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分子自粘胶膜防水卷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678476发布日期:2022-01-27 13:50阅读:160来源:国知局
一种高分子自粘胶膜防水卷材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防水卷材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高分子自粘胶膜防水卷材。


背景技术:

2.防水卷材是建筑施工中常用的一种建筑材料,在道路、桥梁、隧道、屋顶或其它需要防水、防渗的建筑物的施工中,均需要预先铺制防水卷材。防水卷材作为工程基础与建筑物之间无渗漏连接,是整个工程防水的第一道屏障,对整个工程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根据防水卷材主要组成材料的不同分为沥青防水卷材、高聚物改性沥青防水卷材和合成高分子防水卷材;根据胎基的不同分为无胎基卷材、纸胎卷材、玻璃纤维胎卷材、玻璃布胎卷材和聚乙烯胎卷材。
3.随着经济的发展,时代的进步,对建筑材料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原有的建材已不能满足时代发展的要求。例如,现有技术中被普遍应用于建筑防水工程中的高分子防水卷材,其普遍存在抗拉强度度、防火性能差等缺点,并且现有的防水卷材在进行拼接时,普遍采用粘接的方式拼接,拼接处的防水效果往往比卷材的其他部位差很多,并且拼接处的缝隙极易发生渗水、窜水,长时间使用后两个卷材之间也极易出现分离,导致防水性不足。
4.因此,针对上述问题,开发一种新型的高分子自粘胶膜防水卷材,以解决上述问题,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一项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分子自粘胶膜防水卷材,该防水卷材减少了施工时相邻卷材之间的间隙,有效提高了防水的可靠性。
6.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高分子自粘胶膜防水卷材,包括自上而下依次叠加粘合的第一隔离层、第一自粘胶膜层、第一防水层、阻燃层、增强层、第二防水层、第二自粘胶膜层和第二隔离层;
7.其中,所述第二自粘胶膜层和所述第二隔离层的一侧设置有延伸部,另一侧对应设置有缩进部,且所述延伸部的上表面设置有第三隔离层。
8.进一步,所述延伸部的上表面设置有凸出位点,所述第二防水层靠近所述缩进部一端的下表面设置有与所述凸出位点相对应的凹槽;
9.所述凸出位点的表面及所述延伸部除所述凸出位点外的上表面均设置有第三隔离层。
10.进一步,所述凸出位点的高度不超过0.5mm,宽度不超过1mm。
11.进一步,第一防水层为三元乙丙-丁基橡胶防水层,所述第二防水层为聚氯乙烯防水层、聚乙烯丙纶防水层或氯化聚乙烯-橡胶共混防水层中的任意一种。
12.进一步,所述阻燃层为聚磷酸盐阻燃层、三聚氰胺阻燃层、氰脲酸三聚氰胺盐阻燃层、双氰胺阻燃层、二甲基硅氧烷阻燃层或硅树脂阻燃层中的任意一种。
13.进一步,所述增强层为天然沥青层、改性沥青层或有机硅胶层。
14.进一步,所述增强层的厚度为0.5-1.5mm,且所述增强层内部设置有多层呈波浪形的三维网状层。
15.进一步,所述第一隔离层、所述第二隔离层和所述第三隔离层为pe隔离膜、pet隔离膜、pvc隔离膜、pp隔离膜、pa隔离膜或硅油纸膜中的任意一种。
16.进一步,第一自粘胶膜层和所述第二自粘胶膜层均由糯米胶材料制成。
17.本实用新型的高分子自粘胶膜防水卷材,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8.1、本实用新型的防水卷材通过在第二自粘胶膜层和第二隔离层的两端分别设置延伸部和缩进部,搭接施工简易,定位简单,减少了施工时相邻卷材之间的间隙,有效提高了防水的可靠性;
19.2、第一防水层、阻燃层、增强层和第二防水层的设置保证了防水卷材具有较好的抗穿刺、耐候、防火、防裂痕、抗渗性能以及使用寿命长的积极效果,且方便进行快速定位铺设,无须底涂及预处理,施工自由度高,节省了施工周期;
20.3、防水性能良好,可广泛应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的屋面、地下等的防水防潮以及桥梁、停车场、游泳池、隧道等建筑物的防水。
附图说明
21.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2.图1为本实用新型高分子自粘胶膜防水卷材的示意图;
23.图2为本实用新型高分子自粘胶膜防水卷材的延伸部及缩进部的示意图;
24.图3为本实用新型高分子自粘胶膜防水卷材的局部放大图。
25.附图标记说明:
26.1:第一隔离层;2:第一自粘胶膜层;3:第一防水层;4:阻燃层;5:增强层;6:第二防水层;7:第二自粘胶膜层;8:第二隔离层;9:延伸部;10:缩进部;11:第三隔离层;12:凸出位点;13: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27.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8.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坚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29.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所述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此外,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30.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高分子自粘胶膜防水卷材,包括自上而下依次叠加粘合的第一隔离层1、第一自粘胶膜层2、第一防水层3、阻燃层4、增强层5、第二防水层6、第二自粘胶膜层7和第二隔离层8;其中,所述第二自粘胶膜层7和所述第二隔离层8的一侧设置有延伸部9,另一侧对应设置有缩进部10,且所述延伸部9的上表面设置有第三隔离层11。
31.本实用新型的防水卷材通过在第二自粘胶膜层7和第二隔离层8的两端分别设置延伸部9和缩进部10,使得搭接施工简易,定位简单,减少了施工时相邻卷材之间的间隙,有效提高了防水的可靠性。
32.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进一步,所述延伸部9的上表面设置有凸出位点12,所述第二防水层6靠近所述缩进部10一端的下表面均设置有与所述凸出位点12相对应的凹槽13;所述凸出位点12的表面及所述延伸部9除所述凸出位点12外的上表面设置有第三隔离层11。
33.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延伸部9的上表面设置有凸出位点12,并且凸出位点12的个数可以是一个或多个,而第二防水层6靠近缩进部10一端的下表面设置有与凸出位点12相对应的凹槽13,当对该防水卷材进行搭接施工时,仅需将延伸部9的凸出位点12与第二防水层6下表面的凹槽13相对设置并进行粘合,即可完成对防水卷材的搭接,并且减少了施工时相邻卷材之间的间隙,有效提高了防水的可靠性。
34.为防止凸出位点12及凹槽13的设置影响防水卷材的力学性能,所述凸出位点12的高度不超过0.5mm,宽度不超过1mm。
35.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优选地,第一防水层3为三元乙丙-丁基橡胶防水层,所述第二防水层6为聚氯乙烯防水层、聚乙烯丙纶防水层或氯化聚乙烯-橡胶共混防水层中的任意一种。
36.第一防水层3为三元乙丙-丁基橡胶防水层,其是以三元乙丙橡胶掺入适量的丁基橡胶、硫化剂、促进剂、软化剂和补强剂等,经密炼、拉片过滤、挤出成型等工序加工而成。由于其分子结构中的主链上没有双键,因此,当其受到臭氧、紫外线、湿热的作用时,主键不易发生断裂,所以其具有优异的耐候性、耐老化性,而且抗拉强度高、延伸率大,对基层伸缩或开裂的适应性强。而第二防水层6主要为氯化聚乙烯防水层,其是以聚氯乙烯树脂为主要原料,加入各类专用助剂和抗老化组分,具有抗拉伸强度大、延伸率高、收缩率小、低温柔性好、使用寿命长等特点。
37.具体地,所述阻燃层4为聚磷酸盐阻燃层、三聚氰胺阻燃层、氰脲酸三聚氰胺盐阻燃层、双氰胺阻燃层、二甲基硅氧烷阻燃层或硅树脂阻燃层中的任意一种。
38.具体地,所述增强层5为天然沥青层、改性沥青层或有机硅胶层,所述增强层5的厚度为0.5-1.5mm,且所述增强层5内部设置有多层呈波浪形的三维网状层。
39.增强层5内部设置波浪形的三维网状层使增强层5在防水卷材中起到了抗拉和抗撕裂的作用。在使用过程中,由于建筑物的表面因热胀冷缩及沉降等原因会产生裂纹,而增强层5内的三维网状层起到了拉扯沥青的作用,可防止沥青胶开裂,导致渗水失效。而天然沥青、改性沥青或有机硅胶在建筑防水工程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可广泛应用于建筑物的地面、地下和其他特殊构筑物的防水,是一种面广量大的防水材料。
40.具体地,所述第一隔离层1、所述第二隔离层8和所述第三隔离层11为pe隔离膜、pet隔离膜、pvc隔离膜、pp隔离膜、pa隔离膜或硅油纸膜中的任意一种。
41.为减少施工时有机溶剂挥发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及对对施工人员健康的损害,第一自粘胶膜层2和所述第二自粘胶膜层7均由糯米胶材料制成。
42.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