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双面四层瓦楞纸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970972发布日期:2019-02-26 18:12阅读:365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双面四层瓦楞纸板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包装材料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新型双面四层瓦楞纸板。



背景技术:

瓦楞纸板是一个多层的黏合体,它最少由一层瓦楞芯纸及一层箱板纸构成。由一层瓦楞芯纸及一层箱板纸构成的瓦楞纸板称之为单面瓦楞纸板,单面瓦楞纸板一般用作商 品包装的贴衬保护层或者制作轻便的卡格、垫板以及减轻商品在贮存和运输过程中受到震 动或者冲撞的影响,虽然单面瓦楞纸板一般受湿度影响较小,但不宜在湿度较大的环境中 长期使用,大大限制了单面瓦楞纸板的运用。

申请号为CN201620433603.5的中国专利,其公布了一种减震防水的瓦楞纸板,包括单面瓦楞纸板和编织布复合纸,所述单面瓦楞纸板包括箱板纸和瓦楞芯纸,瓦楞芯纸固定在箱板纸表面;所述编织布复合纸固定于单面瓦楞纸板的其中一个表面。本实用新型解决了传统单面瓦楞纸板不宜在湿度较大的环境中长期使用的问题,提供一种减震防水的瓦楞纸板。但上述方案也存在如下不足之处:

1,采用单面瓦楞,纸板的减震性不高。

2,瓦楞纸板沿瓦楞的方向易折弯,容易发生变形。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双面四层瓦楞纸板,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双面四层瓦楞纸板,包括下层纸板,所述下层纸板包括第一纸层,所述第一纸层的下表面粘接有编织网,所述编织网的下表面粘接有第一复合纸,所述第一纸层的上表面粘接有U形瓦楞芯纸,所述U形瓦楞芯纸与V形瓦楞芯纸交替粘接,所述V形瓦楞芯纸的上侧与上层纸板粘接,所述上层纸板包括第二纸层,所述第二纸层上粘接有蜂窝纸芯,所述蜂窝纸芯的上表面与第三纸层粘接。

优选的,所述第二纸层的下表面与V形瓦楞芯纸粘接。

优选的,所述第三纸层的上表面粘接有第二复合纸,所述第二复合纸和第一复合纸的结构和材质相同。

优选的,所述编织网采用尼龙材质制作。

优选的,所述蜂窝纸芯的高度为0.8~1.5cm。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设有上下交替粘接的V形瓦楞芯纸和U形瓦楞芯纸,V形瓦楞芯纸和U形瓦楞芯纸粘接后存在较多空隙,提高纸板的减震性能,在上层纸板内设有蜂窝纸芯,能够提高纸板的整体抗折弯性能,当纸板做成纸箱存放较重物品不易发生变形。下层纸板设有编织网,提高纸板的强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上层纸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下层纸板、11第一纸层、12编织网、13第一复合纸、2 U形瓦楞芯纸、3上层纸板、31第二纸层、32蜂窝纸芯、34第二复合纸、4 V形瓦楞芯纸。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新型双面四层瓦楞纸板,包括下层纸板1,所述下层纸板1包括第一纸层11,所述第一纸层11的下表面粘接有编织网12,所述编织网12的下表面粘接有第一复合纸13,所述第一纸层11的上表面粘接有U形瓦楞芯纸2,所述U形瓦楞芯纸2与V形瓦楞芯纸4交替粘接,所述V形瓦楞芯纸4的上侧与上层纸板3粘接,所述上层纸板3包括第二纸层31,所述第二纸层31上粘接有蜂窝纸芯32,所述蜂窝纸芯32的上表面与第三纸层33粘接。四层瓦楞纸板具有技术含量高,性能好,有助于丰富现有瓦线型和拓展市场的优点。四层复合瓦楞纸箱适用于一些对防震、抗压要求较高的产品包装,如蔬菜、水果等农副产品的运输包装,可替换现有通用的标准五层瓦楞纸箱,与五层瓦楞纸板相比,四层瓦楞纸板节约了一层瓦楞芯纸。

具体的,所述第二纸层31的下表面与V形瓦楞芯纸4粘接。

具体的,所述第三纸层33的上表面粘接有第二复合纸34,所述第二复合纸34和第一复合纸13的结构和材质相同,复合纸不仅能改善纸和纸板的外观性能和强度,主要的是提高防水,防潮,耐油等性能。

具体的,所述编织网12采用尼龙材质制作,尼龙具有韧性高、弹性好、耐腐蚀等特点,用以提高纸板的抗撕裂强度。

具体的,所述蜂窝纸芯32的高度为0.8~1.5cm,增强纸板的抗折弯强度,同时确保纸板不会过厚。

工作原理:本实用新型设有上下交替粘接的V形瓦楞芯纸4和U形瓦楞芯纸2,V形瓦楞芯纸和U形瓦楞芯纸粘接后存在较多空隙,提高纸板的减震性,在上层纸板3内设有蜂窝纸芯32,能够提高纸板的整体抗折弯性能,当纸板做成纸箱存放较重物品不易发生变形。下层纸1板设有编织网12,提高纸板的抗撕裂强度。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