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恒温棉织品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5866174发布日期:2021-07-13 16:26阅读:382来源:国知局
一种恒温棉织品制备方法与流程

本申请涉及一种恒温棉织品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现在的恒温棉一般指的是具有多层立体纤维结构,能够成倍反射人体热辐射,加以突破性的轻薄透气中层,达至前所未有的恒温保暖效果。因此恒温棉具有轻、薄、软、暖、透气、透湿等特性。为了提高恒温棉自身的处理效果,现在有一种将棉纤维中赋予相变材料的方式以提高其对于不同温度的控制能力,使得纤维材料在某个区间内具有恒温,至少是类恒温的能力。现在存在的一个问题是如何将纤维与相变材料进行有机结合,现在工艺一般是采用涂抹法和纺丝法,现在的处理方式对于附着力的保证和传热效果的影响之间存在一定的冲突,很难很好的协调二者之间的关系。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提出了一种恒温棉织品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设置第一棉纤维层,所述第一棉纤维层上均布设置有若干外连部;在第一棉纤维层上设置第一高分子层,然后在第一高分子层上设置恒温层,所述恒温层包括相变微胶囊;然后以第一棉纤维层上的外连部为基点,设置穿过恒温层设置的中部隔断棉线,在相对于与第一棉纤维层相连的中间隔断棉线的另外一侧设置有第二棉纤维层;所述外连部成排间隔设置,所述第一高分子层与外连部接触的位置形成条形通孔。本申请采用设置第一高分子层,然后再在高分子层上设置恒温层的方式可以大大的提高相变微胶囊的附着力和持久性,由于相变微胶囊实质上是一种可在一个相对固定的温度,如28℃,进行液化固化相变的带有微胶囊表皮的石蜡,在将其与第一高分子层进行复合设置时,大大提高了其稳定性;另外一点则是利用连续设置的外连部连接第一棉纤维层和第二棉纤维层,可以起到导热和导水气的作用,避免恒温棉制品导致闷热感和不通透感。

优选的,所述第一棉纤维层的线圈长度不超过255mm/100枚针,第一棉纤维层设置勾针提花链接线,提出点状链接线构成图案花型连接第二棉纤维层以形成外连部,第二棉纤维层设置与第一棉纤维层相同。

优选的,所述第一高分子层按照如下方法制备:在第一棉纤维层上喷涂成膜,所述竖向连接层穿过第一高分子层设置。

优选的,所述第一高分子层包括如下原料:丙烯酸羟乙酯:30-50份;丙烯腈5-10份;引发剂:0.2-0.4份。丙烯酸羟乙酯以及丙烯腈为乳液状态。

优选的,在第一高分子层上涂覆带有相变微胶囊的乳液,经稳定化之后得到恒温层。

优选的,所述乳液包括如下质量份数的组份:相变微胶囊:2-4份;丙烯酸羟乙酯:80-100份;引发剂:0.2-0.4份。丙烯酸羟乙酯为乳液状态。本申请的第一高分子层和恒温层采用大致相同的主要组份,可以进一步保证在进行复合时,二者之间连接的稳定性,不至于在使用时造成层之间的脱离,也能进一步保证整体的附着效果。

优选的,所述稳定化处理是指在紫外灯下照射固化2-3min。

优选的,在恒温层和第二棉纤维层之间还设有第二高分子层;所述第二高分子层与外连部接触的位置形成条形通孔。

优选的,所述第二高分子层为在恒温层上喷涂成膜得到,所述竖向连接层穿过第二高分子层设置。

优选的,所述第二高分子层的原料与第一高分子层一致。本申请设置第二高分子层有两方面的目的,一个是将恒温层完全包裹,另外一点则是保证整体的高分子层的稳定性,提高其抗褶皱变形的能力,避免在褶皱变形的过程中,导致恒温层与第一高分子层或者第二高分子层之间发生磨损,而使得不止是恒温层的失效,也是高分子层的失效。

本申请能够带来如下有益效果:

1.本申请采用设置第一高分子层,然后再在高分子层上设置恒温层的方式可以大大的提高相变微胶囊的附着力和持久性,由于相变微胶囊实质上是一种可熔解的蜡,在将其与第一高分子层进行复合设置时,大大提高了其稳定性;另外一点则是利用连续设置的外连部连接第一棉纤维层和第二棉纤维层,可以起到导热和导水气的作用,避免恒温棉制品导致闷热感和不通透感;

2.本申请的第一高分子层和恒温层采用大致相同的主要组份,可以进一步保证在进行复合时,二者之间连接的稳定性,不至于在使用时造成层之间的脱离,也能进一步保证整体的附着效果;

3.本申请设置第二高分子层有两方面的目的,一个是将恒温层完全包裹,另外一点则是保证整体的高分子层的稳定性,提高其抗褶皱变形的能力,避免在褶皱变形的过程中,导致恒温层与第一高分子层或者第二高分子层之间发生磨损,而使得不止是恒温层的失效,也是高分子层的失效。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申请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能清楚说明本方案的技术特点,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并结合其附图,对本申请进行详细阐述。

如图1所示,一种恒温棉织品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设置第一棉纤维层1,所述第一棉纤维层1上均布设置有若干外连部2;

s2.在第一棉纤维层1上设置第一高分子层3,然后在第一高分子层3上设置恒温层4,所述恒温层4包括相变微胶囊;再从恒温层4上设置第二高分子层5;恒温层4进行稳定化处理,稳定化处理是指在紫外灯下照射固化2-3min;

第一高分子层3按照如下方法制备:在第一棉纤维层1上喷涂成膜,所述竖向连接层穿过第一高分子层3设置。

第二高分子层5按照如下方法制备:在恒温层4上喷涂成膜,同样竖向连接层穿过第二高分子层5设置。

恒温层4、第一高分子层3和第二高分子层5具体组成如表1所示。

表1:

s3.然后以第一棉纤维层1上的外连部2为基点,设置穿过恒温层4设置的中部隔断棉线,在相对于与第一棉纤维层1相连的中间隔断棉线的另外一侧设置有第二棉纤维层6;所述外连部2成排间隔设置,所述第一高分子层3与外连部2接触的位置形成条形通孔。所述第一棉纤维层的线圈长度为255mm/100枚针,第一棉纤维层1设置勾针提花链接线,提出点状链接线构成图案花型连接第二棉纤维层6以形成外连部2,第二棉纤维层6设置与第一棉纤维层1相同。

s4.对得到的棉质材料采用cn111663214a的方式进行透气性、调温性能(升温速率和降温速率),以及耐洗性能中的调温性能(升温速率和降温速率)试验,具体数据如表2所示。

表2:

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尤其,对于系统实施例而言,由于其基本相似于方法实施例,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实施例的部分说明即可。

以上仅为本申请的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理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