件货用的由线性马达操作的传输系统的无源切换装置的制造方法_6

文档序号:9768938阅读:来源:国知局
430接触的接触区域。在轨道切换装置的分支区域的外侧,突起420不与传输轨道的元件发生任何接触地移动,以避免增大摩擦。根据输送驱动器430动作的方向,借助于球元件495向传输元件410的接触区域施加能够沿第一侧轨道或第二侧轨道的方向驱动传输元件的反作用力。
[0090]由此,输送驱动器可以包括沿着对应的侧轨道的方向配置的两组短的输送带。图5示出了分别具有三条输送带的两组输送带在无源轨道切换装置的分支区域中配置在球垫590上方的情况的示例。出于简化的原因,这里仅示出了无源轨道切换装置的两个侧轨道的第一导轨540-1和第二导轨540-2以及两个互补导轨540-3和540-4。
[0091]在这里示出的特定的非限制性实施方式中,两组输送带均包括基本上沿着在对应的侧轨道的方向上位于导轨之间的中线配置的三条独立的输送带531至533和/或534至536。因此,所示情况中的输送带与传输元件的移动方向以如下方式倾斜地配置:通过输送带的转动,与目标侧轨道的导轨垂直地施加偏转力,并且触发传输元件沿目标侧导轨的方向的推进。特别地,所示的输送带以相对于法线倾斜的方式配置于与目标侧轨对应的导轨540-1和/或540-2,由此以如下方式沿目标侧轨的方向增大倾斜角度:对应组的第一输送带531和/或534沿对应的导轨540-1和/或540-2的方向对传输元件的接触区域主要地施加偏转力,并且对应组的最后的输送带533和/或536对传输元件的接触区域主要地施加支持沿目标侧轨道的方向推进传输元件的力。此外在上下文中,输送驱动器的输送带的多个可选的配置和多个可选的数量是可能的。
[0092]通过输送驱动器的单个输送带的倾斜位置,能够将传输元件安全地保持和引导在与侧轨道对应的导轨540-1和/或540-2上,由此垂直地施加于导轨的力支持传输元件的响应元件的一个或多个磁体与对应的线性马达线的铁磁体部件之间的磁吸引。特别地,通过断开电源和/或使线性马达线的位于轨道切换装置的分支区域中的部分的极性反转,能够使图4和图5所示的用于切换无源轨道切换装置的输送驱动器以有利的方式与上述切换方法组合,以便降低轨道切换装置的出错率。在这里示出的所有实施方式中,无源轨道切换装置不具有任何机械移动部件,使得相对于现有技术中已知的轨道切换装置,能够显著地减少轨道切换装置的切换时间。另外,不需要传输元件具有用于控制传输元件的额外的电磁体,由此能够使传输系统的控制和/或调节单元简化。另外,由于省略了导轨的机械移动部件,所以减轻了轨道切换装置的机械磨损。
【主权项】
1.一种传输系统,其包括: 传输轨道,其具有至少一个无源轨道切换装置;以及 至少一个传输元件,其以能够移动的方式配置在所述传输轨道上, 其中,所述无源轨道切换装置包括所述传输轨道的主轨道以及第一叉开侧轨道和第二叉开侧轨道, 其中,所述传输轨道包括以下元件: 第一导轨; 第二导轨,其在所述主轨道的区域中被定位成与所述第一导轨相对; 第一线性马达线,其与所述第一导轨平行地配置;和 第二线性马达线,其与所述第二导轨平行地配置, 其中,所述传输元件具有响应元件,所述响应元件接合在所述第一线性马达线与所述第二线性马达线之间的间隙内,所述响应元件具有至少一个永磁体和/或非切换电磁体,优选地,所述永磁体和/或所述非切换电磁体配置在与所述传输轨道横切的位置, 其中,借助于所述永磁体和/或非切换电磁体与所述第一线性马达线和/或第二线性马达线的相互作用,所述传输元件能够沿着所述传输轨道移动,并且 其中,所述第一导轨和所述第二导轨是固定的,特别地,所述第一导轨和所述第二导轨在所述无源轨道切换装置的区域中是固定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线性马达线和所述第二线性马达线在所述无源轨道切换装置的分支区域中具有铁磁体部件,特别地,所述铁磁体部件采用铁芯的形式。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永磁体和/或非切换电磁体被以如下方式设计:所述永磁体和/或非切换电磁体与所述第一线性马达线和/或所述第二线性马达线之间的磁吸引力适于在由所述第一导轨和所述第二导轨形成的平面中、在所述无源轨道切换装置的分支区域中保持所述传输元件,特别地,所述传输元件加载有预定的有效载荷。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无源轨道切换装置包括开关,通过所述开关能够使在所述轨道切换装置的分支区域中的所述第一线性马达线或所述第二线性马达线的电源选择性地断开,以切换所述轨道切换装置。5.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无源轨道切换装置包括开关,通过所述开关能够使在所述轨道切换装置的分支区域中的所述第一线性马达线或所述第二线性马达线的磁极性选择性地反转,以切换所述轨道切换装置。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开关整合在所述传输系统的控制单元中,特别地,所述开关整合在所述传输系统的电子控制单元中。7.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无源轨道切换装置的分支区域中,所述第一线性马达线和所述第二线性马达线被以如下方式形成:所述第一线性马达线和所述第二线性马达线的彼此相对定位的磁极根据所述传输元件的所述永磁体的定向和/或所述非切换电磁体的极性而以始终同相或始终反相的方式极性化。8.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无源轨道切换装置在其分支区域中具有输送驱动器; 其中,所述传输元件具有接触区域,所述接触区域被配置成在所述轨道切换装置的分支区域中与所述输送驱动器接触;并且 其中,所述输送驱动器至少包括能够借助于所述轨道切换装置的控制单元致动的第一输送带。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输送带以在被致动的状态下对位于所述分支区域中的所述传输元件的接触区域沿所述第一叉开侧轨道的方向施加力的方式配置。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 施加的所述力支持所述传输元件沿所述第一叉开侧轨道的方向的推进。11.根据权利要求8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无源轨道切换装置的分支区域中,所述传输元件的接触区域通过球垫与所述输送驱动器接触。12.—种用于切换传输系统的无源轨道切换装置的方法,所述传输系统具有传输轨道以及以能够移动的方式配置在所述传输轨道上的至少一个传输元件, 其中,所述无源轨道切换装置包括所述传输轨道的主轨道以及第一叉开侧轨道和第二叉开侧轨道, 其中,所述传输轨道包括以下元件: 第一导轨; 第二导轨,其在所述主轨道的区域中被定位成与所述第一导轨相对; 第一线性马达线,其与所述第一导轨平行地配置;和 第二线性马达线,其与所述第二导轨平行地配置, 其中,所述第一导轨和所述第一线性马达线沿着所述第一叉开侧轨道和所述主轨道配置,所述第二导轨和所述第二线性马达线沿着所述第二叉开侧轨道和所述主轨道配置;并且 其中,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通过配置于接合在所述第一线性马达线与所述第二线性马达线之间的间隙内的所述传输元件的响应元件的至少一个永磁体和/或非切换电磁体与所述第一线性马达线和所述第二线性马达线的相互作用,将所述传输元件沿着所述主轨道移动至所述无源轨道切换装置的分支区域,优选地,所述永磁体和/或非切换电磁体配置在与所述传输轨道横切的位置;和 借助于所述第一线性马达线,沿所述第一叉开侧轨道的方向引导位于所述无源轨道切换装置的分支区域中的所述传输元件, 其中,所述第一导轨和所述第二导轨是固定的,特别地,所述第一导轨和所述第二导轨在所述无源轨道切换装置的区域中是固定的。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当所述传输元件进入所述无源轨道切换装置的分支区域中时,借助于所述传输系统的控制单元使在所述分支区域中的所述第二线性马达线的电源断开,以便支持所述传输元件沿所述第一叉开侧轨道的方向的引导。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当所述传输元件进入所述无源轨道切换装置的分支区域中时,借助于所述传输系统的控制单元使在所述分支区域中的所述第二线性马达线的磁极性反转,以便支持所述传输元件沿所述第一叉开侧轨道的方向的引导。15.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通过致动位于所述无源轨道切换装置的分支区域中的输送驱动器,沿所述第一叉开侧轨道的方向对所述传输元件的接触区域施加力,所述接触区域被配置成在所述轨道切换装置的分支区域中与所述输送驱动器接触。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传输装置,其包括传输轨道和至少一个传输元件,传输轨道具有至少一个无源轨道切换装置,该至少一个无源轨道切换装置具有传输轨道的主轨道以及第一叉开侧轨道和第二叉开侧轨道,传输元件包括具有至少一个永磁体和/或非切换电磁体的响应元件,其中在无源切换装置的区域中,传输轨道包括固定的第一导轨、第二导轨以及与第一导轨和第二导轨平行地配置的线性马达线,其中传输元件的响应元件接合在位于第一线性马达线与第二线性马达线之间的间隙内。
【IPC分类】B60L13/00, E01B25/34
【公开号】CN105531423
【申请号】CN201480050272
【发明人】马瑞克·约瑟夫威茨, M·普林茨, 史蒂芬·埃尔斯伯格, M·基辛格, 康纳德·西恩
【申请人】克朗斯股份公司
【公开日】2016年4月27日
【申请日】2014年9月3日
【公告号】DE102013218389A1, EP3044373A1, US20160207719, WO2015036302A1
当前第6页1 2 3 4 5 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