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复合纺织面料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872731发布日期:2019-02-15 20:47阅读:182来源:国知局
一种复合纺织面料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纺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复合纺织面料。



背景技术:

纺织品是纺织纤维经过加工织造而成的一种产品,分为梭织布和针织布两大类,中国是纺织品生产和出口的大国,中国纺织行业自身经过多年的发展,竞争优势十分明显,具备世界上最完整的产业链,最高的加工配套水平,众多发达的产业集群地应对市场风险的自我调节能力不断增强,给行业保持稳健的发展步伐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纺织品是日常生活用品,传统的纺织品通常采用化纤面料制成以满足人们对于纺织品的耐用性需求。慢慢地,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纺织面料的要求不再局限于耐用性,而逐步倾向于追求舒适性和功能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一种复合纺织面料,它不仅整体结构简单,设计新颖,而且透气效果好,吸水性能佳,具有很好的推广价值。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是:它包含面料层1、经线11、纬线12、纯棉纤维芯纱111、竹纤维112、麻纤维113、涤纶芯纱121、桑蚕丝122、远红外纤维123、粘贴层2、吸水层3、底布层4、透气孔5、海绵体6,面料层1由经线11和纬线12一上一下交错编织而成,经线11包含纯棉纤维芯纱111、竹纤维112、麻纤维113,竹纤维112和麻纤维113交错编织在纯棉芯纱111上,纬线12包含涤纶芯纱121、桑蚕丝122、远红外纤维123,桑蚕丝122和远红外纤维123交错编织在涤纶芯纱121上,面料层1的底部通过粘贴层2连接有吸水层3,吸水层3的底部通过粘贴层2连接底布层4,底布层4内设置有数个透气孔5,透气孔5与吸水层3连通,每个透气孔5内设置有海绵体6。

所述粘贴层2的厚度小于0.1mm。粘贴层2可以更加牢固地将面料层1、吸水层3、底布层4连接在一起,粘贴层2的厚度控制在0.1mm内,肉眼几乎看不出粘贴层2,使得整体面料更加美观。

所述吸水层3为竹炭纤维层。竹炭纤维是取毛竹为原料,采用了纯氧高温及氮气阻隔延时的煅烧新工艺和新技术,使得竹炭天生具有的微孔更细化和蜂窝化,然后再与具有蜂窝状微孔结构趋势的聚酯改性切片熔融纺丝而制成的,这种独特的纤维结构设计,具有手感柔软、吸湿透气、抑菌抗菌、绿色环保等特点。

所述的底布层4为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橡胶膜层。它的耐磨性优异、耐臭氧性极好、硬度大、强度高、耐低温,有良好的耐油、耐化学药品性能,且具有防风透气透湿的功能。

所述经线11和纬线12之间的空隙填充有纳米抗菌颗粒7。纳米抗菌颗粒7的作用在于可吸附空气中的氨、甲醛等有机物质,此外还可杀灭病毒、细菌的细胞膜和细胞质中的蛋白质变性微生物,因而具有强大的吸附性、消毒除臭、净化杀菌的作用。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为:它不仅整体结构简单,设计新颖,而且透气效果好,吸水性能佳,具有很好的推广价值。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面料层1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经线11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纬线12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面料层1、经线11、纬线12、纯棉纤维芯纱111、竹纤维112、麻纤维113、涤纶芯纱121、桑蚕丝122、远红外纤维123、粘贴层2、吸水层3、底布层4、透气孔5、海绵体6、纳米抗菌颗粒7。

具体实施方式

参看图1-图4所示,本具体实施方式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它包含面料层1、经线11、纬线12、纯棉纤维芯纱111、竹纤维112、麻纤维113、涤纶芯纱121、桑蚕丝122、远红外纤维123、粘贴层2、吸水层3、底布层4、透气孔5、海绵体6,面料层1由经线11和纬线12一上一下交错编织而成,经线11包含纯棉纤维芯纱111、竹纤维112、麻纤维113,竹纤维112和麻纤维113交错编织在纯棉芯纱111上,纬线12包含涤纶芯纱121、桑蚕丝122、远红外纤维123,桑蚕丝122和远红外纤维123交错编织在涤纶芯纱121上,面料层1的底部通过粘贴层2连接有吸水层3,吸水层3的底部通过粘贴层2连接底布层4,底布层4内设置有数个透气孔5,透气孔5与吸水层3连通,每个透气孔5内设置有海绵体6。

所述粘贴层2的厚度小于0.1mm。粘贴层2可以更加牢固地将面料层1、吸水层3、底布层4连接在一起,粘贴层2的厚度控制在0.1mm内,肉眼几乎看不出粘贴层2,使得整体面料更加美观。

所述吸水层3为竹炭纤维层。竹炭纤维是取毛竹为原料,采用了纯氧高温及氮气阻隔延时的煅烧新工艺和新技术,使得竹炭天生具有的微孔更细化和蜂窝化,然后再与具有蜂窝状微孔结构趋势的聚酯改性切片熔融纺丝而制成的,这种独特的纤维结构设计,具有手感柔软、吸湿透气、抑菌抗菌、绿色环保等特点。

所述的底布层4为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橡胶膜层。它的耐磨性优异、耐臭氧性极好、硬度大、强度高、耐低温,有良好的耐油、耐化学药品性能,且具有防风透气透湿的功能。

所述经线11和纬线12之间的空隙填充有纳米抗菌颗粒7。纳米抗菌颗粒7的作用在于可吸附空气中的氨、甲醛等有机物质,此外还可杀灭病毒、细菌的细胞膜和细胞质中的蛋白质变性微生物,因而具有强大的吸附性、消毒除臭、净化杀菌的作用。

该复合型面料采用多种纺织原料,其中,纯棉纤维芯纱111具有较好的吸湿性,而且耐热性能良好;竹纤维112具有良好的透气性、瞬间吸水性、较强的耐磨性和良好的染色性等特性,具有天然抗菌、抑菌、除螨、防臭和抗紫外线功能;麻纤维113和涤纶芯纱121强度高,具有极优良的定形性能,可防止面料变形;桑蚕丝122使得整体面料更加光滑柔软,且富有光泽,增加了面料的美观度;远红外纤维123具有良好的保健功能。

以上所述,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所做的其它修改或者等同替换,只要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