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盐粳13号栽培方法_2

文档序号:9873192阅读:来源:国知局
运秧苗
[0064]起秧时先慢慢拉断穿过盘底渗水孔的少量根系,连盘带秧一并提起,再平放,然后小心卷苗脱盘;秧苗运至田头时应随即卸下平放,使秧苗自然舒展,做到随起随运随插,严防烈日伤苗,采取遮荫措施防止秧苗失水枯萎;
[0065]2.2.3机插规格;
[0066]深度控制在1.5?2.5cm,水层深度I?2cm,机插行距25cm,株距12cm以内,每穴3?4苗,当缺株率超过3%以上时需人工补缺,以达到勾苗;
[0067]3大田管理
[0068]3.1水浆管理
[0069]机插秧后,采取浅水湿润灌溉法,要在栽后及时灌水护苗活棵,水层深度3?4cm;栽后2?7d间歇灌溉,适当晾田,扎根立苗;切忌长时间深水,造成根系、秧心缺氧,形成水僵苗甚至烂秧;分蘖期实行浅水勤灌,灌水深度以3cm为宜,待自然落干后再上水,如此反复,达到以水调肥、以气促根、水气协调的目的,促分蘖早生快发,植株健壮,根系发达;总苗数达到预计穗数85%时排水搁田,反复多次由轻到重,搁至田中不陷脚,叶色落黄褪淡即可,以抑制无效分蘖并控制基部节间伸长,提高根系活力;水稻孕穗、抽穗期建立水层,以保颖花分化和抽穗扬花;灌浆结实期间歇上水,干干湿湿,以利养根保叶,防止青枯早衰;收获前7d?1d断水;
[0070]3.2肥料运筹
[0071 ] 施纯氮22kg/667m2,N: P2O5: K2O之比为1: 0.5:0.5,氮肥基肥与穗肥之比为6:4;氮肥30 %和磷肥、钾肥各60 %作基肥;分蘖肥采用少量多次的方法;栽后5?7d,结合化除用尿素7.51^/6671112;栽后10?18(1,用尿素6?81^/6671112;同时注意捉黄塘,促平衡;以促花肥为主,于穗分化始期施用,即叶龄余数3.2?3.0叶左右施用,具体施用时间和用量视苗情而定,一般施45 %高浓度复合肥30kg/667m2加尿素3?5kg/667m2;保花肥在出穗前18?20d,即叶龄余数1.5?1.2叶时施用,用尿素3?5kg/667m2 ;
[0072]3.3病虫草防治
[0073]3.3.1化学除草;
[0074]机插后5d?7d,结合施肥用50%苄嘧.苯噻酰60g/667m2,进行大田化除;对杂草发生量仍较多田块,可在7月上旬根据草相选用对应的除草剂进行茎叶处理,进行第二次化除;
[0075]3.3.2防治病害;
[0076]分蘖末期纹枯病穴发病率达5%或孕穗期穴发病率达10%,用20%井岗霉素60g/667m2或30%苯甲.丙环唑15?20ml/667m2对水60kg喷施植株中下部;破口期防治稻瘟病,用70%三环唑30g/667m2或40%稻瘟灵乳油125mL/667m2对水喷雾,连续防治2次;如生长中期发病,则在发病初期,用药防治;
[0077]3.3.3防治虫害;
[0078]在螟虫卵孵盛期,用40%三唑磷100ml/667m2,对水50?60kg喷雾;在稻飞虱二、三龄若虫高峰期,用25%吡蚜酮20?30g/667m2或60%烯啶虫胺15g/667m2,对水80?10kg粗喷雾植株中下部;
[0079]3.4收获
[0080]于水稻黄熟期避开雨天,在露水干后采用机械收获,及时扬净;
[0081 ] 4生产记录
[0082]全程记录生产过程中气候条件、生育期、生长发育动态、各项投入品名称及使用时期、次数、数量、收获产量、质量,及时归档,档案保存2年以上。
[0083]优选地,步骤1.1中秧苗最佳高度为12_15cm。
[0084]优选地,步骤1.2.2中25%复合肥中氮:磷:钾比例为12:6:7。
[0085]优选地,步骤2.1.2中45%高浓度复合肥中氮:磷:钾分别为15:15:15。
[0086]优选地,步骤3.2中45 %高浓度复合肥中氮:磷:钾分别为15:15:15。
[008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栽培方法培育出的水稻稻谷产量650?700kg/667m2。产量结构21万?22万穗/667m2,每穗总粒数130?135粒,结实率90%左右,千粒重26-27g左右。
【附图说明】
[0088]图1是盐粳13号栽培方法流程图;
[0089]图2是软盘育秧的作业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90]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0091]I 育秧
[0092]1.1壮秧指标
[0093]秧苗秧龄15-20天,叶龄3-4叶,苗基部茎宽2-2.5mm,根数,12-15条,地上百株干重2.5-3.51111^,秧苗盘根要求秧块提起后不散落,秧苗最佳高度为12-15(^,适宜高度为10-20cm。同时要求秧块每平方厘米成苗1-2株。无病虫草害。
[0094]1.1.1软盘育秧技术
[0095]软盘育秧的作业流程如图2所示:
[0096]1.2.1种子准备。
[0097]符合GB4404.1的规定,大田3.5?4kg/667m2。播前晒种I?2d,选用25%氰烯菌酯,稀释至2500倍,常温下浸种时间2?3d。
[0098]1.2.2床土制备。
[0099]优先选用质量优、效果好的育秧基质代替床土。一般床土在播前25?30d制好营养土。床土选用肥沃疏松的菜园土和耕作熟化的旱田土,或秋耕、冬翻、春耖的稻田土等。肥沃疏松的菜园土,过筛后可直接用作床土。其它适宜土壤于2月上旬完成取土,取土前要对取土地块进行施肥,匀施腐熟人畜粪2000kg/667m2(禁用草木灰),以及25%复合肥(氮:磷:钾比例为 12:6:7)60?701^/6671112,或硫酸铵301^/6671112、过磷酸钙401^/6671112、氯化钾51^/667m2等无机肥。床土未及时培肥的,在床土粉碎过筛后,育秧前2?3d将10kg床土加0.5?0.8kg壮秧营养剂充分拌匀后用农膜覆盖备用。在播种前床土过筛,细土粒径不得大于5mm。过筛结束后继续堆制并用农膜覆盖,集中堆闷,促使肥土充分熟化。大田备营养细土10kg/667m2作床土,另备未培肥过筛细土作盖籽土。
[0100]1.2.3秧池田制备。
[0101]选择排灌分开,运秧方便,便于操作管理的田块作为育秧田。秧田和大田比例宜为I: 80-1: 100。在播种前7?I Od上水耖田耕地,开沟做板。
[0102]1.2.4精做样板。
[0103]播前3-5天泡田耕整,沉淀2天后,铲高平低,用少量细土填平裂缝,提高板面平整度,并充分拍实。秧板规格为:宽130?135cm,长度根据田块而定,沟宽25cm,沟深15?20cm;四周围沟宽30cm,深25cm。秧板做好后排水晾板,使板面沉实。
[0104]1.2.5秧盘准备。
[0105]移栽大田备足软盘28?30张/667m2,要求规格:内腔长58.0cm,宽28.0cm,高2.5cm。每张软盘质量I 40g,孔数180?240个,通孔率2 99.5 %。
[0106]1.2.6其它材料。
[0107]每667m2移栽大田备幅宽2m无纺布4.5m。
[0108]1.2.7确定描期。
[0109]播期按秧龄15?20d适龄移栽来确定,掌握“宁可田等秧,切莫秧等田”原则,一般于5月25日?6月5日播种。
[0110]1.3播种程序
[0111]1.3.1补水保墒。
[0112]播种前Id灌平沟水,待床土充分吸湿后迅速排水,亦可在播种前直接用喷壶洒水,使底土吸足水分。
[0113]1.3.2顺次铺盘。
[0114]为充分利用秧板和便于起秧,纵向横排两行,依次平铺,盘间紧密整齐,盘与盘飞边重叠排放,盘底与床面紧密贴合。
[0115]1.3.3匀铺床土 (基质)。
[0? Ι?] 在秧盘上铺床土,床土 (基质)厚2?2.5cm,厚薄均勾,土面平整。
[0117]2.3.4催芽标准。
[0118]人工播种根长为稻谷长度1/3,芽长1/5至1/4;若采用机播,90%的种子“破胸露白”即可,催好芽的种子取出晾芽并达到内湿外干,利于均播。
[0119]1.3.5精量播种。
[0120]按盘称种,一般每盘芽谷150g左右。播种时分次细播,力求均匀。
[0121]1.3.6匀撒覆土。
[0122]使用育秧基质的不撒盖籽土。使用营养土的播种后均匀撒盖籽土,覆土厚度以盖没芽谷为宜,不能过厚。不能用营养土,尤其是拌有壮秧营养剂的营养土。覆土后不宜对表土洒水,以防止表土板结影响出苗。
[0123]1.3.7喷除草剂。
[0124]在秧床上足底水、落谷盖土后。秧池用35%丙.苄100?120ml/667m2加水30?40kg均匀喷雾。
[0125]1.3.8封无纺布。
[0126]使用无纺布覆盖,盖好后将四周封严封实。秧田四周开好放水缺口,雨后应及时清除无纺布上的积水。
当前第2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