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涂膜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171334发布日期:2020-06-20 16:22阅读:319来源:国知局
一种涂膜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编织袋生产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涂膜机。



背景技术:

随着复合塑料编织布应用领域的不断扩大,很多产品,例如聚烯烃复合塑料编织广告布、聚烯烃复合塑料编织投影幕布、建筑屋面用复合塑料编织布等对于复合塑料编织布布面的强度以及密封性能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传统的塑料编织产品已经很难满足这些产品对于布面强度、防渗水以及防泄漏的要求。一般涂膜机采用两个平行设置的压辊对塑料编织原料和复合膜进行挤压成复合塑料编织布料,仅靠两个压辊进行一次挤压,涂膜效果不好,涂膜后的塑料编织布料强度不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涂膜机,其具有良好的涂膜效果,使得涂膜后的塑料编织布料强度更高,防渗水性以及防泄漏性更好。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涂膜机,包括机架,所述机架上沿物料前进方向依次设置有放料辊、第一导向辊组、涂膜辊组、第二导向辊组,所述第一导向辊组沿物料前进的方向交错设置有多个;所述涂膜辊组包括设于机架上的第一压辊、设于第一压辊靠近第一导向辊组一侧的冷却辊、设于第一压辊背离第一导向辊组一侧的第二压辊、设于第一压辊上方的挤出件;所述挤出件的出料口对准第一压辊和第二压辊中间的位置;所述第二压辊的底部设有第三压辊;所述冷却辊与第一压辊相贴合;所述第三压辊上设有用于调节第三压辊与第二压辊距离的调节装置;所述第一压辊和第二压辊通过驱动件驱动;所述驱动件包括设于第一压辊一端的第一齿轮、设于第二压辊一端且与第一齿轮啮合的第二齿轮、与第二齿轮轴心处固定连接的驱动电机。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经过第一压辊和第二压辊挤压涂膜后的效果不好,两种材料难以紧密贴合在一起,通过在第二压辊的下方设置第三压辊,连续经过两次挤压,使得两种材料贴合性更高,涂膜的效果更好。通过驱动件驱动第一压辊,使得第二压辊和第一压辊可以同时向两者相向的方向转动,从而能够将塑料编织布料基材和膜料挤压成型,更加方便,同步性更高。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调节装置包括设于机架上且竖直设置的两个丝杆、分别螺纹连接于两个丝杆上的两个滑座、设于两个丝杆上且靠近丝杆底部的蜗轮、转动设于机架上且与蜗轮啮合的蜗杆;两个所述丝杆分别位于机架宽度方向的两侧;所述丝杆的顶部位于第二压辊的下方;所述蜗杆一端连接有第一电机。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第一电机驱动蜗杆转动,与蜗杆啮合的蜗轮转动,从而带动丝杆转动,螺纹连接于丝杆上的滑座沿着丝杆的高度方向进行移动,从而能够调节第三压辊和第二压辊之间的距离,使得第二压辊和第三压辊能够更好地贴合,从而能够提高对膜料与塑料编织布料的挤压效果,使得两者的成膜效果更好,从而提高编织产品的防渗透性和提高产品的强度,使得产品的质量更高。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二导向辊组包括转动连接于机架上且靠近第二压辊的第一导向辊、设于第一导向辊背离第二压辊一侧且靠近机架底部的第二导向辊、设于机架上且平行布置的多个第三导向辊、设于第三导向辊背离第二导向辊一侧的第四导向辊;所述第二导向辊的下端面与第三导向辊的上端面处于同一水平面上;所述机架上且位于第三导向辊的上方设有限位架;所述第四导向辊的下表面与第二导向辊的下表面位于同一水平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多个导向辊,对编织产品成膜后进行散热,使得成膜性能更高,设置限位架,有利于提高对编织产品的输送,使得编织产品能够运输平稳。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机架上且背离第二导向辊组的一侧设有第一传动辊;所述机架上设有与第一传动辊间隔设置的第二传动辊;所述机架上设有支架;所述支架沿机架的宽度方向设置;所述支架上且靠近机架两侧的位置均设有用于切割余料的切刀组件;所述切刀组件包括设于支架上的刀架、转动设于刀架上且与第二传动辊外表面贴合的切刀;所述切刀的轴线与第二传动辊的轴线平行;所述机架上设有用于对余料进行导向的导料组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切刀组件,编织产品在成膜后,宽度方向的两边存在毛边,需要设置切刀组件对编织产品多余的余料进行切除,使得产品品质更好,利用辊的转动,使得切刀与其发生相对转动,能够更好地切除毛边,使得编织产品宽度方向的两侧平整度更高,质量更好。设置导料组件,便于将切除的余料进行有序地收集,不仅条理性好,还有利于对有用的余料进行回收利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导料组件包括设于机架宽度方向的两内侧壁且向靠近切刀组件延伸的两个安装架、设于安装架上且竖直设置的第一导向筒、设于机架外侧壁上的水平设置的第二导向筒、设于机架靠近第二导向筒一侧的收集装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第一导向筒和第二导向筒,便于将余料进行引导,使得收集装置能够更加方便地进行收集,结构简单,导出更加便捷。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收集装置包括固定架、设于固定架上且沿固定架长度方向设置的卷辊、设于固定架一侧的移动件;所述移动件包括水平设置的往复丝杆、螺纹连接于往复丝杆上的导向叉、设于固定架上且用于驱动往复丝杆的第二电机;所述往复丝杆沿固定架的长度方向设置;所述卷辊通过第三电机进行驱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第三电机驱动,对切除后的余料进行卷绕收集,设置往复丝杆和导向叉,使得余料能够均匀地缠绕于卷辊上,收集的效率高,且使用方便快捷,收集的效率更加高效,有利于减少工作时间。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刀架上且位于切刀两侧均设有压轮;所述压轮的轴线与第二传动辊的轴线平行;所述压轮与第二传动辊滚动配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压轮,有利于切刀进行切割工作,使得切割后的余料能够与编织产品迅速分开,使得切割更加平整。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压辊和第三压辊的周向均套设有辊套;两个所述辊套分别沿第一压辊和第三压辊的长度方向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压辊和第二压辊对编织布以及膜料进行挤压成膜时会受到整体震动的影响,第一压辊和第二压辊之间的间距会发生轻微变化,从而影响挤压效果,辊套的设置能够在第一压辊和第二压辊挤压时发生形变,而在两者间距发生变化时,能通过辊套的恢复形变弥补这一变化,保障了对编织布的挤压效果,使得成膜效果更好,从而涂膜后的塑料编织布强度更高,防渗效果更好。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为:

通过在第二压辊的下方设置第三压辊,连续经过两次挤压,使得两种材料贴合性更高,涂膜的效果更好。通过驱动件驱动第一压辊,使得第二压辊和第一压辊可以同时向两者相向的方向转动,从而能够将塑料编织布料基材和膜料挤压成型,更加方便,同步性更高;

通过第三电机驱动,对切除后的余料进行卷绕收集,设置往复丝杆和导向叉,使得余料能够均匀地缠绕于卷辊上,收集的效率高,且使用方便快捷,收集的效率更加高效,有利于减少工作时间;

设置辊套,能通过辊套的恢复形变弥补这一变化,保障了对编织布的挤压效果,使得成膜效果更好,从而涂膜后的塑料编织布强度更高,防渗效果更好。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的驱动件结构示意图;

图3是实施例的调节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1中a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5是实施例的收集装置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机架;11、限位架;12、第一传动辊;13、第二传动辊;14、支架;15、导料组件;151、第一导向筒;152、第二导向筒;153、安装架;16、冷却辊;2、放料辊;3、第一导向辊组;4、涂膜辊组;41、第一压辊;42、第二压辊;43、第三压辊;431、辊套;44、挤出件;5、第二导向辊组;51、第一导向辊;52、第二导向辊;53、第三导向辊;54、第四导向辊;6、驱动件;61、第一齿轮;62、第二齿轮;63、驱动电机;7、调节装置;71、丝杆;72、滑座;73、蜗轮;74、蜗杆;75、第一电机;8、切刀组件;81、刀架;82、切刀;83、压轮;9、收集装置;91、固定架;92、卷辊;93、移动件;931、往复丝杆;932、导向叉;933、第二电机;94、第三电机。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涂膜机,包括机架1。机架1上沿物料前进方向依次安装有放料辊2、第一导向辊组3、涂膜辊组4、第二导向辊组5。放料辊2、第一导向辊组3、涂膜辊组4、第二导向辊组5的轴线方向均平行于机架1的宽度方向。塑料编织布料绕卷于放料辊2上。第一导向辊组3沿物料前进的方向交错设置有多个。

如图2所示,涂膜辊组4包括安装于机架1上的第一压辊41、安装于第一压辊41靠近第一导向辊组3一侧的冷却辊16、安装于第一压辊41背离第一导向辊组3一侧的第二压辊42、安装于第一压辊41上方的挤出件44(如图1所示),挤出件44安装于机架1的一侧,且其出料口向第一压辊41和第二压辊42中间的位置延伸。第一压辊41和第二压辊42通过驱动件6驱动。驱动件6包括安装于第一压辊41一端的第一齿轮61、安装于第二压辊42一端且与第一齿轮61啮合的第二齿轮62、与第二齿轮62轴心处固定连接的驱动电机63。驱动电机63安装于机架1的外侧壁上。第二压辊42的底部还安装有与其贴合的第三压辊43。第一压辊41和第三压辊43的周向套设有辊套431,辊套431优先采用橡胶材质。

如图3所示,第三压辊43上的两端安装有调节装置7,该调节装置7用于调节第三压辊43与第二压辊42距离。调节装置7包括安装于机架1上且竖直设置的两个丝杆71、分别螺纹连接于两个丝杆71上的两个滑座72、固定安装于两个丝杆71上且靠近丝杆71底部的蜗轮73、转动设于机架1上且与蜗轮73啮合的蜗杆74。两个丝杆71分别位于机架1宽度方向的两侧,丝杆71的顶部位于第二压辊42的下方。蜗杆74一端连接有第一电机75,且蜗轮73的轴线与丝杆71的轴线重合。

如图2所示,第二导向辊组5包括转动连接于机架1上且靠近第二压辊42的第一导向辊51、安装于第一导向辊51背离第二压辊42一侧且靠近机架1底部的第二导向辊52、安装于机架1上且平行布置的多个第三导向辊53、安装于第三导向辊53背离第二导向辊52一侧的第四导向辊54。第二导向辊52的下端面与第三导向辊53的上端面处于同一水平面上,机架1上且位于第三导向辊53的上方安装有水平设置的限位架11,且限位架11的下端面位于塑料编织布料的上方。第四导向辊54的下表面与第二导向辊52的下表面位于同一水平面。

机架1上且背离第二导向辊组5的一侧安装有第一传动辊12,机架1上还安装有与第一传动辊12间隔设置的第二传动辊13。机架1上沿其宽度方向安装有支架14。

如图4所示,支架14上且靠近机架1两侧的位置均安装有切刀组件8,该切刀组件8用于切割塑料编织布料的毛边余料。切刀组件8包括安装于支架14上的刀架81、转动安装于刀架81上且与第二传动辊13外表面贴合的切刀82。切刀82的轴线与第二传动辊13的轴线平行,机架1上安装有用于对余料进行导向的导料组件15。刀架81上且位于切刀82两侧均安装有压轮83,压轮83的轴线与第二传动辊13的轴线平行,且压轮83与第二传动辊13滚动配合。

如图5所示,导料组件15包括分别安装于机架1宽度方向的两内侧壁且向靠近切刀组件8延伸的两个安装架153、安装于安装架153上且竖直设置的第一导向筒151、安装于机架1外侧壁上且水平设置的第二导向筒152、安装于机架1靠近第二导向筒152一侧的收集装置9。

收集装置9包括固定架91、安装于固定架91上且沿固定架91长度方向设置的卷辊92、安装于固定架91一侧的移动件93。移动件93位于机架1和卷辊92之间的位置。移动件93包括水平设置的往复丝杆931、螺纹连接于往复丝杆931上的导向叉932、安装于固定架91上第二电机933。往复丝杆931沿固定架91的长度方向设置,且往复丝杆931通过第二电机933驱动,卷辊92通过第三电机94进行驱动。

本实施例在使用时,编织好的塑料编织布料从放料辊2平稳放出,经过第一导向辊组3后,绕卷于第一压辊41的上表面,同时挤出机对准第一压辊41和第二压辊42之间的位置,通过驱动电机63驱动第一压辊41,使得第一压辊41上的第一齿轮61转动,与第一齿轮61啮合的第二齿轮62转动,第一压辊41和第二压辊42同时向两者相向的方向转动,从而将膜料与塑料编织布料进行挤压成膜后,复合的塑料编织布料继续被传送到第二压辊42和第三压辊43之间,进行二次挤压成型。再经过第二导向辊组5进行传输到第二传动辊13处时,安装于支架14上的切刀组件8对复合后的塑料编织布料的毛边进行去除。毛边绕卷到第二传动辊13的下方,穿设于第一导向筒151内再从第二导向筒152穿出绕卷于卷辊92上,通过第二电机933驱动往复丝杆931转动,从而使得导向叉932沿着往复丝杆931的长度方向进行往复移动,使得余料能够均匀地缠绕于卷辊92上进行收集。切割毛边后的复合塑料编织布料进行收集。

通过第一电机75驱动蜗杆74转动,与蜗杆74啮合的蜗轮73转动,从而带动丝杆71转动,螺纹连接于丝杆71上的滑座72沿着丝杆71的高度方向进行移动,从而能够调节第三压辊43和第二压辊42之间的距离,使得第二压辊42和第三压辊43能够更好地贴合。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