挡车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0813阅读:33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挡车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挡车器技术领域

现有的挡车器为悬空式,挡车效果不明显,并容易被破坏。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设计一种挡车器,它在地面上设有挡车板,随着挡车板的翻转指示车辆的停与行,挡车效果明显,并不易损坏。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电机1上有小皮带轮2,小皮带轮2通过皮带与大皮带轮3连接,大皮带轮3与蜗杆4同轴连接,蜗杆4与蜗轮5啮合,摩擦式离合器7与蜗轮5之间连接着轴I6,摩擦式离合器7另一端连接齿轮I8,齿轮I8与齿轮II9啮合,齿轮II9连接联轴器10,联轴器10另一端连接轴II11,轴II11上固定有下挡车板15,下挡车板15与上挡车板16通过折页17连接,下挡车板15侧面有滑槽挡板13,支撑杆12一端通过转轴14固定在下挡车板15上,其另一端可在滑槽挡板13内移动,下挡车板15与上挡车板16之间端面上有复位碰珠18。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结构简单,挡车效果明显,坚固耐用,造价低。
下面结合附图,用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图1结构示意图,图2为在图1A-A处剖视图。
附图中1、电机,2、小皮带轮,3、大皮带轮,4、蜗杆,5、蜗轮,6、轴I,7、摩擦式离合器,8、齿轮I,9、齿轮II,10、联轴器,11、轴II,12、支撑杆,13、滑槽挡板,14、转轴,15、下挡车板,16、上挡车板,17、折页,18、复位碰珠。
当让车辆停止时,电机1带动小皮带轮2转动,从而使大皮带轮3转动,蜗杆4与蜗轮5啮合转动,再带动轴I6、摩擦式离合器7、齿轮I8、齿轮II9转动,在联轴器10作用下轴II11转动使设置于地面处的下挡车板15和上挡车板16随轴II11转动到垂直地面位置;当车辆放行时,重复以上动作,使下挡车板15和上挡车板16随轴II11转动到与地面平行位置;如果下挡车板15和上挡车板16在垂直地面位置时,车辆强行通过,此时上挡车板16脱离复位碰珠18绕折页17落下使车辆不会损坏挡车器而通过;平时复位碰珠18紧紧使上下挡车板连在一起。
权利要求
1.挡车器,其特征是电机(1)上有小皮带轮(2),小皮带轮(2)通过皮带与大皮带轮(3)连接,大皮带轮(3)与蜗杆(4)同轴连接,蜗杆(4)与蜗轮(5)啮合,摩擦式离合器(7)与蜗轮(5)之间连接着轴I(6),摩擦式离合器(7)另一端连接齿轮I(8),齿轮I(8)与齿轮II(9)啮合,齿轮II(9)连接联轴器(10),联轴器(10)另一端连接轴II(11),轴II(11)上固定有下挡车板(15),下挡车板(15)与上挡车板(16)通过折页(17)连接,下挡车板(15)侧面有滑槽挡板(13),支撑杆(12)一端通过转轴(14)固定在下挡车板(15)上,其另一端可在滑槽挡板(13)内移动,下挡车板(15)与上挡车板(16)之间端面上有复位碰珠(18)。
专利摘要
挡车器,电机1上有小皮带轮2,小皮带轮2通过皮带与大皮带轮3连接,大皮带轮3与蜗杆4同轴连接,蜗杆4与蜗轮5啮合,摩擦式离合器7与蜗轮5之间连接着轴I6,摩擦式离合器7另一端连接齿轮I8,齿轮I8与齿轮Ⅱ9啮合,齿轮Ⅱ9连接联轴器10,联轴器10另一端连接轴Ⅱ11,轴Ⅱ11上固定有下挡车板15,下挡车板15与上挡车板16通过折页17连接。
文档编号F41H11/08GKCN2386416SQ99218192
公开日2000年7月5日 申请日期1999年8月4日
发明者牛光海 申请人:牛光海导出引文BiBTeX, EndNote, RefMan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