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空卸载的单索抓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009971阅读:31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悬空卸载的单索抓斗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悬空卸载的单索抓斗。属附着于起重机提升或降下机构或适于与其连结的并为初步传递提升力到松散物料上的载荷吊挂元件或装置,抓斗。
在已有技术中,如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86年编辑出版的起重机取物装置第138页公开了一种可用于单索抓斗的四行程式定位机构,其由星轮和挡板组成。单索抓斗的构成是颚板,撑杆,上承梁,中承梁,安装在中承梁上的星轮,下承梁,安装在下承梁上的挡板、立柱及立柱上的凹槽。当星轮楔住立柱上的凹槽时,中承梁和下承梁结合在一起,此时提升起重钢丝绳,抓斗闭合抓取物料;当挡板顶到星轮,使星轮转动脱离立柱上的凹槽时,中承梁和下承梁分离,此时提升起重钢丝绳,抓斗张开放料。它的不足之处是挡板顶星轮转动,必需是抓斗接触料堆或地面时,松下起重钢丝绳才能完成这一动作过程,抓斗无法悬在空中向容器或炉内卸料;它的另一不足之处是抓斗卸载时冲击振动大,抓斗各构件易受损伤。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避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可悬空卸载的,卸载时动作平稳的单索抓斗。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技术解决方案是在起重机械下方悬挂一起重钢丝绳从中穿过的空心刚性框架(10),空心刚性框架的下部有一供悬吊的支承件(11);在抓斗上承梁(3)的顶面上有一对按抓斗中心对称线对称布置的回转副(12),它由支座(13)和杠杆(14)组成,杠杆能绕支座转动,其短臂(14A)可搁置在刚性框架下部的支承件(11)上,其长臂下方有上导套(15),杠杆长臂(14B)搁置在上导套(15)上时,杠杆(14)呈水平状;在上承梁的底面与上导套(15)同一轴心线处安装有下导套(16),上、下导套内分别安装有上挺杆(17)和下挺杆(18),上、下挺杆间有弹簧(19),上、下挺杆安装弹簧的端部有凹或凸座(20),且下挺杆下端伸出下导套的下孔(21)。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中的供悬吊的支承件(11)为环状,其内圈呈倒喇叭状(22);在抓斗上承梁(3)侧面有导向板(23),对侧导向板(23)形成的锥角过抓斗对称中心线,其大小与呈倒喇叭状的锥角相吻,这样有利于抓斗对中,上承梁顶部的一对杠杆(14)均匀承载。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中的上导套(15)和下导套(16)连成一体,其上挺杆(17),弹簧(19)和下挺杆(18)在其内上、下滑移。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中的上挺杆(17)和下挺杆(18)组成闭式圆柱套筒副(24),其上挺杆(17)下端插入下挺杆(18)内,上挺杆(17)外壁可沿下挺杆(18)内壁上、下滑移,弹簧(19)位于上、下挺杆内的空间。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中的闭式园柱套筒副(24),其下挺杆(18)上端插入上挺杆(17)内壁,下挺杆(18)外壁可沿上挺杆(17)内壁上、下滑移,弹簧(19)位于上、下挺杆内的空间。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由以下实施例及附图绘出。


图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悬挂在电动葫芦起重机械下方的单索抓斗,此时单索抓斗抓取物料呈闭合状态。
图2为单索抓斗通过杠杆悬吊在支承件上。
图3为悬吊在空中的单索抓斗放料。
图4为中承梁推动上、下挺杆使杠杆转动脱离支承件。
图5为上、下导套内分别安装有上、下挺杆及弹簧的示意图。
图6为上、下导套连成一体的示意图。
图7为上挺杆插入下挺杆的闭式园柱套筒副示意图。
图8为下挺杆插入上挺杆的闭式园柱套筒副示意图。
图9为悬挂在轮胎起重机的本实用新型。
下面结合上述各图详细说明依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具体装置的细节及工作过程图1~4,表示了采用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悬挂在电动葫芦起重机械下方的单索抓斗的工作过程。沿工字梁行走的电动葫芦起重机械下方悬挂有一空心刚性框架(10),空心刚性框架(10)随电动葫芦机架一同移动。起重钢丝绳从空心框架中心通过并与单索抓斗的钢丝绳相连。抓斗抓取物料时,张开的抓斗吊至物料堆上,使安装在中梁上的星轮(5)楔住立柱上的凹槽(9),提升起重钢丝绳时,中承梁(4)带动立柱(8)及下承梁(6)上升,使抓斗颚板(1)闭合抓取物料,抓斗完全闭合后,由于立柱上的凹槽(9)位置所限,中承梁(4)与安装在上承梁(3)上的下挺杆(18)下端有一定间隙,呈图1状态。此时继续提升起重钢丝绳,由于抓斗上承梁上的导向板(23)使抓斗顺利与支承件内圈倒喇叭状(22)对中,当上承梁(3)顶面上的杠杆短臂(14A)与支承件(11)相触时,杠杆长臂(14B)上方无约束,迫使杠杆转动,使杠杆短臂(14A)顺利通过支承件(11),其后在杠杆长臂的重力作用下杠杆复位呈水平状。此时单索抓斗随电动葫芦运行至指定地点,放松起重钢丝绳,杠杆短臂(14A)搁置在支承件(11)上,杠杆长臂(14B)搁置在上导套(15)上,整个抓斗及所抓货物的重量通过杠杆传递到支承件上,抓半悬吊在空中,呈图2状态。
若继续放松起重钢丝绳,中承梁上的星轮仍楔住立柱上的凹槽,立柱及下承梁按起重钢丝绳放下的速度下降,缓慢打开抓斗卸料,呈图3状态。这种卸料方式与一般的单索抓斗相比,平稳、无立柱及下承梁突然下落所引起的冲击振动。当完全放松起重钢丝绳后,中承梁与下承梁相接触,下承梁上的挡板顶星轮转动,使星轮脱离立柱上的凹槽,中承梁与下承梁分离,抓斗颚板呈张开状态。当中承梁随起重钢丝绳上升与安装在上承梁上的下挺杆(18)相触时,弹簧(19)被压缩,下挺杆(18)被压至下导套(16)内,中承梁带动上承梁一同上升,杠杆短臂下方失去支承,弹簧(19)恢复弹力,推动上挺杆(17)伸出上导套(15)外,迫使杠杆(14)转动,杠杆短臂向抓斗侧靠拢,呈图4状态。此时放下起重钢丝绳,抓斗上承梁顺利通过空心框架,并随电动葫芦移动到堆料处,张开的抓斗落在料堆上进行上述循环作业。
图5~8表示了本实用新型上、下导套及导套内上、下挺杆,弹簧的不同组合方式,它可以改善杠杆(14)脱离支承件(11)时的受力情况。
图9表示了本实用新型悬挂在轮胎起重机的情况,悬挂的空心框架的支承件(11)的高低,可根据生产实际需要定。
本实用新型相比现有技术具有如下优点,既可悬空卸载,也可触地卸载,且卸载时平稳无冲击振动。整套机构简单,工作可靠无误,易装拆维修保养。特别适宜于化工和冶金行业悬空向容器或炉内卸料。
权利要求1.一种用于悬空卸载的单索抓斗,具有颚板(1),撑杆(2),上承梁(3),中承梁(4),安装在中承梁上的星轮(5),下承梁(6),安装在下承梁上的挡板(7),立柱(8)及立柱上的凹槽(9),其特征是在起重机械下方悬挂一起重钢丝绳从中穿过的空心刚性框架(10),空心刚性框架(10)下部有一供悬吊的支承件(11);在抓斗上承梁(3)的顶面上有一对按抓斗中心对称线对称布置的回转副(12),其由支座(13)和杠杆(14)组成,杠杆(14)能绕支座(13)转动,其短臂(14A)可搁置在刚性框架下部的支承件(11)上,其长臂(14B)下方有上导套(15);在上承梁的底面与上导套(15)同一轴心线上安装有下导套(16),上、下导套内分别安装有上挺杆(17)和下挺杆(18),上、下挺杆间有弹簧(19),上、下挺杆的端部有安装弹簧的凸或凹座(20),且下挺杆下端伸出下导套的下孔(2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悬空卸载的单索抓斗,其特征是所述的供悬吊的支承件(11)为环状,其内圈呈倒喇叭状(22);在抓斗上承梁(3)侧面有导向板(23),对侧导向板(23)形成的锥角过抓斗对称中心线,其大小与呈倒喇叭状的锥角相符。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用于悬空卸载的单索抓斗,其特征是所述的上导套(15)和下导套(16)连为一体,其上挺杆(17),弹簧(19)和下挺杆(18)在其内上下滑移。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用于悬空卸载的单索抓斗,其特征是所述的上挺杆(17)和下挺杆(18)组成闭式园柱套筒副(24),其上挺杆(17)下端插入下挺杆(18)内,上挺杆(17)外壁可沿下挺杆(18)内臂上下滑移,弹簧(19)位于上、下挺杆内的空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悬空卸载的单索抓斗,其特征是所述的闭式园柱套筒副(24),其下挺杆(18)上端插入上挺杆(17)内,下挺杆(18)外壁可沿上挺杆(17)内壁上、下滑移,弹簧(19)位于上、下导杆内的空间。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悬空卸载的单索抓斗。其特征是在起重机械下方悬挂一起重钢丝绳从中穿过的空心刚性框架,框架下部有呈倒喇叭状的支承件,抓斗上承梁上有导向板,便于抓斗与空心框架对中,抓斗上承梁还有一对对称布置的杠杆,通过杠杆不同的位置使抓斗悬挂或脱离支承件,实现抓斗悬空卸载和抓取物料,杠杆的位置是由中承梁及安装在上承梁上的导套内的上、下挺杆及弹簧所控制。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抓斗既可悬空卸载,也可触地卸载,且卸载平稳、无冲击振动,特别适宜于化工或冶金行业悬空向容器或炉内卸料。
文档编号B66C3/06GK2061929SQ9020464
公开日1990年9月12日 申请日期1990年4月18日 优先权日1990年4月18日
发明者孙茂康, 崔春根, 蔡华明, 周志宏, 王之杰, 王心敏 申请人:上海港开平装卸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