2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中间阻隔层33,采用单层的EVOH。

对比例:电晕处理中间聚丙烯层表面,印刷涂布油墨,形成油墨层,在油墨层的表面复合粘接层和表层聚丙烯层。

对比例实施例和对比例的薄膜机械性能、涂层耐高温水煮性能:

薄膜机械性能:检测薄膜机械强度与实施例1和实施例2相当;

涂层耐高温水煮性能:实施例1、2和对比例均至于废水中煮1h,对比例的油墨图案显模糊,清晰度降低,而实施例1和2的图案清晰度与蒸煮之前变化不大。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