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真空压铸设备及方法_2

文档序号:9877457阅读:来源:国知局
第四种结构示意图;
[0042]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真空抽取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43]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0044]请参阅图2,其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真空压铸设备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包括:定模11、动模12、浇口套13、压室14、冲头15和抽真空装置16。其中动模12相对于定模11分离或合拢,当动模12和定模11合拢时,动模12和定模11之间形成型腔17,且型腔17上设置有内浇口 18,内浇口 18通过浇口套13与压室14相连。
[0045]冲头15设置在压室14中,且压室14具有开口 19,压室14从开口 19浇入的金属液在冲头15作用下通过浇口套13和内浇口 18到达型腔17,从而在型腔17处压铸得到最终的产品。当动模12和定模11分离时,产品会固定在动模12上随同动模12离开定模11,然后再通过动模12的抽离装置将产品从动模12上取出。
[0046]在压室14向型腔17中浇铸金属液之前,首先要抽取出压室14和型腔17中的空气,以使压室14和型腔17中形成一个类似真空的环境,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为抽取压室14和型腔17中的空气,在压室14上设置一通孔20,抽真空装置16通过通孔20与压室14连通,以通过抽真空装置16直接抽取压室14中的空气,这样压室14中的空气就无需先被抽取至型腔17再从型腔17处抽取,从而可以有效快速的抽取出压室14中的空气。
[0047]在抽取压室14中空气的过程中,因为压室14和型腔17通过内浇口 18和浇口套13连通,所以型腔17中的空气在抽真空装置16的作用下依次通过内浇口 18和浇口套13进入压室14中,连同压室14中的空气一起被抽真空装置抽取出压室14外。
[0048]并且上述型腔17主要用于压铸诸如手机壳的薄壁件,其面积远远小于压室14的面积,这样型腔17中的空气远少于压室14中的空气,因此在抽真空装置16的作用下型腔17中的空气会较快被抽取到压室14中,随压室14中的空气一起被抽取出压室14外。又因为抽真空装置16直接与压室14连通,减少压室14中空气的抽取行程,使得压室14中的空气可以被快速有效抽取,进而在加快空气抽取速度的同时,有效降低压室14中的空气残留,因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真空压铸设备采用的直接抽取压室内空气的方式相对于现有技术来说,可以在提高抽取速度的同时有效降低压室内的空气残留,以降低压室内空气随金属液的推动进入型腔的概率,从而提尚最终压铸的广品的性能及合格率。
[0049]当抽真空装置16直接从压室14中抽取空气时,压室14与抽真空装置16中的真空度快速达到平衡,且型腔17中的空气在抽真空装置16的作用下会较快被抽取到压室14中,使得型腔17中的空气也逐渐与抽真空装置16中的真空度达到平衡。
[0050]此外从图1所示现有设备来看,真空阀安装在动模和定模形成的型腔上,动模从定模上分离时需要首先将真空阀从型腔上拆除,而动模向定模合拢形成型腔后再将真空阀安装在型腔上,因此现有设备动模从定模上分离和动模向定模合拢时均会对真空阀进行操作,而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真空压铸设备上,抽真空装置16与压室14连通,这样动模的活动不会对抽真空装置16造成影响,从而减少抽真空装置16的拆除次数和安装次数。
[0051]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真空压铸设备中抽真空装置可以采用多种方式,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以图3所示真空压铸设备为例,阐述其采用的抽真空装置的一种可行结果,其中抽真空装置包括:真空阀161、第一管路162、负压罐163、第二管路164和真空栗165。
[0052]真空阀161安装在压室14上通孔20所在位置处,第一管路162的一端可通过真空阀161与通孔20连接,第一管路162的另一端与负压罐163的一端连接,负压罐163的另一端通过第二管路164与真空栗163连接。当真空阀161开启后,通孔20和第一管路162连通,使得压室14与负压罐163连通,在真空栗165的动力作用下,压室14和型腔17内的空气通过第一管路162进入到负压罐163内,使得压室14和型腔17内的空气被抽取出;当真空阀161关闭后,通孔20和第一管路162不再连通,进而压室14也不再与负压罐163连通,此时压室14和型腔17内的空气不再被抽取。
[0053]为了防止金属液通过通孔20进入真空阀161中,需要对真空阀161基于通孔20与内室14进行特殊设置,如图4所示真空压铸设备的右视图的部分视图以及图5所示剖视图,图5是图4的A-A向的剖视图,其中真空阀161包括堵头1611和阀头1612,其中堵头1611固定在真空阀161的内壁,且堵头1611上具有与通孔20对应的第一开口,阀头1612在内壁形成的第一空间1613中上下运动时可穿过第一开口。阀头1612穿过第一开口的配合面(阀头上加粗部分)与通孔20的内表面匹配,且堵头1611的端面(堵头上加粗部分)与压室14的外表面匹配。
[0054]当真空阀161安装在压室14上时,堵头1611的端面与压室14的外表面匹配,因此真空阀161可以通过端面与压室的外表面无缝连接。并且因为阀头1612穿过第一开口的配合面与通孔20的内表面匹配,所以当阀头1612穿过第一开口堵住通孔20时,阀头1612通过配合面与通孔20的内表面无缝连接,使得真空阀161与压室14相接触的部分全部无缝连接。
[0055]在这里需要说明的一点是:图4所示部分视图和图5所示剖视图中阀头1612穿过第一开口堵住通孔20,阀头1612的部分遮挡了第一开口和通孔20,因此在图4和图5的视图中并未标注第一开口和通孔20。
[0056]在图4和图5所示视图中,真空阀161还包括:活动部件1614、固定部件1615、阀杆1616和第一连接件1617。
[0057]其中活动部件1614的两端与真空阀的内壁相连,且活动部件1614可沿内壁上下运动,活动部件1614上具有第二开口,活动部件1614和内壁形成第二空间1618,在形成第二空间1618的内壁上开有第一通气孔1619。
[0058]固定部件1615的两端嵌入到真空阀的内壁中,且固定部件1615上具有第三开口,活动部件1614、固定部件1615和内壁形成第三空间1620,在形成第三空间1620的内壁上开有第二通气孔1621,第三空间1620位于第二空间1618下方。
[0059]阀杆1616和阀头1612—体成型,且阀杆1616穿过第二开口和第三开口,阀杆1616上设置有第二连接件1622,通过第一连接件1617穿过活动部件1614固定在第二连接件1622上,以将活动部件1614固定在阀杆1616上。其中第二连接件1622可以与阀杆1616—体成型,或者第二连接件1622采用固定在阀杆1616上的一个部件。
[0060]当活动部件1614沿内壁向上运动时,会带动一体成型的阀杆1616和阀头1612也向上运动,此时阀头1612向远离通孔20的方向运动,使得阀头1612与通孔20分离,压室14通过通孔20与第一管路162连通;当活动部件1614沿内壁向下运动时,会带动一体成型的阀杆1616和阀头1612也向下运动,此时阀头1612向靠近通孔20的方向运动,使得阀头1612堵住通孔20,压室14与第一管路162不再连通。
[0061]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活动部件1614可沿内壁向上运动或向下运动是因为第二空间1618和第三空间1620的压力差所致,当第二空间1618的压力大于第三空间1620的压力时,第二空间1618的压力给活动部件1614—个向下的推力,此时活动部件1614即可带动一体成型的阀杆1616和阀头1612向下运动;当第二空间1618的压力小于第三空间1620的压力时,第三空间1620的压力给活动部件1614—个向上的推力,此时活动部件1614即可带动一体成型的阀杆1616和阀头1612向上运动。而第二空间1618和第三空间1620之间的压力差是通过第一通气孔1619和第
当前第2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