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传统射箭的拇指勾弦护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526716发布日期:2020-10-17 01:12阅读:320来源:国知局
用于传统射箭的拇指勾弦护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传统射箭器材技术领域,更具体的说是涉及用于传统射箭的拇指勾弦护具。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传统文化的复兴,喜爱传统弓箭文化并投身其中的人越来越多,传统射箭是指借助弓的弹力将箭射出,传统弓箭在伴随人类发展的漫长历史进程中,射箭的方法也伴随着制造弓箭的材料、射箭的目的而发生着变化。射箭方法的变化,推动了射箭时所用防护用具的变化。

目前传统射箭勾弦拇指的护具主要有上述韘、抉、扳指三种。

韘,为了解决弓弦对勾弦拇指的压迫,采取了弦槽勾弦的设计方法,弦不与手指直接接触,不会被弓弦勒痛,这是该结构的优点。但,站在今天我们掌握的射箭理论和实践上看其缺点,其整体结构后部偏高,勾弦时拇指第一关节面要承受压力,长期射箭会造成关节膨大。

抉,整体后部变矮,解决了韘的问题,但取消了弦槽勾弦的设计。直接用底部勾弦,造成弦与手指直接接触,勾弦角度掌握必须非常准确,否则弦就勒手指,造成疼痛。作为普通射箭爱好者,从开始射箭到能掌控勾弦角度,需要长期大量的练习体悟,抉不能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

扳指,最简单的桶状结构。蕴含着最精妙的射法,但其对普通射箭爱好者也最不友好。它集合了韘对关节的影响,抉底勾弦对勾弦拇指的压迫以及走火,扰弦等众多问题。

因此,如何提供一种射箭时不会对拇指关节造成伤害,不会对勾弦拇指造成压迫,使射箭更舒适的拇指勾弦护具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传统射箭的拇指勾弦护具。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传统射箭的拇指勾弦护具,包括,护具本体以及用于勾弦的弦槽,所述护具本体为筒形,其上具有贯穿所述护具本体并用于套入拇指的通孔,所述通孔从拇指套入一端至伸出一端依次为入口区、内孔区、出口区,所述弦槽设置于所述护具本体的外侧面,且弦槽的中心线方向与所述护具本体轴向相垂直。

经由上述的技术方案可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公开提供了一种用于传统射箭的拇指勾弦护具。本实用新型弦槽的设计使弦与勾弦拇指不需要直接接触,解除了射箭开弓时弦对手指的压迫,消除了勾弦时,手指的痛感,使人们可以进行大量的射箭练习和精确的瞄准;同时,弦槽的中心线方向与所述护具本体轴向相垂直,弦槽勾弦时的动作完全符合拇指关节的运动结构,即使长期大量射箭也不会对拇指关节造成伤害,且也有利于射箭的精准。

进一步的,所述通孔自入口区至出口区的水平方向截面均为椭圆形。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产生的有益效果是,椭圆形的内孔为拇指弯曲留出了形变空间,勾弦拇指用力也不会受到内壁的挤压而造成疼痛。

进一步的,所述通孔的入口区和出口区的两侧均外扩设置,其一侧外扩的延长线方向为远离穿过所述通孔的拇指的指肚侧,另一侧外扩的延长线方向为远离穿过所述通孔的拇指的指背侧。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产生的有益效果是,入口区与出口区的两侧均外扩设置,更符合射箭时勾弦手的形态,避免了手与内壁的挤压,使射箭更舒适。

进一步的,所述弦槽设置于所述护具本体外侧面自所述通孔出口区至入口区方向二分之一至四分之三处。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产生的有益效果是,弦槽开设的位置是经过大量实践获得,既利于开弓勾弦用力,又利于射箭撒放的干净利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附图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结构示意图。

图2附图为剖视图结构示意图。

图3附图为俯视图结构示意图。

图4附图为立体图结构示意图。

图5附图为不同角度的立体图结构示意图。

图6附图为佩戴示意图。

其中:

1、护具本体;2、弦槽;3、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参见图1-5,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用于传统射箭的拇指勾弦护具,包括,护具本体1以及用于勾弦的弦槽2,护具本体1为筒形结构,其上具有贯穿护具本体1并用于套入拇指的通孔3,通孔3从拇指套入一端至伸出一端依次为入口区、内孔区、出口区,弦槽2设置于护具本体1的外侧面,且弦槽2的中心线方向与护具本体1轴向相垂直。

为了更好的保护勾弦的拇指,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些实施例,参见图3,通孔3自入口区至出口区的水平方向截面均为椭圆形,拇指的横截面结构近似椭圆形,这样的设计完全符合拇指的自然形状,椭圆形的内孔为拇指的弯曲留出了形变空间,勾弦拇指用力也不会受到内壁的挤压而造成疼痛。

参见图1-2,通孔3的入口区和出口区的两侧均外扩设置,其一侧外扩的延长线方向为远离穿过通孔3的拇指的指肚侧,另一侧外扩的延长线方向为远离穿过通孔3的拇指的指背侧。

参见图1-2,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弦槽设置位置的一种实施例,具体的弦槽3设置于护具本体外侧面自通孔出口区至入口区方向三分之二处;弦槽的位置开高了,勾弦拇指开弓时需要付出很大的力量,也必然会在撒放时阻碍放箭,自己跟自己的力量较劲;位置开低了,撒放的时候,弓弦会被勾弦拇指指肚部分的护具向外扰动,直接影响射箭的准度;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弦槽开设的位置经过大量实践获得,既利于开弓勾弦用力,又利于射箭撒放的干净利落。

其工作原理是:在护具本体1的外侧面上设置有弦槽2,射箭时,弦槽2直接接触弦进行开弓射箭练习,弦槽2的设计使弦与勾弦拇指不需要直接接触,解除了射箭开弓时弦对手指的压迫,弦槽开设的位置也经过大量实践获得,既利于开弓勾弦用力,又利于射箭撒放的干净利落;弦槽2中心线方向与护具本体1的轴向相垂直,弦槽2勾弦时,勾弦拇指的运动完全符合拇指关节的运动结构,勾上弦后,自然形成的勾弦手状态也符合了射箭口诀的要求,保证了长期大量射箭也不会对拇指关节造成伤害,同时,射箭方法的正确,也非常利于射箭的精准,通孔3自入口区至出口区的水平方向截面均为椭圆形,勾弦时拇指形变也不会造成内壁的挤压,更好的保护了勾弦的拇指,通孔3的入口区和出口区的两侧均外扩设置,其一侧外扩的延长线方向为远离穿过通孔3的拇指的指肚侧,另一侧外扩的延长线方向为远离穿过通孔3的拇指的指背侧,这种设计更加符合射箭时勾弦手的形态,避免拇指与内壁的挤压,使射箭更舒适。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