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紫外线面料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523046发布日期:2019-04-29 12:30阅读:147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紫外线面料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面料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防紫外线面料。



背景技术:

防止紫外线对人体的伤害已经被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所重视。太阳光谱中的紫外线不仅使纺织品褪色和脆化,也可使人体皮肤晒伤老化,产生黑色素和色斑,更严重的还会诱发癌变,危害人类健康。紫外线对人体的皮肤和眼睛的影响最为明显,容易引起皮肤干痛、表皮皱缩,甚至起泡脱落的症状。防紫外线面料是一种人体避免过量紫外线的辐射的保护材料,使用该面料可以防止人体皮肤晒伤老化。

目前,授权公告号为CN202297985U,授权公告日为2012年7月4日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防紫外线面料,它包括经纱和纬纱,经纱与纬纱以相互沉浮、交错的方式编织而成,经纱和纬纱的纱线为两层结构,内层是纱线本体,外层是防紫外线层,防紫外线层包裹着纱线本体。该防紫外线面料中的经纱和纬纱为两层结构,内层为纱线本体,外层为包裹纱线本体的防紫外线层,从而达到防紫外线的功能。

但是在清洗的过程中,位于防紫外线面料表面的防紫外线层容易出现脱落的情况,最终使得防紫外线效果变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防紫外线面料,具有良好的防紫外线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防紫外线面料,包括面料本体,所述面料本体包括第一涤纶面料层、复合在第一涤纶面料层上的黑色PET薄膜层、复合在黑色PET薄膜层上的中间面料层、复合在中间面料层上的防紫外线PET薄膜层、复合在防紫外线PET薄膜层上的第二涤纶面料层。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中间面料层包括多个排列分布且复合在黑色PET薄膜层和防紫外线PET薄膜层之间的中间面料部,相邻的所述中间面料部之间形成有散热空腔。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中间面料部呈网格状,所述中间面料部的网孔内填充有二氧化钛粉末层。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中间面料部采用经纬编织而成,所述中间面料部的经线和纬线均为银离子抗菌纱线。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涤纶面料层远离黑色PET薄膜层的端面上复合有竹炭纤维面料层。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二涤纶面料层远离防紫外线PET薄膜层的端面上设置有纳米银离子抗菌层。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通过在中间面料层和第二涤纶面料层之间复合防紫外线PET薄膜层,从而通过复合防紫外线PET薄膜层实现防紫外线的效果;同时在第一涤纶面料层和中间面料层之间复合有黑色PET薄膜层,黑色PET薄膜层可以吸收所有波段的光波,从而进一步提高防紫外线的效果;

2、因黑色PET薄膜层能吸收所有波段的光波,使得黑色PET薄膜层吸收光波后热量较高,此时通过相邻的中间面料部之间的散热空腔,能增加黑色PET薄膜层的散热速度,使得黑色PET薄膜层的温度不会太高;

3、中间面料部呈网格状,且在中间面料部的网孔内填充有二氧化钛粉末层,从而进一步提高防紫外线的效果;

4、中间面料部的经线和纬线均位于银离子抗菌纱线,此时能增加中间面料部的抗菌效果;

5、因黑色PET薄膜层能吸收所有波段的光波,使得黑色PET薄膜层吸收光波后热量较高,此时通过在第一涤纶面料层上复合竹炭纤维面料层,此时因第一涤纶面料层的隔绝,竹炭纤维面料层的温度较低,使得当竹炭纤维面料层作为防紫外线面料的内层时,防紫外线面料的内部温度较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面料本体;11、第一涤纶面料层;12、黑色PET薄膜层;13、中间面料层;131、中间面料部;14、防紫外线PET薄膜层;15、第二涤纶面料层;2、散热空腔;3、二氧化钛粉末层;4、竹炭纤维面料层;5、纳米银离子抗菌层。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1:一种防紫外线面料,如图1所述,包括面料本体1,面料本体1包括第一涤纶面料层11、复合在第一涤纶面料层11上的黑色PET薄膜层12、复合在黑色PET薄膜层12上的中间面料层13、复合在中间面料层13上的防紫外线PET薄膜层14、复合在防紫外线PET薄膜层14上的第二涤纶面料层15。

如图1所述,在第一涤纶面料层11远离黑色PET薄膜层12的端面上复合有竹炭纤维面料层4。

如图1所述,中间面料层13包括多个排列分布且复合在黑色PET薄膜层12和防紫外线PET薄膜层14之间的中间面料部131,相邻的中间面料部131之间形成有散热空腔2;且中间面料部131采用经纬编织而成,中间面料部131的经线和纬线均为银离子抗菌纱线;同时中间面料部131呈网格状,中间面料部131的网孔内填充有二氧化钛粉末层3。

如图1所述,在第二涤纶面料层15远离防紫外线PET薄膜层14的端面上设置有纳米银离子抗菌层5,纳米银离子抗菌层5通过喷覆纳米银离子抗菌剂后凝固形成。

实施原理:通过在中间面料层13和第二涤纶面料层15之间复合防紫外线PET薄膜层14,从而通过复合防紫外线PET薄膜层14实现防紫外线的效果;同时在第一涤纶面料层11和中间面料层13之间复合有黑色PET薄膜层12,黑色PET薄膜层12可以吸收所有波段的光波,从而进一步提高防紫外线的效果;因黑色PET薄膜层12能吸收所有波段的光波,使得黑色PET薄膜层12吸收光波后热量较高,此时通过相邻的中间面料部131之间的散热空腔2,能增加黑色PET薄膜层12的散热速度,使得黑色PET薄膜层12处的温度不会太高;中间面料部131呈网格状,且在中间面料部131的网孔内填充有二氧化钛粉末层3,从而进一步提高防紫外线的效果;中间面料部131的经线和纬线均位于银离子抗菌纱线,此时能增加中间面料部131的抗菌效果;因黑色PET薄膜层12能吸收所有波段的光波,使得黑色PET薄膜层12吸收光波后热量较高,此时通过在第一涤纶面料层11上复合竹炭纤维面料层4,此时因第一涤纶面料层11的隔绝,竹炭纤维面料层4的温度较低,使得当竹炭纤维面料层4作为防紫外线面料的内层时,防紫外线面料的内部温度较低。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