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尘复合经编网布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754336发布日期:2022-04-22 08:06阅读:93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尘复合经编网布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经编网布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防尘复合经编网布。


背景技术:

2.经编网布是一种具有网格状小孔的织物布料,根据设备的不同能够织造出不同样式的网布。经编网布具有良好的透气性,被广泛应用于人民的日常生活中。现有的经编网布大多数的结构和功能比较单一,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经编网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现有的经编网布已不能完全满足人们对经编网布功能的需求。此外,现有的经编网布在长期的使用过程中,由于外力作用容易导致网格变形,造成网布损坏。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尘复合经编网布,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5.一种防尘复合经编网布,包括经编层、第二防尘层、半球凸起和疏水槽,所述经编层的上下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防尘层和第二防尘层,第一防尘层和第二防尘层内均布设置有多个透气孔,透气孔的内壁上设置有环形腔,环形腔内填充有活性炭吸附颗粒,第二防尘层的下方设置有亲肤层;所述亲肤层的下方均布设置有多个半球凸起,第一防尘层的上方设置有耐磨层,耐磨层的上表面从左至右均布设置有多个疏水槽;所述经编层由第一经线、第二经线和加强线组成,第一经线和第二经线相互交错缠绕排布,加强线横向依次穿过第一经线和第二经线并缠绕,加强线由线芯、包裹层、第一缠绕线、第二缠绕线和填充颗粒组成,第一缠绕线和第二缠绕线分别通过“s”捻向和“w”捻向缠绕在线芯上,包裹层包裹在第一缠绕线和第二缠绕线的外侧。
6.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第一防尘层和第二防尘层均为弹性防尘复合布料,亲肤层为竹纤维和莫代尔纤维混纺面料。
7.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半球凸起为太空棉凸起,耐磨层为涤纶纤维和锦纶纤维混纺面料。
8.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线芯为玻璃纤维,包裹层为混纺纱层,第一缠绕线和第二缠绕线的材质相同,均为芳纶纤维和竹纤维混纺纱。
9.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再进一步方案:所述包裹层和第一缠绕线、第二缠绕线之间的空隙填充有填充颗粒,填充颗粒采用载银抗菌母粒。
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的加强线对第一经线和第二经线进行缠绕,能够增加第一经线和第二经线之间连接的牢固度;通过在包裹层和第一缠绕线、第二缠绕线之间的缝隙填充载银抗菌母粒,能够提高布料的抗菌性能;通过设置的半球凸起能够使皮肤和亲肤层之
间保存一定的间隙,更加便于空气的流通;通过在设置的环形腔内填充活性炭吸附颗粒能够对透气孔内的灰尘进行吸附,保持透气孔内部的清洁,可防止灰尘堵塞透气孔而影响透气效果;通过设置的疏水槽能够提高布料的疏水性能,可防止积水在布料的表面堆积。
附图说明
12.图1为一种防尘复合经编网布的结构示意图。
13.图2为一种防尘复合经编网布中经编层的结构示意图。
14.图3为一种防尘复合经编网布中加强线的结构示意图。
15.图中:1、经编层;2、第一防尘层;3、第二防尘层;4、透气孔;5、环形腔;6、亲肤层;7、半球凸起;8、耐磨层;9、疏水槽;101、第一经线;102、第二经线;103、加强线;1031、线芯;1032、包裹层;1033、第一缠绕线;1034、第二缠绕线;1035、填充颗粒。
具体实施方式
16.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
17.请参阅图1-3,一种防尘复合经编网布,包括经编层1、第二防尘层3、半球凸起7和疏水槽9;所述经编层1的上下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防尘层2和第二防尘层3,第一防尘层2和第二防尘层3均为弹性防尘复合布料,第一防尘层2和第二防尘层3内均布设置有多个透气孔4,透气孔4的内壁上设置有环形腔5,环形腔5内填充有活性炭吸附颗粒,通过在设置的环形腔5内填充活性炭吸附颗粒能够吸附透气孔4内的灰尘,防止灰尘堵塞透气孔4,影响透气效果,第二防尘层3的下方设置有亲肤层6,亲肤层6为竹纤维和莫代尔纤维混纺面料,竹纤维的透气性优越,莫代尔纤维具有良好的保暖效果。
18.所述亲肤层6的下方均布设置有多个半球凸起7,半球凸起7为太空棉凸起,太空棉在具有良好保暖效果的同时,比较柔软,直接与皮肤接触比较舒适,另外半球凸起7能够使得皮肤和亲肤层6之间保持一定的间隙,空气流通效果好,更加便于透气,第一防尘层2的上方设置有耐磨层8,耐磨层8为涤纶纤维和锦纶纤维混纺面料,耐磨层8的上表面从左至右均布设置有多个疏水槽9,通过设置的疏水槽9能够提高布料的疏水性能,能够防止积水在布料的表面堆积。
19.所述经编层1由第一经线101、第二经线102和加强线103组成,第一经线101和第二经线102相互交错缠绕排布,加强线103横向依次穿过第一经线101和第二经线102并缠绕,通过设置的加强线103能够增加第一经线101和第二经线102之间的连接牢固度,加强线103由线芯1031、包裹层1032、第一缠绕线1033、第二缠绕线1034和填充颗粒1035组成,线芯1031为玻璃纤维,玻璃纤维具有良好的防火性能,包裹层1032为混纺纱层,第一缠绕线1033和第二缠绕线1034的材质相同,均为芳纶纤维和竹纤维混纺纱,第一缠绕线1033和第二缠绕线1034分别通过“s”捻向和“w”捻向缠绕在线芯1031上,包裹层1032包裹在第一缠绕线1033和第二缠绕线1034的外侧,包裹层1032和第一缠绕线1033、第二缠绕线1034之间的空隙填充有填充颗粒1035,填充颗粒1035采用载银抗菌母粒,能够提高布料的抗菌性能。
20.本实用新型的原理是:第一经线101和第二经线102相互缠绕在一起,然后加强线103横向依次对第一经线101和第二经线102进行缠绕,使得经编层1内的第一经线101和第二经线102连接更加牢固;透气孔4在进行透气时,环形腔5内的活性炭吸附颗粒能够对透气
孔4内流通气体携带的灰尘进行吸附,保持透气孔4内部的清洁,能够防止灰尘在透气孔4内堵塞而影响透气孔4的透气性能;疏水槽9能够对布料表面的积水进行疏导,能够防止积水在布料的表面堆积。
21.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22.上面对本专利的较佳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专利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专利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


技术特征:
1.一种防尘复合经编网布,包括经编层(1)、第二防尘层(3)、半球凸起(7)和疏水槽(9),其特征在于,所述经编层(1)的上下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防尘层(2)和第二防尘层(3),第一防尘层(2)和第二防尘层(3)内均布设置有多个透气孔(4),透气孔(4)的内壁上设置有环形腔(5),环形腔(5)内填充有活性炭吸附颗粒,第二防尘层(3)的下方设置有亲肤层(6);所述亲肤层(6)的下方均布设置有多个半球凸起(7),第一防尘层(2)的上方设置有耐磨层(8),耐磨层(8)的上表面从左至右均布设置有多个疏水槽(9);所述经编层(1)由第一经线(101)、第二经线(102)和加强线(103)组成,第一经线(101)和第二经线(102)相互交错缠绕排布,加强线(103)横向依次穿过第一经线(101)和第二经线(102)并缠绕,加强线(103)由线芯(1031)、包裹层(1032)、第一缠绕线(1033)、第二缠绕线(1034)和填充颗粒(1035)组成,第一缠绕线(1033)和第二缠绕线(1034)分别通过“s”捻向和“w”捻向缠绕在线芯(1031)上,包裹层(1032)包裹在第一缠绕线(1033)和第二缠绕线(1034)的外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尘复合经编网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防尘层(2)和第二防尘层(3)均为弹性防尘复合布料,亲肤层(6)为竹纤维和莫代尔纤维混纺面料。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尘复合经编网布,其特征在于,所述半球凸起(7)为太空棉凸起,耐磨层(8)为涤纶纤维和锦纶纤维混纺面料。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尘复合经编网布,其特征在于,所述线芯(1031)为玻璃纤维,包裹层(1032)为混纺纱层,第一缠绕线(1033)和第二缠绕线(1034)的材质相同,均为芳纶纤维和竹纤维混纺纱。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尘复合经编网布,其特征在于,所述包裹层(1032)和第一缠绕线(1033)、第二缠绕线(1034)之间的空隙填充有填充颗粒(1035),填充颗粒(1035)采用载银抗菌母粒。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防尘复合经编网布,属于经编网布技术领域。所述防尘复合经编网布包括经编层、第二防尘层、半球凸起和疏水槽,所述经编层的上下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防尘层和第二防尘层,第一防尘层和第二防尘层内均布设置有多个透气孔,透气孔的内壁上设置有环形腔,耐磨层的上表面从左至右均布设置有多个疏水槽;所述经编层由第一经线、第二经线和加强线组成,第一经线和第二经线相互交错缠绕排布,加强线横向依次穿过第一经线和第二经线并缠绕,加强线由线芯、包裹层、第一缠绕线、第二缠绕线和填充颗粒组成。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的加强线对第一经线和第二经线进行缠绕,能够增加第一经线和第二经线之间连接的牢固度。加第一经线和第二经线之间连接的牢固度。加第一经线和第二经线之间连接的牢固度。


技术研发人员:张长春 蔡金钟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福建省港丰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11.30
技术公布日:2022/4/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