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露天矿固定路堑爆破布孔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060561发布日期:2019-03-08 18:02阅读:1693来源:国知局
一种露天矿固定路堑爆破布孔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露天矿山爆破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露天矿固定路堑爆破布孔结构。



背景技术:

露天矿山随着上一水平平台开采的结束和下一新水平平台的开拓,必然要形成稳定的固定边帮,同时上下平台之间要形成固定路堑,在固定路堑形成过程中,通常采用预裂爆破技术,但往往由于对该技术的应用不当,致使边坡围岩受到破坏,稳定性较差,尤其是遇到雨雪大风天气时固定边帮常伴有矿岩滑落,对下一水平的施工带来安全隐患。同时,以往的固定路堑爆破均采用对整个台阶进行爆破,然后用相应机械设备形成最终的固定联络路堑,该方法对设计路堑坡面以下的矿岩进行了爆破,增加了穿孔、爆破成本,施工效率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露天矿固定路堑爆破布孔结构,以解决现有爆破技术存在的固定边帮稳定性差、施工成本高、施工效率低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露天矿固定路堑爆破布孔结构,包括预裂孔、缓冲孔和主起爆孔三类炮孔,在固定边帮坡线上布置有一排预裂孔,在与预裂孔相邻的位置平行布置有缓冲孔,在与缓冲孔相邻的位置平行布置有主起爆孔,预裂孔、缓冲孔和主起爆孔垂直向下,在相邻预裂孔之间都布置有导向孔,导向孔垂直向下,导向孔内不装药。

预裂孔、导向孔、缓冲孔和主起爆孔的底部所形成的平面与固定路堑坡面平行,可降低穿孔、爆破成本。

一排预裂孔1的两端边界超出每排主起爆孔4两端边界,有利于保护边坡围岩。

预裂孔1采用不耦合装药,各预裂孔1之间用导爆索连接。

不耦合装药的不耦合系数大于2.5,装药填塞高度至少为3m。

缓冲孔3采用中间空气间隔装药。

缓冲孔3的下部药量为总药量的60%—65%。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 本实用新型预裂孔、导向孔均布置在固定边帮坡线上,在形成预裂缝时,在相邻两个预裂孔的作用下,孔中连线方向产生很大的拉应力,导向孔的存在改变了预裂孔边缘的应力分布, 相邻预裂孔之间互为导向,使得预裂缝在预裂孔连线方向得以扩展、贯通,有利于预裂缝的形成;

2. 缓冲孔采用中间空气间隔装药,延长了作用时间,很好地避免了爆破过程中爆破效应对边坡围岩的破坏,保护了边坡的完整性,提高了预裂爆破效果,形成了完整、稳定的固定边帮;

3. 本实用新型以所设计的固定路堑坡面为基准面进行孔深设计,减少了穿孔深度和炸药用量,降低了穿孔、爆破成本,同时提高了施工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的露天矿固定路堑爆破布孔结构示意图;

图2是现有的露天矿固定路堑爆破布孔结构中孔深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孔深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预裂孔;2-导向孔;3-缓冲孔;4-主起爆孔;5-固定边帮坡线;6-固定路堑坡面;7-地面;L-孔深;H-台阶高度;c-炮孔至固定路堑坡面底端的水平距离;h-超深。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现有的露天矿固定路堑爆破布孔结构如图1、图2所示,包括预裂孔1、缓冲孔3和主起爆孔4三类炮孔,在固定边帮坡线5上布置有一排预裂孔1,在与预裂孔1相邻的位置平行布置有缓冲孔3,在与缓冲孔3相邻的位置平行布置有主起爆孔4,预裂孔1、缓冲孔3和主起爆孔4垂直向下且以地面7为基准面设计孔深L。

本实用新型如图3、图4所示,一种露天矿固定路堑爆破布孔结构,包括预裂孔1、缓冲孔3和主起爆孔4三类炮孔,在固定边帮坡线5上布置有一排预裂孔1,在与预裂孔1相邻的位置平行布置有缓冲孔3,在与缓冲孔3相邻的位置平行布置有主起爆孔4,预裂孔1、缓冲孔3和主起爆孔4垂直向下,在相邻预裂孔1之间都布置有导向孔2,导向孔2垂直向下,导向孔2内不装药;

预裂孔1、导向孔2、缓冲孔3和主起爆孔4的底部所形成的平面与固定路堑坡面8平行;

一排预裂孔1的两端边界超出每排主起爆孔4两端边界;

预裂孔1采用不耦合装药,各预裂孔1之间用导爆索连接;

不耦合装药的不耦合系数大于2.5,装药填塞高度至少为3m;

缓冲孔3采用中间空气间隔装药;

缓冲孔3的下部药量为总药量的60%—65%。

本实用新型的设计原理如下:

在主起爆孔4、缓冲孔3起爆之前,预裂孔1先起爆,在固定边帮坡线5上形成一道有一定宽度的预裂缝,以减小主起爆孔4起爆时对保留岩体的破坏,并形成平整的轮廓面;

导向孔2的作用是,在形成预裂缝时,在相邻两个预裂孔1的作用下,孔中连线方向产生很大的拉应力,导向孔2的存在改变了预裂孔1边缘的应力分布, 相邻预裂孔1之间互为导向,使得预裂缝在预裂孔1连线方向得以扩展、贯通,有利于预裂缝的形成;

缓冲孔3的作用是对主起爆孔4起爆时产生的后冲能量进行缓冲,进一步减小主起爆孔4爆破时对保留区的破坏;

主起爆孔4、缓冲孔3和预裂孔1的孔网参数(孔距、排距、装药量、装药方式等)的设计遵循露天矿边坡控制爆破原理;

主起爆孔4、缓冲孔3、预裂孔1和导向孔2的孔深L以最终需要形成的固定路堑坡面8为基准面进行设计,孔深L=H-(c*0.1)+h,其中H为台阶高度,c为炮孔至固定路堑坡面的水平距离,h为超深。

以下实施例可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以任何形式限制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1:

某露天矿山台阶高度为H=12m,穿孔设备的孔径为D=200mm,要求形成的联络路堑坡面角α为6°,固定路堑坡面6的长度为120m、宽度为40m。

主起爆孔4布置:孔底盘抵抗线W=(20~50)D,取W=5m;孔距a=m*W,炮孔密集系数m=1.0~1.25,取a=7m;排距b=W=5m;超深h=(8~12)D,取h=2m;孔深L=H-(c*0.1)+h,当炮孔至固定路堑坡面底端的水平距离c=10m时,L=13m;装药量Q=a*b*q*H,当主起爆孔4的炸药单耗q=0.55kg/m3时,Q=231kg。

缓冲孔3布置:缓冲孔3的孔距为4m,缓冲孔3与主起爆孔4的排间距为3m;缓冲孔3与预裂孔1的排间距是1.5~2.5m;缓冲孔3的装药量是主起爆孔4的装药量的35%~40%,为90kg。缓冲孔3的孔深的计算同主起爆孔4;

预裂孔1布置:预裂孔1的孔距为(8~12)D,取a=2m,装药量根据三峡工程经验公式计算,单孔药量为45kg。预裂孔1的孔深的计算同主起爆孔4。

导向孔2布置:在预裂孔1之间间隔均匀布置。导向孔2的孔深的计算同主起爆孔4。

经济效益测算如下:

1. 直接经济效益:在延米爆破量为80t/m,矿石密度为2.7t/m3,预裂爆破炸药单耗0.59 kg/m3的前提下测算。

原技术方案:主起爆孔4穿孔米数=爆破量/延米爆破量=(12*40*119*2.7)/80=1927.8m;缓冲孔3穿孔米数=孔数*孔深=27*14.5=391.5m;预裂孔1穿孔米数=孔数*孔深=60*14.5=870m;总穿孔米数为3189.3m;炸药消耗量=炸药单耗*爆破总量=0.59*12*40*119=33701kg。

本实施中的技术方案:炸药消耗量、穿孔米数均减少一半。

炸药单价按5.3元计算,穿孔费用按10元/m计算,穿孔效益=3189.3*10*0.5=6378元,炸药效益=33701*5.3*0.5=89308元。即共节约费用9.57万元。

2. 间接经济效益:通过改进预裂爆破技术方案,提高了固定边帮的稳定性,保证满足在矿山服务期间的安全要求,减少了因固定边帮质量差带来的后期治理费用。同时,对固定路堑一次爆破开挖成型,减少了形成路堑时的矿岩清理量,提高了施工效率。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