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激光瞄准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605611发布日期:2020-01-03 13:30阅读:351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激光瞄准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战术训练辅助装置,尤其涉及一种新型激光瞄准器。



背景技术:

激光瞄准是一种瞄准方式,主要由激光器和连接装置组成。

激光发射按钮用软线与瞄准具本体相连,因此可安置于武器合适位置上。瞄准具本体可用北约标准支座或特别的支座与武器连接。该瞄准具发射一束激光,光轴经校正与武器轴线平行后,可用激光光斑指示武器对目标的瞄准点。该瞄准具必须与夜视眼镜一起使用,射手才能迅速捕捉到目标。

现有技术中,枪械在调节激光瞄准器时,大多需要将枪械固定,再发射,参考击中点进行调节激光瞄准器,存在的问题是,枪械难以固定,而且后坐力大,不易把握击中点即是准确点,较为困难,因此,存在改进空间。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新型激光瞄准器。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

本发明包括直杆、支撑装置、锥形部、电池仓、激光发射组件,所述直杆的一端与所述支撑装置可拆卸连接,所述直杆的另一端由细至粗设置所述锥形部,所述锥形部的端部内设置所述电池仓,所述电池仓的一端连接所述激光发射组件。

进一步,所述支撑装置由直杆的外围支出的多条弹性的支撑翼片组成。

进一步,所述支撑装置通过螺纹对接组件与直杆的端部可拆卸连接。

进一步,所述激光发射组件由电路板、光源、透镜、正极触头、导线、负极触头和电池组成,所述光源连接在所述电路板上,所述电路板可拆卸固定于所述激光发射组件的壳体中,所述透镜固定设置于所述光源的前方,所述电路板的背面固定设置所述正极触头,所述电路板的负极电源端通过所述导线与所述负极触头连接,所述负极触头设置于所述电池仓内,所述电池位于所述正极触头和所述负极触头之间。

优选的,所述激光发射组件与所述电池仓之间通过螺纹可拆卸连接。

优选的,所述支撑装置包括设置有多个不同规格大小支撑翼片的支撑装置。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发明是一种新型激光瞄准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使用方便,通过将本发明的装置直接插入枪械的枪管中就能够进行调节,无需将枪械进行固定,也无需发射后进行调节,使用方便,快速,具有推广应用的价值。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外部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支撑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连接枪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直杆、2-支撑装置、3-锥形部、4-电池仓、5-激光发射组件、6-螺纹对接组件、7-电路板、8-光源、9-透镜、10-正极触头、11-导线、12-负极触头、13-电池、14-支撑翼片、15-枪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至图4所示:本发明包括直杆1、支撑装置2、锥形部3、电池仓4、激光发射组件5,所述直杆的一端与所述支撑装置可拆卸连接,所述直杆的另一端由细至粗设置所述锥形部,所述锥形部的端部内设置所述电池仓,所述电池仓的一端连接所述激光发射组件。

进一步,所述支撑装置由直杆的外围支出的多条弹性的支撑翼片14组成。

进一步,所述支撑装置通过螺纹对接组件6与直杆的端部可拆卸连接。

进一步,所述激光发射组件由电路板7、光源8、透镜9、正极触头10、导线11、负极触头12和电池13组成,所述光源连接在所述电路板上,所述电路板可拆卸固定于所述激光发射组件的壳体中,所述透镜固定设置于所述光源的前方,所述电路板的背面固定设置所述正极触头,所述电路板的负极电源端通过所述导线与所述负极触头连接,所述负极触头设置于所述电池仓内,所述电池位于所述正极触头和所述负极触头之间。

优选的,所述激光发射组件与所述电池仓之间通过螺纹可拆卸连接。

优选的,所述支撑装置包括设置有多个不同规格大小支撑翼片的支撑装置。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如下:

本发明使用时,通过将支撑装置插入枪管15中,由于支撑装置弹性的支撑翼片能够贴覆于枪管内壁,从而使直杆居中,另一端设置的锥形部紧贴枪管管口,这样使得直杆与枪管保持一条直线,支撑装置设置有不同大小的多种规格,以便于适应内径不同大小的枪管,锥形部也能够适应不同大小的枪管,由于直杆与枪管保持直线,而使得固定在直杆上的激光发射组件与枪管保持直线,安装电池后激光发射组件发射激光,投射到物体上,安装在枪上的激光瞄准器就可以参照激光发射组件发射的激光点进行调节,将枪上的激光瞄准器的激光点与激光发射组件的激光点重合即可完成调节,此外,狙击镜内的十字线也可以参考激光发射组件的激光点进行调节,使用方便,快速调节。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及本发明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