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静电弹性织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243132发布日期:2023-02-17 22:10阅读:23来源:国知局
抗静电弹性织物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纺织品技术,更具体地说,它涉及抗静电弹性织物。


背景技术:

2.纯棉织物是目前人们为了自身舒适度的考虑所更加侧重的织物品种,而由于其本身成本问题,市面上出现的通常为涤棉混纺的织物。
3.针对于涤含量高、棉含量低的织物而言,例如涤含量超过60%的织物而言,尽管增加了棉纤维的成本,但是织物的抗静电效果依旧堪忧,在摩擦过后仍旧会在织物表面出现静电及其衍生现象,可若是完全采用纯棉织物,那么织物的弹性又会受到较大的影响,因此对于织物中涤、棉的弹性效果、抗静电效果如何进行均衡成为了较难控制的问题。
4.因此需要提出一种新的方案来解决这个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的抗静电弹性织物,能够通过外绒层以及内绒层中的导电绒来对织物的静电现象进行削弱,同时还可以兼顾基层自身的弹性,通过涤纶纤维一、涤纶纤维二、氨纶纤维一和氨纶纤维二来保障其弹性,同时也蕴含棉纤维以及棉短纤来令织物更不易发生静电现象。
6.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该抗静电弹性织物,包括基层,所述基层两侧分别固定连接有外绒层以及内绒层,所述外绒层以及内绒层均包括若干天然绒和导电绒,且所述外绒层以及内绒层的植绒密度为4-11g/m2。
7.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天然绒采用棉短纤,所述导电绒采用银短纤。
8.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基层通过复合纱一和复合纱二梭织而成,且所述复合纱一和复合纱二的密度分别为13-20根/cm、5-8根/cm。
9.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复合纱一包括芯线以及相互交织于其外圈的莫代尔纤维和棉纤维,所述芯线通过涤纶纤维一和氨纶纤维一加捻而成。
10.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复合纱二包括相互加捻的涤纶纤维二和氨纶纤维二。
11.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基层为复合纱一及复合纱二编织而成的缎纹组织,所述缎纹组织由四个四上六下的纬面组织、六个两上八下的纬面组织组成。
12.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缎纹组织中第一经线、第二经线、第九经线以及第十经线的组织点为两上六下两上,所述缎纹组织中第三经线、第八经线的组织点为两下一上四下一上两下,所述缎纹组织中第四经线、第七经线的组织点为三下一上两下一上三下,所述缎纹组织中第五经线和第六经线的组织点为四下两上四下。
13.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4.通过外绒层以及内绒层中的导电绒来对织物的静电现象进行削弱,同时还可以兼顾基层自身的弹性,通过涤纶纤维一、涤纶纤维二、氨纶纤维一和氨纶纤维二来保障其弹
性,同时也蕴含棉纤维以及棉短纤来令织物更不易发生静电现象。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6.图2为图1中a处的放大图;
17.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基层的编织图;
18.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复合纱一的结构示意图;
19.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复合纱二的结构示意图。
20.图中:1、基层;2、外绒层;3、内绒层;4、天然绒;5、导电绒;6、芯线;7、涤纶纤维一;8、氨纶纤维一;9、莫代尔纤维;10、棉纤维;11、涤纶纤维二;12、氨纶纤维二。
具体实施方式
21.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
22.实施例:
23.该抗静电弹性织物,包括基层1。
24.如图3所示,基层1为复合纱一及复合纱二编织而成的缎纹组织,缎纹组织由四个四上六下的纬面组织、六个两上八下的纬面组织组成,缎纹组织中第一经线、第二经线、第九经线以及第十经线的组织点为两上六下两上,缎纹组织中第三经线、第八经线的组织点为两下一上四下一上两下,缎纹组织中第四经线、第七经线的组织点为三下一上两下一上三下,缎纹组织中第五经线和第六经线的组织点为四下两上四下。
25.如图4和5所示,基层1通过复合纱一和复合纱二梭织而成,且复合纱一和复合纱二的密度分别为13-20根/cm、5-8根/cm,复合纱一包括芯线6 以及相互交织于其外圈的莫代尔纤维9和棉纤维10,芯线6通过涤纶纤维一 7和氨纶纤维一8加捻而成,复合纱二包括相互加捻的涤纶纤维二11和氨纶纤维二12。
26.如图1和2所示,基层1两侧分别固定连接有外绒层2以及内绒层3,外绒层2以及内绒层3均包括若干天然绒4和导电绒5,且外绒层2以及内绒层3的植绒密度为4-11g/m2,天然绒4采用棉短纤,导电绒5采用银短纤。
27.当人们需要得到本织物的时候,通过加捻机对涤纶纤维二11和氨纶纤维二12进行加捻,得到复合纱二,复合纱二的弹性较好,而通过加捻机来对涤纶纤维一7和氨纶纤维一8进行加捻得到芯线6,接着再通过包覆纱机将莫代尔纤维9和棉纤维10交织在芯线6的外侧形成复合纱一,一来复合纱二具有较好的弹性,二来复合纱二的外侧能够对芯线6进行保护,不易磨损,同时也不易发生静电现象。
28.接着将复合纱一和复合纱二通过喷水织机进行喷织,得到基层1,基层1 本身具有较好的弹性。
29.而后再通过混棉机来对棉短纤和银短纤进行混棉,而后通过植绒机将导电绒5和天然绒4植绒粘接在基层1的顶底面,形成外绒层2以及内绒层3,内绒层3和外绒层2的植绒密度为4-11g/m2,从而使得内绒层3和外绒层2 上导电绒5和天然绒4的密度较小,不会导致内绒层3和外绒层2变厚,避免织物过于保暖。
30.人们在日常与织物的内外两侧接触的时候,都可以通过内绒层3和外绒层2来进行
削弱、消除静电,使得织物不易发生静电现象,同时织物本身还拥有较好的弹性。
31.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抗静电弹性织物,包括基层(1),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层(1)两侧分别固定连接有外绒层(2)以及内绒层(3),所述外绒层(2)以及内绒层(3)均包括若干天然绒(4)和导电绒(5),且所述外绒层(2)以及内绒层(3)的植绒密度为4-11g/m2,所述基层(1)通过复合纱一和复合纱二梭织而成,且所述复合纱一和复合纱二的密度分别为13-20根/cm、5-8根/cm,所述复合纱一包括芯线(6)以及相互交织于其外圈的莫代尔纤维(9)和棉纤维(10),所述芯线(6)通过涤纶纤维一(7)和氨纶纤维一(8)加捻而成,所述复合纱二包括相互加捻的涤纶纤维二(11)和氨纶纤维二(1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静电弹性织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天然绒(4)采用棉短纤,所述导电绒(5)采用银短纤。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静电弹性织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层(1)为复合纱一及复合纱二编织而成的缎纹组织,所述缎纹组织由四个四上六下的纬面组织、六个两上八下的纬面组织组成。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抗静电弹性织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缎纹组织中第一经线、第二经线、第九经线以及第十经线的组织点为两上六下两上,所述缎纹组织中第三经线、第八经线的组织点为两下一上四下一上两下,所述缎纹组织中第四经线、第七经线的组织点为三下一上两下一上三下,所述缎纹组织中第五经线和第六经线的组织点为四下两上四下。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抗静电弹性织物,涉及纺织品技术,旨在解决对于织物中涤、棉的弹性效果、抗静电效果如何进行均衡成为了较难控制的问题,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基层,所述基层两侧分别固定连接有外绒层以及内绒层,所述外绒层以及内绒层均包括若干天然绒和导电绒,且所述外绒层以及内绒层的植绒密度为4-11g/m2。本实用新型能够通过外绒层以及内绒层中的导电绒来对织物的静电现象进行削弱,同时还可以兼顾基层自身的弹性,通过涤纶纤维一、涤纶纤维二、氨纶纤维一和氨纶纤维二来保障其弹性,同时也蕴含棉纤维以及棉短纤来令织物更不易发生静电现象。生静电现象。生静电现象。


技术研发人员:丁海华 丁浩轩 丁海红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吴江市溢彩服饰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9.19
技术公布日:2023/2/1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