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抗菌型面料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023578发布日期:2020-11-25 14:17阅读:44来源:国知局
一种抗菌型面料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面料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抗菌型面料。



背景技术:

面料是用于制造成衣、床上用品等产品的重要原材料。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衣物用品的舒适度及功能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随着人们对面料使用性能的要求越来越高。

公告号为cn206326940u的实用新型中国专利介绍了一种抗菌面料,由内而外依次包括内层、第一抗菌层和第二抗菌层,所述抗菌面料上设有依次贯穿所述内侧、所述第一抗菌层的通孔,所述第二抗菌层上设有位于所述通孔中的抗菌凸起,所述第一抗菌层由纳米银纤维纺织而成,所述第二抗菌层由纳米二氧化钛纤维纺织而成。

上述现有技术中,采用在内层上设置第一抗菌层,第一抗菌层中的纳米银离子溶出后能广谱抗菌,能直接进入菌体、迅速与氧代谢酶的巯基结合,使酶失活,具有优异的杀菌性能,但是只是采用单面进行抗菌,不能被正反两面设计使用,因而利用率相对较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抗菌型面料,使得该面料的衣物能够正反两面使用,提高了该面料的使用率,且进一步保证面料的抗菌作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抗菌型面料,包括基布层和抗菌层,所述抗菌层包括第一抗菌层和第二抗菌层,所述第一抗菌层和第二抗菌层分别设置在基布层的上端面和下端面上,所述第一抗菌层和第二抗菌层与基布层之间均设置有热熔胶层,所述基布层由第一经线和第一纬线以一上一下编织成平纹组织结构,所述第一抗菌层和第二抗菌层均由第二经线和第二纬线以一上二下斜纹组织,所述第二经线由羊毛纱和竹炭纤维加捻而成,所述第二纬线由聚酰胺纤维纱和银纤维加捻而成。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基布层的上端面和下端面分别设有第一抗菌层和第二抗菌层,使得该面料的衣物能够正反两面使用,提高了该面料的使用率,且进一步保证面料的抗菌作用,而且基布层通过第一经线和第一纬线以一上一下的方式编织成平纹组织结构,能够提高两者纱线的饱和度,使得第一经线和第一纬线的结合更加牢固稳定,而且第一抗菌层和第二抗菌层中的竹炭纤维和银纤维具备良好的抗菌效果,为该面料提高良好的抗菌作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经线包括经纱一和经纱二,所述经纱一和经纱二相互螺旋缠绕,所述第一纬线包括纬纱一和纬纱二,所述纬纱一和纬纱二相互螺旋缠绕。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经纱一和经纱二以及纬纱一和纬纱二均采用相互螺旋缠绕的方式进行编织,能够提高纱线的结合强度,减少纱线出现断丝的现象。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经纱一包括第一纱芯以及位于第一纱芯外侧的第一外层纱,所述第一外层纱以s捻包覆在第一纱芯上,所述纬纱一包括第二纱芯以及位于第二纱芯外侧的第二外层纱,所述第二外层纱以z捻包覆在第二纱芯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第一外层纱以s捻包覆在第一纱芯上,第二外层纱以z捻包覆在第二纱芯上,使得第一纬线和第二纬线,均具有良好的牢度和强度,能够提高面料的整体结构稳定性,提高面料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纱芯为真丝纤维,所述第一外层纱为涤纶纤维,所述第二纱芯为亚麻纤维,所述第二外层纱为大豆纤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真丝纤维具有良好的吸湿、透气效果,对皮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涤纶纤维强度高且弹性好,为真丝纤维提高保护,亚麻纤维具有保健、抗菌、抗静电,能够为穿着者提供相对应的保护,大豆纤维具有耐酸、耐碱等效果,与亚麻纤维结合使亚麻纤维能够较好的提供保护作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羊毛纱与竹炭纤维之间设置有加强纱一,所述加强纱一相互交错缠绕在羊毛纱与竹炭纤维之间,所述聚酰胺纤维纱和银纤维之间设置有加强纱二,所述加强纱二相互交错缠绕在聚酰胺纤维纱和银纤维之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羊毛纱与竹炭纤维之间相互交错缠绕的加强纱一以及聚酰胺纤维纱与银纤维之间相互交错缠绕的加强纱二,能够提高第二经线和第二纬线的纱线的结合强度,使得结构更加稳定,保证面料的抗菌效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加强纱一为聚丙烯纤维,所述加强纱二为聚酯纤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聚酯纤维和聚丙烯纤维均具备强度高、弹性好、且耐磨,能够进一步提高第二经线和第二纬线的结构强度。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通过在基布层的上端面和下端面分别设有第一抗菌层和第二抗菌层,使得该面料制成的衣物能够正反两面使用,提高了该面料的使用率,且进一步保证面料的抗菌作用,且通过第二经线和第二纬线内的编织结构,使得基布层上的两层抗菌层的结构能够更加稳定,从而能够提高面料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抗菌型面料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基布层的编织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一抗菌层和第二抗菌层的编织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一经线的编织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一纬线的编织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第二经线的编织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第二纬线的编织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经纱一的编织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纬纱一的编织结构示意图。

图中:1、基布层;2、第一抗菌层;3、第二抗菌层;4、热熔胶层;5、第一经线;6、第一纬线;7、第二经线;8、第二纬线;9、羊毛纱;10、竹炭纤维;11、聚酰胺纤维纱;12、银纤维;13、加强纱二;14、经纱一;15、经纱二;16、纬纱一;17、纬纱二;18、第一纱芯;19、第一外层纱;20、第二纱芯;21、第二外层纱;22、加强纱一。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一种抗菌型面料,参照图1、图3、图5、图6所示,包括基布层1和抗菌层,其中,抗菌层包括第一抗菌层2和第二抗菌层3,该第一抗菌层2和第二抗菌层3分别设置在基布层1的上端面和下端面上,并且第一抗菌层2与基布层1的上端面和第二抗菌层3与基布层1的下端面均通过热熔胶层4进行有效连接,保证两个抗菌层与基布层1连接的稳定性,将第一抗菌层2和第二抗菌层3均由第二经线7和第二纬线8以一上二下编织成斜纹组织,使得第一抗菌层2和第二抗菌层3所形成的织物表面柔和且光滑,能够提高该面料制成衣物的穿着舒适度,其中,第二经线7由羊毛纱9和竹炭纤维10加捻而成,第二纬线8由聚酰胺纤维纱11和银纤维12加捻而成,竹炭纤维10和银纤维12具备良好的抗菌效果,为该面料提供良好的抗菌作用,同时,羊毛纱9与竹炭纤维10之间设置有加强纱一22,该加强纱一22相互交错缠绕在羊毛纱9与竹炭纤维10之间,聚酰胺纤维纱11和银纤维12之间设置有加强纱二13,该加强纱二13相互交错缠绕在聚酰胺纤维纱11和银纤维12之间,通过该编织结构,能够提高第二经线7和第二纬线8的纱线结合强度,使得结构更加稳定,保证面料的抗菌效果,其中,加强纱一22采用聚丙烯纤维,加强纱二13采用聚酯纤维,由于聚酯纤维和聚丙烯纤维均具备强度高、弹性好、且耐磨,能够进一步提高第二经线7和第二纬线8的结构强度。

参照图1、图2、图4、图5、图8、图9所示,通过基布层1由第一经线5和第一纬线6以一上一下编织成平纹组织结构,该编织结构能够提高两者纱线结合的饱和度,使得第一经线5和第一纬线6的结合更加牢固稳定,从而提高该面料的整体结构强度,其中,第一经线5包括经纱一14和经纱二15,经纱一14和经纱二15相互螺旋缠绕编织在一起,第一纬线6包括纬纱一16和纬纱二17,纬纱一16和纬纱二17相互螺旋缠绕编织在一起,通过该结构的编织方式,能够提高纱线的结合强度,减少纱线出现断丝的现象,同时,经纱一14包括第一纱芯18以及位于第一纱芯18外侧的第一外层纱19,并且第一外层纱19通过s捻方式包覆在第一纱芯18上,纬纱一16包括第二纱芯20以及位于第二纱芯20外侧的第二外层纱21,并且第二外层纱21通过z捻方式包覆在第二纱芯20上,通过s捻和z捻的编织方式,使得第一纬线6和第二纬线8均具有良好的牢度和强度,能够提高面料的整体结构稳定性,提高面料的使用寿命,其中,第一纱芯18为真丝纤维,真丝纤维具有良好的吸湿、透气效果,对皮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第一外层纱19为涤纶纤维,涤纶纤维强度高且弹性好,为真丝纤维提高保护,第二纱芯20为亚麻纤维,亚麻纤维具有保健、抗菌、抗静电,能够为穿着者提供相对应的保护,第二外层纱21为大豆纤维,大豆纤维具有耐酸、耐碱等效果,与亚麻纤维结合使亚麻纤维能够较好的提供保护作用,通过上述纤维效果以及编织方式,使得基布层1具有抗菌、抗静电、耐酸、耐碱等功能,且结构结合度好。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