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料用中空结构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833687发布日期:2024-01-26 16:49阅读:27来源:国知局
燃料用中空结构体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燃料用中空结构体。特别涉及液体燃料用中空结构体。


背景技术:

1、近年来,出于防止环境污染的观点,要求严格的废气限制,为了抑制挥发性烃等挥发性成分透过而扩散到大气中,用于燃料输送等用途的导管(tube)、软管(hose)、管道(pipe)等中空结构体需要高的阻气性。另外,近年来,将甲醇和乙醇等醇混合而成的酒精汽油正在实用化。酒精汽油的透过性高,在大气中容易挥发,因此需要进一步提高中空结构体的阻气性。

2、以往,聚酰胺11、聚酰胺12等脂肪族聚酰胺的耐化学药品性优异,因此用作燃料输送用的中空结构体的材料。但是,尽管由这些脂肪族聚酰胺形成的中空结构体在韧性、耐化学药品性和柔软性方面优异,但燃料阻隔性不充分,期望其改良。

3、另一方面,作为燃料阻隔性优异的树脂,已知聚己二酰间苯二甲胺(mxd6)等苯二甲胺系聚酰胺树脂。

4、因此,研究了将它们组合而成的燃料用中空结构体。

5、例如,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多层结构体(管道、软管、导管),其为具有聚酰胺层(a)和聚酰胺层(b)的多层结构体,其中,聚酰胺层(a)由聚酰胺组合物(a)构成,所述聚酰胺组合物(a)包含选自由聚酰胺(a1)和聚酰胺(a2)组成的组中的至少一种聚酰胺(a1),所述聚酰胺(a1)包含源自碳数10~12的内酰胺的结构单元和源自碳数10~12的氨基羧酸的结构单元中的至少一者,所述聚酰胺(a2)包含源自碳数6~12的脂肪族二胺的结构单元和源自碳数10~12的脂肪族二羧酸的结构单元,聚酰胺层(b)包含聚酰胺树脂(b1)、改性聚烯烃(b2)和聚酰胺(b3),所述聚酰胺树脂(b1)包含含有70摩尔%以上的源自苯二甲胺的结构单元的二胺单元,且包含含有70摩尔%以上的源自碳数4~12的脂肪族二羧酸的结构单元的二羧酸单元,所述聚酰胺(b3)选自由聚酰胺树脂(b1)和聚酰胺(b2)组成的组中的至少一种,所述聚酰胺树脂(b1)包含源自碳数6~12的内酰胺的结构单元和源自碳数6~12的氨基羧酸的结构单元中的至少一者,所述聚酰胺(b2)包含源自碳数6~12的脂肪族二胺的结构单元和源自碳数10~12的脂肪族二羧酸的结构单元,相对于聚酰胺树脂(b1)100质量份,改性聚烯烃(b2)的含量为5~15质量份,聚酰胺(b3)的含量为5~20质量份。

6、现有技术文献

7、专利文献

8、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第2017/094564号


技术实现思路

1、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2、如上所述的燃料用中空结构体要求燃料阻隔性和低温耐冲击性。进而,近年来,在使液体燃料通过的用途中也要求导电性。为了实现导电性,考虑设置使用了包含导电性物质的氟树脂作为导电材料的导电层。然而,氟树脂不与聚酰胺树脂粘接,将聚酰胺树脂与氟树脂共挤出的导管在聚酰胺树脂层与氟树脂层(导电层)的界面发生剥离。为了解决该课题,通常对氟树脂赋予会与聚酰胺树脂进行化学键合的酸性官能团,共挤出时改善聚酰胺树脂层与氟树脂层(导电层)之间的粘接性。

3、另一方面,在用于燃料用中空结构体的聚酰胺树脂中,以改善耐冲击性为目的,有时配混聚烯烃。特别是为了具有与聚酰胺树脂的粘接性,有时配混酸改性的聚烯烃。因此,包含聚酰胺树脂和聚烯烃的聚酰胺树脂组合物中,有时聚酰胺树脂的氨基与聚烯烃的酸基反应,在与氟树脂共挤出的前阶段,上述聚酰胺树脂组合物成为低氨基浓度。这样的低氨基浓度的聚酰胺树脂组合物与氟树脂层(导电层)的粘接性有降低的倾向。特别是在封入燃料后的中空结构体中,有该倾向扩大的倾向。进而,已知通常由于多层的中空结构体的层间发生剥离,不仅低温耐冲击性差,而且燃料阻隔性降低。

4、另外,导电层中使用的氟树脂一般价格高,因此在工业上优选较薄地层叠,但若使层的厚度变薄,则燃料阻隔性变得不充分,因此通常另外设置阻挡层。即,使用包含氟树脂的导电层、且燃料阻隔性和低温耐冲击性优异、进而层间粘接性优异的燃料用中空结构体尚未得到。

5、本发明正是为了解决该课题,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燃料用中空结构体,其为使用了包含氟树脂的导电层的中空结构体,且燃料阻隔性和低温耐冲击性优异,进而层间粘接性优异。

6、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7、基于上述课题,通过将中空结构体设为由至少4层形成的结构体,在导电层与阻隔层之间设置规定的聚酰胺树脂层,解决了上述课题。具体而言,通过下述手段解决了上述课题。

8、<1>一种燃料用中空结构体,其从外侧起依次具有聚酰胺树脂层(a)、聚酰胺树脂层(b)、聚酰胺树脂层(c)和导电层(d),前述聚酰胺树脂层(a)包含聚酰胺树脂(a),对于所述聚酰胺树脂(a),其全部结构单元的90摩尔%以上为源自碳数10~12的内酰胺的结构单元、源自碳数10~12的氨基羧酸的结构单元、源自碳数6~12的脂肪族二羧酸的结构单元、和源自碳数6~12的脂肪族二胺的结构单元中的1种以上,前述聚酰胺树脂层(b)包含聚烯烃、聚酰胺树脂(b1)、和聚酰胺树脂(b2),前述聚烯烃的含量为前述聚酰胺树脂层(b)的5~40质量%,前述聚酰胺树脂(b1)与聚酰胺树脂(b2)的含量的质量比率(b1/b2)为55/45~95/5,对于前述聚酰胺树脂(b1),源自二胺的结构单元包含70摩尔%以上的源自间苯二甲胺的结构单元,源自二羧酸的结构单元包含70摩尔%以上的源自碳数4~8的脂肪族二羧酸的结构单元,对于前述聚酰胺树脂(b2),源自二胺的结构单元包含70摩尔%以上的源自苯二甲胺的结构单元,源自二羧酸的结构单元包含70摩尔%以上的源自碳数9~12的脂肪族二羧酸的结构单元,前述聚酰胺树脂层(c)包含聚酰胺树脂(c),对于前述聚酰胺树脂(c),其全部结构单元的90摩尔%以上为源自碳数10~12的内酰胺的结构单元、源自碳数10~12的氨基羧酸的结构单元、源自碳数6~12的脂肪族二羧酸的结构单元、和源自碳数6~12的脂肪族二胺的结构单元中的1种以上,前述导电层(d)包含氟树脂和导电性物质。

9、<2>根据<1>所述的燃料用中空结构体,其中,前述聚酰胺树脂层(a)包含聚烯烃。

10、<3>根据<2>所述的燃料用中空结构体,其中,前述聚酰胺树脂层(a)中包含的聚烯烃和聚酰胺树脂层(b)中包含的聚烯烃分别为酸改性聚烯烃。

11、<4>根据<1>~<3>中任一项所述的燃料用中空结构体,其中,前述聚酰胺树脂层(c)中包含的聚烯烃的含量为0~7质量%。

12、<5>根据<1>~<4>中任一项所述的燃料用中空结构体,其中,前述聚酰胺树脂层(a)的厚度与聚酰胺树脂层(c)的厚度的比,即层(a)的厚度/层(c)的厚度为3.0~9.0倍,前述聚酰胺树脂层(b)的厚度与聚酰胺树脂层(c)的厚度的比,即层(b)的厚度/层(c)的厚度大于1.0倍且为3.0倍以下。

13、<6>根据<5>所述的燃料用中空结构体,其中,前述聚酰胺树脂层(a)包含聚烯烃,前述聚酰胺树脂层(a)和聚酰胺树脂层(b)中包含的聚烯烃分别为酸改性聚烯烃,前述聚酰胺树脂层(c)中包含的聚烯烃的含量为0~7质量%。

14、<7>根据<1>~<6>中任一项所述的燃料用中空结构体,其中,对于前述聚酰胺树脂层(b),前述聚烯烃、前述聚酰胺树脂(b1)、和前述聚酰胺树脂(b2)的总计在前述聚酰胺树脂层(b)中所占的比例大于95质量%。

15、<8>根据<1>~<7>中任一项所述的燃料用中空结构体,其中,前述氟树脂包含氟代乙烯(共)聚合物。

16、<9>根据<1>~<7>中任一项所述的燃料用中空结构体,其中,前述氟树脂包含乙烯/氟代乙烯丙烯共聚物。

17、<10>根据<1>~<9>中任一项所述的燃料用中空结构体,其中,前述导电性物质包含导电性碳化合物。

18、<11>根据<1>~<10>中任一项所述的燃料用中空结构体,其中,前述聚酰胺树脂层(a)以在前述聚酰胺树脂层(a)中1~20质量%的比例包含增塑剂。

19、<12>根据<1>~<11>中任一项所述的燃料用中空结构体,其中,前述聚酰胺树脂层(c)以在前述聚酰胺树脂层(c)中1~20质量%的比例包含增塑剂。

20、发明的效果

21、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燃料用中空结构体,其为使用了包含氟树脂的导电层的中空结构体,且燃料阻隔性和低温耐冲击性优异,进而层间粘接性优异。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