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反应堆堆芯熔体定位冷却系统的导向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848998发布日期:2022-04-30 03:22阅读:142来源:国知局

1.本发明涉及用于定位和冷却核反应堆堆芯熔体的系统,旨在定位严重的超出设计的事故。特别是用于将核反应堆堆芯的熔体引导到熔体捕集器中的装置。
2.最大的辐射危害是核心熔毁事故,这可能发生在核心冷却系统的多次故障期间。
3.在这种事故中,熔化反应堆结构和反应堆容器的核心熔体(corium)流动超过其极限。而且,由于残留在其中的余热产生,它可以违反核电站的密封外壳的完整性

放射性产品释放到环境中的最后一道屏障。
4.为了避免这种情况,有必要对从反应器容器中流出的堇青石进行定位,并确保其持续冷却,直至所有堇青石组分的完全结晶。该功能由熔体捕集器执行,在核心熔体进入熔体后,通过冷却和随后的熔体结晶,防止损坏核反应堆的密封外壳,从而保护人口和环境免受核反应堆严重事故中的辐射照射。
5.在反应堆容器熔化后,核心熔体进入引导装置,该引导装置通常制成安装在悬臂桁架上的漏斗形式,并设计成改变熔体的移动方向,从其从反应堆容器流出的地方朝向反应堆腔体轴线,以确保熔体进入服务地点。通过服务区域燃烧,熔体进入熔体捕集器,在那里它与填料相互作用,逐渐升温熔体捕集器的主体。与此同时,当反应器容器熔化时,可能发生本体底部的完全分离,结果是反应器容器底部落在导向装置上,显著减少或完全阻断熔体流入熔体捕集器。这可导致熔体在引导装置的区域中积聚,熔体温度的升高,干保护基和周围结构混凝土的燃烧,干保护塌陷到熔体中,蛇纹石干保护混凝土与熔体的化学作用产生大量氢气、其他不可冷凝气体和气溶胶,大量氢气的产生、其他不可冷凝气体和气溶胶的形成导致氢气爆炸的风险显着增加以及安全壳中超设计的压力上升,结果是可能导致安全壳的破坏和在安全壳外释放大量放射性裂变产物。


背景技术:

6.有一个已知的引导装置[1](rf专利2253914号,2003年8月18日的优先权),用于定位和冷却核反应堆核心熔体的系统,安装在反应堆容器底部下,搁在悬臂桁架上,以漏斗的形式制成,由圆柱形和圆锥形部分组成,其表面覆盖有耐热混凝土,在圆锥形部分的中心有一个孔。
[0007]
导向装置的一个缺点是圆锥形和圆柱形部分的壁的热绝缘性不足。在底部被全截面分离时岩心熔体从反应堆容器快速进入的情况下,考虑到反应堆容器内部的残余压力产生的加速度并考虑到在移动过程中分离的底,这可导致芯熔体在引导装置的圆锥形部分的区域中积聚并且因此导致该区域中的温度升高。 温度的升高不仅会导致锥形壁的熔化,而且还会导致导向装置的圆柱形部分的熔化,其结果是,核心的熔体进入熔体陷阱之外,即进入建筑和蛇纹石混凝土,当被破坏时,会形成大量的氢气和不可冷凝气体,从而导致氢气爆炸的风险和密封壳内的超设计压力上升。这可能导致安全壳的破坏和在密封外壳外释放出大量的放射性裂变产物。
[0008]
引导装置的另一个缺点是缺少用于重新分配(对齐方式)芯熔体的喷射流的机构。
这导致这样一个事实,即冲击热和机械载荷集中在圆柱形部分的上部和中部区域。冲击热负荷和机械负荷的集中会导致导向装置的破坏和核心熔体进入建筑和蛇纹石混凝土,随后它们的破坏和氢气和不可冷凝气体的形成,导致氢气爆炸的危险和密封壳内超设计压力上升。这可能导致安全壳的破坏和在密封外壳外释放出大量的放射性裂变产物。
[0009]
已知一种引导装置[2](熔体定位装置,第七届国际科学和实用会议“用水-水动力反应堆确保核电站的安全”,“gidropress”国防设计局,波多尔斯克,2011年5月17-20日)的核反应堆核心熔体定位和冷却系统,由圆柱形部分和圆锥形部分组成,中心有一个孔,动力肋从中心孔延伸到圆柱形部分的边界。
[0010]
导向装置的一个缺点是圆锥形和圆柱形部分的壁的热绝缘性不足。在底部被全截面分离时岩心熔体从反应堆容器快速进入的情况下,考虑到反应堆容器内部的残余压力产生的加速度并考虑到在移动过程中分离的底,这可导致芯熔体在引导装置的圆锥形部分的区域中积聚并且因此导致该区域中的温度升高。 温度的升高不仅会导致锥形壁的熔化,而且还会导致导向装置的圆柱形部分的熔化,从而导致氢气爆炸的风险和密封外壳中超设计的压力上升。这可能导致安全壳的破坏和在密封外壳外释放出大量的放射性裂变产物。
[0011]
引导装置的另一个缺点是缺少用于重新分配(平整度)芯熔体的喷射流的机构。这导致这样一个事实,即冲击热和机械载荷集中在圆柱形部分的上部和中部区域。冲击热负荷和机械负荷的集中会导致导向装置的破坏和核心熔体进入结构混凝土和蛇纹石混凝土,然后它们的破坏和氢气和不可凝气体的形成,从而导致氢气爆炸和密封壳内压力上升的风险。这可能导致安全壳的破坏和在密封外壳外释放出大量的放射性裂变产物。
[0012]
与所要求保护的发明最接近的是导向装置[3,4,5][rf专利2576516号,2014年12月16日的优先权;rf专利2576517号,2014年12月16日的优先权;rf专利2575878号,2014年12月16日的优先权]用于核反应堆堆芯熔体定位和冷却的系统,由圆柱形部分和圆锥形部分组成,其中心有一个孔,动力肋从中心孔延伸到圆柱形部分的上边缘,并将圆柱形和圆锥形部分划分为覆盖有牺牲层和耐热混凝土层的扇区。
[0013]
这样的引导装置被设计成在反应器被破坏或熔化后引导芯(熔体)进入熔体捕集器,保持内部装置、燃料组件和反应器容器底部的大尺寸碎片不落入熔体捕集器,保护悬臂桁架及其通信在熔体从反应器容器进入熔体捕集器时不被破坏,保护反应堆坑不与核心的熔体直接接触。
[0014]
动力肋与熔体一起固定反应堆容器的底部,不允许底部在其破坏或严重塑性变形的过程中阻塞通道段并破坏熔体径流的过程。
[0015]
牺牲混凝土,溶解在核心的熔体中,在形成堵塞物期间(当熔体在一个或多个扇区中凝固时)在导板的扇区中提供通道段的增加,这防止过热和破坏动力肋,即完全阻塞通道段,并因此破坏导板。耐热混凝土提供结构强度,同时减少牺牲混凝土的厚度。这种混凝土保护底层设备免受熔体的冲击,防止熔体熔化或破坏导板。
[0016]
该引导装置的一个缺点是两层牺牲混凝土不能在同时进入大量熔融金属和氧化物的情况下在引导板的扇区中增加通道截面,例如当反应堆容器的底部被全截面撕裂或其扇区破坏时。在这种情况下,两种类型的过热熔体(金属和氧化物)与牺牲混凝土(基于铝和铁氧化物)的同时相互作用将导致氧气的快速释放,快速氧化,气溶胶和熔渣形成,由于牺牲混凝土与熔体的金属和氧化物组分相互作用的热蒸汽-气体和气溶胶产物上升,并且它
们的运动是针对熔体流动的,因此在反应堆容器底部和耐热混凝土(基于氧化铝)之间的强烈拥挤空间中形成泡沫牺牲混凝土的流体力阻塞,阻止了熔体的运动。当形成停滞区时,耐热混凝土迅速过热并与熔体组分发生化学反应,增加了蒸汽-气体-气溶胶逆流。
[0017]
导向装置的另一个缺点是圆锥形和圆柱形部分的壁的热绝缘性不足。在底部被全截面分离时岩心熔体从反应堆容器快速进入的情况下,考虑到反应堆容器内部的残余压力产生的加速度并考虑到在移动过程中分离的底,这可导致芯熔体在引导装置的圆锥形部分的区域中积聚并且因此导致该区域中的温度升高。温度的升高不仅会导致锥形壁的熔化,而且还会导致导向装置的圆柱形部分的熔化,其结果是,核心的熔体进入熔体陷阱之外,即进入建筑和蛇纹石混凝土,当被破坏时,会形成大量的氢气和不可冷凝气体,从而导致氢气爆炸的风险和密封壳内的超设计压力上升。这可能导致安全壳的破坏和在密封外壳外释放出大量的放射性裂变产物。
[0018]
引导装置的另一个缺点是缺少用于重新分配(平整度)芯熔体的喷射流的机构。这导致这样一个事实,即冲击热和机械载荷集中在圆柱形部分的上部和中部区域。冲击热负荷和机械负荷的集中会导致导向装置的破坏和核心熔体进入结构混凝土和蛇纹石混凝土,然后它们的破坏和氢气和不可凝气体的形成,从而导致氢气爆炸和密封壳内压力上升的风险。这可能导致安全壳的破坏和在密封外壳外释放出大量的放射性裂变产物。


技术实现要素:

[0019]
本发明的技术结果是通过增加核反应堆堆芯熔体的定位和冷却系统的可靠性来增加核电站的安全性。
[0020]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任务是保证核反应堆堆芯熔体定位和冷却系统运行的下列条件:-排除在圆锥形部分中心制作的孔的阻塞;-排除核反应堆堆芯熔体进入反应堆腔体的结构和蛇纹石混凝土,然后形成氢气和不可凝气体。
[0021]
本发明所述的核反应堆堆芯熔体定位和冷却系统的导向装置1,包括圆柱形部分2和圆锥形部分3,其中有一个孔4,与孔4径向相对的动力肋5,并将圆柱形部分2和圆锥形部分3的壁分隔成扇区7,安装在反应堆容器下,放在悬臂桁架上,另外还包括一个动力框架。框架由外上动力环8、外下动力环9、内中动力环10、外上动力壳11、中动力壳12、外下动力壳15、底座16、支撑肋17、连接锥底19的上斜板18、动力肋5和中动力壳12组成下斜板20连接锥底19,动力肋5,所述中动力壳12和外上动力壳11,板状金属隔热罩23安装在支撑肋17上并沿中动力壳12的内表面和沿上斜板18安装有间隙22,安装在支撑肋17上并封闭孔4的可折叠的板状金属隔热罩13,从收集器6出来并通过上、下倾斜板18、20之间的冷却通道21,以及中间和外上部动力壳12、11之间,通过开口14与间隙22连接,间隙为形成在板状金属隔热罩23与中电源壳12之间以及板状金属隔热罩23与上斜板18之间的空间,同时空间24以底座16、锥底19、下斜板20、外上动力壳11、外下动力环9、外下动力壳11和中动力外壳12,以及上、下斜板18、20之间的空间26内填充有混凝土或陶瓷材料27,以及与外下动力壳15和支撑肋17连接的密封底部28。
[0022]
本发明的一个显著特征是在导向装置1中存在一种用于定位和冷却动力框架熔体
的系统,该系统由外上动力环8、外下动力环9、内中动力环10、外上动力壳11、中动力壳12组成,由动力肋5分割成扇形,上部有开口14、外下动力壳15、底座16、支撑肋17。连接锥底19的上斜板18,动力筋5和中动力壳12,连接锥底19的下斜板20、动力筋5、中动力壳12和外上动力壳11。按照要求保护的发明,动力框架的存在允许保留内部装置的大尺寸碎片和反应器容器的底部不落入熔体捕集器中,这保护熔体捕集器的主体不受损坏。
[0023]
本发明的另一个显著特征是在导向装置1中存在安装在支撑肋17上并沿中动力壳12的内表面和沿上倾斜板18安装有间隙22的可折叠的板状金属隔热罩23,板状金属隔热罩的存在允许在反应堆容器被破坏或渗透后无压力径流进入堆芯熔体填料,保护悬臂桁架及其通讯在熔体移动过程中不被破坏,排除堆芯熔体与反应堆腔体设备和结构混凝土的直接接触,排除堆芯熔体对反应堆腔体设备和反应堆容器安装元件的直接辐射影响,与熔体的流动区段的重叠相关联,这是由于由板状金属隔热罩23的薄元件的展平和熔化所提供的有效流动区段的快速增加。
[0024]
所要求保护的本发明的另一个显著特征是,在引导装置1中存在从收集器6出来并在上、下斜板18和20之间以及在中、外上动力壳12、11之间通过开口14,并且还在板状金属隔热罩23和上斜板18之间。冷却通道21的存在为反应器在正常操作条件下以动力操作时提供整个引导装置1的热稳定。
[0025]
本发明的另一个显著特征是,在用于核反应堆堆芯熔体定位和冷却的系统的导向装置1中,以底座16、锥底19、下斜板20、外上动力壳11、外下动力环9,并且还在上、下斜板18、20之间的空间26中填充有混凝土或陶瓷材料27。在这些空间中混凝土和陶瓷材料27的使用使得能够提供引导装置1的动力元件免受破坏的热机械保护,大碎片掉落时保护熔体捕集器主体免受损坏,保护悬臂控制台桁架及其通信免受熔体移动过程中的破坏,保证了堆芯熔体与反应堆腔体设备和结构混凝土直接接触的排除。
[0026]
所要求保护的发明的另一个显著特征是在导向装置1中存在用于定位和冷却核反应堆的核心的熔体的系统的密封底部28连接到外下动力壳15和支,密封底部28的存在使得可以确保从底部28排水,因此,在熔体进入填料时没有蒸汽爆炸,并保持填料和结构材料的完整性,在正常操作的整个期间以及在违反正常操作和设计事故的情况下。
[0027]
总之,导向装置的这种设计允许:-确保熔体在反应器破坏或渗透到熔体捕集器后逐渐流动;-确保混凝土腔体的保护和与蛇纹石混凝土的干燥保护,防止与核心熔体直接接触。
附图说明
[0028]
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所要求保护的用于定位和冷却核反应堆堆芯熔体的系统的导向装置;图2显示了根据本发明所要求保护的用于定位和冷却核反应堆堆芯熔体的系统的引导装置的截面图;图3示出了根据本发明所要求保护的用于定位和冷却核反应堆堆芯熔体的导向装置的片段。
具体实施方式
[0029]
如图1所示,用于定位和冷却核反应堆堆芯熔体的系统的导向装置1,安装在反应堆容器下,放在悬臂桁架上,包含一个圆柱形部分2和一个圆锥形部分3。在圆锥形部分3的基部处,制有开口4。沿着圆锥形和圆柱形部分2、3,动力肋5相对于孔4径向设置。动力肋5将圆柱形2和圆锥形3部分的壁分隔成扇区7。导向装置1包含动力框架,动力框架由以下主要(动力)元件组成:外上动力环8、外下动力环9、内中动力环10、外上动力壳11、中动力壳12。中动力壳11由类似于圆柱形部分2的壁的动力肋5分成扇区。动力框架还包括外部下动力壳15、底座16、支撑筋17、上斜板18。上斜板18连接锥底19、动力筋5和中动力壳12。下斜板20连接锥底19、动力筋5、中动力壳12和外上动力壳11。
[0030]
除了动力元件外,导热元件还用作导向装置1的一部分:板状金属隔热罩23,可折叠的板状金属隔热罩13。支撑筋17上安装有板状金属隔热罩23,以及沿中动力壳12内表面和沿上斜板18设有间隙22。支撑筋17上安装可折叠的板状金属隔热罩13并封闭孔4。
[0031]
冷却通道21在上、下倾斜板18、20之间以及中、外上动力壳12、11之间通过。冷却通道21退出收集器6并通过开口14与间隙22连接,间隙22为板状金属隔热罩23与中动力壳12之间以及板状金属隔热罩23与上斜板18之间形成的空间。
[0032]
空间24限制在底座16、锥底19、下斜板20、外上动力壳11、外下动力环9、外下动力壳15以及外上动力壳11和中动力壳12之间的空间25以及上下斜板18、20之间的空间26,填充混凝土或陶瓷材料27。
[0033]
从底部到外下动力壳15,并与支撑肋17焊接密封底部28。
[0034]
所要保护的导向装置如下工作。
[0035]
如图1-3所示,根据本发明的主旨,安装在反应堆容器底部下的悬臂桁架上的导向装置1在反应堆容器和其下部反应堆腔体设备之间以及反应堆容器底部和位于导向装置1下方的熔体捕集器之间起到热屏障的作用。热障的存在使得在正常操作期间,可以提供反应堆容器底部的热绝缘,并且在严重事故的情况下,在反应堆容器被堆芯的熔体破坏的时刻,为诊断熔体开始进入陷阱提供条件。
[0036]
为了确保在正常运行期间反应堆容器底部的隔热,在导板上安装隔热,由板状金属隔热罩23组成,以由膨化和非膨化的不锈钢薄板制成的包装形式制成。这种包装被安装在圆柱形和圆锥形部分2、3的壁6上,以及使用紧固件安装在中动力壳12和上斜板18的内表面上。提供热绝缘包装和导板的框架在正常操作时、违反正常操作和设计事故期间相对于彼此的热位移。
[0037]
可折叠的板状金属隔热罩13直接安装在反应堆容器底部的顶杆之下,必要时该顶杆提供可进入反应堆容器的外表面的通道。要进入导向装置1下部的可折叠的板状金属隔热罩13,在服务区域的侧面上制作了带有位移插入件的舱口。这种设计使得在违反正常操作的情况下,在设计和设计外事故的情况下,可以排除舱口中的积水。
[0038]
在发生设计外事故时,确保结构混凝土和悬臂桁架的隔热性能,确保导向装置的动力元件5、8、11、9、15、16、19、18、12之间的空间内填充有耐热混凝土。动力元件5、8、11、9、15、10以及混凝土和陶瓷材料27都通过其功能形成漏斗形引导装置,该装置在底部与圆柱形部分2连接的平面上方覆盖反应堆容器的下部。在熔体退出期间,引导装置1既可经受在反应器容器塑性变形期间相对缓慢的加载,又可经受在残余压力影响下反应器容器底部脱
离时的冲击加载。这些负载由动力元件5、8、11、9、15、10以及混凝土和陶瓷材料27形成的导向装置吸收。这种设计提供:-在反应堆容器被破坏或渗透后,无压力径流进入堆芯熔体填料;-防止内部装置和反应堆容器底部的大尺寸碎片落入熔体陷阱;-大碎片掉落时保护熔体捕集器主体免受损坏;-保护悬臂桁架及其通信免受熔体移动过程中的破坏;-排除堆芯熔体与反应堆腔体设备和结构混凝土的直接接触;-排除堆芯熔体对反应堆腔体设备和反应堆容器紧固元件的直接辐射影响。
[0039]
在引导装置的倾斜表面下,在熔体与之接触的上下斜板18、20下,有牺牲材料层-混凝土或陶瓷。在上斜板18的正下方是例如在铝和铁氧化物的基础上制成的牺牲层。并且在下斜板20下面有例如在氧化铝的基础上制成的耐热耐热层。
[0040]
牺牲材料位于上斜板18下,溶解在核心的熔体中,在引导装置1的扇区中提供了流动段的增加,如果通过板状金属隔热罩23的薄元素的扁平化和熔化提供的有效流动段的增加不足,例如,熔体以大流量从反应堆容器流出,超过引导装置1的流动段的吞吐量,或者当熔体带有核心碎片时,重叠流动段并阻止熔体自由流动。牺牲材料的溶解能够防止动力肋5的过热和破坏。当动力肋5被破坏时,通道区段的完全阻塞是可能的,并且作为结果,引导装置1的扇区破坏。
[0041]
位于下斜板20之下的耐热层确保结构的强度和稳定性,同时减小位于上和下斜板18、20之间的牺牲材料的厚度。耐热混凝土保护底层设备免受熔体的冲击,防止熔体通过或破坏导向装置熔化。
[0042]
当反应堆容器的底部被破坏时,引导装置1接管发生的动态载荷:-当熔体在反应器容器内残余压力的影响下横向流动时;-随着反应器容器中侧腔的通道截面的增加以及熔体流出过程中其剖面的改变;-当反应堆容器底部的部分在热机械载荷和残余压力的影响下因塑性变形而脱离时;-当反应堆容器底部的部分由于容器内的脉冲压力上升而脱离时(当水进入堆芯的熔体时),以及它们对引导装置的冲击制动;-在设计外事故过程中受到外部影响和冲击。
[0043]
在熔体到达之前,位于捕集器主体中的填料与导向装置1的底部28气密密封,这确保:-从底部28表面排水,因此,在填料中接收熔体时没有蒸汽爆炸;-在整个正常操作期间,以及在违反正常操作和设计事故的情况下,保持填料和结构材料的完整性。
[0044]
为了确保熔体顺利地流入填料,我们做了以下工作:-密封底部28以易于破坏的膜的形式制成;-板状金属隔热罩13、23被高温熔体制成易于破坏,以免干扰其运动。当热绝缘熔化时,用于熔体沿导向装置表面向下流动的流动段增加数倍。对于垂直和倾斜的板状金属隔热罩23,提供了不同程度的流动截面增加,这是由于垂直力肋形成的通道的几何形状不同;-在引导装置的中心部分,为熔体的通过制造了一个开口4,其尺寸限制了在其从反应堆容器流出期间核心的固体和液体碎片的分散。
[0045]
因此,板状金属隔热罩23和牺牲材料安装在上下斜板18、20下,用作核反应堆堆芯定位和冷却系统的引导装置1的一部分,执行防震,通道形成和保护功能。
[0046]
考虑到反应堆容器内的残余压力所产生的加速度,板状金属隔热罩23为被破坏底部的撕裂部分的冲击载荷提供初始阻尼。此外,压碎的板状金属隔热罩23提供引导装置1的初始保护以及在反应器容器中的小残余压力下免受熔体射流的影响。
[0047]
在反应堆容器底部被破坏的撕裂区受到强烈的动力冲击时,在导向装置1的关键动力元件5、11、15、9周围形成保护层的混凝土或陶瓷材料27可以感觉到冲击载荷,而且,动力肋5可以部分熔化,特别是由位于上下斜板18、20下的牺牲材料层保护的倾斜部分。
[0048]
混凝土或陶瓷材料27与导向装置1的动力元件5、8、11、9、15、18、20、12一起为飞行物和核心熔体的射流创造不可穿透的屏障。
[0049]
因此,板状金属隔热罩23和混凝土或陶瓷材料27形成导向装置1的动力元件5、9、11、12、15的保护层,对反应堆容器及其内部装置的大碎片提供制动和阻挡,确保核心熔体、内部装置碎片和核反应堆容器底部进入熔体捕集器的一致流动。
[0050]
皱折的板状金属隔热罩23提供了流动区段的增加,用于在每个径向垂直和倾斜区段以及在方位角方向上以水平熔体流动移动芯熔体。
[0051]
由于从反应器容器流出的熔体产生强烈的热机械效应,由于混凝土或陶瓷材料27与熔体的热化学相互作用,引导装置1中的通道段增加,用于移动熔体,同时降低了对引导装置1动力框架的化学活性和热机械效应,从而保持其完整性。
[0052]
因此,板状金属隔热罩23和混凝土或陶瓷材料27形成导向装置1的动力元件5、9、11、12、15的保护层,提供保护反应器腔体的构造和蛇纹石混凝土免受与熔体的相互作用。
[0053]
在引导装置1的关键动力元件5、11、15、9周围形成保护层的混凝土或陶瓷材料27产生防止导向装置1的动力元件5、8、11、9、15、18、20、12损坏和破坏的热和化学屏障,在芯体熔体射流的热化学和热机械影响下,在芯体熔体流动的不同方向上不同地选择混凝土或陶瓷材料27的耐热性,确保更早地破坏位于最靠近反应堆容器的上倾斜板18下的牺牲材料,从而实现更快地排出熔体并减少对导向装置1的关键动力元件5、6、9、7、11、14、10的热化学和热机械效应。
[0054]
因此,形成导向装置1的动力元件5、6、9、7、11、14、10的保护层的混凝土或陶瓷材料27确保了它们在反应堆容器的横向穿透期间的强度,并因此保护反应堆腔体的构造和蛇纹石混凝土不与熔体相互作用。
[0055]
使用具有配备有附加热元件的动力框架的导向装置1,可以确保在反应堆容器被破坏或渗透到熔体捕集器后,熔体的逐渐流动,保留内部装置、燃料组件和反应堆容器底部的大尺寸碎片,防止熔体从反应堆容器进入熔体捕集器时,保护悬臂桁架及其通讯不被破坏,而不会阻塞在圆锥形部分制成的中心孔,保护混凝土腔体和干保护与蛇纹石混凝土直接接触核心熔体。
[0056]
资料来源:1. rf专利号2253914,ipc g21c9/016,2003年8月18日的优先权;2. 熔体定位装置,第七届国际科学和实践会议"确保水-水动力反应堆核电站的
安全","gidropress"国防设计局,波多利斯克,2011年5月17-20日;3. rf专利号2576516,ipc g21c9/016,2014年12月16日的优先权;4. rf专利号2576517,ipc g21c9/016,2014年12月16日的优先权;5. rf专利号2575878,ipc g21c9/016,2014年12月16日的优先权。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