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光伏组件层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834362发布日期:2023-01-06 17:24阅读:67来源:国知局
一种光伏组件层压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光伏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光伏组件层压装置。


背景技术:

2.随着科技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光伏产业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在光伏组件的制备过程中,层压工序是光伏组件制造工艺的重要组成部分。层压工序所用到的设备为层压机,层压机分为上腔室和下腔室,且下腔室内部设置有加热板,在层压的过程中:(1)首先需要对加热板进行升温加热,然后等加热板的温度达到层压工艺所需要的温度时,再将光伏组件放置在下腔室;(2)然后通过抽真空排出光伏组件内部的空气;(3)下腔室继续抽真空,上腔室充气,使得上腔室和下腔室产生压力差,进而对光伏组件进行层压。受热变成熔融状态的封装胶膜流动充满玻璃、太阳能电池串等间隙,同时排除中间的气泡。
3.现有技术的层压装置(也叫层压机)在层压时,是通过层压装置内部的加热板对光伏组件的封装胶膜进行加热,这样就需要对加热板进行预先通电,然后等到加热板达到光伏组件层压时的温度,才可以进行层压,大大地降低了光伏组件的层压效率,延长光伏组件的层压时间。同时,经过长期使用加热板容易发生老化、需要频繁进行更换,增加成本的投入。
4.因此,亟需设计一种光伏组件层压装置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光伏组件层压装置,该光伏组件层压装置结构简单,能够提高光伏组件的层压效率,缩短层压时间,节约成本。
6.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7.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光伏组件层压装置,包括:
8.上腔室;
9.下腔室,所述下腔室通过隔板与所述上腔室封闭隔开,且所述下腔室设置有加热板,所述加热板被配置为加热光伏组件中的封装胶膜;
10.加热气体腔室,所述加热气体腔室与所述下腔室连通,以使所述加热气体腔室中的加热气体能够通入所述下腔室;
11.抽真空装置,所述抽真空装置通过双向真空阀分别连通于所述上腔室和所述下腔室。
12.作为一种可选方案,所述光伏组件层压装置包括第一管路和第二管路,所述第一管路的一端连通于所述上腔室,另一端连通于所述双向真空阀,所述第二管路的一端连通于所述下腔室,另一端连通于所述双向真空阀。
13.作为一种可选方案,所述光伏组件层压装置包括第三管路,所述第三管路的一端连通于所述双向真空阀,另一端连通于所述抽真空装置。
14.作为一种可选方案,所述第一管路设置有第一电磁阀,所述第二管路设置有第二
电磁阀。
15.作为一种可选方案,所述第一管路设置有第一真空表,所述第二管路设置有第二真空表。
16.作为一种可选方案,所述第三管路设置有第三电磁阀。
17.作为一种可选方案,所述加热气体腔室中的所述加热气体为高导热系数的氦气。
18.作为一种可选方案,所述下腔室的真空度保持在200pa-1200pa之间。
19.作为一种可选方案,所述隔板为硅胶板。
20.作为一种可选方案,所述封装胶膜的材质为eva、poe或pvb中的一种。
21.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光伏组件层压装置,结构简单,易于操作。通过增设加热气体腔室,使得加热气体能够进入下腔室对光伏组件进行加热,进而提高光伏组件的升温速率,缩短光伏组件升温所需时间,加速光伏组件中的太阳能电池串层与背板发生交联,进而减少光伏组件层压所需时间,提高光伏组件层压效率。
附图说明
22.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光伏组件层压装置的流程示意图。
23.附图标记:
24.1、上腔室;2、下腔室;21、隔板;
25.3、加热气体腔室;
26.4、抽真空装置;5、双向真空阀;
27.6、第一管路;61、第一电磁阀;62、第一真空表;
28.7、第二管路;71、第二电磁阀;72、第二真空表;
29.8、第三管路;81、第三电磁阀。
具体实施方式
30.为使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和达到的技术效果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31.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32.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33.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左”、“右”等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和简化操作,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
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仅用于在描述上加以区分,并没有特殊的含义。
34.如图1所示,本实施提供一种光伏组件层压装置,该光伏组件层压件用于层压光伏组件,该光伏组件层压装置主要包括上腔室1、下腔室2、加热气体腔室3和抽真空装置4。其中,下腔室2通过隔板21与上腔室1封闭隔开,且下腔室2设置有加热板(图中未示出),加热板被配置为加热光伏组件中的封装胶膜,加热气体腔室3与下腔室2连通,以使加热气体能够通入下腔室2,抽真空装置4通过双向真空阀5分别连通于上腔室1和下腔室2。且光伏组件从上向下叠层设置有上玻璃板、背板、封装胶膜、太阳能电池串层、封装胶膜、背板以及下玻璃板。
35.基于以上设计,当光伏组件需要层压时,用户能够将下腔室2内的加热板进行通电,进而使得加热板升温,同时将加热气体腔室3中的加热气体通入下腔室2中,这样在加热板和加热气体的双重作用下使得光伏组件中的封装胶膜能够受热变成熔融状态,进而使得封装胶膜能够充满太阳能电池串层和背板之间的缝隙,从而使得太阳能电池串层与背板发生交联,同时将光伏组件中的气泡排出,提高光伏组件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在本实施例中的下腔室2包括多个腔体,不局限于单个腔体,这样在加热气体进入下腔室2时,能够使得下腔室2中的各个腔体均通入加热气体,进而使光伏组件的下玻璃板受热均匀。抽真空装置4能够通过双向真空阀5选择性地对上腔室1和/或下腔室2进行抽真空,进而使得光伏组件中的气泡能够被排尽,提高太阳能电池串层与背板交联的稳定性。
36.优选地,在本实施例中,加热气体腔室3中的加热气体为高导热系数的氦气,进而能够确保加热气体可以短时间内对光伏组件进行加热,提高工作效率,减少加热时间。当然,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用户还可以选取价格更为廉价的空气或其他多种混合气体作为加热气体,此处不再一一赘述。本实施例中的封装胶膜的材质可以为eva、poe或pvb中的一种。
3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施例中所提供的光伏组件层压装置,结构简单,易于操作。通过增设加热气体腔室3,使得加热气体能够进入下腔室2对光伏组件进行加热,进而提高光伏组件的升温速率,缩短光伏组件升温所需时间,加速光伏组件中的太阳能电池串层与背板发生交联,进而减少光伏组件层压所需时间,提高光伏组件层压效率。
38.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光伏组件层压装置包括第一管路6、第二管路7和第三管路8。第一管路6的一端连通于上腔室1,另一端连通于双向真空阀5,第二管路7的一端连通于下腔室2,另一端连通于双向真空阀5,第三管路8的一端连通于双向真空阀5,另一端连通于抽真空装置4。示例性地,在本实施例中,选取真空泵为抽真空装置4,双向真空阀5具有两个阀门,其中一个阀门连接于第一管路6,另一个阀门连接于第二管路7。在抽真空阶段时,需要将双向真空阀5的两个阀门均打开,进而将光伏组件中的气泡排尽。同时加热气体通入下腔室2内对光伏组件进行加热,加热板通电也对光伏组件进行加热,使得封装胶膜能够充满太阳能电池串层和背板之间的缝隙,提高交联的稳定性。
39.请继续参考图1,在本实施中,第一管路6设置有第一电磁阀61,第二管路7设置有第二电磁阀71,第三管路8设置有第三电磁阀81。在抽真空阶段时,第一电磁阀61和第二电磁阀71均关闭,以使第一管路6和第二管路7均处于封闭状态,且分别连通于上腔室1和下腔室2,进而便于对上腔室1和下腔室2进行抽真空。在层压阶段时,第一电磁阀61打开,双向真
空阀5与第一管路6连接的阀门关闭,以使第一管路6连通于大气;第二电磁阀71仍处于打开状态,双向真空阀5与第二管路7连接的阀门也处于打开状态,也就是说,在层压阶段抽真空装置4始终对下腔室2进行抽真空,以确保下腔室2保持一定的真空度。
40.优选地,本实施例中保持下腔室2的真空度处于200pa-1200pa之间,这样既能保证层压后的光伏组件没有气泡产生,同时又可以加热光伏组件升温,减少层压时间。请继续参考图1,为了便于用户对上腔室1和下腔室2的真空度的灵活掌握,本实施例中的第一管路6设置有第一真空表62,第二管路7设置有第二真空表72,进而便于用户在抽真空阶段和层压阶段对上腔室1和下腔室2的真空度进行观察,从而提高光伏组件层压的工作效率。
41.请继续参考图1,示例性地,在本实施例中,选取硅胶板作为隔板21,这样在光伏组件层压的过程中,上腔室1处于大气环境中,下腔室2具有一定的真空度,从而由上腔室1指向下腔室2的方向产生一定的压力差,进而使得硅胶板发生微变形,微变形后的硅胶板与光伏组件的上玻璃板进行充分接触施压,使得光伏组件中的太阳能电池串层能够与熔融的封装胶膜进行充分交联,进而提高光伏组件的稳定性和可靠性。硅胶板能够对光伏组件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避免光伏组件受损。当然,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用户还可以选取其他柔性材质作为隔板21,此处不再一一赘述。
42.本实施中的光伏组件层压装置的具体工作过程:
43.(1)制备光伏组件:将上玻璃板、背板、封装胶膜、太阳能电池串层、封装胶膜、背板以及下玻璃板从上向下叠层设置形成光伏组件;
44.(2)设定参数:设定加热板为工作参数为120℃-150℃,加热气体的工作参数150℃,待加热板的温度达到工作所需温度时,向下腔室2通入加热气体,同时将光伏组件由传送带送入层压装置中的下腔室2。
45.(3)抽真空:关闭下腔室2的传送门,启动抽真空装置4,打开第三电磁阀81和双向真空阀5,关闭第一电磁阀61和第二电磁阀71,对上腔室1和下腔室2进行抽真空,确保下腔室2的真空度处于200pa-1200pa之间,进而排出上玻璃板、背板、封装胶膜、太阳能电池串层、封装胶膜、背板以及下玻璃板之间间隙处的空气。封装胶膜受热变成熔融状态,进而与太阳能电池串发生交联。
46.(4)层压:下腔室2继续抽真空,关闭双向真空阀5与第一管路6连接的阀门,并且打开第一电磁阀61,使上腔室1连通于大气环境,隔板21在大气压的作用压力下发生变形,进而对光伏组件施加向下层压的压力,提高光伏组件中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47.(5)取出光伏组件:当层压结束后,关闭抽真空装置4,打开第二电磁阀71,使得下腔室2连通于大气环境,进而使得光伏组件受力平衡,打开下腔室2的传送门,经传送带运送出光伏组件。
48.显然,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了清楚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