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耐腐蚀增强型拉丝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481969发布日期:2019-08-20 23:50阅读:205来源:国知局
一种耐腐蚀增强型拉丝膜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拉丝膜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耐腐蚀增强型拉丝膜。



背景技术:

国内现有的普通拉丝膜,是通过拉丝机对聚酯薄膜的表面进行了破坏,从而使其产生了拉丝的纹路效果,拉丝膜继承了聚酯薄膜现有的本身的特点,具有强度高、刚性好、韧性强、耐热性、耐腐蚀等优点,被广泛的有用于包装和复合行业。

在中国实用新型专利申请公开说明书CN 205736236 U中公开的一种金属拉丝膜,该金属拉丝膜,虽然,具有良好的铝拉丝效果以及拉丝铝质感,表面平整,美观性强,该拉丝膜的金属质感以及阻隔性,有效的阻隔外界水分等因素对该拉丝膜造成的侵蚀,有利于提高该拉丝膜的适用范围,使得该拉丝膜能够广泛用于食品包装、建筑和装饰材料等领域,但是,该金属拉丝膜,容易被刮花,使用寿命短,且抗拉性较差,使用过久容易出现损坏。

目前,现有的用于食品包装、建筑和装饰材料等领域的拉丝膜,耐腐蚀性较低,容易被刮花,使用寿命短,且抗拉性较差,使用过久容易出现损坏,使用不便,不利于推广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耐腐蚀增强型拉丝膜,解决了现有的用于食品包装、建筑和装饰材料等领域的拉丝膜,耐腐蚀性较低,容易被刮花,使用寿命短,且抗拉性较差,使用过久容易出现损坏,使用不便,不利于推广使用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耐腐蚀增强型拉丝膜,包括拉丝膜本体,所述拉丝膜本体包括基层膜、第一抗腐蚀层、散热层、抗拉层、第二抗腐蚀层、第一胶粘层、耐刮层、抗静电层和第二胶粘层;

所述基层膜的上表面与第一抗腐蚀层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抗腐蚀层的上表面与散热层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散热层的上表面与抗拉层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抗拉层的上表面与第二抗腐蚀层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抗腐蚀层的上表面与第一胶粘层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胶粘层的上表面与耐刮层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基层膜的下表面与抗静电层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抗静电层的下表面与第二胶粘层的上表面固定连接;

所述第二抗腐蚀层包括防水防腐蚀涂层、隔热层、抗拉基层和第三胶粘层,所述防水防腐蚀涂层的下表面与隔热层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隔热层的下表面与抗拉基层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抗拉基层的下表面与第三胶粘层的上表面固定连接;

所述第二胶粘层包括胶粘基层、保护层和剥离层,所述胶粘基层的上表面与保护层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胶粘基层的下表面与剥离层的上表面固定连接;

所述抗拉层的上端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抗拉带,所述抗拉层的上端另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抗拉带。

可选的,所述第一抗腐蚀层为金属涂漆层;

所述第一胶粘层为环氧树脂胶粘层。

可选的,所述抗静电层为纳米抗静电涂层;

所述散热层为蜂窝状散热层。

可选的,所述基层膜为PVC金属拉丝膜;

所述第三胶粘层为压敏胶粘层。

可选的,所述防水防腐蚀涂层为氟树脂薄膜层;

所述隔热层为耐热纤维层。

可选的,所述第一抗拉带为横向抗拉带;

所述第二抗拉带为纵向抗拉带。

可选的,所述第一抗拉带与第二抗拉带交叉分布在抗拉层的内部;

所述第一抗拉带和第二抗拉带均为弹性抗拉带。

(三)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耐腐蚀增强型拉丝膜,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该耐腐蚀增强型拉丝膜,一方面第二抗腐蚀层和第一抗腐蚀层可以使拉丝膜本体的耐腐蚀性能更强,另一方面抗拉层可以提高拉丝膜本体的抗拉性能,不会轻易被扯坏,其次耐刮层可以对拉丝膜本体的外表面形成保护,增加拉丝膜本体的使用寿命。

(2)、该耐腐蚀增强型拉丝膜,一方面抗静电层可以防止拉丝膜本体在静电的作用下粘连在一起,而不容易伸展开,另一方面散热层可以散热,防止拉丝膜本体包裹的物品温度过高,热气散不出去出现损坏,其次剥离层可以在第二胶粘层在不使用时,将第二胶粘层保护起来,防止第二胶粘层长时间不使用,导致粘接性降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图1中A处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图1中B处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抗拉层侧视图。

图中:1-拉丝膜本体,2-基层膜,3-第一抗腐蚀层,4-散热层,5-抗拉层,6-第二抗腐蚀层,7-第一胶粘层,8-耐刮层,9-抗静电层,10-第二胶粘层,11-防水防腐蚀涂层,12-隔热层,13-抗拉基层,14-第三胶粘层,15-胶粘基层,16-保护层,17-剥离层,18-第一抗拉带,19-第二抗拉带。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

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

一种耐腐蚀增强型拉丝膜,包括拉丝膜本体1,拉丝膜本体1包括基层膜 2、第一抗腐蚀层3、散热层4、抗拉层5、第二抗腐蚀层6、第一胶粘层7、耐刮层8、抗静电层9和第二胶粘层10;

基层膜2的上表面与第一抗腐蚀层3的下表面固定连接,第一抗腐蚀层3 的上表面与散热层4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散热层4可以散热,防止拉丝膜本体1包裹的物品温度过高,热气散不出去出现损坏,散热层4的上表面与抗拉层5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抗拉层5可以提高拉丝膜本体1的抗拉性能,不会轻易被扯坏,抗拉层5的上表面与第二抗腐蚀层6的下表面固定连接,第二抗腐蚀层6和第一抗腐蚀层3可以使拉丝膜本体1的耐腐蚀性能更强,第二抗腐蚀层6的上表面与第一胶粘层7的下表面固定连接,第一胶粘层7的上表面与耐刮层8的下表面固定连接,耐刮层8可以对拉丝膜本体4的外表面形成保护,增加拉丝膜本体的使用寿命,基层膜2的下表面与抗静电层9 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抗静电层9可以防止拉丝膜本体1在静电的作用下粘连在一起,而不容易伸展开,抗静电层9的下表面与第二胶粘层10的上表面固定连接;

第二抗腐蚀层6包括防水防腐蚀涂层11、隔热层12、抗拉基层13和第三胶粘层14,防水防腐蚀涂层11的下表面与隔热层12的上表面固定连接,隔热层12的下表面与抗拉基层13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抗拉基层13的下表面与第三胶粘层14的上表面固定连接;

第二胶粘层10包括胶粘基层15、保护层16和剥离层17,剥离层17可以在第二胶粘层10在不使用时,将第二胶粘层10保护起来,防止第二胶粘层10长时间不使用,导致粘接性降低,胶粘基层15的上表面与保护层16的下表面固定连接,胶粘基层15的下表面与剥离层17的上表面固定连接;

抗拉层5的上端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抗拉带18,抗拉层5的上端另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抗拉带19。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可选技术方案:第一抗腐蚀层3为金属涂漆层;

第一胶粘层7为环氧树脂胶粘层。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可选技术方案:抗静电层9为纳米抗静电涂层;

散热层4为蜂窝状散热层。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可选技术方案:基层膜2为PVC金属拉丝膜;

第三胶粘层14为压敏胶粘层。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可选技术方案:防水防腐蚀涂层11为氟树脂薄膜层;

隔热层12为耐热纤维层。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可选技术方案:第一抗拉带18为横向抗拉带;

第二抗拉带19为纵向抗拉带。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可选技术方案:第一抗拉带18与第二抗拉带19 交叉分布在抗拉层5的内部;

第一抗拉带18和第二抗拉带19均为弹性抗拉带。

综上所述,该耐腐蚀增强型拉丝膜,使用时,使用者将剥离层17揭开,然后将第二胶粘层10的下表面对准需要粘接的位置,使拉丝膜本体1贴在该物品上即可,第一胶粘层7为环氧树脂胶粘层,环氧树脂胶(epoxy resin adhesive)一般是指以环氧树脂为主体所制得的胶粘剂,环氧树脂胶一般还应包括环氧树脂固化剂,否则这个胶就不会固化,抗静电层9为纳米抗静电涂层,纳米抗静电涂层耐高温,导电性好,高温稳定性强,防辐射性能好,性价比很高,对环境无害,防水防腐蚀涂层11为氟树脂薄膜层,氟树脂薄膜层具有优异的耐高低温性能、介电性能、化学稳定性、耐候性、不燃性、不粘性和低的摩擦系数等特性,隔热层12为耐热纤维层,耐热纤维层熔点和软化点高,纤维在高温下尺寸稳定,大分子结构不易降解,具有良好的耐水解和耐化学药剂等性能。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