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散射射鱼抢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243606发布日期:2020-09-15 19:59阅读:1598来源:国知局
一种散射射鱼抢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捕鱼装置,特别是一种散射射鱼抢。



背景技术:

随着现代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经常到户外找些放松压力的活动,呼吸新鲜空气,运动一下身体,户外用类似射击的方式捕鱼便是其中之一。目前的户外射鱼装备,都是以发射鱼镖的形式捕杀鱼类,存在以下主要缺陷:

1、单只鱼镖射击时要求准确度高,射击时只要稍有误差,便无法射中目标,即捕捉鱼的成功率极低;

2、射鱼镖安全性差,容易出现鱼镖滑脱的情况造成人身伤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散射射鱼抢,解决背景技术中所述的问题。即提供一种安全稳定的能发射多个鱼镖的散射射鱼抢,能够极大的提高捕鱼的成功率。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散射射鱼抢,如图1、图2、图3及图8所示,包括发射体和枪体。

发射体包括圆柱外形的中心体1,中心体1的前端通过螺纹安装主镖刺13,中心体1的内部为左端封闭的圆柱形空心体3,圆柱形中心体外侧沿轴向加工4~8个沟槽,在每个沟槽两侧面上设有滑槽10,副镖刺15通过转轴18嵌入滑槽10内,并可以在滑槽10内轴向移动;

中心体1的后部设有定位环2,定位环2的后端部直径减小处与枪体相应构件接触。

副镖刺15的中部内侧制有凸起21,当副镖刺15处于收拢状态时,凸起21嵌入中心体1的左面圆周上的凹槽内。

在空心体3左端安装小弹簧11,小弹簧11的右端抵在圆柱体9上。

在圆柱形空心体3的中部嵌入定位体19并固定,在靠近中心体1的尾部处嵌入卡柱6并固定,在卡柱6的左侧中心体1上设有保险插孔7,推杆4穿过卡柱6及定位体19的中心孔后,与圆柱体9相连接。

圆柱体9可以在空心体3内轴向滑动,中心体1上对应副镖刺15的方向上制有狭缝8,狭缝8的长度与圆柱体9轴向移动的长度范围相同,并在对应的副镖刺15内侧制有同样宽度的滑槽16,滑槽16靠近凸起21的一侧较深,靠近转轴18的一侧较浅。

圆柱体9的左端部安装有滑杆17,滑杆17通过狭缝8探入滑槽16内,当圆柱体9带动滑杆17位于空心体3左侧时,滑杆17的顶部没有与滑槽16的底部接触,副镖刺15处于收拢状态,当圆柱体9带动滑杆17向右移动时,滑杆17的顶部与滑槽16的底部逐渐接触,开始将副镖刺15顶起,副镖刺15前端向外打开呈辐射状,当圆柱体9带动滑杆17右移至与定位体19接触时,滑杆17推动转轴18脱离滑槽10,副镖刺15脱离中心体1的束缚。

推杆4的右侧表面上固定有弹簧片5,当用手推动推杆4使得圆柱体9压缩小弹簧11移动至最左端松手后,弹簧片5划过卡柱6后右端部卡在卡柱6上,推杆4不能再轴向移动,此时推杆4的右端部距中心体1的右端面有2~3毫米距离。

所述的中心体1用优质工程塑料制成,主镖刺13和副镖刺15均用金属制成,主镖刺13和副镖刺15上带有倒刺14,中心体1的尾部还设有接线孔20;所述的副镖刺15内侧中部通过丝线12连接在中心体1的左端面上。

所述的枪体,包括枪管22、长孔23、保险插24、击发器25、鱼线轮26、蓄能弹簧27、枪柄28、扳机29、手柄30、弹性夹31、枪栓32;

枪管22的后端上部安装鱼线轮26,枪管22后端为枪柄28。

所述的蓄能弹簧27安装在枪管22的右端内部,蓄能弹簧27的左端和圆柱形击发器25连接,击发器25的左端处枪管22下方设有扳机29,枪栓32穿过长孔23和击发器25连接,拉动枪栓32沿长孔23向后滑动,带动击发器25压缩蓄能弹簧27,当扳机29右端卡住击发器25时,使得击发器25压缩蓄能弹簧27处于最右端位置处。

所述的扳机29的结构原理如图7所示,左卡环33及右卡环34上端部左侧向内为斜面,铰链杆36分别与左卡环33及右卡环34铰链接,左卡环33及右卡环34上端由扳机弹簧35向内部拉近,下部通过销轴37连在一起,当向后搬动扳机29时,在杠杆力作用下右卡环34下端的长形孔在销轴37上滑动,则左卡环33及右卡环34上端向外张开,松开开扳机29后,左卡环33及右卡环34回复原来的位置。

手柄30结构如图10所示,通过卡环38安装于长孔23内的槽39内,弹簧40将手柄30向外弹起,压动手柄30可在卡环38内滑动。

所述的枪管22的右侧还依次设有保险插24及弹性夹31,发射体从枪管22前端装入后,将定位环2嵌入到弹性夹31内夹住,并将保险插24从上部压下,插入发射体上的保险插孔7内,保险插24将卡在卡柱6上的弹簧片5压缩的同时,将发射体固定在枪管之内。

由上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散射射鱼抢,蓄势能量足,安全稳定,在发射体射出后,所有副镖刺15会脱离中心体1向外飞出,飞出的范围大小由丝线12的长度决定,可以捕捉到近处以及远处水中的鱼类,并能够极大的提高捕鱼的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散射射鱼抢副镖刺打开时发射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散射射鱼抢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散射射鱼抢副镖刺收拢时发射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散射射鱼抢发射体a-a剖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散射射鱼抢发射体b向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散射射鱼抢圆柱体与滑杆的结构关系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散射射鱼抢扳机结构原理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散射射鱼抢发射体与枪体连接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散射射鱼抢保险插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散射射鱼抢手柄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中:1、中心体,2、定位环,3、空心体,4、推杆,5、弹簧片,6、卡柱,7、保险插孔,8、狭缝,9、圆柱体,10、滑槽,11、小弹簧,12、丝线,13、主镖刺,14、倒刺,15、副镖刺,16、滑槽,17、滑杆,18、转轴,19、定位体,20、接线孔,21、凸起,22、枪管,23、长孔,24、保险插,25、击发器,26、鱼线轮,27、蓄能弹簧,28、枪柄,29、扳机,30、手柄,31、弹性夹,32、枪栓,33、左卡环,34、右卡环,35、扳机弹簧,36、铰链杆,37、销轴,38、卡环,39、槽,40、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的实施方式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一种散射射鱼抢,如图1、图2、图3及图8所示,包括发射体和枪体。

发射体包括圆柱外形的中心体1,中心体1的前端通过螺纹安装主镖刺13,中心体1的内部为左端封闭的圆柱形空心体3,圆柱形中心体外侧沿轴向加工4~8个沟槽,在每个沟槽两侧设有滑槽10,副镖刺15通过转轴18嵌入滑槽10内,并可以在滑槽10内轴向移动;

中心体1的后部设有定位环2,定位环2的后端部直径减小处与枪体相应构件接触。

副镖刺15的中部内侧制有凸起21,当副镖刺15处于收拢状态时,凸起21嵌入中心体1的左面圆周上的凹槽内。即中心体1向前的力可以通过凸起21作用在副镖刺15上。

在空心体3左端安装小弹簧11,小弹簧11的右端抵在圆柱体9上,在圆柱形空心体3的中部嵌入定位体19并固定,在靠近中心体1的尾部处嵌入卡柱6并固定,在卡柱6的左侧中心体1上设有保险插孔7,推杆4穿过卡柱6及定位体19的中心孔后,与圆柱体9相连接。

圆柱体9可以在空心体3内轴向滑动,中心体1上对应副镖刺15的方向上制有狭缝8,狭缝8的长度与圆柱体9轴向移动的长度范围相同,并在对应的副镖刺15内侧制有同样宽度的滑槽16,滑槽16靠近凸起21的一侧较深,靠近转轴18的一侧较浅。

圆柱体9的左端部安装有滑杆17,滑杆17通过狭缝8探入滑槽16内,当圆柱体9带动滑杆17位于空心体3左侧时,滑杆17的顶部没有与滑槽16的底部接触,副镖刺15处于收拢状态,当圆柱体9带动滑杆17向右移动时,滑杆17的顶部与滑槽16的底部逐渐接触,开始将副镖刺15顶起,副镖刺15前端向外打开呈辐射状,当圆柱体9带动滑杆17右移至与定位体19接触时,滑杆17推动转轴18脱离滑槽10,副镖刺15脱离中心体1的束缚。

推杆4的右侧表面上固定有弹簧片5,当用手推动推杆4使得圆柱体9压缩小弹簧11移动至最左端松手后,弹簧片5划过卡柱6后右端部卡在卡柱6上,推杆4不能再轴向移动,此时推杆4的右端部距中心体1的右端面有2~3毫米距离。

所述的中心体1和副镖刺15均用金属制成,中心体1的尾部还设有接线孔20;所述的副镖刺15内侧中部通过丝线12连接在中心体1的左端面上。

所述的枪体,包括枪管22、长孔23、保险插24、击发器25、鱼线轮26、蓄能弹簧27、枪柄28、扳机29、手柄30、弹性夹31、枪栓32;

枪管22的后端上部安装鱼线轮26,枪管22后端为枪柄28。

所述的蓄能弹簧27安装在枪管22的右端内部,蓄能弹簧27的左端和圆柱形击发器25连接,击发器25的左端处枪管22下方设有扳机29,拉动枪栓32沿长孔23向后滑动,带动击发器25压缩蓄能弹簧27,当扳机29右端卡住击发器25时,使得击发器25压缩蓄能弹簧27处于最右端位置处。

所述的扳机29的结构原理如图7所示,左卡环33及右卡环34上端部左侧向内为斜面,铰链杆36分别与左卡环33及右卡环34铰链接,左卡环33及右卡环34上端由扳机弹簧35向内部拉近,下部通过销轴37连在一起,当向后搬动扳机29时,在杠杆力作用下左卡环33及右卡环34上端向外张开,松开开扳机29后,左卡环33及右卡环34回复原来的位置。

发射体装入枪管22内必须要有保险装置,否则在使用过程中发生意外滑脱或发射的情况,会引起意外伤人的情况。所以枪管22的右侧还依次设有保险插24及弹性夹31,发射体从枪管22前端装入后,将定位环2嵌入到弹性夹31内夹住,并将保险插24从上部压下,插入发射体上的保险插孔7内,将发射体固定在枪管之内。同时将卡在卡柱6上的弹簧片5压缩,使得枪体击发后,弹簧11能推动圆柱体9、滑杆17及推杆4右移,使得副镖刺15从滑槽10内滑出,以辐射状向外飞出,但是又被丝线12拉住,在一定范围内射向水中的鱼,形成散射射鱼抢。

保险插24可以制成具有弹性得夹子,可以卡在枪管22内任一位置而不松脱,上部制成圆滑锥面,保险插孔7上部亦为圆滑锥面,且锥角度较大,这样即使保险插孔7与保险插24没有完全对正也可以顺利插入孔内起到保险作用。弹性夹31既可以在安装发射体时起到定位夹紧作用,又可以在发射时,使得发射体挣脱夹紧力而产生爆发力,运行平稳。

具体操作过程

首先将鱼线轮26上的鱼线穿过枪管22上部的孔洞与中心体1尾部接线孔20连接,然后将副镖刺15向内收拢,凸起21卡在中心体1的左面凹槽内,推动推杆4向前,使得圆柱体9压缩小弹簧11,推杆4移动到弹簧片5越过卡柱6后松开手,推杆4被卡柱6卡住即可。

拉动枪栓32沿长孔23向后滑动,带动击发器25压缩蓄能弹簧27,当击发器25外缘撞击到扳机29时,使得左卡环33及右卡环34上端向外张开,击发器25滑过卡环后,左卡环33及右卡环34回复原来的位置,将击发器25挡住,蓄能弹簧27被压缩进入准备射击状态。

将发射体从枪管22前端装入后,压住手柄30,使得手柄30的前端卡在定位环2的前端面上,将定位环2嵌入到弹性夹31内夹住,松手后将手柄30置于长孔23的前部即可。

将保险插24从上部压下,可将发射体固定在枪管22之内,保险插24从上部插入发射体上的保险插孔7内的同时,将卡在卡柱6上的弹簧片5压缩,此时小弹簧11推动圆柱体9、滑杆17右移2~3毫米距离,使得弹簧片5退至卡柱6的内孔,并且推杆4右端抵在击发器25端面上,完成击发发射体的准备工作。

射击时,首先将保险插24向上拉出,对准目标后扣动扳机29,击发器25在蓄能弹簧27的恢复力作用下,撞击中心体1的右端部,中心体1又通过凸起21将力作用在副镖刺15上,使得发射体挣脱弹性夹31的夹紧力而飞出枪管22。发射体在运行中小弹簧11推动圆柱体9、滑杆17及推杆4右移,滑杆17在副镖刺15的滑槽16内划过,将副镖刺15逐渐顶起,副镖刺15前端向外打开呈辐射状,当滑杆17右移至与定位体19接触时,滑杆17已和滑槽16的右端部接触,并将转轴18推出滑槽10,即副镖刺15脱离了中心体1的束缚向四周射出,并且因为副镖刺15用丝线12连接在中心体1的左端面上,所以主镖刺13、副镖刺15在一定范围内射向水中的鱼,形成散射射鱼抢。

发射体射出去后,可以通过渔线轮26带动渔线将发射体收回。

由上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散射射鱼抢具有如下特点:

1、蓄势能量足:蓄能弹簧27采用倔强系数较大的弹簧制作而成;

2、安全稳定:采用保险插24插入发射体上的保险插孔7内,可将发射体固定在枪管22之内,即使误动作勾动扳机29,发射体也不会射出。

3、提高捕鱼的成功率:一般射鱼枪均为单体鱼镖,即只有一个镖刺,射出后只要有小的误差即会失败,一般射鱼枪的射中率不到30%,本设计中,由于采用发射捕鱼网,捕捉目标范围可以扩大十几倍,所以可以极大提高捕鱼的命中率,捕鱼命中率可高达90%以上,即使射击时有一定误差,也可捕获目标。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披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